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運用六頂思考帽融入讀報教育對閱讀與寫作創造力的影響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運用六頂思考帽融入讀報教育對閱讀與寫作創造力的影響"

Copied!
12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創造力發展碩士在職專班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陳學志 博士. 運用六頂思考帽融入讀報教育對閱讀 與寫作創造力的影響 The influence on reading and writing creativity by using the six thinking hats into newspaper education. 研究生:張維舫 撰. 中華民國 106 年 6 月 22 日.

(2) 謝誌 終於來到論文最終章,著手謝誌,一時之間竟不知如何起頭。回想起兩年前踏進考 場,清晰恍如昨日,這兩年間在創發所數不清的夜晚,也就一晃眼這麼過去了。手捧這 本心血結晶,天啊!我竟然要畢業了!該捨得卻多捨不得。多希望捨去的是在職班白天 上班的辛勞,累積到課後還有許多作業、報告,回家總是接近半夜,隔日疲憊上班無限 循環。然而也因如此,培養出我們深刻的革命情感。謝謝創發所的我們總是一同分憂解 勞,彼此互相打氣、協助,為論文努力不懈。能遇見你們,讓我這兩年的夜晚不孤單, 也學到了許多不同領域的知識。除了創發所以外,我要感謝的人是數也數不盡的! 謝謝親切可掬的學志老師,縱使面對我諸多問題仍不厭其煩地為我解惑,更給予我 無比正增強與自信;謝謝口委潘老師、邱老師諄諄提攜,使我更加精進;謝謝 612 研究 室的學長姐們,在我們每次的報告後都提出精闢的見解;最謝謝親愛的千芝學姐,陪我 奮戰無數的夜晚,總是細心並及時幫我看論文的每一個小細節,教我跑統計、寫論文的 方法,並無時不刻關心著我的狀況與論文進度,若沒有學姐,便沒有這本論文了吧! 謝謝創發所美魔女們:陽光女孩韻雯,總在我失意時替我打氣、逗我開心;謝謝燕 玉,替我們張羅考試大小事,也是最好的輔導老師;謝謝瑀凡,從實習到考上老師,我 們是最好的戰友,如今,終於一同畢業了!幸好這一路上有妳們,我是如此幸運與幸福! 謝謝親愛的興福團隊,謝謝身邊每個可愛的同事總是給我信心與建議;謝謝國文領 域的玉成、靜雯、力升,陪我想教案、陪我苦中作樂,更謝謝韋齊,願意跟我一起上這 個實驗課程,我們終於再也不用每個夜晚都在改作文了!謝謝淯軒與俐綺,協助我修改 英文摘要,每每不忘給我一句「加油!」謝謝惠如陪我解決論文困境,多少個談心的夜 晚,現在我們終於都要畢業了!謝謝卓與慈慧,替我釐清許多論文初步架構問題;謝謝 校長與主任在我絕望時給我鼓勵!最後,謝謝親愛的興福孩子們,尤其我的導師班天使 孩兒們,沒有你們就沒有這本論文誕生,讓我們如願以償一起慶祝吧!愛你們! 最後,謝謝我親愛的家人們,總是支持我的夢想,是我最堅強的後盾與避風港,謝 謝你們總是與我同行,永遠愛你們,深深深深的擁抱。 i.

(3) 運用六頂思考帽融入讀報教育對閱讀 與寫作創造力的影響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研究運用六頂思考帽融入讀報教育對國中生語文創造力、寫作創造力的 影響,與對閱讀理解能力、閱讀動機的成效。本研究採用準實驗研究法,對國中七、八 年級學生進行為期八週的實驗教學,有三組不同教學法:創意讀報組 36 人、一般剪報 組 33 人與控制組 37 人,並於教學前後實施四項前後測驗,包括「寫作創造思考量表」、 「新編創造思考測驗」、「閱讀理解能力試題」、「閱讀動機量表」,另有學習單及教師教 學觀察紀錄以及二份調查問卷: 「學生讀報與閱讀習慣問卷」 、 「學生讀報課程態度問卷」 。 結果發現:(一)在「寫作創造思考量表」各向度上,三組不同教學法與前後測未有交 互作用,除了「想法多樣性」,其餘向度皆後測大於前測。 (二)在「新編創造思考測驗」 的總分、獨創性、變通性分數上,創意讀報組大於控制組,但是在流暢性分數上三組無 差異。 (三)在「閱讀理解能力試題」上三組有臨界顯著,控制組大於一般剪報組。 (四) 在閱讀動機分量表的「閱讀效能」分數上達臨界顯著,創意讀報組表現高優於一般剪報 組。在其他三向度「外在動機」、「內在動機」、「閱讀效能」上則無差異。(五)大部分 的學生認為,讀報課程能引起閱讀學習的動機、提升閱讀興趣。(六)六頂思考帽課程 中,學生認為白帽最容易使用,藍帽最難使用。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對未來的研究 建議。. 關鍵字:六頂思考帽、讀報教學、寫作創造力、閱讀能力. ii.

(4) The influence on reading and writing creativity by using the six thinking hats into newspaper education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research is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n reading and writing creativity and the effect of reading motivation and comprehension ability by using the six thinking hats into newspaper education. In this study, quasi-experimental research method is used to study the students in 7th and 8th graders. The subjects were divided into newspaper creative reading group (36 cases), cutting newspaper group (33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37 cases). Four main research tools which are the Newly Created Thinking Test, the Writing Creation Thinking Scale, the Reading Comprehension Test Questions and the Reading Motivation Scale were used before and after the class. Besides, there are also the worksheets, teacher’s observation record in class and two questionnaire surveys, which are "Students' Newspaper Reading and Reading Habits" and "The Students’ Attitude toward Newspaper Reading classe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In the “Writing Creation Thinking Scale”, the three different teaching methods have no interaction with the pre- and post-tests. Except for the “Idea Diversity”, the other dimensions are measured larger in the post-tests than in the pre-tests. (2) The total score in “Newly Created Thinking Test” shows that the newspaper creative reading group gets higher score in originality and flexibility than the control group; however, there are no differences in the score of fluency among the three groups. (3) In the “Reading Comprehension Test Questions”, three groups are close to the level of significance, but the control group is better than the cutting newspaper group. (4) In the “Reading Motivation” scale, the score of reading efficiency is close to the level of significance. The performance of newspaper creative reading group is better than that of cutting newspaper group. There are no differences in the other three degrees of “external motivation”, “internal motivation” and “reading efficiency”. (5) Most students think that the newspaper reading class can increase their motivation and interests in studying reading. (6) After the six thinking hats class, the students think the white hat is the most easily to used, while the blue hat is the most difficultly to used.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result, I will give comments on the following study. Keywords: six thinking hats, newspaper reading, writing creativity ,reading ability. iii.

(5) 目次 謝誌 ……………………………………………………………………………i 中文摘要………………………………………………………………………ii 英文摘要………………………………………………………………………iii 目次……………………………………………………………………………iv 表次……………………………………………………………………………vi 圖次……………………………………………………………………………i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研究動機…………………………………………………………2.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6. 第三節. 名詞釋義………………………………………………………………………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讀報教育……………………………………………………………………11. 第二節. 創意寫作教學………………………………………………………………19.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9 第一節. 研究假設……………………………………………………………………29. 第二節. 研究對象……………………………………………………………………30. 第三節. 研究架構……………………………………………………………………30. 第四節. 研究工具……………………………………………………………………33. 第五節. 實驗教學設計………………………………………………………………36.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39. 第七節. 實施程序……………………………………………………………………40 iv.

