•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

第五節 研究者的角色

質性研究中,是以研究者為主要研究工具(Patton, 1990 / 1995;

Walford, 2001)。其中,包括資料蒐集、分析,都是在主觀狀態下進行(Patton, 1990 / 1995),因而研究者自己的文化、性別、年齡和社會位置會影響瞭 解他人觀點的歷程,也會影響文本的建構方式與內涵(蔡敏玲,1996),所 以研究者在技巧、能力上的素養更行重要。

研究者大學就讀花蓮師範學院,主修幼兒教育學系,輔系為初等教 育學系,並於2001 年畢業。期間曾修習教育心理學、各科教材教法、教 育實習等課程。在大學求學階段,研究者曾於花蓮救國團團委會擔任英 語暑期安親班教師,為期兩個月。實際教學經驗有兩年以上,分別擔任 國民小學一年級與六年級導師各一年,以及2688 方案體育與英文代課老 師半年,有實際教學經驗。在任教一年級導師的過程中,還接任中年級 英語課後照護的班導師,設計為期一學期混齡班的英語課程。

關於英語教學專業訓練部分,研究者於2005 年 8 月參加台北市佳音 英語師資培訓課程,含有兒童英語教學概論、字彙文法句型的教學與演

練、對話的教學與演練、字母拼讀與 KK 音標、正音及變音、歌謠與朗 誦詩的教法、遊戲及教具的運用及設計、閱讀與故事的教法、成果發表 會設計等等。接著從2005 年 8 月底開始,在台中市一所佳音英語學校兼 任英語教師至2006 年 3 月初,期間也曾參加過數次英語教學研習營,如 班級經營與節慶活動設計。因此,對本研究進行除了能協助對理論的理 解,在研究情境的掌握上也有所助益。

在研究專業方面,研究者曾於研究所修習質性研究課程,受過質性 研究的訓練,期間嘗試了試探性研究。在研究所求學期間,研究者並於 研究生專題討論會發表「影響國小學童英語學習動機的相關因素及提升 策略」一文。所以,在研究專業訓練上有所基礎。

在進入正式研究現場後,研究者除了與研究對象保持良好關係外,

還會以誠懇的態度試圖獲得研究現場中學生的接納,同時盡量保持不涉 入該班級教學活動之中。而在分析資料時,研究者會盡力思考研究者的 位置、詮釋的方法與研究困境,且完整呈現在研究當中。

第六節 研究的信度與效度

研究的信度與效度問題,是任何研究者所關切的重點。雖然詮釋理 論認為知識與真理都是社會建構的產物,研究者很難確定研究結果就是 真正的事實,然而,紮根理論認為任何一位質性研究者,都必須透過對 研究的內在與外在信度,進行檢驗與評估,才能確定研究的結果是值得 信賴的(潘淑滿,2003)。所以,本研究會透過信度與效度的檢驗,以提升 研究結果的可信性與推論性。Patton(1990 / 1995)認為,質性研究的可信 性議題(credibility issue)取決於三個不同卻又相關的研究因素:首先是蒐 集高品質資料的方法,包含了信度、效度,以及三角檢證(triangulation);

其次是研究者的信譽,取決於訓練、經驗、背景、自我表述;最後則是

對自然主義研究、質的方法、歸納分析和整體思維的基本認識。再則,

Stake(2005)認為個案研究可以透過三角校正描述性以及闡述性的資料來 提高效度。因此,以下除了三角檢證外,研究者依據質性研究的信、效 度問題加以分類,並進一步具體說明提升信、效度的作法。

一、外在信度

外在信度是指不同研究者在相同或相類似情境中獲得一致結果的程 度(王文科,1995;Vockell & Asher, 1995)。為了提升外在信度,可藉由 研究者地位、參與研究的情境選擇、研究對象的選取、分析資料時的個 人色彩與描述、可分析之建構與假設,以及資料的蒐集與資料分析技術 等方式來提高(LeCompte, Preissle, & Tesch,1993)。因此本研究採取下列方 法以提高外在信度:

(一)研究者方面

在質性研究中,研究者本身即是工具。因此在第五節對研究背景、

研究者所受訓練、以及研究者在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包含身份與觀察 程度作清楚地交代。

(二)研究對象方面

詳細說明研究對象選取的條件、情境的選擇以及研究對象所處的情 境脈絡。

(三)資料呈現方面

詳細交代研究過程中蒐集資料的時間、地點、情境、與觀察重點。

資料蒐集完成後,將所有花費的時間、地點及事件以重點摘要方式列成 細目。資料的分類標準、分析的過程依據理論加以說明。

二、內在信度

內在信度是指在同一研究中,不同觀察者對於所發生的事情,彼此 間認同的程度,亦即不同的觀察者對他們所見,及其解釋所見方式一致 的程度(王文科,1995)。Peräkylä(1997)認為信度必須考慮到需記載的主

題、篩選資料的方法、蒐集資料的方式、足夠的資料等。LeCompte 等人 (1993)歸納出五種提高內在信度的方式,分別是低推論敘述、多位研究者 參與、以參與者為研究助理、同儕檢驗以及機械化紀錄資料。因此,本 研究採用低推論的描述性資料。情況允許下,將協請研究對象檢視研究 的資料蒐集與分析過程。本研究採用的方法如下:

