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三節 研究工具

一、量化研究

(一) 情緒障礙量表

1.量表內容

本研究採用鄭麗月 2001 年修訂的「情緒障礙量表」為篩選工具,用來篩選 適合之研究參與者。此量表根據 Michael H. Epstein & Douglas Cullina 編製的 Scale for Accessing Emotional Disturbance 修訂而成。量表由七個分量表,分別為:無 能力學習、人際關係問題、不當的行為、不快樂或沮喪、生理症狀或害怕、社會 失調、不利影響等,共計 52 題,七個分量表和一個整體能力評估。量表由對學 生熟悉三個月以上之師長填寫。

2.量表施測的常模與適用年齡

此量表在台灣地區之標準化樣本於 1999 年至 2000 年間依各地區人口比例分 層叢集取樣共 1150 名,分別建立六至十八歲的非情障常模。依年齡分為三個階 段,針對不同對象做不同標準分數解釋,依序為:5 歲 0 個月到 11 歲 11 個月、

12 歲 0 個月到 14 歲 11 個月、15 歲 0 個月到 18 歲 11 個月(鄭麗月,2001)。

33

3.信效度研究

本量表的信度方面,α 信度係數值為.92,分量表為.80-.94,重測信度介 在.50-.92 間,內部一致性係數為.78-.93。此外本量表經過各種效度考驗,包括內 容效度、效標關聯效度、構念效度,均發現本量表是具有高效度的情緒困擾評量 工具(鄭麗月,2001)。

4.作答與計分方式

此量表每個回答欄均包含五個程度,由 5 分到 1 分來評量,5 分為影響程度 極嚴重;4 分為影響影響程度嚴重;3 分為影響程度顯著;2 分為影響程度中等;

1 分為影響程度輕微。評量後將各分量表題項之程度進行加分,為各種行為特徵 之表現程度,分數越高表示該行為表現越頻繁。此外,依各分量表記分項目,對 照常模對照表,及可取得受評者之百分等級,了解其行為特徵在團體中比較前後 的表現程度(鄭麗月,2001)。

5.情緒障礙學生之鑑定原則

依此量表對偏差分數的解釋,可分兩部分來看:1.情緒障礙特質的分量表 內,得分較高顯示有較大的差異性。若使用非情緒障礙組常模對照,分量表分數 約在百分等級 91 以上或超過標準分數 13 以上(分量表 M=10,SD=3),可被認 定具有情緒障礙,然而若只有一個分量表達此標準,需有其他訪談資料補充才可 判定。2.情緒障礙量表的商數越高,表示情緒障礙的偏差性越大。若使用非情緒 障礙常模對照,情緒障礙商數高於 120(全量表 M=100,SD=15),相當於百分 等級 91,表示情緒具有顯著差異,可能有數種以上中度~顯著的情緒、行為問 題。故本研究界定之有情緒困擾之 ADHD 兒童以施測 2 個以上分量表高於標準 分數 13 分者或整體情緒障礙商數高於 120 分者為依據。

(二)家長填 SNAP-IV 量表中文版 1.量表內容

SNAP 量表由 Swanson, Nolan, 與 Pelham 在 1980 年代所發展,主要作為篩 選、輔助診斷以及治療效果與症狀改善程度的評估工具。其編製是依據美國精神 醫學會在 1980 年所制訂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第三版的過動症診斷準則,加上 同儕關係問題所發展而成,並隨著 DSM 診斷準則的修改而更新。高淑芬等人於 2006 年翻譯的版本是目前最常使用的版本 SNAP-IV ,本量表包含 26 題,含有

34

DSM-IV-TR 中過動症的不專心分量表(1~9 題)、過動/衝動分量表(10~18 題),與 DSM-IV-TR 的對立反抗即換診斷準則(19~26 題)。

2.量表施測常模與適用年齡

常模來自於台北、桃園、嘉義、台南四地區的六所國小、六所國中一到八年 級的學生,總計父母版有效問卷為 3534 份,男生 1822 人、女生 1712 人(高淑 芬等人,2006)。

3.信效度研究

父母版 SNAP-IV 的不專心、過動/衝動和對立反抗分量表的再測信度分別為 0.72、0.67 與 0.59。父母版各分量表之內在一至性高,所有Cronbach’s α 皆大於 等於 0.88(高淑芬等人,2006)。

4.作答方式與計分

家長就兒童平時在家中的表現填寫,為家長填 SNAP-IV 量表,由家長自填。

每個題目均以四點計分法進行症狀嚴重度評估,其中,0 表示為全沒有、1 為有 一點點、2 為還算不少、3 為非常的多。計分方式是將各分量表的得分加總(高 淑芬等人,2006)。

5.ADHD 鑑定原則

以 SNAP-IV 量表評定過動症的方法有三:1. 在不專心或過動/衝動分項上得 分與各年級常模對照,大於等於 95 分位者,視為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症;2. 以量 表中不專心或過動/衝動分項的得分為參考值,若回答為 0 或 1 則表示無此症狀 出現,相對地若得分為 2 或 3 者則視為此症狀存在,藉此計算出在兩個分量表中 共有幾個症狀存在,若超過 DSM-IV-TR 的臨床診斷標準,即大於某個數值,則 給予過動症的診斷;3. 在不專心或過動/衝動分項上得分大於等於平均值加上兩 個標準差者(分數依據各年級常模、性別有不同),即表示有過動症。本研究採 用高淑芬等人(2006)之建議,以在不專心或過動/衝動分項上得分與各年級常 模對照,大於 95 分位者,達 ADHD 標準,邀請進入團體內(高淑芬等人,2006)。