(6)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41 第一節. 不同教學法對寫作創造思考與語文創造力的成效分析…………………41. 第二節. 不同教學法對閱讀理解能力與閱讀動機的成效分析……………………50. 第三節. 自陳問卷調查之結果分析…………………………………………………54. 第四節. 綜合討論……………………………………………………………………6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67 第一節. 結論…………………………………………………………………………67. 第二節. 建議…………………………………………………………………………68. 參考文獻 ……………………………………………………………………73 附錄……………………………………………………………………………80 附錄一. 寫作創造思考量表…………………………………………………………80. 附錄二. 國文科閱讀題組(前測)…………………………………………………81. 附錄三. 國文科閱讀題組(後測)…………………………………………………87. 附錄四. 閱讀理解能力前後測試題對照……………………………………………94. 附錄五. 閱讀動機問卷………………………………………………………………95. 附錄六. 學生讀報與閱讀習慣之問卷………………………………………………96. 附錄七. 學生讀報課程態度問卷……………………………………………………97. 附錄八. 一般剪報組每週學習單之一………………………………………………98. 附錄九. 一般剪報組每週學習單之二………………………………………………99. 附錄十. 創意讀報組每週學習單之一(第一至第三週)……………………………100. 附錄十一. 創意讀報組每週學習單之二(第四至第八週)…………………………101. 附錄十二. 量表使用同意書…………………………………………………………111. v.

(7) 表次 表 2-1. 讀報教育相關研究…………………………………………………………………14. 表 2-2. 讀報教育相關研究期刊……………………………………………………………17. 表 2-3. 六頂思考帽種類及思考方向………………………………………………………20. 表 2-4. 六頂思考帽融入教育相關研究……………………………………………………22. 表 2-5. 六頂思考帽應用於教學之期刊……………………………………………………23. 表 2-6. 創意寫作教學相關研究……………………………………………………………25. 表 3-1. 實驗設計內容………………………………………………………………………31. 表 3-2. 六頂思考帽融入讀報教育設計大綱………………………………………………37. 表 4-1-1. 三組教學方法學生在七個分向度與總分上之前後測平均分數與標準差……42. 表 4-1-2. 不同教學方法與前後測在「文句連貫」之二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43. 表 4-1-3. 不同教學方法與前後測在「前後連貫」之二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43. 表 4-1-4. 不同教學方法與前後測在「思惟清晰」之二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43. 表 4-1-5. 不同教學方法與前後測在「想法、主意多」之二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44. 表 4-1-6. 不同教學方法與前後測在「想法多樣性」之二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44. 表 4-1-7. 不同教學方法與前後測在「想法獨特」之二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44. 表 4-1-8. 不同教學方法與前後測在「精密性」之二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45. 表 4-1-9. 不同教學方法與前後測在「寫作創造思考量表」總分之二因子變異數分析摘 要表……………………………………………………………………………45. 表 4-1-10 不同教學在新編語文創造性測驗總分的前測、調整前後測之平均數及標準 差………………………………………………………………………………46 表 4-1-11 不同教學在新編語文創造性測驗總分之獨立樣本單因子共變數分析摘要 表………………………………………………………………………………46 表 4-1-12 不同教學在流暢力的前測、調整前後測之平均數及標準差…………………47 表 4-1-13 不同教學在流暢力之獨立樣本單因子共變數分析摘要表……………………47 vi.

(8) 表 4-1-14. 不同教學在變通性的前測、調整前後測之平均數及標準差………………48. 表 4-1-15. 不同教學在變通性之獨立樣本單因子共變數分析摘要表…………………48. 表 4-1-16. 不同教學在獨創性的前測、調整前後測之平均數及標準差………………49. 表 4-1-17. 不同教學在獨創性之獨立樣本單因子共變數分析摘要表…………………49. 表 4-2-1. 不同教學在國文科閱讀的前測、調整前後測之平均數及標準差…………50. 表 4-2-2. 不同教學在國文科閱讀的獨立樣本單因子共變數分析摘要表……………50. 表 4-2-3. 不同教學在外在動機的前測、調整前後測之平均數及標準差……………51. 表 4-2-4. 不同教學在外在動機獨立樣本單因子共變數分析摘要表…………………51. 表 4-2-5. 不同教學在內在動機的前測、調整前後測之平均數及標準差……………52. 表 4-2-6. 不同教學在內在動機之獨立樣本單因子共變數分析摘要表………………52. 表 4-2-7. 不同教學在閱讀效能的前測、調整前後測之平均數及標準差……………53. 表 4-2-8. 不同教學在閱讀動機的閱讀效能獨立樣本單因子共變數分析摘要表……53. 表 4-2-9. 不同教學在社會因素的前測、調整前後測之平均數及標準差……………53. 表 4-2-10. 不同教學在社會因素之獨立樣本單因子共變數分析摘要表………………54. 表 4-3-1. 讀報習慣統計結果……………………………………………………………54. 表 4-3-2. 讀報版面喜好…………………………………………………………………55. 表 4-3-3. 閱讀報紙的困難………………………………………………………………55. 表 4-3-4. 閱讀中學生報的動機…………………………………………………………55. 表 4-3-5. 到學校圖書館的頻率…………………………………………………………56. 表 4-3-6. 學生喜愛的閱讀種類…………………………………………………………56. 表 4-3-7. 閱讀課外書的時間……………………………………………………………57. 表 4-3-8. 學生讀報閱讀態度問卷調查之結果分析……………………………………58. 表 4-3-9. 中學生報紙各版版標與其內容………………………………………………59. 表 4-3-10. 創意讀報組、一般剪報組喜歡的版面與理由………………………………60. 表 4-3-11. 讀報課程與一般閱讀課的不同處問卷回饋…………………………………61 vii.

(9) 表 4-3-12. 創意讀報組對六頂思考帽的使用意見與看法………………………………62. 表 4-4-1. 本研究假設與研究結果………………………………………………………63. viii.

(10) 圖次 圖 3-1. 研究架構………………………………………………………………………… 33. 圖 3-2. 研究流程圖……………………………………………………………………… 40. ix.

(11) 第一章. 緒論. 語文是人類用以溝通的主要工具,藉由語文我們得以傳承經驗、形成知識、構成獨 特的文化,同時,語文也是人類得天獨厚的一種能力(趙鏡中,2000)。一般來說,教 育工作者在從事語文教學時,首要任務便是培養學生聽、說、讀、寫四項基本能力。然 而,隨著人類知識的發展與累積,且不斷地更新、變化,語言背後無形的思維內涵更趨 複雜,我們的學習不應再侷限於有形的字、詞、句,而是要學習語言背後更具深度的文 化。語文是學習一門學科時必須具備的要件,也是學習一切科學的基礎工具(柯柏儒, 2002),由此可見語文教學的重要性。除了基本的字彙與文法外,從事語文教學時也應 重視學生的思辨力、創造力,使學生能運用適切的語文來表情自己的看法與達意,這時, 就需要生活經驗的輔助,才能讓寫出來的文章與言談的內容具備深廣度與獨創性。 杜淑貞(2001)認為學習國語文最重要的目的有二:一是閱讀,一是寫作。寫作能 力是基礎的語文素養(Wagner, 2004) ,而閱讀與寫作分別是輸入到輸出的過程和結果, 閱讀材料以後,透過不同的思考方式,都能間接影響寫作產出的內容,使之更為豐富, 故閱讀與寫作兩者是相輔相成的。研究者蒐集文獻中指出:報紙中的文章與教科書相較 下更貼近日常生活,且題材廣泛,學生較容易有共鳴;而六頂思考帽是平行思維工具, 能使使用者跳脫一般思考,帶領使用者走出自我思考的迷思之中。研究者試圖運用六頂 思考帽融入讀報教育,期能發展出適合國中生的寫作創造力教案,同時改善學生的閱讀 理解能力與提升其閱讀動機。 本研究旨在探討六頂思考帽融入讀報教育對寫作創造力的提升,與對閱讀理解的能 力、動機產生的影響,採用準實驗研究法(quasi-experiment research)進行實驗教學, 將研究對象分為創意讀報組、一般剪報組與控制組,並於教學前後實施前、後測與問卷 調查。 本章旨在說明研究緣起與構想,共分三節:第一節為研究背景與動機,第二節提出 本研究之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針對本研究重要名詞做釋義。. 1.