(一)資料的蒐集方面

在獲得研究對象許可下,運用錄影機紀錄上課情形;錄音筆記錄訪 談內容,並盡量於當天將觀察或錄音資料整理成觀察紀錄和逐字稿。記 錄多以具體描述,少加入判斷與詮釋。資料轉譯時如有存疑之處,必定 詢問研究對象;資料轉譯成文字資料後,也請研究對象檢驗。

(二)資料的分析方面

將文字資料透過開放編碼、主軸編碼與選擇性編碼系統化處理。

編碼過程中,加入指導教授的討論以確定教學鷹架類目。進行資料分 析後,將分析所得的策略及策略特性與研究對象共同討論,以釐清是 否符合其原意。在描述資料時,引用觀察紀錄或逐字稿等原始資料加 以佐證。

三、內在效度

內在效度係對本研究樣本而言,利用一套研究方式與程序所得的研 究結果,或所獲得的答案之正確程度(林生傳,2003)。LeCompte 等人(1993) 指出,想要提升內在效度,應考慮歷史與成熟度、觀察者效應、研究對 象之選取與回溯性、研究對象的流失與注意虛構的結論等五方面。質性 研究的內在效度,在內容效度方面,可以利用三角檢證來檢驗資料的效 度(林生傳,2003;Patton, 1990 / 1995)。在建構效度分面,其要領在分析 所蒐集的資料,是否確實符合研究變項的概念或理論內涵(林生傳,

2003)。所以,將檢驗蒐集資料的內容並確認其符合理論與概念,本研究 結果才值得信賴。為了提升本研究內在效度,本研究採取:

(一)在內容效度方面

利用三角檢證來確保對教師行為的深度瞭解。研究者除了採用觀察 法蒐集教師教學行為外,亦透過訪談法、文件蒐集等成為多重資料,彼 此交叉檢核,藉以使研究者對研究現象事實瞭解更完整。在協同分析方 面,研究者提供研究資料給研究對象參考,以進行成員檢視。

(二) 在建構效度方面

為了確實符合理論的內涵,研究者對鷹架的概念與使用情形清楚地 瞭解。在檢驗資料的同時,透過和指導教授的分析、討論與研究對象的 檢查、釐清,確認蒐集的資料符合理論的概念。

(三) 其他方面

隨時注意研究過程中環境與研究對象的改變,仔細將改變過程詳實 的記錄。再則,研究者密集多次參與研究現場的觀察,藉由與該班學生 的互動,建立共融的關係,以降低觀察者效應。最後,研究者也與研究 對象建立互信、互惠的誠信關係,避免研究對象的流失。

四、外在效度

外在效度,就是指研究結果的概括性和代表性(郭生玉,1981;Vockell

& Asher, 1995)。林生傳(2003)定義外在效度為,研究結果的普遍性與推論 性。Peräkylä(1997)認為個案研究只求一個或少數的對象的資料,因此必 須關注個案研究結果的概括性,他同時認為個案研究所呈現的是概括性 的結果。除此之外,LeCompte 等人(1993)提到外在效度會受到研究對象 選擇的程序、情境、歷史與構念的影響。

綜合外在效度的概念,當讀者閱讀後能瞭解研究結果,也能依研究 報告的敘述與建議推論到其他情境中,即為質性研究的外在效度。而本 研究期望透過分析教師教學行為,提供其他英語教師不同鷹架的類型,

以作為教學的參考。因此,提高本研究的外在效度有其必要性。研究者 採取提高外在效度的方法為:

(一)選取一般國民小學的普通班進行全班級研究。

(二)班級需使用教育部審定合格的版本或教材。

五、三角檢證

三角檢證是提升質性研究效度的方法。透過多個觀察者、理論、方 法與資料來源相結合,藉由不同的分析者、理論基礎、研究方法和資料 來源檢視資料,用以提高資料效度(Patton, 1990 / 1995)。三角檢證除了「確 證」,還有「精緻與創新的作用」(蔡敏玲,2002)。因此,研究者將採取 三角校正策略以提升研究的效度。在資料蒐集方面,使用多元的資料來 源,並交叉比對,檢視資料是否有差異。因此,除了現場觀察的紀錄之 外,同時配合訪談資料、文件分析、觀察者札記等做相互比對。當發現 資料有差異時,研究者會進一步訪談研究對象的意見。在分析鷹架類目 方面,將透過和指導教授與研究對象的討論,歸納符合理論與真實情況 的教學鷹架策略。從積極面來看,三角校正可以相互參照資料的一致性;

若從消極來看,則用以驗證資料可信度,透過多面向的考量,增加本研 究嚴謹性。

綜合以上,研究者透過熟悉相關理論、研究方法與三角檢證技術,

以提升質性研究的信度與效度。然而,質性研究是具有唯一性和個別性 的研究,不僅研究對象是獨立的個體,無法進行實驗控制,各種不同型

以提升質性研究的信度與效度。然而,質性研究是具有唯一性和個別性 的研究,不僅研究對象是獨立的個體,無法進行實驗控制,各種不同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