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三節 研究工具的發展與實施

本研究晤談的目的主要想了解兒童在機率「樣本空間」、「實驗機率」、「理 論機率」、「機率比較」、「條件機率」及「獨立性」六個組成的想法,並了解兒 童所持有的理由,對兒童在這六個組成的機率思考做廣泛與周詳的探討,以深 入了解兒童對的概念與想法及機率思考層次為何。

本研究首先根據 Jones et al.(1999)在機率概念六組成「樣本空間」、「實 驗機率」、「理論機率」、「機率比較」、「條件機率」及「獨立性」,以此六個組 成為架構,隨後參考國內八十二年版、九年一貫課程的機率單元,分別編製晤 談試題,測驗目標如下:

壹、樣本空間之測驗目標

•層次一:能猜測一階段實驗之樣本空間結果。

•層次二:能完整列出一階段的結果。

•層次三:能以部分衍生性策略列出二階段的結果。

•層次四:能以衍生性策略完整列出在二階段及三階段的結果。

貳、實驗機率之測驗目標

•層次一:能猜測主觀判斷最可能/最不可能的事件。

•層次二:能用猜測主觀判讀隨機試驗所得來的資料,並使用小樣本

試驗的結果判斷最可能/最不可能的事件。

•層次三:能了解實驗機率和理論機率會有不同,欲判斷最可能/最不 可能的事件必須依據足夠多的試驗結果。

•層次四:能了解判斷最可能/最不可能的事件必須依據足夠多的試驗 結果。

參、理論機率之測驗目標

•層次一:能利用猜測主觀的判斷去預測最可能/最不可能的事件;可 判斷必然和不可能事件。

•層次二:能藉由量化去預測最可能/最不可能的事件,但有時會返回 主觀判斷;可判斷必然和不可能事件。

•層次三:能藉由非正式量化去預測最可能/最不可能的事件,包含連 續中非相鄰的情形;可用非正式量化判斷必然、可能和不可能 事件。

•層次四:能使用分數去預測最可能/最不可能的事件;並用分數判斷 必然、可能和不可能事件。

肆、機率比較之測驗目標

•層次一:能使用主觀想法比較機率;無法區分「公平」和「不公平」

的機率事件;比較連續情形及離散情形的反應。

•層次二:能使用量化比較機率,但不一定正確,且在連續的情形中會有 所限制。開始分辨「公平」和「不公平」的機率事件。

•層次三:能使用非正式量化正確比較機率,但在連續的情形中會有所限 制。以非正式量化分辨「公平」和「不公平」的機率事件。

•層次四:能使用分數正確比較機率,包含連續中相鄰及不相鄰的情 形。以分數分辨「公平」和「不公平」的機率事件。

伍、條件機率之測驗目標

•層次一:能使用主觀想法說明「置回」與「不置回」事件

•層次二:能了解某些事件的機率在「不置回」的情況下會改變,但其認 知是不完整的且侷限於之前曾發現的事件。

•層次三:能了解在不置回的情況下,所有的率值皆會改變;可以在不置 回的情況下,以非正式數值量化機率值。

•層次四:能使用分數表示置回與不置回情況下的機率。

陸、獨立性之測驗目標

•層次一:能觀察實驗結果相關性的變化。

•層次二:對先前試驗結果能做分析以預測下次結果。

•層次三:能以代表性捷思策略做答。

•層次四:能使用機率數值表示獨立事件。

其次,問卷初稿先經過兩位指導教授指導後,再由兩位在數學教育研究所 進修的現職教師、兩位國小高年級任教數學科的資深老師認可,以確定問卷內 容是適合國小高年級階段的兒童。晤談題目的雙向細目表,如表 3-2 所示:

表 3-2 雙向細目表

82、86、90 83、87、91 84、88、92 85、89、93 機

率 比

連續情形

94、98、102 95、99、103 96、100、104 97、101、105

條件機率 106、110 107、111 108、112 109、113 獨立性 114、118 115、119 116、120 117、121

壹、訪談試題編製過程

本部分就訪談試題之編製過程敘述如下:

一、訪談試題之預試

在預試之編製方面,研究者參考 Jones et al.(1997)

以及 Jones et al.(1999)的文獻設計六個機率主題「樣本空間」、「實

驗機率」、「理論機率」、「機率比較」、「條件機率」及「獨立性」的晤 談問題,商請兩位指導教授、兩位在數學教育研究所進修的現職教師 及兩位任教國小高年級數學科的資深老師進行修正,以確定晤談題目 語意是否清楚及是否符合兒童的機率知識背景,成為第一次晤談預試 試卷。第一次預試於民國九十二年十月初開始,從兩個班分別選取 低、中、高能力兒童各一位,共計六位兒童進行晤談。

二、正式訪談試題編製

在正式訪談試題之編製方面,其中「樣本空間」中的題目,例如

「袋子裡有兩張顏色、質地、大小都相同的卡片,分別寫上高麗菜、

茄子,如果讓你閉著眼睛伸手去拿,你覺得你可能抽到哪一張卡 片?」,兒童出現如「高麗菜卡片在中間,當然會拿到高麗菜卡片」

的回答,以及兒童認為老師問「哪一張」,所以就挑一張回答,由於 這樣的誤導,所以將題目改為,「袋子裡有兩張顏色、質地、大小都 相同的卡片,分別寫上高麗菜、茄子,現在我把袋子搖一搖,如果讓 你閉著眼睛伸手去拿,你覺得你可能抽到什麼?」,類似的題目,樣 本空間第 1 到 8 題亦修改同上。「機率比較」中的題目,例如「底下 有哪一個飛鏢能使這個遊戲是公平的嗎?」,所有參加預試晤談的兒 童,都無法了解題意,因此將題目改為「底下有哪一個飛鏢射中紅色 和白色的機率一樣?」,類似的題目,機率比較第 85、89、97、101 題修改同上。修改上述題目後,總題數共 121 題,「樣本空間」 32 題;「實驗機率」13 題;「理論機率」36 題;「機率比較」24 題;「條 件機率」8 題;「獨立性」8 題,成為正式晤談試卷,如附件二。(在

「理論機率」和「機率比較」中包含了離散情形及連續情形)

貳、訪談工具的信度與效度 一、訪談工具的信度:

利用資料三角測定(data triangulation),比較和交叉檢驗

(cross-checking)兒童不同時間對訪談題目的回答是否一致,因此預 試的六位兒童,在前後兩次訪談中,研究者會重複相同的問題。依此 來修改題目,來提高訪談問題的信度。

二、訪談工具的效度:

訪談題目經由指導教授認可及兩位在數學教育研究所進修的現 職教師、兩位國小高年級任教數學科的資深老師之修改,以提高專家 效度。以 Jones et al.(1997,1999)發展的機率考層次架構,來發展 晤談題目的雙向細目表,作為考驗內容效度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