(12)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研究動機 本文將本研究的研究背景與動機說明如下:. 壹、研究背景 余秋雨說:「眾生喧嘩,生命因閱讀而寧靜。」現今許多國、中小教室中,會放置 班級書箱與學習角,提供孩童閱讀,也有許多學校推行晨讀運動,皆是由於重視學生的 閱讀理解能力,希望透過廣泛的閱讀提升學生的知識視野。國內學者柯華葳曾言:「閱 讀能力並非與生俱來,也非僅靠大量閱讀便可獲得。」(柯華葳,2009)PIRLS 評比結 果顯示國文科教師們花在閱讀教學上的時間,比例已經由 2006 年的 9%增加到 2011 年 的 21%(柯華葳等,2008;Mullis et al., 2012) ,顯示現今國語文教師已開始重視閱讀理 解的引導與教學。從事教育工作者,無非希望孩子能真正享受到閱讀的快樂,進而養成 自學、獨立閱讀的習慣,故教師要能運用有趣的教材、有效的教學方式,才能真正幫助 學生提升閱讀理解能力。而語文教學除了閱讀理解能力外,如何透過寫作,讓學生整合 閱讀中所見、所思、所感,並能從中練習溝通與表達,也是語文教學中重要的一環,因 為寫作乃是將個人所見所聞,經思考後運用修辭發展於文字之上,使之成為創造力的產 物。李偉俊(2005)曾在<回溯思考創造力教育:創造力、教育、創造力教育>學術研 討會中提到:「創造力教育是未來教育中不可不重視的重點項目。」可見創造力亦是未 來語文教學的趨勢。. 貳、研究動機 研究者發現從小到大的求學歷程中,每每只要提到寫作文,同學們莫不叫苦連天, 這樣的現象直到研究者身為國文老師後狀況依舊,這讓研究者非常好奇,胡適曾說「我 手寫我口」,寫作文怎麼會不知道要寫什麼?作文常被視為創造的歷程,許多學者也認 為藉由作文訓練可以增加孩童的創造力(林建平,1997;陳龍安,2006;彭震球,1991)。 透過有創造力的句子,不僅可以滿足人們的好奇心,也能引發他人無窮無盡的想像。國 小作文教學一直是語文領域的教學重點,然而學生對於寫作卻感到非常困難,教師在進 2.

(13) 行寫作指導時也倍感吃力(王家珍等,2005),其實連國中也不例外。在學校進行閱讀 與寫作教學時,我發現學生只要看到長篇文章就心生畏懼,拿到文章的第一個念頭是看 不懂、不想看,對作文也是一樣,總是覺得厭煩、想放棄,令校內教師憂心不已。 說到寫作,一般都建議學生要多閱讀,的確,閱讀是寫作的基礎,然而,閱讀多不 代表寫作好,因為閱讀和寫作之間隔著一面之牆,寫作要寫得好,其實還需要大量閱讀 加上生活體驗的輔助,除此之外,更要加上學習觀察和思考的角度,透過表達能力傳達 出來,才能再將情感透過文字描述(林玫伶、許元樵,2016),今國人的國語文能力日 漸下降(涂明甫,2004;沈惠芳,2005;林文欽,2005),在《晨讀十分鐘》一書中提 及,學生不喜歡讀書有七項特定的原因造成:一、每天沒有固定的閱讀時間;二、想閱 讀也沒有時間(因為補習的緣故);三、沒有閱讀習慣所以不想閱讀;四、不知道也無 法理解閱讀的樂趣所在,所以反而會覺得閱讀是種痛苦;五、身邊總是沒有想讀的書可 以讀;六、相對於閱讀,更喜歡上網與 3C 產品;七、額外閱讀的內容考試不會考出來, 所以父母並不鼓勵閱讀。由上述理由推知:現在電子產品的發達,使學生更縮減閱讀時 間,自然而然地,寫作沒有題材、缺乏生活經驗、對週遭人事物也不具深刻體察,拿到 作文題目便會有「不知道能寫什麼內容」的困境。 針對上述研究背景與國內閱讀現況,研究者產生研究動機,分述如下:. 一、對閱讀能力的憂心,對寫作教學的重視 任教者教學年資僅兩年半,時常感到備課僅受限於備課用書,以前的老師如何教我 們,我們就如何教給自己的學生。但傳統的講述式教學不僅學生疲乏,教師也愈來愈感 到無力。研究者任教本校以來,畢業生能於國中教育會考國文科中獲得頂標的比例極低, 作文能拿到六級分的人數更是屈指可數。 近年來學生的寫作能力已成為眾所矚目的測驗之一,根據教育部九年一貫課程綱要 語文領域中「作文能力指標」提到: 「國民中、小學階段學生應已具備基本寫作能力」。 然而,在數位時代進步如此快速、資訊產業發達的情況下,學生寫作機會與時數更加減 少,寫作能力定當不足,因此,作文儼然成為師生最感頭痛的課程(杜淑貞,2001)。 3.

(14) 放眼國際,各國政府莫不開始正視學童閱讀能力的重要性(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2008; 教育部,2008)。閱讀是學習的基礎能力,但該如何引發閱讀動機,養成閱讀的習慣, 是教育第一線的教師應該仔細思索並解決的當務之急。 孔子曾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在教學的過程中,研究者常想:該 如何提升學生的閱讀與寫作能力?我們期待用閱讀開啟學生的生命視野,但如何讓閱讀 材料與學生生活經驗合而為一?進而提升語感,透過文字傳遞給他人,便奠基於學生如 何運用、省思自己閱讀的內容與寫作產出的方式。. 二、學校推動閱讀現況,仍使用講義與試卷 研究者任教本校以來,學校曾針對閱讀推行多次的閱讀計畫,但並未規畫全校性讀 報活動,而是由各教師在任教班級彈性時間進行閱讀課程,每位教師授課內容不一,學 生閱讀效果不彰。小校教師因為公務繁雜,壓縮備課時間,故教師仍會訂閱出版社的講 義及試卷,沒有統一方向,試卷內容也偏重於基礎國語文能力,此方法並未能有效提升 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是故研究者想研擬有效的教學方案,希冀提昇閱讀與寫作力。. 三、研究者就讀創造力碩士班期間將所學運用於國語文教學 研究者成為初任教師後即報考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創造力發展碩士班,從研究所 課程中習得許多創造力技法。創造力是當今教育界的重要課題之一,也是未來教學的趨 勢。沈翠蓮(2006)認為創意教學涵蓋創意的教和創意的學,是師生在教學互動中產生 創意的教學相長歷程。就其內涵而言,是指教師能採用多元、活潑且生動的教學方式激 發學生共鳴,並提升其內在學習興趣,使學生們樂在學習。故研究者就讀創造力發展碩 士班期間,時常將所學運用於國語文教學之中,設計許多創意課程,學生皆感到新鮮有 趣。期能經由本研究,運用創造性的教學策略,引發學生學習作文的興趣,培養作文創 造力。 研究者使用讀報教學動機有三:. 一、多次參與讀報研習,參加國語日報讀報實驗專班兩年 研究者於實習期間便參與過讀報教育研習,深覺報紙可能性非常多,除了固定的傳 4.

(15) 統讀報方式,也能依教學者的創意發展出不同教案,無論哪種方式,報紙都比教科書來 得多采多姿且貼近日常生活,學生也感到報紙內容較為活潑有趣。研究者成為正式教師 後,積極參與讀報教育研習,並從其他也投入讀報教育工作的教師分享之中,獲得更多 元的教學方法。 饒見維(2003)曾於《教師專業發展──理論與實務》中指出:在工作環境中,相 關的變數非常多,各方面也在持續演變著。教師不論在職前接受多少訓練,仍必須在任 教期間不斷精進自己的專業素養。故不斷的研習精進下,我更加入國語日報讀報教育實 驗班,從中發掘讀報的發展與可能性是無窮的。. 二、實施讀報教育經驗,成果斐然 從事讀報教育兩年以來,發現學生對讀報課程比對傳統國文教學感興趣,能主動發 現,並提出報紙中看不懂的問題。研究者更發覺,持續推動讀報教育,學生的語文能力 開始有所改善,成效最顯著部分為造樣造句,學生造句的辭彙經過讀報後變得多元且具 有深度。且研究者所任教學校,先前並未有學生於教育基測、會考寫作測驗中獲得六級 分,但是研究者所教授學生,有保持讀報習慣者,於當年度會考寫作測驗中有三位學生 獲得六級分,其餘學生皆在三至五級分,顯示讀報教育成效斐然,更加深研究者持續推 行讀報教育的決心與信心。. 三、讀報教育對提升閱讀動機具有良好潛力 報紙具有以下特性:內容生活化、文章言簡意賅、篇幅短小適中、介紹許多新知與 國際時事,且色彩繽紛,同時具備眾多優點吸引讀者。馮季眉(2004)表示:施行讀報 教育,最大功能在於能以漸進式來養成學童的閱讀習慣。相較於單純閱讀書本而言,讀 報另有許多功能,如:能每天提供最新與最即時的素材、能補足課本現有教學教材上的 不足、能讓教師利用時事進行公民教育、比一般的圖書更加便宜、取得的管道方便、閱 讀內容十分多樣化。 研究者整理讀報教育相關文獻與創造力教學相關文獻後,發現相關研究指出六頂思 考帽能提升創造力中的流暢力與思考態度(潘裕豐,2005),王雅奇(2003)整理出六 5.

