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討論與建議

第三節 研究建議

以下將以本研究的研究結果為出發,對未來研究者、學校老師與輔導老師、ADHD 兒童家長及團體帶領者一些建議,期許能對未來研究、實務工作有幫助。

一、研究建議

(一)給未來研究者 1.實驗設計

以實驗設計的內在效度而言,本研究設計的控制組因採等候名單制,也進行 介入並將結果納入實驗組。研究未討論到過動衝動、生活適應與情緒效能的提升 是兒童發展帶出的效果亦或是研究進行造成之效果。其二,研究者能力有限、人 手不足的情況下,只能分開進行兩個團體。未來研究者若樣本人數、能力、經費 許可,可增設人數相等的控制組並在同一段時間內進行之,以提高實驗設計的內 在效度。以實驗設計的外在效度而言,本研究發現雖同為有情緒困擾之 ADHD 兒童但成員間歧異性大,可供未來研究者在樣本選取上之參考,增進實驗研究在 樣本推估上的外在效度。

2.行為觀察表的編製

本研究在家長自填行為觀察表的適應行為部分,題目之用詞遣字不明確,如:

主要標題是適應行為,題目卻是測量兒童的反應強度。以「適應行為」為標題感 覺上是測正向的反應,但「反應強度」的部分又像是要測兒童不適應行為之強度、

情緒之強度。用詞不當,可能導致家長填答時有所誤會,無法正確填答,如當時

148

能將標題由「適應行為」改為「情緒強度」且提供例子作為填答的參考,應有助 家長的填答與觀察之正確性。日後研究者在編製上需注意用詞的明確性,以提高 家長觀察與填答的正確性。

3.瑜伽練習與情緒效能課程之效果

整體而言,兒童瑜伽情緒效能團體對 ADHD 兒童之不專注、過動與衝動、

生活適應與情緒調整皆有幫助。但就個別課程內容而言,本研究中無法分辨是兒 童瑜伽或情緒效能課程單一造成的效果或是兒童瑜伽與情緒效能課程共同造成 的效果。未來研究者如能在研究工具做修正,也許可以更清楚分辨出瑜伽練習、

情緒效能課程各別對 ADHD 兒童之效果。

4.追蹤效果

整體而言,兒童瑜伽情緒效能團體對實驗組的 13 位兒童皆有幫助。團體一 成員做的追蹤研究而言,兒童瑜伽情緒效能團體能達到減緩成員不專注、過動衝 動行為的效果,也能提升成員生活適應與情緒調整。本研究的研究時間點設計,

未能蒐集到團體二成員之追蹤資料。未來研究者可考慮研究時間點與施測時間,

在研究設計時將追蹤期納入,檢驗所有實驗組兒童的維持效果。

5.ADHD 兒童與一般兒童在生活適應上的差異

本研究在有限的樣本群裡發現,ADHD 兒童的生活適應量表的三個分量表 表現以生理適應分量表為佳,心理與情緒分量表次之,最後才是人際適應分量 表。蕭瑞玲的調查研究裡發現,一般國小學童的生活適應量表表現,以生理適應 分量表最佳,人際行為次之,最後是心理與情緒分量表。建議未來研究者可對 ADHD 兒童與一般兒童做調查,檢視此差異是否真的存在,也可討論此差異由何 而來。

6. ADHD 兒童與一般兒童在情緒調整上的差異

本研究在有限的樣本群裡發現,ADHD 兒童的情緒調整分量表之表現與一 般兒童有分歧。本研究中的實驗組兒童,在情緒調整分量表的表現依據分數高低 為情緒覺察、情緒表達、調節策略、情緒效能與情緒反省。蕭瑞玲的調查研究中,

一般國小學童在情緒調整分量表的表現為情緒覺察、情緒反省、情緒效能、調節 策略與情緒表達。建議未來研究者可對 ADHD 兒童與一般兒童做調查,檢視此 差異是否真的存在,也可討論此差異由何而來。

149

7.考慮做親子瑜伽團體的成效研究

有進步的成員家長皆報告親子關係有提升,也許親子關係也是一個很大促 發 ADHD 兒童改變的因素。有鑑於家長在照顧 ADHD 兒童的過程中也累積不少 親職壓力,若家長在過程中可以降低親職壓力、學習到正向的情緒處理技巧,也 能間接或直接改善 ADHD 兒童之不專注、過動衝動與情緒強度。

(二)給學校老師、輔導老師

1.提升 ADHD 兒童與師長互動的正向經驗

ADHD 兒童因其行為表現易在過去求學、家庭經驗中遭受較多責難,一開 始與老師、輔導老師建立關係時,可能將新的權威腳色投射為過去經驗中的權威 腳色,用過去對權威腳色的認識與理解和新的權威腳色互動,多數是攻擊、不合 作、抗拒等,如老師、輔導老師事先了解其特性,不以過去兒童過去權威腳色對 待的方法待之,多稱讚兒童正向優點、納入兒童的影響裡作為教學、輔導的夥伴,

