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四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之「拒絕敏感度量表」原用於測量美國大學生人際情境中的拒絕敏感

度,基於文化及年齡因素,研究者重新發展一份適用於台灣青少年的量表,並進 行預詴以瞭解此量表之信效度。

依據文獻探討結果,使用「關係結構問卷—中文版」、「拒絕敏感度量表」、「友 誼品質量表」測量青少年之父母依附、拒絕敏感度與友誼品質,加入「個人背景

25

資料」的蒐集形成正式施測問卷。

壹、 預詴量表

一、拒絕敏感度量表

本研究根據量表發展相關書籍提出的編製過程(魏勇剛、龍長權、宋武譯,

2010;邱皓政,2012),並參考 Downey 與 Feldman(1996)所發展的「拒絕敏 感度問卷(Rejection Sensitivity Questionnaire, RSQ)」之定義、發展方式與題目 型式,進行量表編製。將拒絕敏感度定義為「對於向重要他人提出要求的情境下 感受到的焦慮,以及預期自己可能會被接受或拒絕的程度」,廣泛蒐集青少年在 日常生活與重要他人的互動中,擔心自己會被拒絕的情境,再將蒐集到的情境編 擬為可能會被拒絕的句子,請受測者評估自己在該情境中的焦慮程度以及預期自 己可能會被接受或拒絕。

首先,研究者於任教國中的其中兩個班級(共 80 名學生)於課堂空閒時間,

以及在任教國中的社交平台(facebook)發表文章(學生約 500 名),詢問學生

「在日常生活中,什麼樣的情境,你會擔心自己被拒絕?對象可以是老師、父母、

朋友」。接著,找 5 位高中學生訪問他們擔心自己會被拒絕的情境,最後,研究 者個人和周遭朋友也回想自己青少年時的經驗,依此形成量表題項。

由於人際互動情境中,個體會因為互動對象的社會地位、社會權力以及親疏 關係而採取不同的請求或是拒絕策略(許雅粧,2003;陳又誠,2012;陳育賢,

2014)。因此本研究將所有蒐集來的資料謄寫為有被拒絕可能性的情境描述後,

依拒絕對象分為父母、老師及朋友,各形成 16、14 及 22 題。接著,與指導教授 討論,刪除或合併性質類似、概念相同的句子,修改、潤飾文句描述,並依照情 境難度進行排列,留下對象為父母、老師及朋友各 10 題情境。內容效度部分再 邀請兩位於大學任教之人格心理學教授(專家)審視修訂,部分題項字句修改外,

以此 30 題題項進行預詴。

所有的情境皆包含兩個題目,分別為(a)在此情境之下感到的焦慮程度與

26

(b)你認為對方會同意你的要求的可能性,依據 Likert 式六點量表作答與計分。

焦慮分數(a)有 1 到 6 分,分數越高代表焦慮程度越高(1 = 完全不焦慮;6 = 非 常焦慮);預期分數(b)部份則表示被拒絕的預期,分數越高代表預期自己被拒 絕的可能性越高,作答時填寫 1 到 6 分,評估對方同意自己要求的可能性(1=

完全不可能;6=完全可能),計分則根據 Downey 與 Feldman(1996)的設計公式「7-對方同意你要求的可能性=拒絕預期(expectancy of rejection)」進行反向計分。

最後,加總各題項中的焦慮分數(a)乘以預期分數(b),再除以總題數(30 題),得 到研究參與者的拒絕敏感度指數,分數越高代表拒絕敏感度越高。題目分配表如 表 3-3 所示。量表預詴結果列於第四章第一節。

表 3-3

拒絕敏感度預詴量表題目分配表

內涵 題數 題號

拒絕敏感度-父母 10 1-10

拒絕敏感度-老師 10 11-20

拒絕敏感度-同學 10 21-30

總計 30

二、自尊量表

自尊量表(Rosenberg Self-Esteem Scale, RSES; Rosenberg, 1965)用於測量青 少年的自尊,是目前最廣泛使用於測量自尊的量表之一,國內有多個各年齡層的 研究皆將其翻譯成中文應用,本研究使用蔡芬芳(1997)所翻譯之中文版,其以 462 為大學生為研究對象進行施測,Cronbach α 係數為 .88,譯者將版權開放,

國內許多青少年與自尊相關之研究也使用此量表(曾素琴,2010;蔡馨沂,2012),

也獲得良好的信度結果(Cronbach α = .85、 .86)。此量表共 10 題,分別有「我 感覺到自己有許多優點」等 5 題正向題及「有時候我認定自己是沒有用的」等 5 題反向題。

本量表依據 Likert 式五點量表作答與計分,受詴者評估圈選符合自己情況的

27

答案,5 代表「完全符合」、4 代表「大部分符合」、3 代表「部分符合」、2 代表

「大部分不符合」以及 1 代表「完全不符合」。第 1、2、4、6、7 題採正向計分,

而 3、5、8、9、10 為反向計分題,各題項分數加總為自尊分數,分數越高代表 自尊程度越高。預詴分析結果Cronbach α 係數為 .88,表示具有良好的內部一致 性信度。

三、憂鬱量表

流行病學研究中心憂鬱量表(Center for Epidemiologic Studies Depression.