(16) 頂思考帽相關研究中亦指出,六頂思考帽思考技法能讓我們在思考的過程中操弄並指揮 自己的思考,選擇思考的方向與順序以後,思考運用的面向越多,越能清楚看到路徑。 綜上所述,研究者認為將六頂思考帽融入讀報教育應能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寫作創造力與 閱讀理解能力,且能改善學生的閱讀習慣。使用六頂思考帽,便是要藉由水平思考改變 自己一成不變的思維模式,激發聯想,進而擴展創造力。研究者整理過去關於讀報教育 相關文獻,發現自 2007 年以來至 2013 年為止,行動研究佔約五成比例,實驗研究僅佔 二成。另,過去讀報教育研究較重視提升閱讀力,顯現過往臺灣的讀報教育重點在於強 調國語文基本能力的提升,而在其他教學的多元運用面向上較為侷限(鍾張涵,2009)。 但研究者分析上述學者如杜淑貞(2001)以及林玫伶與許元樵(2016)所描述之閱讀與 寫作的關連性,認為閱讀與寫作的輸入與產出乃環環相扣。本研究擬探討學生閱讀報紙 後,除了閱讀能力以外,讀報教育對於寫作能力是否也能有所助益。.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壹、 研究目的 基於上述研究動機,本研究以研究者任教臺北市一所國中學生為研究對象,進行六 頂思考帽融入讀報教育實驗研究,本研究具體目的如下: 一、探討讀報教育結合六頂思考帽創造力技法教學,對於國中七、八年級生寫作創造力 的成效。 二、探討讀報教育結合六頂思考帽創造力技法教學,對於國中七、八年級生語文創造力 的成效。 三、探討讀報教育結合六頂思考帽創造力技法教學,對於國中七、八年級生閱讀理解能 力的成效。 四、探討讀報教育結合六頂思考帽創造力技法教學,對於國中七、八年級生閱讀動機的 成效。 五、分析讀報教育結合六頂思考帽創造力技法教學後,國中七、八年級生對課程的感受。 6.

(17) 六、發展出一套有效的六頂思考帽融入讀報教育之教學內容與教學策略,根據研究過程 提供具體建議,供日後進行創造力教學之參考。. 貳、 待答問題 為達上述研究目的,茲提出下列待答問題,作為資料蒐集與分析解釋之依據: 一、是否接受六頂思考帽融入讀報教學(創意讀報組)國中七、八年級生,比起接受傳 統讀報教學(一般剪報組),在寫作創造力上的表現較佳?同時優於控制組(接受一般 閱讀課程的九年級生)? 二、是否接受六頂思考帽融入讀報教學(創意讀報組)國中七、八年級生,比起接受傳 統讀報教學(一般剪報組),在新編創造語文思考測驗上的表現較佳?同時優於控制組 (接受一般閱讀課程的九年級生)? 三、是否接受六頂思考帽融入讀報教學(創意讀報組)國中七、八年級生,比起接受傳 統讀報教學(一般剪報組),在閱讀理解能力上的表現較佳?同時優於控制組(接受一 般閱讀課程的九年級生)? 四、是否接受六頂思考帽融入讀報教學(創意讀報組)國中七、八年級生,比起接受傳 統讀報教學(一般剪報組),在閱讀理動機上的表現較佳?同時優於控制組(接受一般 閱讀課程的九年級生)? 五、經過教學課程後,創意讀報組與一般剪報組對課程的感受為何? 六、實施完整的六頂思考帽融入讀報教育之教學內容與教學策略後,老師觀察及學生表 現如何?. 第三節. 名詞釋義. 壹、讀報教育 讀報教育也稱做「NIE」(Newspaper In Education),是指教師在課堂中,以報紙當 作教學教材,師生共同閱讀報紙,活用報紙的一種教與學活動。本研究從國語日報發行 7.

(18) 的中學生報中,選取不同文章作為閱讀教材,再配合六頂思考帽進行不同主題之思考, 並進行寫作。本文中讀報教學與讀報教育同義。. 貳、六頂思考帽 六頂思考帽(Six Thinking Hats)是近20年來全球最受歡迎的思維訓練模式(劉慧 玉,2010) 。我們腦中進行思考時,最大的敵人是「混亂的思緒」 ,六頂思考帽分別代表 六種不同的思考型態及不同的思考方向,是由愛德華‧波諾(De Bono, 1992)所發展的 思考訓練方法,能有效提升使用者的思考能力,幫助使用者集中精神、開拓多元思考面 向,進而增加對一件事物的瞭解程度。 思考帽有六種顏色,每一種顏色代表單一種思維方式:白色,僅陳述出客觀事實; 紅色,代表著個人的情緒和感覺;黑色是負面且悲觀的思考;黃色則提供積極、樂觀、 正面的想法;綠色意味著生生不息,獨特且有創造性的想法;藍色則是一頂控制帽,代 表著組織與後設認知。在本研究中,依照愛德華‧波諾(De Bono, 1992)所述,一次使 用一種顏色,就只能用單一觀點想事情與議題,此方法能讓思考過程變得較為簡單,使 我們混亂的思緒變得清晰明朗,從不同面向進行單一思考,最終就能對一件事情得到多 種角度的看法,如此一來,便能產生更多元的想法與多樣的寫作素材。. 參、寫作創造力 寫作創造力乃是指將創造力表現於寫作當中,運用多種不同的策略提升寫作產出的 結果。本研究的寫作創造力是指在「寫作創造思考量表」上的得分,該量表來自鐘樹椽 與廖昭永(2006)修訂之「分析型寫作評定量表」 ,本量表共有七向度: 「文句連貫」 、 「前 後連貫」、「思惟清晰」、「想法、主意多」、「想法多樣性」、「想法獨特」、「精密性」,以 此七向度檢測學生寫作之寫作創造力,分數越高代表學童在該向度表現越佳。. 肆、閱讀能力 根據 Mayer(1996)所述, 「閱讀」是一個十分複雜的理解過程,讀者必須將閱讀後 認為重要的訊息重組,再將訊息相互連結,形成整體概念,最後連結本身舊有的背景知 8.

(19) 識。Goodman(1982)在 On Reading(談閱讀)此書中提到:「閱讀是個體重新建構作 者以印刷文字編碼訊息的歷程。」亦即讀者在閱讀後必須重新思考編碼所得知的訊息。 Spodek(1985)則將閱讀定義為下列三種:(一)閱讀是一個解碼的過程,學會書 寫符號和口語發音連結等同學會閱讀;(二)閱讀是從文字中獲取意義,包含對於字與 字音連結後的解釋;(三)閱讀後要具有批判性的閱讀、問題解決能力及其他複雜的智 力運作。Adler & Van Doren(2003)在《如何閱讀一本書》裡面提出閱讀是分層次的, 它具有階層式(hierarchical)架構與物件導向(Object-Oriented)性質,第一層是基礎閱讀 (Elementary Reading) , 再 來 是 檢 視 閱 讀 (Inflectional Reading) 、 分 析 閱 讀 (Analytical Reading),最後則是主題閱讀(Syntopical Reading)。Adler 定義:「閱讀是憑一己之力來 提升自我的過程。」強調閱讀是靠自己的智慧獨自完成的學習。 蔡玉蓉(2002)認為閱讀包含三種能力:認讀(認記文字、認讀詩句)、理解(分 析、綜合、判斷、推理)與鑑賞(感受力、欣賞、鑑別、評價)。謝婉詩(2008)認為 閱讀是以視覺去理解文字內容的一種心理學習活動。綜觀古今中外研究學者們對閱讀的 看法,閱讀是汲取並整理知識的過程,並經由讀者將讀取的內容與自己舊有的經驗作連 結,產生新的想法。由上所述可以歸納出:閱讀能力是學習語言的一道重要環節,它包 含認讀能力、理解能力、鑑賞能力、記憶能力,同時,課外閱讀是中小學教學中,提高 學生語文能力和知識水平的重要方法,而語文能力測驗中也常常有「閱讀理解」一項來 檢測閱讀能力。本研究中的閱讀能力係指國文科閱讀理解能力,由 90-98 年國中基本能 力測驗──國文科題題組部分挑選各十個題組,前後測皆二十題,並對應九年一貫國語 文閱讀能力指標,測驗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9.

