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三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所採用個案研究法探討表達行藝術治療對ADHD兒童行為問題之 影響歷程與成效。本研究所採用之研究工具包含:研究者、協同資料分析者、

家長同意書、個案基本資 料調查表、訪談大綱、表達性藝術治療歷程觀察記錄 表、單元回饋表、研究材料與器材、研究場所,詳細說明如下。

一、研究者

本研究乃是以質性之個案研究法為主,著重於實際的互動與觀察,亦即 運用學生在進行藝術治療過程時,針對作品與對話之記錄與分析,因此研究者 本身即為研究工具,本研究者即為教學者。研究者本身為特殊教育學系畢業,

於大學期間除了修習特殊教育專業科目外,並輔修美勞教育系課程,當中包含 了藝術治療課程。

研究者為現任國小資源班教師,除了對學生進行國語、數學科的補救教 學外,還教授特殊需求領域之社會技巧課程,透過繪本故事、角色扮演、繪畫 為主之學習單、討論及作品分享等活動,引導學生進一步的認識自己,教導適 當地抒發及管理情緒,增進適當的人際互動技巧。

此外,研究者目前正就讀特教研究所,已修習的課程有:身心障礙兒童 行為問題研究與輔導、藝術治療研究、教育研究法、質的研究等。

二、協同資料分析者

為使研究結果的分析不至於流於研究者個人主觀意識,因此邀請協同資 料分析者共同討論在本次研究中所蒐集到的相關資料,期望可以獲得較為客觀 之結果。

本研究之協同資料分析者有一位,為研究者任教資源班的工作夥伴,已 取得台中教育大學特研所之碩士學位,也曾修習過身心障礙兒童行為問題研究

55

與輔導、藝術治療研究、教育研究法與質的研究等課程。

三、家長同意書

研究者基於研究倫理及為求研究對象之家長能夠了解本次研究的性質,特 別擬具「知後同意書」,於正式研究開始前,與之詳細溝通、 說明,並且已獲 得家長同意與簽章。同意書之內容包含作品的處置方式、資 料的授權、及同意 錄影、錄音等(附錄一)。

四、個案基本資料調查表

為了解個案之基本資料,以利表達性藝術治療活動方案之設計,研究者擬 定個案基本資料調查表,與指導教授討論並修定後,於表達性藝術治療活動介 入前,發給個案之家長及班級導師填寫,以為表達性藝術治療活動方案設計根 據來源之一(附錄二)。

五、半結構性訪談大綱

研究者根據個案之行為問題及本研究所欲探討之歷程變化,擬定對導師及 家長訪談之半結構性訪談大綱。訪談次數共二次:第一次為表達性藝術治療活 動介入前進行訪談,第二次為表達性藝術治療活動十個單元結束後進行訪談

(附錄三)。

六、表達性藝術治療活動歷程觀察記錄表

研究者根據研究目的, 參考徐至賢(2007)之研究文獻編製成一表達性藝 術治療歷程觀察記錄表,以利在活動進行的同時,能夠記錄觀察所得(附錄 四)。

七、單元回饋表

本回饋表由研究者根據研究目的並參考葉莉瑄(2003)設計而成,於每

56

次單元活動結束後,由團體成員填寫,主要目的在了解團體成員對整個治療活 動的心得及感想(附錄五)。

八、研究材料與器材

(一)美術材料:水彩、彩色筆、蠟筆、色鉛筆、鉛筆、原子筆、簽字筆、圖 畫紙、粉彩紙、色紙、剪刀、膠水等。

(二)數位攝影機:數位攝放影機一台,供錄製活動過程。

(三)數位錄音機:小型MP3(含收錄音功能)一台。

(四)數位照相機:數位照相機一台,供拍攝活動及學生作品。

九、研究場所

為配合研究便利性以及符合地緣關係,本研究場所為研究者所任教的台中 市一所國小資源班之教學場域。教室內的空間由鐵櫃從中隔成左右兩邊,教室 內有閱讀與遊戲角、陽台、洗手台,且各項視聽器材十分多元,包含:電視、

電子白板、電腦等,能依照課程活動內容的性質與需求,彈性調整教室佈置。

教室空間及配置如圖3-2-1所示:

圖3-2-1 教室空間及配置圖

閱讀、遊戲 陽臺

洗手臺

黑板、電視 電子白板鐵櫃

前門 後門

白板

活動進行區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