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三節 研究工具

以內容分析法進行研究時,類目是分析文本資料的重要工具,其對研究結果的成敗,

具有相當的影響力。因此,一個嚴謹的研究,必須建構一套具有良好信度和效度的分析 類目。本節針對研究工具,將從分析單位、分析類目、信度與效度三部分談起。

一、分析單位

對於內容分析的紀錄單位,霍爾斯帝(Holsti)(引自王文科、王智弘,2011:462-463)

曾舉出主要的五種,分別是單字(詞)或符號、主題、人物特性、句子或段、項目等。

Krippendorff(2003)(引自陳國明、彭文正、葉銀嬌、安然,2010:343-345)也提到,

分析單位可分成五種,分別是物理單位、句法單位、指示單位、命題單位和主題單位。

歐用生(2003:156)提到:

內容分析的單位最常使用的有:字(words)、主題(themes)、人物(characters)、

項目(items)、時間及空間單位(space and time units)、課、章、段、詞、句、頁 等。

除了種類繁多的紀錄單位,還有一種脈絡單位。王文科、王智弘(2011:462-463)

提到:

就任何的紀錄單位來說,如不考慮該單位所位在的脈絡,可能難以或不可能確定其 所屬的類別。

紀錄單位通常是要放置於文本脈絡中,意義才能較為完整的呈現,若紀錄單位脫離

55

於文本脈絡之外,意義可能就失去了準確性。因此,在分析文本內容時,以紀錄單位為 主,但有些時候也不能忽略脈絡單位所賦予的意涵。

本研究是探究國語教科書中的空間型態,因此是以「空間」作為主要的紀錄單位。

但「空間」有時不直接以字詞語句的形式出現,而是透過課文中的描述文句來呈現。所 以,除了「空間」的紀錄單位之外,也需藉由文本敘述的脈絡單位,以找出其中所指涉 的空間,以及空間所表現的型態。

二、分析類目

對於內容分析的分類,楊孝濚(1989:823)提到:「每一類目都必須有極為明顯、

清晰的定義,才能免除混淆不清而發生歸類錯誤的現象。」王文科、王智弘(2011:462-463)

也提到:

類別與研究目標有關,資料如被劃歸在某一類目,但不能同時劃入另一類別,因此 各個類目是力求周延、互斥與獨立的。

所以,內容分析的每個類目,都必須要有清楚的定義,讓文本內容在分析歸類時,

不會出現歸類矛盾或重複的情況。

對於類目發展的方式,歐用生(2003:156)提到主要的兩種:「一為依據理論或過 去研究結果發展而成,二為研究者自行發展的。」在分析文本時,可以找尋一套慣常使 用的類目,或者搜尋相關研究所發展的類目,接著直接將類目拿來使用,或是加以修改,

符合自身需求。另一種研究者自行發展類目,則是因為研究主題特殊,或是無法找到適 合的分析類目,因此必須自行發展類目,以進行研究(楊孝濚,1989:822-823)。

56

陳國明等人(2010:343-345)提到類目擬定的方法有二,一是事先擬定類目,一 是不事先擬定類目。研究時,若事先擬定好類目,便可以此類目作為分析的依據。但是 研究時,「有時由於文本資料太多,分析過程不容易有組織性的掌握出現的類目」(陳國 明等,2010:343-345),所以無法事先進行類目的擬定,而是透過研究過程逐漸發現新 的主題,最後依據這些主題的性質,歸納形成不同的類目。

本研究探討國語教科書中的空間型態,搜尋前人的研究成果,並無相關類目可使用。

因而在本研究第二章第二節,從空間與文學相關文獻理論中,自行整理出空間的分類,

前述如圖 2-3 的空間分類圖。

由於國語教科書的文本資料繁多,只靠此簡略的空間分類,無法對內容進行完善的 分析。因此,藉著檢視南一、康軒、翰林三個版本,共 39 冊國語教科書的過程,逐漸 發現內含的空間,將空間依照其屬性的不同,來增刪修改圖 2-3 的空間分類圖,形成適 當的類目。

國語教科書空間分類圖的第一層類目,分別是想像空間和真實空間,這一層的空間 分類,是從空間與文學相關文獻理論中,整理而來。想像空間下的第二層類目,分別是 自然空間、人文空間和夢境。這一層的空間分類,自然空間和人文空間,是從空間與文 學相關文獻理論整理而來,夢境則是在分析國語教科書文本的過程,因其空間屬性與自 然空間和人文空間不同,所以另外在想像空間類目下,形成一個新的下層類目。