(20) 10.

(2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透過文獻資料整理與蒐集,共分兩節探討以下重點:第一節探討讀報教育定義 與發展,並蒐集讀報教育相關文獻資料;第二節探討創意寫作教學為何,蒐集相關文獻 後提出六頂思考帽定義與其相關研究。. 第一節. 讀報教育. 一、讀報教育緣起 讀報教育可追溯到1930年代,由《紐約時報》開始提倡運用報紙以協助美國大學推 動新聞活動,亦即在教學當中,運用報紙當作教材,來提升學生閱讀知能,協助學生學 習新知。1954年,美國愛荷華州調查發現:該州有四成學生於課後便不再主動閱讀任何 課外的文章。為了改變此狀況 ,美國教育協會 開始推動讀報教室( Newspaper in theClassroom, NIC)運動(辜曉進,2002)。此運動後來推及全美,更迅速推展成為全 球化的NIE運動。. 二、讀報教育於各國的發展 世界報刊協會(World Association of Newspapers, WAN)於2001年開始進行世界NIE 調查,以深入了解世界各國實施讀報教育的方法,調查結果發現有許多國家實行讀報教 育多年,茲將資料整理如下。. (一)英國 1984年,英國報業協會制定實施讀報教育計畫,但主要實施的皆是地方性報紙,乃 是由於全國性報紙激烈價格競爭的緣故。目前在英國實行NIE的報社已超過60家。. (二)挪威 挪威是世界上報紙普及率最高的國家,1987年,該國制定了《教育計畫法》,將讀 報教育融入國小與國中教學課程之中。1970年,挪威報業發行協會開始培養NIE的實踐 指導人員,並將這些指導員派遣到各個學校傳授教師NIE授課方法。 11.

(22) (三)日本 1989年開始,日本《朝日新聞》開始響應美國發起的NIE運動,固定於每年春、夏 二季為學生編印特刊,選用適合兒童閱讀的題材,鼓勵其寫作並閱讀報紙(國語日報讀 報教育編寫小組,2008)。. (四)新加坡 新加坡的《星期五週報》於1999年開始,針對報紙內容設計題目,內容供學生思考 與討論,並設有熱門話題、語文練習專欄,藉以提高小學生的中文水準(楊漾、陳秋華, 2009)。. (五)芬蘭 芬蘭的讀報教育於1964年以芬蘭語、瑞典語展開,目前共發行198份報章雜誌。芬 蘭的報紙協會與政府教育單位均有專案配合,並與各報精心研發讀報素材,只要各校申 請,就免費贈送報紙,也會協助學生編製報紙,在推動讀報教育上不遺餘力。1994年更 正式推行「報紙週」,免費供應學校可用的出版品,各校的學生也為報紙週設計各式各 樣獨特的課程(葉義淦,2008)。 由上述各國讀報教育發展史中,可以發現繼美國後,世界上許多國家,紛紛展開 NIE行動,讀報教育的型式雖有不同,但都有顯著的成果,可見讀報教育有一定的效益。. 三、臺灣讀報教育演進 從2005年開始,臺灣也正式加入NIE的行列。 《國語日報》自2005年發起讀報教育運 動,規劃出臺灣讀報教育方案,並且逐步推動、擴大讀報教育的規模。2007年起更實施 讀報教育實驗教學計畫專班,提供申請的老師授課的班級每人一報,此一創舉為臺灣的 讀報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礎。 2006年國際學生基礎能力評量計畫( The 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ssessment, PISA)促進國際閱讀素養研究(Progress in International Reading Literacy Study, PIRLS)的調查顯示,臺灣除了要繼續培養學生閱讀習慣,亦不能忽略學生的閱 12.

(23) 讀理解力和批判思考力。因此,臺北市政府教育局於97學年度開始推行臺北市國民小學 試辦讀報教育實施計畫,結果發現,學生開始會自動自發、學會閱讀報紙。是故98學年 度持續推動讀報教育,期望藉由實施讀報教育,來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進而提升學生 的語文能力(臺北市政府教育局,2008)。. 四、讀報教育內涵 報紙不僅多元、多樣,更能全方位的應用於各教學領域,在學科方面能拓展學生視 野,達到多元學習的目的,陳世敏(2006)歸納1970年代積極參與讀報教育的<邁阿密 前鋒報>(The Miami Hearald) ,提到使用報紙作目的包含以下十四項優勢:1.價錢相對 便宜;2.適用所有科目與場合;3.是貫穿教科書落差最有效的方法;4.能引起學習欲望; 5.是一種對師生都具有吸引力的作業方式;6.能成為社會學科的最新教科書;7.大部分 兒童中生閱讀的唯一教科書;8.富含實用語彙;9.內容包羅萬象;10.完整客觀描述歷史; 11.能呈現現實社會樣貌;12.教室與真實世界的橋梁;13.便於註記與剪貼;14.學習寫作 最佳典範。從以上十四項優勢得知,報紙確實是適合提升閱讀動機的教材。 馮季眉(2009)指出:報紙的篇幅多元,副刊的文章可用於語文讀寫教學;國內外 新聞,更可以培養學生對於時事具備敏銳度與思辨力;科技新知專欄,可以促進自然科 教學豐富度;亦能將報紙運用於電腦課,如進行線上問答活等等動。透過讀報,可以幫 助學生提升自我思考,增進國際宏觀視野。教師若能適當運用於補充課本知識的不足處, 將能增進課程的深廣度。. 五、讀報教育相關研究論文 讀報教育在臺灣實行時間僅十年左右,研究者檢視全國碩博士論文系統,至 2013 年為止共有二十八篇與讀報教育相關的研究,其中有三篇關於媒體識讀;四篇應用於公 民科,探究全球視野相關議題;一篇應用於探究法治態度;七篇與閱讀理解與寫作相關。 茲將與讀報教育相關之研究,閱讀後整理如下表 2-1。. 13.