則會發現兒童可漸漸發展出正面影響力,甚至在班上帶出漣漪效應,擴散至其他 兒童。但須注意,兒童對於當小幫手、示範、模範等一開始的反應不一,有兒童 可能依舊會出現排斥、拒絕的言語行為,但如果兒童可以感受到老師對待態度的 正向和一致,他們會開始在意自己在老師心中的形象與位置,並且願意以正向的 言行獲得老師的稱讚、獎賞。

2.與家長合作提高兒童生活情境穩定性與一致性

與兒童家長溝通時,家長基於過去經驗可能對兒童之情況有很多憂慮,也 可能先入為主對老師找家長談話有些防衛。老師可多傾聽、賦權增能家長已經付 出的努力。告訴家長孩子在學校的表現時,敘述可採與家長同陣線的立場與家長 合作,針對孩子個別、特殊狀況擬出一套具體可行的辦法,在家中、學校都能使 用。穩定性與一致性高可幫助 ADHD 兒童將習得的經驗類化,提升生活適應、

情緒調節,與減輕行為強度、頻率。

3.採兒童瑜伽情緒團體形式輔導

ADHD 兒童易對同一種進行方式、遊戲感到無聊、沒興趣,與 ADHD 兒童 工作需不斷調整、變化,才能吸引 ADHD 兒童的投入。過去輔導上對 ADHD 兒 童的介入,多以遊戲治療為主,依照 ADHD 兒童的特性設計大量動態的活動,

較少靜態的元素。建議不妨在遊戲之外,加入適合 ADHD 兒童的靜態元素,幫

150

助 ADHD 兒童在釋放能量外,也能有注意力收攝、感官收攝的能力,如:瑜伽 體位法的練習就能提供類似的幫助。

且許多 ADHD 兒童的行為表現屬情境式,單獨會談的情況下,不見得可評 估 ADHD 兒童之人際互動與情緒調節能力。兒童瑜伽情緒團體中可更客觀的評 估孩子在同儕間的位置、給同儕的觀感、與師長互動時的形象,才不會有諮商室 內外差異很大的情況,更能落實輔導老師(或諮商師)、導師與家長間合作,提 高輔導成效。

(三)給 ADHD 家長 1.主動與學校老師溝通配合

就團體初期帶領的經驗來看,家長對於和學校老師溝通配合的情況反應兩 極,且家長在與老師溝通上多半具有挫折經驗。團體結束後正值開學時期,在團 體介入後願意採主動、尊重態度與老師溝通之家長多半反應孩子在學校的表現變 好,親師關係提升。有鑑於此,建議家長可以採主動、尊重的態度與學校老師聯 繫,告知孩子的特殊情況,包含用藥之後的副作用、特別容易起衝突的情境、特 殊的學習途徑等,老師知道孩子的狀況也較能從旁協助或和其他孩子協調和回報 家長兒童在學校的學習、人際互動情形。

家長在與導師溝通時,如能體恤老師平常面對許多學生的辛苦,站在想與老 師同一陣線幫助孩子、盡可能配合老師將學校和家中的賞罰一致性提高,孩子大 多都能有進步。過去對 ADHD 兒童的關注多在教學上,在心理上的介入不多,

家長也可主動求助學校輔導室資源,透過輔導老師、駐校心理師一起來協助兒童 的學校適應,或幫助親師溝通。

2.固定的親子時間

由團體家長的陳述可印證,家長每天如能固定抽出 15~20 分鐘陪伴孩子共 同做一件事(如:瑜伽練習)可以提升孩子與家長之間的互動關係。這段時間內 的陪伴需特別注意,不要有評價性的字眼,也不要拿孩子的表現來決定今天陪伴 的長短或是有無,即不要任意取消這段時間。穩定、高品質的陪伴和互動可以增 加 ADHD 兒童的情緒穩定性。瑜伽練習也必須持續、固定,才能發揮最大效果,

在瑜伽練習成為孩子的習慣之前,家長的陪伴可以是一個很好的動力來源。

3.參與家長支持團體、讀書會

151

團體帶領過程中,家長反應每次送孩子來上課,最開心的就是在外面和其 他家長聊天、交換心得,團體結束後不只孩子交到朋友媽媽也交到朋友。多數媽 媽表示,自己小孩的情況別的家長不一定理解,能擁有來自別的家長的支持、安 慰和鼓勵都是一件很令人開心的事。因此,鼓勵家長在工作、照顧孩子以外,也 可撥出一段時間參加 ADHD 兒童家長支持團體或讀書會。

(四)給未來團體帶領者

1.鼓勵兒童有利團體目標的自發性

ADHD 兒童團體的挑戰,有一部分來自於成員可能出現許多干擾、抗拒 的反應,若是過於堅持團體內容,ADHD 兒童不一定會買帳,拉扯反而更辛苦。

團體進行過程中,把握大的核心目標、團體架構遵守之,活動內容、課程內容部 分皆隨著孩子的需求調整。重點在鼓勵成員的自發性,且想辦法將成員自發性的 行為、遊戲、議題,納入團體目標、架構之下,讓團體看起來像是成員在主導,

團體進行過程中,把握大的核心目標、團體架構遵守之,活動內容、課程內容部 分皆隨著孩子的需求調整。重點在鼓勵成員的自發性,且想辦法將成員自發性的 行為、遊戲、議題,納入團體目標、架構之下,讓團體看起來像是成員在主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