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五節 研究工具

行動歷程中針對教學方案的介入成效,我主要採用課程本位評量及質 性訪談方式,以評量自閉症學生在行動方案教學前後認知與行為改變的情 形,以及學生在職場能否展現出具體可觀察的自我決策技巧。本研究所使 用的研究工具包括「學齡階段身心障礙學生自我決策量表」、「自閉症學生 自我決策就業轉銜教學方案評量表」、「自閉症學生自我決策就業轉銜教學 方案評量-分量表」、「自我決策就業轉銜課程自我評量表」、訪談大綱及同 意書。

一、學齡階段身心障礙學生自我決策量表

本量表由趙本強(2011)所編製,量表內容建構依據 Wehmeyer(1999)

等重要相關理論、相關量表及田野調查資料。量表包含兩個部份:「學生基 本資料」及「自我決策能力」。「學生基本資料」用於蒐集學生個人背景資 料,包括性別、年紀及障礙類別程度等;「自我決策能力」主要評估學生的 自我決策程度。本量表有四個分量表包括:(1)自我了解(11 題):評估學 生自我概念、認知及覺察能力;(2)心理賦權(10 題):評估學生自我倡導 及內在控制信念;(3)自我調整(7 題):評估學生自我評價、自我增強、擬 訂計畫及達成目標的能力;(4)獨立自主(9 題):評估學生獨立生活及問題 解決能力。本量表共有 37 題,記分方式採 Likert 四點量表(1=不同意、

2=有些同意、3=同意、4=非常同意)。量表總分介於 37 至 148 分,各分 量表平均分數介於 1 分至 4 分,分數越高表示自我決策程度越高。本評量 表由學生自行填寫,或在教師針對文字題意說明協助下填寫量表。

量表各分向度與全量表 Cronbach’s α係數介於.73 至.91;再測信度 係數介於.66 至.79。另就效標關聯效度而言,全量表分數與 Air

Self-Determination Scale(Wolman, Campeau, DuBois, Mithuag, &

Stolarski, 1994)中譯版,及 The ARC’s Self-Determination Scale

(Wehmeyer & Kelchner, 1995)中譯版兩者總分的相關係數為分別為.62 及.66,此外驗證性因素分析結果顯示此量表有良好的建構效度(趙本強,

2011)。本研究利用此工具做為四位自閉症學生自我決策能力之依據,並評 估學生在行動方案教學介入前測、後測及追蹤階段,其自我決策能力的表 現差異。

二、自閉症學生自我決策就業轉銜教學方案評量表

本評量表(附錄三)為自編之成就評量,依據每一單元的教學目標及內 容編製,以課程本位評量方式評量四位接受教學介入的學生在職場實習的 學習成效,及其職場自我決策能力之表現差異。行動前所擬定的評量表題 目共有 40 題,主要評估學生在自我了解、心理賦權、自我調整及獨立自主 等四個自我決策的向度。記分方式採 Likert 五點量表(1 分=完全做不到、

2 分=很少做到、3 分=有時做到、4 分=常常做到、5 分=完全做到)。量 表總分介於 40 至 200 分,分數越高表示學習成效越好,據以評估學生在教 學行動前、後及追蹤階段的自我決策能力。行動後所增訂的評量表題目共 有 45 題,評估的自我決策向度及計分評量方式不變,惟量表總分提升至 45 分至 225 分區間。題目內容適切性部份,我請指導教授及北市四位分屬公 私立任教於高職特教班,並有撰寫工作社會教材經驗教師,依據本評量表 提供回饋與建議,據以修正本評量表,以建立本評量表之專家內容效度。

本評量表分別由職場訪視老師、導師及職場人員依據學生在課堂表現及職 場的行為表現評定。

三、自閉症學生自我決策就業轉銜教學方案評量-分量表

本分量表(附錄四)主要將上述「自閉症學生自我決策就業轉銜評量 表」的 45 個題項,從中區分為四個分量表包括:(1)自我了解(5 題):評 估學生對職場工作的自我概念、認知及覺察能力;(2)心理賦權(12 題): 評估學生職場工作的自我倡導及內在控制信念;(3)自我調整(15 題):評 估學生職場工作的自我紀錄、自我教導、自我控制、擬訂計畫及達成目標 的能力;(4)獨立自主(13 題):評估學生在職場的獨立生活及問題解決能

力,以評估學生有關職場工作自我了解、心理賦權、自我調整及獨立自主 等四項自我決策的能力,並請二位任教於北市高職特教班,並有撰寫工作 社會及自我決策教材經驗教師,依據本分量表分類的適切性提供回饋與建 議,據以調整本分量表。記分方式採 Likert 五點量表(1 分=完全做不到、

2 分=很少做到、3 分=有時做到、4 分=常常做到、5 分=完全做到)。量 表總分介於 45 至 225 分,各分量表平均分數介於 1 分至 5 分,分數越高表 示學習成效越好,據以評估學生在教學行動前、後及追蹤階段其職場自我 決策能力的差異。本量表分別由職場訪視老師、導師及職場人員依據學生 在課堂表現及職場的行為表現評定。

四、訪談大綱

我採用半結構深度訪談法,輔以訪談大綱進行資料收集。深度訪談法 為一種有目的性,雙向交流與具有互動雙向交流與具有平等互動關係的對 話活動,因此常被用來作為質性研究資料收集的方法,深度訪談法可依其 問題設計的嚴謹度,區分為結構式訪談、無結構式訪談以及半結構式訪談。

半結構式深度訪談法的特點在於,依據研究問題與目的所設計的訪談大綱,

作為訪談時的指引方針,訪談過程中不必依照訪談大綱順序進行提問,而 是依照受訪者的敘說情形與實際狀況,彈性調整訪談提問,重點在於訪談 內容能夠涵蓋所有重要問題即可(潘淑滿,2003)。本研究訪談大綱主要 依據研究目的、焦點問題及行動方案主軸擬定,其中包含學生其自我了解、

心理賦權、自我調整及獨立自主等自我決策技能行為改變情形,及對自我 決策行動方案的建議。訪談對象主要包含學生家長、學生職場訪視老師、

導師、就業輔導員及職場人員。(附錄五)

五、研究同意書

行動介入前,我向受訪者說明本研究目的、行動方案課程內容,及受 訪者權益等相關倫理事項,確認受訪者了解並同意參與研究後,請受訪者 簽署之研究同意書。(附錄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