(24) 表 2-1 讀報教育相關研究 研究者 (年代). 論文名稱. 顏湘婷 (2007). 應用媒體識讀教 育於國小學童之 教師行動研究--以報紙新聞實施 讀報教育為例. 國小 四年級. 行動研究法. 一、肯定閱讀新聞的重要性。 二、學童理解新聞的角度常受家人影響。 三、受報導內容、社會價值、生活經驗、媒 體訊息等因素影響對新聞事件的判讀,但看 法會隨著團體討論的結果和同儕力量修正與 改變。. 楊炳煥 (2008). 輸出性聆聽策略 教學對提升高年 級學童聆聽能力 之研究-以教師 讀報活動為例. 國小 高年級. 行動研究法. 教師讀報活動極適用於輸出性聆聽教學,且 對提升學童聆聽能力有顯著成效。. 呂儀君 (2009). 國民小學的讀報 教育與媒體識讀 之關聯性研究. 國小 中、高 年級. 問卷調查法. 一、國小學童最常使用電視及網路,平面媒 體的使用頻率偏低。 二、讀報教育有助於增加兒童對媒體產業的 認識、擴充其時事知識的基模、增進語文能 力,為學童的媒體識讀能力紮下良好的基礎。. 準實驗研究法. 學童對於讀報提起興趣,且能察覺媒體再現 的資訊及自身受到媒體影響的經驗,進而學 會選擇適宜的媒體。. 行動研究法. 一、NIE 可幫助自己對課本中出現過的議題更 瞭解,且能學習到比課本更多的內容與知識。 二、學生比以往注意國際時事,與日常生活 連結的新聞,更可引發學生的討論興趣。. 行動研究法. 一、 實施讀報教育有助於提升學童世界觀知 識、態度、技能。 二、讀報教育提升學生自信心與語文能力、 建立閱讀習慣、激發積極態度、拓展閱讀視 野。. 李楠崇 (2009). 張庭瑋 (2009). 國小六年級學童 實施媒體素養教 育教學成效之研 究-以讀報教育 為例 應用讀報教育 (NIE)於全球觀 議題教學之研究 -- 以 北 市 某 國 小 五年級學生為例. 研究 對象. 國小 六年級. 國小 五年級. 研究方法 研究工具. 研究結果. 陳怡軒 (2009). 國民小學的讀報 教育與世界觀教 育之教師行動研 究. 陳玫吟 (2009). 國民小學二年級 實施讀報教育之 行動研究-以國 語日報為例. 國小 二年級. 行動研究法. 一、學生閱讀新聞時,宜由教師重點導讀漸 轉移至獨立閱讀。 二、利用報紙文章進行寫作教學時,宜由簡 而難、循序漸進,並以討論、遊戲或表演等 方式引導學生寫作。. 楊子嫻 (2009). 運用分享式閱讀 教學於讀報教育 之行動研究. 國小 五年級. 行動研究法. 運用分享式閱讀教學於讀報教育可以增進學 生閱讀習慣、閱讀興趣及閱讀理解策略使用。. 鍾張涵 (2009). 提升兒童識讀能 力與媒體近用研 究 ─以 《 國 語日 報》實施 NIE 為 例. 國小 六年級. 國小 五年級. 深入訪談法. 14. 相較國外 NIE 的做法:結合政治法律、公民 消費觀念、媒體識讀能力與批判思考教學等 多元發展;臺灣讀報教育強調國語文的提 升,及遊戲教學的運用,面向顯得較為侷限。.

(25) 研究者 (年代). 論文名稱. 研究 對象 國小一 至六年 級全體 教師、 學生、 家長. 研究方法 研究工具. 研究結果 一、讀報教育能協助弱勢提升閱讀素養,促 進教育機會均等。 二、讀報教育能培養閱讀習慣,提升語文能 力,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 楊育民 (2009). 桃園縣一所國小 實施讀報教育之 研究. 陳美玲 (2009). 公民行動取向 「全球暖化議 題」讀報教育之 實施成效研究 -以「讀報紙, 找 Cool 點子!」課 程方案為例. 羅淑英 (2009). 讀報教育融入社 會學習領域之教 學成效研究. 國小 六年級. 準實驗研究法. 劉容枝 (2009). 讀報教育營造班 級閱讀環境之行 動 研 究 -- 以 國 語 日報為例. 國小 六年級. 行動研究法. 鍾宇欣 (2010). 運用國語日報讀 報教學提升國小 四年級學童中文 寫作能力之行動 研究. 國小 四年級. 行動研究法. 一、運用播報新聞活動、剪貼作文活、圖片 重組等活動,能提升學童語言基本功。 二、運用親子共讀之文章分享,培養學童主 動閱讀之習慣。. 謝巧莉 (2010). 國小一年級閱讀 教學課程實施讀 報教育之研究. 國小 一年級. 準實驗研究法. 讀報教育能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但讀報習 慣尚未建立。. 行動研究法. 閱讀理解策略教學能普遍引起學生興趣,且 大部分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有進步,學生的 閱讀理解能力也能有持續顯著成長。. 陳秀枝 (2010). 陳宜楓 (2010). 陳蔚平 (2010). 運用讀報教育提 升學生閱讀理解 能力之行動研 究—以寶石國小 六年甲班為例 國小三年級實施 讀報教育之行動 研究. 批判思考教學應 用於國小四年級 讀報教育之行動 研究. 國小 六年級. 國小 六年級. 行動研究法. 準實驗研究法. 國小 三年級. 行動研究法. 國小 四年級. 行動研究法. 15. 一、報紙上的時事新聞,能使學生對全球暖 化議題有更深的關切。 二、結合多元的讀報教學策略,可引導學生 運用報紙學習聽說讀寫及思辨新聞。如小組 合作方式學習,能促進小組溝通合作能力, 也降低任務的難度,學生容易獲得成就感。. 一、社會學習領域學習態度受讀報教學法的 影響,讀報教學組的學生在社會領域學習態 度的表現比一般教學組的學生正向、積極。 二、讀報教學對於學生全球議題覺知是有影 響的。 一、讀報教育有助於學生熟悉報紙媒體讀 本,並有效提升學生閱讀認知、技能、情意。 二、讀報教育帶動學生參與推動讀報之公民 活動。 三、讀報教育促進同儕成為學生學習的對象。. 一、分享式閱讀的教學方法,能提升學習興 趣及成效。 二、結合文學與藝術創作能激發學生創造力。 一、學生使用概念以澄清及奠基技巧居多, 推論與運用策略能力較少。 二、主題式的教學設計能提升學習成效,有 助於精確理解主題概念。 三、文化刺激不足與學習成就落差過大,影 響批判思考表現。 四、讀報教育內容多元且貼近學生生活經 驗,為適合的批判思考教材。.

(26) 研究者 (年代). 論文名稱. 研究 對象. 陳黎娟 (2010). 讀報教育應用在 國小三年級閱讀 與寫作教學之行 動研究. 國小 三年級. 行動研究法. 陳韻如 (2010). 讀報教育提升低 年級學童寫作能 力和寫作態度之 實驗研究. 國小 二年級. 準實驗研究法. 馮琼愛 (2010). 王永琪 (2010). 吳冠誼 (2010). 臺北市國民小學 實施讀報教育現 況調查研究. 臺北縣國民小學 推動讀報教育成 效之研究 運用線上組織圖 進行時事讀報以 提昇批判思考能 力 之 研 究 ─以臺 北縣國小三年級 某班為例. 臺北市 實施讀 報教育 的國小 教師、 學生及 學生家 長 臺北縣 國民小 學教師. 國小 三年級. 研究方法 研究工具. 研究結果 一、讀報教育之閱讀與寫作教學有助學生閱 讀與寫作表現。 二、學生在接受讀報之閱讀與寫作教學後提 升閱讀與寫作態度。 一、創意讀報組與一般剪報組學童在寫作能 力之「文字修辭」 、 「內容思想」 、 「組織結構」 的進步幅度具有顯著差異。 二、接受讀報教育教學的創意讀報組學童對 讀報寫作具有正向之態度。. 問卷調查法. 一、實施讀報教育應融入課程教學。 二、不同年級的學生應施以不同的讀報方法。 三、讀報可以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滿足其 資訊需求。 四、實施讀報教育後,學生更喜歡閱讀,且 能增加親子溝通的機會。. 問卷調查法. 一、讀報教育融入的學習領域以語文為重。 二、學生讀報學習成效的方式以剪報、寫心 得為最高。. 行動研究法. 一、運用線上組織圖的特性發展之時事讀報 教學設計,整體而言適用於國小三年級學生 的課程。 二、運用線上組織圖之教學課程對於學生之 批判思考能力有顯著提昇。. 宋挺美 (2010). 開啟偏鄉學童的 學 習 新 視窗 ─讀 報教育在臺北縣 一所國小實施之 行動研究. 國小 三年級. 行動研究法. 韋雅寧 (2010). 國中生讀報教育 與批判思考能力 之實驗研究. 國中 八年級. 準實驗研究法. 翁婉琦 (2010). 法治教育對國小 高年級學童法治 知識與法治態度 影 響 之 研究 ─以 讀報活動為例. 國小 高年級. 準實驗研究法. 林璟芳 (2012). 運用概念構圖於 國小讀報教育對 閱讀理解效應之 研究. 國小 三年級. 準實驗研究法. 16. 一、以提問與連結、討論與分享為主的策略 實施讀報教育,有助提昇閱讀理解與整合能 力。 二、讀報課程應隨著學生學習所需做修正調 整。 三、運用大量的討論活動,能提高學生的思 辨能力。 四、透過親職文章分享,可以促進親子互動。 一、實施「讀報教育方案」僅使創意讀報組 學生之整體批判思考能力產生些微但不顯著 之進步。 二、創意讀報組學生對「讀報教育方案」之 討論方式、上課過程及自評批判思考能力均 給予傾向正面之評價。 一、 「增加閱讀國語日報少年法律專欄」的法 治課程有助於提升國小高年級學童的法治知 識及法治態度。 二、此研究中之國小高年級學童的法治知識 與法治態度之間有顯著正相關。 一、概念構圖讀報教學有助於學童聯結新舊 經驗,能產生同化學習與能力累積,使閱讀 理解能力具有延宕效應。 二、鷹架與合作學習有助於學童建構出完整 思緒網絡,進而提升學童閱讀理解能力。.