想像的自然空間下,第三層類目呈現的空間型態有 7 種,分別是山嶺、水域、林木、

田野、天空、島嶼和特定地點,這 7 種空間型態是透過分析國語教科書文本的過程,在 想像的自然空間類目下,將空間依照其屬性的不同,逐漸歸類形成的下層類目。

想像的人文空間下,第三層類目呈現的空間型態有 5 種,分別是家、學校、社區、

57

宮廷和特定地點,這 5 種空間型態是藉由分析國語教科書文本的過程,在想像的人文空 間類目下,將空間依照其屬性的不同,逐漸歸類形成的下層類目。

另外,想像的自然空間與想像的人文空間,其下層的第三層類目,各自皆有特定地 點此類目。因為二者下層類目中的特定地點,數量都不多,無法歸納出不同的空間屬性,

所以不再繼續形成、建立第四層的下層類目。

在圖 2-3 的空間分類圖中,真實空間下的第二層類目,原本是宇宙空間和地表空間,

地表空間下的第三層類目,又分成自然空間和人文空間。分析文本的過程發現,在國語 教科書中,不需要特地區分宇宙空間與地表空間的差異,因此刪去第二層的宇宙空間和 地表空間類目,將原先在地表空間類目下的第三層類目,移到真實空間的類目之下,變 成第二層類目。但國語教科書文本中,仍有提及宇宙空間,宇宙空間的樣貌,並非人為 文化活動所塑造的型態,根據自然空間與人文空間的分類標準,宇宙的空間屬性則是歸 屬於自然空間之下。因此,國語教科書空間分類圖中,真實空間的類目層次安排,有別 於圖 2-3 的空間分類圖。

國語教科書空間分類圖中,真實空間下的第二層類目,分別是自然空間與人文空間,

這一層的空間分類,是從空間與文學相關文獻理論整理而來。

真實的自然空間下,第三層類目呈現的空間型態有 7 種,分別是山嶺、水域、林木、

田野、天空、宇宙和特定地點,這 7 種空間型態是透過分析國語教科書文本的過程,在 真實的自然空間類目下,將空間依照其屬性的不同,逐漸歸類形成的下層類目。

真實的人文空間下,第三層類目呈現的空間型態有 7 種,分別是家、學校、社區、

城鄉、交通、其他和特定地點,這 7 種空間型態是藉由分析國語教科書文本的過程,在 真實的人文空間類目下,將空間依照其屬性的不同,逐漸歸類形成的下層類目。

58

另外,真實的自然空間與真實的人文空間,其下層的第三層類目,各自皆有特定地 點此類目。二者下層類目中的特定地點,是分析國語教科書文本的空間後,歸類在此類 目下的空間,依據空間的屬性不同,歸納出不同的空間屬性,形成第四層的下層類目,

國內和國外。

在真實的自然空間與真實的人文空間,各自的特定地點中,國內的類目下,又可依 照其內含空間的屬性,歸納出不同的空間屬性,形成第五層的下層類目,北部、中部、

南部、東部和離島;國外的類目下,又可依照其內含空間的屬性,歸納出不同的空間屬 性,形成第五層的下層類目,亞洲、美洲、歐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極洲。

根據空間與文學相關文獻理論,透過分析國語教科書文本的過程,增刪修改圖 2-3 的空間分類圖,依照空間屬性的不同,形成適當的類目。修改後的國語教科書空間類目,

如圖 3-2。

從圖 3-2 的國語教科書空間類目圖來看,第一層的想像空間,是指文本中的空間,

不同於真實的世界,而是另一個突破時空和任何限制,不存在真實的環境中,構想而來 的想像境界。第一層的真實空間,是指文本中的空間,基於真實的世界,以真實世界為 藍本,受到時空限制和常理規範,與真實生活環境相同的空間。

想像空間和真實空間下,第二層各自有自然空間和人文空間,想像空間還多一個夢 境類目。第二層的自然空間,是指文本中的空間,呈現該空間原本的自然型態,並非透 過人類文化活動所形塑而成的樣貌。第二層的人文空間,是指文本中的空間,透由人類 的文化活動介入,營運而形塑成的空間。想像空間下,第二層的夢境,是指文本中的空 間,藉由角色作夢的方式,創造而成的空間。

59

60

三、信度與效度

陳國明等人(2010:349)提到:「學者基本上同意內容分析方法的成敗,乃是建立 在分析單位所寄居的類目之上。」由上可知,用來進行內容分析的類目,在研究中具有 相當的影響力。因此,建構一套良好的分析類目工具,必須經過嚴謹的信度和效度的考 驗,如此才能為研究結果帶來正面的助益。

(一)信度

楊孝濚(1989:826)提到:

所謂信度分析是指測度研究者內容分析之類目及分析單元,是否能夠將內容歸入相 同的類目中,並且使所得的結果一致。

當進行內容分析時,歸類結果的一致性愈高,表示內容分析的信度愈高;反之,歸 類結果的一致性愈低,表示內容分析的信度愈低。陳國明等人(2010:346)提到:「為 了提高分析結果的可信度,同一文本資料,通常都有兩個以上經過訓練的人來操作。」

透過不同的評分者(或稱譯碼人、編碼人)對相同的文本資料進行分析,比較不同評分 者所得結果之間的一致性,藉以反覆修正分析的類目,提升內容分析的可信度。

透過不同的評分者(或稱譯碼人、編碼人)對相同的文本資料進行分析,比較不同評分 者所得結果之間的一致性,藉以反覆修正分析的類目,提升內容分析的可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