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4 研究工具

質性研究之研究工具包含研究者本身、協助訪談與分析者(研究助理 A) 逐字稿轉謄者(研究助理 B)、以及其他研究工具例如訪談大綱、受訪者基本資料 表、訪談同意書、錄音設備、訪談札記等。

研究者

質性研究以研究者為主要的工具,研究者親自進入研究現場,集觀察、訪 談、紀錄、資料蒐集與分析於一身。鈕文英(2012)認為研究者的個人背景因素,

如性別、年齡、種族與文化背景、教育程度與社會地位、心理及生理特質等。以 及研究者的生活經歷、專業訓練、實務經驗、前見(pre-understanding)、與研究參 與者的關係等,都可能對研究造成有形及無形的(正面或負面的)影響[71]。因此,

在本研究中研究者於訪談及分析期間會定期撰寫反思日記,並與指導教授和研究 助理進行討論,增進自我覺察並適時反省與調整,以減少研究中過多的自我偏 見。

本研究之作者目前為國立臺灣大學醫學教育暨生命醫學倫理研究所研究生,

在學期間曾修習醫學倫理概論、實證生命醫學倫理等與本研究內容相關之課 程,並於碩二時與指導教授及研究所同學研修相關質性課程,以「Doing

Qualitative Research」為教科書[72],共同研讀並進行為期一學期的線上質性研究 讀書會。研究者於求學期間,同時為大林慈濟醫院安寧病房主治醫師,臨床醫療 工作年資為6 年,安寧緩和醫療工作年資為 3 年。也因為平日從事安寧緩和照 顧,常需要對病人及家屬談論死亡準備相關議題,作者本身背景為家醫科、安寧 緩和醫療與老年醫學專科醫師,訓練過程中針對溝通技巧、末期死亡議題溝通原 本就有所涉略,同時作者本身出身於佛教家庭,雖非虔誠之佛教徒,但對善終概 念並不陌生,也因此對研究者之生命經驗產生深刻影響,啟發研究者進行相關議 題興趣及探索。

協助訪談與分析者(研究助理 A)

本研究協助訪談與分析之研究助理為國立中正大學高齡者教育研究所碩士畢 業生,畢業論文同樣為質性研究,且此研究助理於研究所期間,從課堂修習、協 助執行科技計畫、跨領域合作及跨國合作等,訪談過各種不同類型之受訪者,為 一訪談經驗豐富之研究人員,且對質性研究之分析有充足的經驗。

訪談大綱與訪談指引

本研究於訪談時以訪談大綱為訪談基本架構,實際訪談時會依情況調整詳細 字句及問題次序,維持訪談對話的自然與彈性。深度訪談過程建議先以漫談式問 題針對受訪者的個人背景進行暖場,同時根據訪談內容再順勢進入訪談主題 [72]。因此訪談大綱會先從詢問受訪者從事安寧的緣由與契機問起,接下來根據 文獻探討,可以歸納出幾個與安寧緩和醫師相關之死亡準備的面向,來進行與研 究主題相關的半結構式深度訪談,問題大綱包含死亡準備的定義(what)、死亡準 備的執行方式(how)、醫師所扮演的角色(Who),死亡準備的時機(When),以及死 亡準備的完備性(Preparedness)與影響因素(factors)如阻力與助力。關於死亡準備的 定義,Herbert(2006)提出死亡準備為家屬對於病人的死亡準備包含醫療

(medical)、心理社會(psychosocial)、靈性(spiritual)、與實際層面 (practical

dimensions) [8],但文獻上尚無對於死亡準備較完整的操作型定義,因此第一個跟 主題相關的訪談問題想了解對安寧緩和醫師而言,到底甚麼是死亡準備(what)?另 外對於如何做死亡準備(how)以及醫師所扮演的角色(Who),Renee McLeod-Sordjan 提出死亡準備的過程為一種促進醫療團隊照顧者與病人或家屬之間溝通 的過程,目的是為了讓其認知與接受到死亡的來臨, 並共同制定一計畫作準備 [9],但究竟安寧緩和醫師怎麼跟團隊合作,怎麼協助病人及家屬完成死亡準備,