(27) 研究者 (年代). 李宜蓁 (2013). 論文名稱 讀報結合心智圖 寫作教學對國小 四年級寫作能力 與態度影響之研 究. 研究 對象. 國小 四年級. 研究方法 研究工具. 行動研究法. 研究結果 一、讀報結合心智圖的寫作教學,學生在「立 意取材」、「結構組織」、「寫作字數」的表現 上都有顯著提升。 二、讀報結合心智圖的寫作教學在「遣詞造 句」和「錯別字、格式與標點符號」的表現 則進步不明顯。.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由過去的研究文獻中發現,多數讀報教學研究者以國小學童為研究對象,根據文獻 資料推測,應是由於讀報教育於臺灣實行是從國小開始推動,但研究者認為,國中生生 活經驗相對國小生而言更多,且思想應更為成熟,若能運用六頂思考帽平行思維思考技 巧,應能提升學生在寫作創造力與閱讀理解能力的表現。. 六、將讀報教育融入課程相關期刊 臺灣推動讀報教育的時間尚不長久,但已有些學校與教師實行讀報教育後頗具規模 與成效。研究者搜尋將讀報教育融入課程的相關的研究中發現,下列三篇期刊作者分享 讀報經驗深具價值,能作為研究規劃參考。茲將與讀報教育相關之研究,閱讀後整理如 下表 2-2。 表 2-2 讀報教育相關研究期刊 作者 (年期). 期刊篇名. 發表期刊. 官聖政 (2012). 從讀報教育談閱讀 表達教學的推動經 驗分享. 教師天地, 181 , 28-31。. 周麗華、 姜怡秀、 嚴翠玉、 巫宜穗、 王仁汶、 程毓芸. 擁「報」新和 擁抱 世界~讀報教育之 行動研究. 洪月女、 楊 雅 斯 (2014). 讀報結合閱讀理解 策略教學對國小四 年級學童學習成效 之研究。. 教育科學研 究期刊,59 ( 4 ), 1-26。. 內容 三民國小教務主任分享該校推動讀報教育經驗,該校將 「閱讀教學」訂為學校的特色課程,以報紙為主軸,設 計系列閱讀活動。發現孩子雖閱讀量增加,卻忽略「質」 的提升。實施讀報後學生的語文程度提升,且學生能夠 自發閱讀,在與人分享讀報樂趣等項目有顯著的進步。 新和國中從學習社群的學習型組織扎根,將讀報實驗班 的成果分享,帶動全校性讀報活動,在一系列有計畫的 推廣下,以問卷調查,發現九成以上學童喜歡並主動閱 讀報紙,更期待班上的讀報時間。學童認為讀報最大的 收穫是閱讀、語文能力增強;知道世界發生的有趣事 件;學到更多知識,增加生活常識,欣賞到許多作品。 八成以上家長認為孩子的語文能力提升。 本研究結合讀報,採用責任逐漸轉移模式進行為期十週 的閱讀理解策略教學,研究結果發現:接受讀報結合閱 讀理解策略教學後,創意讀報組的閱讀理解能力有所提 升,且對讀報結合閱讀理解策略的教學反應佳。.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17.

(28) 在閱讀相關讀報教育文獻後,給予研究者一些啟示與想法,綜合歸納如下,作為本 研究規畫讀報方案的參考:. (一)讀報可以增進學童的閱讀興趣 上述關於讀報教育相關課程皆顯示出讀報能夠增加孩童對閱讀的興趣,如馮琼愛 (2010)提出:實施讀報教育之後,學生更喜歡並能主動閱讀,李宜蓁(2013)提出: 使用讀報的文章為範本,能減輕學生對寫作的恐懼與不安,並提升其寫作能力。楊育民 (2009)的研究中也指出:讀報教育提升了孩童的語文能力,並養成終身學習與閱讀的 習慣。故使用報紙作為課程教材,能激發學生閱讀動機。. (二)教師於讀報教育的推動佔舉足輕重之地位 上述文獻多為行動研究,顯示教師們願意不斷精進專業知能,致力使教學變得更為 多元有趣。陳玫吟(2009)提出,學生閱讀新聞時,宜由一開始的教師重點導讀,漸轉 移轉至學生獨立閱讀,顯示出教師在課程上仍須有引導的階段,學生方能循序漸進學習。 如何讓老師在讀報教育上增能,同時激發教師教學的熱忱,是研究者要努力的方向。. (三)讀報教育授課方式應多元 陳美玲(2009)結合多元的讀報教學策略,引導學生運用報紙學習聽說讀寫及思辨 新聞,透過小組合作學習,能促進小組溝通合作能力,也降低任務的難度,學生容易獲 得成就感。陳宜楓(2010)指出:營造讀報教育環境,能激發學習的潛能。故教師在進 行讀報教育時,不應侷限於固定形式,而是要使用不同的教學策略。. 七、小結 閱覽讀報教育相關文獻後,研究者瞭解到目前國小致力推動讀報教育相較於國中而 言較多,大部份研究偏向學生媒體識讀能力與媒體素養探討,且多集中在社會與國文科。 陳黎娟(2010)的研究將讀報教育應用於閱讀與寫作,有效提升了學童的閱讀、寫作表 現,可見讀報教育於語文學科上有其發展潛能,研究者整理的文獻中,28 篇中有 16 篇 為行動研究法,若能將讀報教育以量化方式呈現,必定能更聚焦於讀報教育的成效。 18.

(29) 第二節 創意寫作教學 一、創造思考技術 運用適當的思考方法與訓練能有效提高思考的質與量,潘裕豐(2005)以認知觀點 的創造力概念提出創造思考技術運用分類,並提出改變態度思考的分類,茲將其研究整 理如下。 (一)提升流暢力:腦力激盪術(Osborn,1938)、自由聯想法(Parnes,1967)、心智 圖法(Tony Buzan)、屬性列舉法(Crawford,1954)、六頂思考帽(De Bono, 1992)、 CoRT 思考法(De Bono)。 (二)提升變通力:要因分析法(石川馨,1953)、KJ 法(川喜田二朗)、型態分析法 (Zwicky 與 Allen)、檢核表技術(Osborn,1963)、六六討論法(J. Donold Phillips)。 (三)提升獨創力:分合法(Gordon,1961)。 (四)提升精進力:結合 6W 和曼陀羅思考技法(七何檢討法 5W2H)。 (五)提升態度思考能力:冥想法(春山茂雄,1997) 、演劇型法(春山茂雄,1997)、 角色扮演法/六頂思考帽(De Bono, 1992)。 經過上述整理,研究者發現,六頂思考帽能提升流暢力與態度思考,而在教學現場 中,學生時常反映,寫作最常遇到的情況便是「不知該如何下筆」與「思緒混亂,想寫 出來的東西太多」,故研究者思考,六頂思考帽也許能將協助使用者釐清思緒。. 二、六頂思考帽與其分類方式 潘裕豐(2005)研究創造思考技法中的六頂思考帽,經常使用於公司會議、問題解 決的情況,亦能用於教育現場。愛德華‧波諾(De Bono, 1992)認為思考是能被教導的 技巧,且可以在多方面應用。 茲將其種類與象徵、思考方向說明如下表 2-3:. 19.

