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三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以研究者自編之「高職學生自我概念暨生活適應問卷」作為資料蒐 集之主要工具。問卷內容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為個人基本資料,第二部分是 自我概念量表,第三部分是生活適應量表,分述如後。

壹、個人基本資料

個人基本資料包含學校名稱、科別、年級、性別與家庭社經地位五個項目,

其中家庭社經地位分別包括父母教育程度以及父母職業二項。

家庭社經地位(Social-Economic Status;SES)之認定是以受試者家長社 經地位中相對較高者為準。計算方式則為參考林生傳(2005)修訂自

Hollingshead 於 1957 年所提出的「兩因素的社會地位指數」(Two Factor Index of Social Position)之計算方式,先將職業類別與教育程度分別劃為五個等級,

然後找出職業等級與教育等級所對應之指數,再分別將職業等級指數乘以

「7」,教育等級指數乘以「4」,兩者加權後,所得之和為社經地位指數。社經 地位指數最高分為55 分,最低分為 11 分,指數愈高,代表家庭社經地位愈高。

依據家庭社經地位指數可再將家庭社經地位區分為低、中、高三個等級,指數 介於11~29 為低社經地位,30~40 為中社經地位,41~55 為高社經地位。教育 等級與職業等級的劃分方式說明如下,而家庭社經地位的換算方式參見表3-1。

教育等級:

Ⅰ:研究所或以上

Ⅱ:大學、學院或專科

Ⅲ:高中、高職

Ⅳ:國中

V:國小或以下

職業等級:

一、預試量表之編製依據與過程

本量表為研究者依研究所需,參酌國內外自我心理學相關理論,以及現行 量表與評估工具後,以林幸台、張小鳳、陳美光於2005 年所審訂之「田納西 自我概念量表(學生版)」之向度分類為本量表的主要基本架構,並參酌洪清 一(1997)自我概念量表、郭為藩(1991)自我態度問卷、陳淑瑗(2004)自 我態度量表、詹文宏(2005)自我概念問卷等自行編製而成。編製本量表主要 目的為瞭解高職特教班智能障礙學生自我概念之現況及差異情形,並與普通學 生之自我概念加以比較,了解是否有所不同處。

因量表主要針對高職特教班智能障礙學生設計,故在編製時,除請特教老 師給予指正外,同時請高一智能障礙學生讀題,並刪除或修正語意不清、難以 理解之題目,再與指導教授討論,編製成問卷初稿(詳見附錄一)。問卷初稿 經指導教授推薦,敦請專家學者進行內容效度評鑑,並賜予修改意見,依據意 見加以修刪整理,最後經指導教授審核編成預試量表(專家學者名冊詳見附錄 二,專家修正意見詳見附錄三,預試量表詳見附錄四)。

二、預試的實施

預試問卷完成後,即依照科別、年級、性別分層隨機抽樣,抽取臺中市臺 中高農、臺中市霧峰農工、彰化縣員林家商三所學校的普通學生81 人,特教 班智能障礙學生81 人,共計 162 人為預試對象,回收問卷為 162 份,問卷回 收率達100%。問卷回收後,剔除作答不全或隨意圈選者,實得有效問卷 146 份,可用率達90.12%。預試問卷收發情形及預試樣本人數分布如下表 3-2、

3-3 所示。

表3-2 預試抽樣學校、人數及問卷回收情形統計表 縣市地區 抽樣學校 班別 發出

份數

回收

份數 回收率 可用

份數 可用率 臺中市 霧峰農工 普通班 27 27 100% 25 92.59%

特教班 27 27 100% 22 81.48%

臺中市 台中高農 普通班 27 27 100% 27 100%

特教班 27 27 100% 23 85.19%

彰化縣 員林家商 普通班 27 27 100% 26 96.30%

特教班 27 27 100% 23 85.19%

合 計 162 162 100% 146 90.12%

表3-3 預試樣本人數分布情形

變項 組別 人數 百分比 累積百分比

性別 男生 77 52.7% 52.7%

女生 69 47.3% 100.0%

年級 一年級 50 34.2% 34.2%

二年級 48 32.9% 67.1%

三年級 48 32.9% 100.0%

社經地位 高社經 16 11.0% 11.0%

中社經 38 26.0% 37.0%

低社經 92 63.0% 100.0%

三、編製正式量表

研究者於預試問卷回收後,將預試問卷之有效樣本輸入電腦,再進行項目 分析、因素分析,以及信效度考驗,最後編製成正式量表(詳見附錄五),茲 分述各項分析及考驗的實施情形及結果如下:

(一)項目分析

首先將預試量表進行項目分析,即是計算預試量表中每題題目與量表總分 之相關及決斷值(即CR 值),以作為刪題依據。其步驟如下:1、計算每位受 試者在各題項上得分之總分。2、將受試者依其總分由高至低排列,選取最高

分與最低分各27%為高、低分組,分別求出每一題之決斷值。3、以相關分析,

求取各題目與量表總分之相關。4、刪除決斷值未達 3.00 以上,且與量表總分 之相關未達.05 顯著水準,而相關係數在.30 以下之題目(邱皓政,2010,第 13 章)。

經預試分析的結果,共刪除6、26、31、40、42 等五題,而各題之決斷值 及與量表總分的相關情形詳見表3-4。

(二)因素分析

因研究者先前即參考文獻與相關理論,並以林幸台、張小鳳、陳美光(2005)