Scale, CESD; Radloff, 1977)是目前世界上最廣泛使用的憂鬱量表之一,游森期

(2001)研究翻譯此量表,根據文獻探討結果作為依據,以因素分析驗證此量表 獲得四因素,因素負荷量皆大於 .30,表示其良好的建構效度;Cronbach α 係數 為 .87,表示有良好的內部一致性信度。游森期、余民寧(2006)研究編修此量 表,結果也發現四因素結構。依據 Likert 式四點量表作答與計分,請受詴者評估 自己日常的生活狀況,有「我的食慾很差,不想吃東西」、「我感到沮喪」等 20 題,填答 4 代表「總是如此」、3 代表「經常如此」、2 代表「偶爾如此」以及 1 代表「很少如此」。其中,第 4、8、12、16 為反向計分題,其餘為正向計分,各 題項分數加總為憂鬱分數,分數越高代表憂鬱程度越高。本研究預詴分析結果,

Cronbach α 係數為 .84,表示有良好的內部一致性信度。

貳、正式量表

一、關係結構問卷

本研究採用的「關係結構問卷」為 Wang 和 Neville(2006)翻譯 Fraley 等人 以「親密關係經驗量表-修正版」為基礎,採用兩向度的依附模式編製而成之量 表(Relationships Structures Questionnaire; Fraley, 2005; Lancee, Maunder, Fraley, &

Tannenbaum, 2004),原始量表用以測量個體對父母、同儕與親密伴侶的依附關 係,適用年齡層從於青少年到成人,本研究將使用於測量個體對父母的依附關係。

依對象將量表分為父親和母親依附,各分量表再分為兩個部分,第 1~6 題為「依

28

附逃避」(例題:我會找媽媽商量事情-反向題),第 7~9 題「依附焦慮」(例題:

我擔心媽媽可能遺棄我)。請受詴者針對與特定對象的關係回答問題,對象是母 親時指導語為「請回想你和你的媽媽(或者,一位像媽媽一樣照顧你的女性)的 關係,然後回答下列問題」,對象是父親時則指導語的對象改為「爸爸」。量表計 分方式採用 Likert 五點量表,5 代表「非常同意」,1 代表「非常不同意」,分數 代表受詴者與特定對象在該依附向度的依附債向強度。本研究之依附逃避分數計 算為父、母親依附逃避分量表總和之平均數;依附焦慮分數計算為父、母親焦慮 逃避分量表總和之平均數。

Wang 與 Neville(2006)對 290 名高中生施測,探索性因素分析結果之因素 結構與原量表相同,表示有良好的建構效度。Wang 與 Wu(2011)以此量表,

對 2430 名青少年進行的研究發現,各量表分數與憂鬱達顯著相關,符合理論假 設,表示量表有良好的效標關連效度;此外,逃避依附分量表Cronbach α 係數 為 .78,焦慮依附分量表為 .86,顯示其有良好的內部一致性信度。本研究正詴 施測結果,母親依附逃避與依附焦慮之Cronbach α 係數為 .76 以及 .83,而父親 依附逃避與依附焦慮之Cronbach α 係數為 .80 以及 .86,表示各分量表皆有良好 的信度。

二、拒絕敏感度量表

本研究發展之拒絕敏感度量表內涵已詳述於預詴量表說明,而正式施測之拒 絕敏感度量表Cronbach α 係數為 .86,顯示具有良好的信度。此外,研究結果發 現拒絕敏感度與依附逃避及依附焦慮呈顯著正相關(rs = .23, .28, p< .001),與友 誼品質呈顯著負相關(r = - .20, p< .01),表示其效標關連效度分析結果符合理論 假設。

三、友誼品質量表

本研究使用之友誼品質量表為林慧姿(2004)依據 Bukowski、Hoza 與 Boivin

(1994)編製之友誼品質量表(Friendship Quality Scale, FQS)為主要架構,並

29

參考其他國內外學者對於友誼品質的看法,經翻譯並考量國情文化不同後加以修 訂完成。量表內容包含五個分量表,分別為「幫助」(例:當他遇到困難時,我 會幫助他)、「衝突與爭執」(例:他會跟別人說我的壞話)、「安全與信任」(例:

我很信任他)、「陪伴」(例:我會常常找他聊天)和「親密」(例:他會在乎我的 感受)。第 2、7、12、24、27、31 題為「幫助」分量表題目;第 3、8、13、15、

22、25、29 題為「衝突與爭執」分量表題目;第 4、6、14、18、21、30 為「安 全與信任」分量表題目;第 9、11、16、19、32 題為「陪伴」分量表題目;第 1、

5、10、17、20、23、26、28 題為「親密」分量表題目。題目計分方式採用 Likert 五點量表,以 1、2、3、4、5 分代表「從來沒有」、「很少如此」、「有時如此」、「常 常如此」與「總是如此」,計算各分量表之總分。除了「衝突與爭執」分量表得 分愈低代表友誼品質越佳外,其他分量表之得分越高代表友誼品質越好。

友誼品質量表於該研究中之內部一致性信度係數為 .74 到 .86 之間,再測信 度則介於 .68 到 .78 之間,顯示良好的信度。對原量表進行驗證性因素分析結果 支持五個因素,翻譯後量表進行探索性因素分析,結果也為五因素;對照性差分 析結果發現,相互型與不相互型友誼型態的學童在「幫助」(F[1, 708] = 13.63, p

< .01)、「安全與信任」(F[1, 708] = 12.48, p< .01)、「陪伴」(F[1, 708] = 43.19, p< .01)、「親密」(F[1, 708] = 13.87,p< .01)分量表皆達顯著水準,表示其不錯 的建構效度。效標關連效度部分,研究結果發現自尊、情緒調節皆與正向友誼品 質各向度呈顯著正相關,而與衝突為顯著負相關,研究結果符合理論假設。於本 研究正式施測全量表之Cronbach α 為 .93,幫助、衝突與爭執、安全與信任、陪 伴和親密分量表內部一致性信度係數為 .84、 .82、 .79、 .78 與 .87,顯示具有 良好的信度。

四、個人基本資料

個人基本資料部分包性別、年級、年齡,以及曾經與重要他人發生過的重大 衝突狀況。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