(30) 表 2-3 六頂思考帽種類及思考方向 思考帽 意涵 白色. 黃色. 思考帽. 白色在色彩中學無彩色,要 中立 呈現客觀的事實、數據及資 客觀 料。戴上白帽時,只要蒐集 事實 既有的訊息,不能有主觀的 判斷或個人的情緒反應。 黃色是明度最高的顏色,黃 樂觀 帽是肯定層面、包含著希望. 紅色. 綠色. 正面 與光明。戴上黃帽時,只看 積極 見事情的優點與可行性,不 能再看缺點、壞處。 黑色. 黑帽是最常使用的思考 悲觀 帽,過度的使用卻會令人抱 負面 持否定、避免犯錯的態度, 謹慎 因而扼殺了具有創意的想 法或只想到壞處。. 意涵. 思考方向. 情緒 憤怒 直覺. 紅色思考帽只能專注於 情緒上的感覺。主要是 在抒發情感,直接反應 主觀情緒或做直覺上的 判斷,表達真實感受。. 創意 創新 巧思. 藍色. 冷靜 控制 組織. 綠色如同孕育動物的草 地,綠帽會要求獨特的 創意,戴上綠色思考帽 是為了尋求各種可能性 與作各種不同的假設。 如同天空般的俯瞰全 貌,戴上藍帽要思考過 程的控制與組織,整合 後可以提出摘要、歸納 結論與作最後的決定。. 資料來源:劉慧玉(譯) (2010) 。六頂思考帽──增進思考成效的 6 種魔法(原作者:E. de Bono) 。臺北 市:臉譜。. (一)六頂思考帽使用方式 「如果你正在扮演一名思考者,你真的就會變成那位思考者」 (De Bono, 1992) ,當 我們真正扮演思考者時,就真正的融入那個角色。思考最大的敵人就是雜亂無章,因為 它會混亂我們的思考。思考帽將思考分解成六個不同的小角色,由六頂不同顏色的帽子 為代表。在任何時刻都可能選擇其中一項戴上,接著戴上的人,就負責扮演起這頂思考 帽所定義的角色。當更換一頂思考帽時,就必須更換自己的角色。每一個角色都有它們 各自的特色與意義。狄波諾(De Bono, 1992)提到:經由六頂思考帽,我們就能像樂團 指揮般地指揮自己的思考,指揮能隨心所欲的叫出我們所需要的。六頂思考帽就像繪製 一份彩色地圖,色彩是一一循序印製的,最後終能完成全彩地圖。思考時,不只要戴上 思考帽,還必須選擇戴上哪個顏色的思考帽。 使用思考帽的情況可分為兩種:偶然使用與系統使用。偶然使用,是最常見的使用 20.

(31) 方法。通常一次只使用一頂帽子進行思考,因為如果思考方式簡單明瞭,它就會變得比 較有趣而且有效果。也有用兩頂帽子進行思考的時候。這種方法可以使人們採用某種特 定的思考方式,或是換一個思維方式來進行。六頂思考帽為改變思路提供了具體方法(De Bono, 1992)。. (二)六頂思考帽的價值 第一個價值是角色扮演(role-playing):這些帽子使我們敢想敢說,而不用擔心會 傷害自我。第二個價值是引導注意力(attention directing) :六頂思考帽能夠將我們的注 意力引導到事情的六個層面。第三個價值是方便(convenience) :象徵性的六項思考帽提 供一種非常方便的方法,讓你可以要求某人(包括你自己)變換狀況。第四個價值是頭 腦化學的可能基礎(possible basic in brain chemistry):因為自我組織系統的理論基確是 這個假設的有力論證。第五個價值是來自遊戲規則(rules of the game):人們都很擅長學 習遊戲的規則。六項思考帽等於是為「思考遊戲」制訂一些規則(De Bono, 1992) 。. (三)六頂思考帽的目的 第一個目的是簡化思考,讓思考者一次只做一件事:思考者可以不用同時照顧情感、 邏輯、資料、希望和創意,他可以將它們分別處理。第二個目的是,它讓思考者可以自 由變換思考類型:六頂思考帽的概念可以變成角色的扮演或是遊戲,而成為縮短的指示 方式。例如,當發現思考一再顯得負面而消極,就可以要求脫下「黑色思考帽」,可以 告訴自己,太固執於否定了,可以換一頂帽子戴戴看,戴上「黃色思考帽」直接轉向正 面的思考模式(De Bono, 1992)。. (四)六頂思考帽相關教學研究 六頂思考帽的運用範圍非常廣泛,研究者檢視全國碩博士論文系統資訊網後,以實 際發表的期刊、論文分析整理如下。至 2012 年為止共有五篇與六頂思考帽融入教育現 場相關的研究,閱讀後整理如表 2-4。. 21.

(32) 表 2-4 六頂思考帽融入教育相關研究 研究者 (年代) 王雅奇 (2003). 研究 對象 國小 五年 級. 研究方法 研究工具 準實驗研究法. 網路化高層次思 考訓練之研究— 以六頂思考帽的 教學為例 生命教育創造思 考教學策略之行 動研究──以小 學生關懷老人方 案為例 六頂思考帽在國 小五年級寫作教 學之應用. 高職 一年 級. 準實驗研究法. 國小 四年 級. 行動研究法. 國小 五年 級. 個案研究法 內容分析法. 一、六頂思考帽能有效訓練學生思維力,解決 教學現場學而不思的困境。 二、搭配限制式寫作題型,採取創思教學策略 之六頂思考帽進行寫作教學,能激發學生思維 的多元發展。 三、六頂思考帽寫作教學不僅能提升寫作一般 能力之想像力、思維力、表達力,更能激發學 生流暢力、變通力、精進力、獨創力之創造性 思維。. 謝淑婷 (2014). 多媒體融入六頂 思考帽寫作教學 對國小四年級學 童問題解決能力 及寫作態度之影 響. 國小 四年 級. 準實驗研究法. 林沂樺 (2016). 六頂思考帽融入 表演藝術課程以 提昇國中生創造 性問題解決能力 之研究_以桃園 市某國中為例. 國中 九年 級. 個案研究法. 一、不同組別的教學方式下,不同學習成就的 四年級學童在問題解決能力,有顯著差異,其 中高學習成就優於中、低學習成就,中學習成 就優於低學習成就。 二、不同組別的教學方式下,不同學習成就的 四年級學童在寫作態度,有顯著差異,其中高 學習成就優於中、低學習成就。 一、教育戲劇理論與實務教學原則能有效規畫 六頂思考帽之學習課程。 二、學生在藍帽思考學習與運用上較不容易理 解。. 張銘忠 (2006). 梁桐仙 (2007). 何貞慧 (2011). 論文名稱 六頂思考帽訓練 課程對提高國小 資優生問題解決 能力成效之研究. 研究結果 一、在問題解決測驗方面,創意讀報組在「解 釋推論」 、「猜測原因」 、「逆向原因猜測」、 「決 定解決方法」等分測驗前後測得分差異之進步 量達到顯著水準。 二、在問題解決實作題目方面, 創意讀報組與 一般剪報組在總分之差異達到顯著水準。 一、六頂思考帽訓練課程能符合高職學生思考 能力。 二、 接受網路化高層次思考訓練能提升高職學 生問題解決態度與能力 一、六頂思考帽的創造思考教學對提升學生的 創造力有幫助。 二、創造歷程中內在動機的建立重於創造結果。.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梁桐仙(2007)與何貞慧(2011)的研究中皆提出:六頂思考帽的創造思考教學對 提升學生的創造力有幫助,且更能激發學生流暢力、變通力、精進力、獨創力之創造性 思維,唯獨在藍帽的使用上仍需更多的引導。綜上研究結果所述,六頂思考帽融入教學. 22.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A genre is more dynamic than a text type and is always changing and evolving; however, for our practical purposes here, we can take genre to mean text type. Materials developed

• School-based curriculum is enriched to allow for value addedness in the reading and writing performance of the students. • Students have a positive attitude and are interested and

Part 2 To provide suggestions on improving the design of the writing tasks based on the learning outcomes articulated in the LPF to enhance writing skills and foster

Monopolies in synchronous distributed systems (Peleg 1998; Peleg

Corollary 13.3. For, if C is simple and lies in D, the function f is analytic at each point interior to and on C; so we apply the Cauchy-Goursat theorem directly. On the other hand,

Corollary 13.3. For, if C is simple and lies in D, the function f is analytic at each point interior to and on C; so we apply the Cauchy-Goursat theorem directly. On the other hand,

● tracking students' progress in the use of thinking routines and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ir writing ability using a variety.. of formative assessment tools

• You can make good use of this opportunity and become more aware of the importance of teaching information texts with an explicit emphasis on understanding the features of academ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