審訂之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學生版)的向度為參考架構,明確區分出六個分 向度,各分向度之題項已清楚界定,且量表亦已經專家效度檢核及修改。故項 目分析刪題後,採主軸因子萃取法(principal axis method)及直接斜交(direct oblimin)分層面個別進行因素分析。並依據下列幾項原則為選題依據:1、選 取特徵值在1.0 以上之因素,並淘汰因素負荷量在.45 以下的題目。2、刪除包 含題項少於三題之因素。3、刪除題目剔除後之 α 係數提高之題目。最後得到 正式量表共26 題。正式量表分別以「生理自我」、「正向心理自我」、「負向心 理自我」、「家庭自我」及「社會自我」、「能力自我」進行命名。各因素在正式 量表中的題號分別為:「生理自我」-第a1、a2、a3、a4 等四題,「正向心理 自我」-第a5、a6、a7、a10、a11 等五題,「負向心理自我」-第 a8、a9、a12 等三題,「家庭自我」-第a13、a14、a15、a16、a17 等五題,「社會自我」-

第a18、a19、a20、a21 等四題,「能力自我」-第 a22、a23、a24、a25、a26 等五題。因素分析之結果如表3-5 所示。

表3-4 自我概念量表項目分析摘要表

表3-5 自我概念量表因素分析摘要表

在效度方面,本量表之編製除參酌多位學者所編製之自我概念量表及理論

(五)社會自我:係指受試者對自己在學校裡與老師及同學互動關係中所知覺 的價值感與勝任感。

(六)能力自我:係指受試者對自己的學習、思考、問題解決能力等的知覺與 態度。

五、正式量表的塡答與計分方式

本量表塡答方式採李克特式(Likert-type)四點量表,由受試者依據自己 的看法與真實感受來作答。每個題目皆有四個選項:1 代表「完全不符合」、2 代表「多數不符合」、3 代表「多數符合」、4 代表「完全符合」。計分方式方面,

若為正向題其給分依序是「完全不符合」給1 分、「多數不符合」給 2 分、「多 數符合」給3 分、「完全符合」給 4 分;若為反向題,其給分方式剛好相反,

依序給4、3、2、1 分。總量表若分數愈高,代表該生之整體自我概念愈好、

愈正向積極;其中生理自我、正向心理自我、家庭自我、社會自我與能力自我 五個分量表得分愈高,代表該生在該層面之自我概念愈好;而負向心理自我分 量表得分愈高,卻代表該生在該層面的自我概念愈差。

參、生活適應量表

設計本量表之目的為了解高職階段普通學生及特教班智能障礙學生在生 活多方面的適應情形。首先,描述預試量表編製與施測過程。而後本量表項目 分析、因素分析、信效度檢驗結果將分述如下,最後說明正式量表各項度及填 答方式。

一、預試量表之編製依據與過程

本量表為研究者依研究所需,參酌Arkoff、張春興等國內外學者在生活適 應之相關理論,以及林惠芬(2004)、劉焜輝與周軒(1987)、魏俊華(1998)、

謝佩容(2010)、鄭世昌(2005)、羅婉麗(2001)等之量表內容及架構,自行 編製而成。編製本量表主要目的為調查高職特教班智能障礙學生生活適應之現

況及差異情形,並與普通學生之生活適應情形加以比較,了解其是否有所差異。

因量表主要針對高職特教班智能障礙學生設計,故在編製時,除請特教老 師給予指正外,同時請高一智能障礙學生讀題,並刪除或修正語意不清、難以 理解之題目,再與指導教授討論,編製成問卷初稿(詳見附錄一)。問卷初稿 經指導教授推薦,敦請專家學者進行內容效度評鑑並賜予修改意見,依據意見 加以修刪整理,最後經指導教授審核編成預試量表(專家學者名冊詳見附錄 二,專家修正意見詳見附錄三,預試量表詳見附錄四)。

二、預試的實施

預試問卷完成後,即進行預試。預試對象為臺中市臺中高農、臺中市霧峰 農工、彰化縣員林家商三所學校的普通學生與特教班智能障礙各81 人,共計 162 人,而最後問卷全數回收。問卷回收後,剔除無效問卷,實得有效問卷 146 份,可用率達90.12%。預試問卷收發情形及預試樣本人數分布同表 3-2、3-3 所示,不再贅述。

三、編製正式量表

研究者於預試問卷回收後,將預試問卷之有效樣本輸入電腦,再進行項目 分析、因素分析,以及信效度考驗,最後編製成正式量表(詳見附錄五),茲 分述各項分析及考驗的實施情形及結果如下:

(一)項目分析

首先將預試量表逐題進行項目分析,以作為刪題依據。其步驟如下:1、

計算每位受試者在各題項上得分之總分。2、將受試者依其總分由高至低排列,

選取最高分與最低分各27%為高、低分組,分別求出每一題之決斷值。3、以 相關分析,求取各題目與量表總分之相關。4、刪除決斷值未達 3.00 以上,且 與量表總分之相關未達.05 顯著水準,而相關係數在.30 以下之題目(邱皓政,

2010,第 13 章)。

經預試分析的結果,共刪除14、20 兩題,而各題之決斷值及與量表總分 的相關情形詳見表3-7。

(二)因素分析

編製量表時,研究者已詳細參酌國內外學者在生活適應之相關理論,以及 國內學者所設計之量表內容及架構,明確區分出四個分向度,各分向度所包含 的題項已清楚界定,並經專家效度檢核及修改。故項目分析刪題後,採主軸因

編製量表時,研究者已詳細參酌國內外學者在生活適應之相關理論,以及 國內學者所設計之量表內容及架構,明確區分出四個分向度,各分向度所包含 的題項已清楚界定,並經專家效度檢核及修改。故項目分析刪題後,採主軸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