研究中並沒有深入探討,因此訪談主題的第二個問題與第三個問題主要是問醫師 如何對病人或家屬做死亡準備,以及醫師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為何?與團隊其他 成員有何不同? 再來是死亡準備的時機(When),有研究指出,認知到親人即將 死去到親人真正死亡時間(awareness time)越短的家屬,比起較早有心理準備親人 即將死亡的家屬,較可能產生情緒上的問題包含焦慮與複雜性哀傷[42],究竟何 時開啟瀕死準備相關溝通才是最適當的時機,因此第四個問題想詢問受訪者的是 何時開始做死亡準備是適當的。最後是文獻中提到的完備性(preparedness)與影響 因素,完善的死亡準備除了精準地判定瀕死期來臨及病情告知後清楚的醫療決策

方向之外,還需要不斷地討論溝通,讓病人及家屬在認知上、情感上,以及行為 上都能有所準備[8],但有些因子可能會影響,包含病人疾病類型預後較難預測 [10],病人與家屬的疾病、疼痛的認知經驗、教育程度、種族等[8],因此最後的 幾個問題是面對想法不同的家屬,您如何做溝通協調,使不同成員的意見能趨於 一致,共同進入死亡準備的過程? 死亡準備的過程中有哪些關鍵因素? 哪些是阻 礙? 哪些是助力?甚麼樣的死亡準備對您而言是完備的,您都如何確認病人或家屬 是否準備好了?

訪談大綱內容如下(附錄二):

1. 您投入安寧的契機與緣由?

2. 對您而言,甚麼是死亡準備?

3. 您如何對病人或家屬做死亡準備?在您照顧末期病人的經驗中,有讓您印 象深刻的死亡準備過程嗎?

4. 您認為何時開始做死亡準備是適當的?

5. 您覺得在死亡準備的過程中有哪些關鍵因素? 哪些是阻礙? 哪些是助力?

6. 您覺得甚麼樣的死亡準備對您而言是完備的,您都如何確認病人或家屬是 否準備好了? ”

7. 面對想法不同的家屬,您如何做溝通協調,使不同成員的意見能趨於一 致,共同進入死亡準備的過程?

8. 您覺得醫師在死亡準備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為何? 跟其他團隊成員有何不 同?

研究者同時也將訪談所需處理事項與準備物品整理為訪談指引,如附錄一。

訪談同意書

本研究採完全公開的訪談,需要研究參與者的知情同意。研究者針對研究目 的、訪談形式跟過程,協助參與者充分知曉相關研究倫理,並以訪談同意書保障

其權益與隱私。另外,本研究通過大林慈濟醫院院內研究計畫,故訪談同意書格 式由大林慈濟醫院提供。(訪談同意書見附錄四)

受訪者基本資料表

請受訪者填寫受訪者基本資料表之目的是為了呈現受訪者的基本概況,內容 包含年齡、性別、婚姻、年資、背景、宗教信仰、工作醫院性質等等。基本資料 並不用於資料之分析,而是呈現出不同面向的訪談對象以增加訪談內容的廣度。

錄音設備

錄音設備是質性研究不可或缺的配備,協助研究者蒐集資訊,紀錄無法憑藉 記憶所掌握的大量談話細節。本研究作者會在訪談前準備(至少)兩組備有麥克風 的錄音筆與電池,並在訪談開場時先確定設備堪用。

逐字稿轉謄者(研究助理 B)

質性訪談中,將錄音內容轉謄成文字稿是一項重要的工作,本研究聘請專人 擔任文字轉謄的工作。在轉謄工作完成後,再由研究者檢核錄音內容與文字稿的 相符性,補足遺漏或修改錯誤之處,另外補充訪談時觀察到的景象,如受訪者的 表情、動作或當時的突發事件等。

訪談札記

訪談札記為研究者在每次訪談之後記錄訪談過程中的內容,包括研究參與者 口語及非口語訊息、訪談心得及反思、注意事項等,作為文本分析時的重要參考 資料,訪談札記請見附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