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四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探討六頂思考帽思考技法與讀報教育的結合,對於國中七、八年級學生寫作 創造力和閱讀理解能力、閱讀動機的影響。主要研究工具有四:包括「新編創造思考測 驗」、「寫作創造思考量表」、「閱讀理解能力試題」、「閱讀動機量表」;問卷有二,分別 為:「學生讀報與閱讀習慣問卷」、「學生讀報課程態度問卷」表,另有學習單、教師教 學觀察紀錄。

一、新編創造思考測驗

新編創造思考測驗作者為吳靜吉教授,評量目的為測量認知方面的創造潛能,適 用於一般兒童或資賦優異者。評量內容有二:一為語文創造思考力測驗(竹筷子測驗), 一為圖形創造思考測驗(「人」的測驗)。評量重測信度為.34~.60,效度為.08~.75,量表 常模為國小五年級至研究生。本研究的讀報教學屬語文教學,故只採用語文創造思考力 測驗。

閱讀材料 統計控制 教學時間 前後測實施 教師授課週次

控制變項 自變項

閱讀與寫作的教學方法

1.創意讀報組:六頂思考帽融入讀報 教育

2.一般剪報組:傳統式讀報教育 3.控制組:無任何讀報或六頂思考帽 教學介入

依變項

1. 寫作創造力 2. 語文創造力 3. 閱讀理解能力 4. 閱讀動機 過程資料

1. 學習單 2. 學生回饋單 3. 教學觀察記錄表

34

二 、寫作創造思考量表

本研究寫作創造思考量表為嘉義大學教授鐘樹椽與雲林縣廣興國小校長廖昭永共 同修訂(2006)之「分析型寫作評定量表」。本研究中本量表評分者共兩位,評分者信 度前測的斯皮曼等級相關界在.769~.814,後測的斯皮曼等級相關界在.704~.768 均 達.01 顯著水準。評定量表分為七大細目,分別為文句連貫、前後連貫、思維清晰、想 法主意多、想法多樣性、想法獨特性、及精密性,如附錄一。

三、90-98 年國中基本能力測驗──國文科試題題組

為測量閱讀理解能力,本研究採用王美宜(2010)修訂 90-98 年國中基本能力測驗

──國文科試題題組部分,前後測各十題組,題目共 20 題。國中基本學力測驗則由教育 部專案委託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推動工作委員會辦理,其運作方式採用事前命題,

經多次修題、審題、事前測試(預試)和試題分析,得到試題參數,然後再將合乎要求 的優良試題納入嚴格保密控管的題庫中。正式施測時,會依事前公佈的測驗目標,自題 庫中抽取試題組成正式題本進行測驗。故學測及基測均由測驗專家經嚴格之測驗編製程 序編製而成,具有信度及效度,以級分和量尺分數作為計分標準而解釋學習成就,屬於 標準化測驗。

(一)閱讀能力測驗前測

此前測資料乃參考王美宜(2010)的閱讀能力前測資料,從九十年到九十八年的國 民中學基本學力測驗──國文科試題中的題組,挑選字數兩百字到四百字間的文章。考 量題目難度,選擇其中十篇作為閱讀測驗題材,每篇文章有兩題單選題,共二十題,這 些題都是經由學者專家認定,計分方式為:每答對一題得一分,測驗時間為一節課,採 團體施測方式。題目如附錄二所示。

(二)閱讀能力測驗後測

此前測資料乃參考王美宜(2010)的閱讀能力後測資料,從九十年到九十八年的國 民中學基本學力測驗──國文科試題中的題組,刪去文言文及學生已經學過的文章,選

35

擇字數兩百到四百間的文章,考量題目難度,選擇其中十篇作為閱讀測驗題材,每篇文 章有兩單選題,共二十題,計分方式為:每答對一題得一分,測驗時間為一節課,採團 體施測方式。題目如附錄三所示。

前測與後測題目的編制力求品質一致、難度、鑑別度相同,因此編制時特別挑選字 數接近的閱讀題組,目的在施測時減少閱讀速度的落差,避免影響得分結果,另外,研 究者分析每一題目對應的閱讀能力指標,使前後測得能力指標與比例相當,以便做最後 的研究分析與探討,詳細內容於附錄四呈現。

四、閱讀動機量表

本研究閱讀動機量表採用楊雅淇(2012)修訂 Wigfield 及 Guthrie(1997)之「閱 讀動機量表」(Motivation of Reading Questionnaire,簡稱 MRQ),用來測量國內國小四 至六年級學童的閱讀動機。原量表 54 題,修訂後的閱讀動機量表為 24 題,分為四個向 度,其中「外在動機」7 題、「內在動機」8 題、「閱讀效能」5 題、「社會因素」4 題。

量表採 Likert 四等級計分。計分時,選「和我非常不同」得 1 分;「和我有點不同」得 2 分;「和我有點相似」得 3 分;「和我非常相似」得 4 分,分量表得分越高者,表示閱讀 動機越高。

量表效度方面,除了具內容效度外,亦以 Rasch 模式檢核四因素結構的各項計量 特性,並與其他外在指標(閱讀理解、國語成績、數學成績)建立聚斂與區辨相關。Rasch 分析結果顯示,各向度試題符合單向度模式、等級符合次序階層、試題具年級與性別恆 等性(即試題未呈現年級及性別 DIF)、試題難度可測到不同能力的學童,並能區辨不 同次群體(年級、性別)之學童。

量表信度方面,採 Rasch 分析得到的受試者分隔信度,外在動機、內在動機、閱讀 效能、社會因素四個分量表的分隔係數分別為 0.82、0.84、0.82 與 0.72,顯示試題能分 辨潛在特質不同受試者的閱讀動機。詳細內容於附錄五呈現。

五、學生讀報與閱讀習慣量表

本研究採用楊子嫻(2008)「學生讀報與閱讀習慣之問卷調查」與何新梅(2011)

36

「學生讀報閱讀態度使用調查」問卷,並依本研究所需修改成「學生讀報與閱讀習慣問 卷」、「閱讀態度與習慣問卷」。分述如下:

(一)學生讀報與閱讀習慣問卷

本研究使用閱讀習慣問卷乃參考楊子嫻(2008)編制而成「學生讀報與閱讀習慣問 卷」,內容共十一題,在讀報教育正式進行前讓學生填寫,藉此了解學生讀報狀況,以 做研究設計參考,問卷詳細內容於附錄六說明。研究者依本研究需要,與協同夥伴教師 討論,並經由指導教授修正後實施。

(二)學生讀報課程態度問卷

本問卷乃研究者參考何新梅(2011)編製而成「學生讀報課程態度問卷」,問卷內 容共十三題,希望藉此了解學生在讀報閱讀態度與學生反應,問卷詳細內容於附錄七說 明。研究者依本研究需要,與協同夥伴教師討論,並經由指導教授修正後實施。

六、課堂學習單及觀察記錄表

課堂學習單為研究者自行設計,與另一位國文科協同教師與校內國文領域四位教師 共同討論題目而定,內容涵蓋當期國語日報中學生報中內容。創意讀報組與一般剪報組 學習單第一部分皆為訊息檢索,檢測是否有實際閱讀。唯創意讀報組第二部分以六頂思 考帽為寫作依據,而控制組為傳統讀報內容,如:佳句摘要、造樣造句、文章摘要與心 得。

教學觀察紀錄主要目的在分析研究對象對於實驗教學的反應及參與狀況,透過學生 的回答及學習單紙筆紀錄,了解研究對象對於課程的理解程度,方能作為後續教學改進 與分析資料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