(三)情緒調整量表 1.量表編製

本研究使用蕭瑞玲(2001)編製的國小兒童情緒量表測兒童的情緒調整能 力。蕭瑞玲係參考江文慈、羅芝芸之「兒童情緒智力量表」、梁靜珊「國小學童

35

生活經驗量表」、吳盈瑩「兒童情緒智慧量表」、曾姘妍「兒童情緒量表」,依據 生活適應理論選取符合研究所需向度的題目,之後請國小老師提供意見,修改題 目敘述,請國小六位五年級資源班學童閱讀與試做,觀察是否有閱讀困難或題意 不清的問題,再予以修改編製而成,適合國小三年級到六年級的學生使用(蕭瑞 玲,2001)。

2.量表內容

量表依據情緒調整理論分為五大類,分別為:情緒覺察、情緒表達、調整策 略、情緒反省、情緒效能。預試量表共 127 題,依項目分析留下決斷值大於三且 與總分相關係數大於.35 的題目。依據此標準刪除題目後,正式問卷中共剩下 37 題,其中情緒覺察、情緒表達、調整策略三個分量表各有 8 題、情緒反省 6 題,

情緒效能 7 題(蕭瑞玲,2001)。

3.填答與計分

本量表填答選項分為非常不符合、較不符合、較符合、非常符合四個答案,

分別得到一分、兩分、三分、四分。一分代表非常不符合受試者平常情況,四分 表示非常符合。總量表得分越高表示兒童的情緒調整能力越好(蕭瑞玲,2001)。

4.效度

本量表以因素分析法,用直交轉軸最大變異法進行轉軸,因素分析結果共抽 出五個因素,各題目聚集程度良好。五因素可解釋量表全部變異量的 47.96%。

五個因素分析與研先假設向度一致,分別命名為:情緒表達、情緒覺察、調整策 略、情緒效能、情緒反省(蕭瑞玲,2001)。

5.信度

本量表信度以內部一致係數Cronbach’s α 表示,以預試對象 230 人的資料 求信度,結果顯示:總量表α 值為.91;因素一「情緒表達」的 α 值為.86;因素 二「情緒覺察」的α 值為.80;因素三「情緒策略」的 α 值為.80;因素四「情緒 效能」α 值為.77;因素五「情緒反省」的 α 值為.79,顯示總量表與分量表的信 度頗佳(蕭瑞玲,2001)。

(四)生活適應量表 1.量表編製

本研究採用蕭瑞玲(2001)編製的國小學童適應量表,測得參與者的整體

36

生活適應。蕭瑞玲參考李坤崇、歐慧敏「行為困擾量表」、吳心華「國小學童生 活適應量表」、江文慈「生活適應量表」,依據生活適應理論選取符合研究所需向 度的題目,之後請國小老師提供意見,修改題目敘述,請國小六位五年級資源班 學童閱讀與試做,觀察是否有閱讀困難或題意不清的問題,再予以修改編製而 成,適合國小三年級到六年級的學生使用(蕭瑞玲,2001)。

2.量表內容

量表依據情緒調整理論分為三類,分別為:人際適應、心理與情緒適應、生 理適應。預試量表共 108 題,依項目分析留下決斷值大於三且與總分相關係數大 於.35 的題目。依據此標準刪除題目後,正式問卷中共剩下 27 題,其中人際適應 分量表共 8 題、心理與情緒適應分量表共 10 題,生理適應分量表共 9 題(蕭瑞 玲,2001)。

3.填答與計分

本量表填答選項分為非常不符合、較不符合、較符合、非常符合四個答案,

分別得到一分、兩分、三分、四分。一分代表非常不符合受試者平常情況,四分 表示非常符合。總量表得分越高表示兒童的情緒調整能力越好,其中有 19 題為 反向題(8 題-23 題;25 題-27 題),計分時需將原本的一分算為四分,以此類推。

總量表得分越高表示兒童的生活適應能力越好(蕭瑞玲,2001)。

4.效度

本量表以因素分析法,用直交轉軸最大變異法進行轉軸,因素分析結果共抽 出五個因素,各題目聚集程度良好。五因素可解釋量表全部變異量的 51.02%。

三個因素分析與研先假設向度一致,分別命名為:人際適應、心理與情緒適應、

生理適應(蕭瑞玲,2001)。

5.信度

本量表信度以內部一致係數Cronbach’s α 表示,以預試對象 173 人的資料求 信度,結果顯示:總量表α 值為.92;因素一「人際適應」的 α 值為.92;因素二

「心理與情緒適應」的α 值為.84;因素三「生理適應」的 α 值為.80,顯示總量 表與分量表的信度頗佳(蕭瑞玲,2001)。

二、質性資料

本研究之質性研究的研究工具部分,因無法取得家長同意進行錄音錄影的工

37

作,因此將以每次團體中的觀察紀錄、回溯稿與事後討論等資料作為質性研究之 工具,將之謄錄編碼後做進一步分析。研究者以觀察員的課堂觀察、課後討論、

回溯稿與課後家長訪談等作為資料蒐集來源,且謹慎地將資料的脈絡、意圖、意 義、行動轉換成文字紀錄。過程中不僅與同在團體內的協同帶領者、觀察員一起 討論,也跟團體外的專業人士、同儕共同檢視,反覆比對分類與概念,抽出改變 成分後進行歸類,討論得到共識後整理研究結果並撰寫之,以避免研究者的主觀 性對研究結果之干擾。

質化研究部分同樣關注信度與效度,信度指的是測量持續的可重複性,即針 對不同個案、針對不同時間測得的結果都具有相似度,效度指的是可靠性、穩定

質化研究部分同樣關注信度與效度,信度指的是測量持續的可重複性,即針 對不同個案、針對不同時間測得的結果都具有相似度,效度指的是可靠性、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