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本節將根據研究結果,回應本研究的待答問題,分別敘述如下。

一、各版本教科書空間分布與意涵

根據研究結果而言,各版本國語教科書中,第一層空間類目的想像空間與真實空間,

比例都是想像空間小於真實空間,如表 5-1 所示。無論哪一版本,二者的差距都是懸殊 的,尤其是以翰林版本的差距為最大。此一現象,可從國語文課程綱要來說明。

國語文課程綱要的目的,是要培養學生學語文的技能與知識,將語文能力應用至實 際生活之中,且透過語文能力來自主學習、提升自我。這些目的反映至國語教科書中,

在空間呈現的部分,就是強調現實、實際的真實空間。

如此的安排,雖然符合了國語文課程綱要的原則,但卻排擠了富含想像空間的想像 性文本。讓心智發展處於適合且需要想像性文本的兒童,無法從國語教科書中,獲得足 夠的想像空間。沒有足夠的媒介刺激,將不利於兒童的想像力發展,且阻礙兒童天馬行 空的想像能力和無限的創造潛力。

不同版本之間,在想像空間和真實空間的類目下,各有所相同和差異之處。以下就 想像空間與真實空間,分別敘述其空間的分布情形和空間的意涵。

119

表 5-1 各版本全套教科書想像空間與真實空間比較 各版本

類目 南一 康軒 翰林 比較

想像空間、

真實空間比例

想像<真實 想像<真實 想像<真實

(1)皆想像<真實

(2)皆差距懸殊

(3)翰林版差最多

(一)想像空間

茲將不同版本的想像空間類目,以及下層的自然與人文空間,各自的分布情形與比 較,整理如表 5-2。以下就想像的自然與人文空間,分別敘述之。

1. 自然空間

三個版本的國語教科書,想像中的自然空間,水域和林木都是比例較高的空間型態。

另外,南一版和翰林版也有呈現高比例的特定地點。這些想像的自然空間,都是地表上 較為原始的樣貌,盡量降低人為經營的痕跡,創造一個有別於真實世界,讓兒童能減少 被現實的規律所限制,方能合理呈現幻想情節。這些奇幻境界的幻想情節,可以誘發兒 童的想像力,讓想像力盡情馳騁。

2. 人文空間

三個版本的國語教科書,共同特色都是以家和社區為主,這些空間型態恰好正是兒 童最為熟悉的生活中心,也呼應了國語文課程綱要的理念,強調教材的編選,要連結兒 童的生活經驗。若是想像空間中呈現兒童所熟知的空間,將有助於兒童從想像空間中所 體悟的情節事件,聯想、類比、推測至現實的生活環境。

此外,康軒版和翰林版特別之處,都提到了宮廷和夢境。宮廷型態的人文空間,並

120

121

山嶺,這是其共同的特點。由於臺灣的地理位置位於歐亞大陸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交界 處,國內地貌多是呈現連綿起伏的山勢,而且臺灣是一個海洋環抱的島國。較高比例的 水域和山嶺空間型態呈現,是反映臺灣自然地理的風貌,讓生長於擁山抱水的臺灣兒童,

能夠對家園的自然環境有所認識,理解這些空間所富含的自然知識。空間如此呈現,也 符合國語文教材的編選原則,選材內容必須要能夠結合兒童的生活經驗,讓課程與現實 互相呼應。

特定地點的部分,南一版和康軒版在國、內外總量的呈現上,都是比例相近的,讓 兒童在認識本國的自然風貌外,也兼顧異國的自然環境。翰林版則是偏重呈現本國的自 然空間,讓兒童能更加深刻的了解自己土地,增加在地的認同感;另一方面而言,也因 此減少認識異國自然環境的機會,無法建構完整的世界觀。所以,在國內、外特定地點 的呈現上,數量比例應盡量相近,讓兒童能兼具在地觀和國際觀。

更進一步探究特定地點的分布,就國內的地區而言,三個版本都是盡力呈現北、中、

南、東及離島地區,力求完整兼顧。雖然國內各個地區都盡力呈現了,但是在次數的分 配上,就南一版和康軒版的部分來說,北部都是呈現次數最高的地區,而翰林版以南部 的呈現次數為最多。如此現象,讓兒童無法完整認識本國的自然環境。因此,應該增加 國內其他次數較少地區的數量,讓兒童能有較多的機會認識不同地區的自然環境。

在國外的特定地點分布上,就南一版和康軒版而言,幾乎都是集中呈現在亞洲的中 國,至於翰林版在各地的呈現上,數量都很少。因此,兒童對於異國的自然風貌,只會 對於亞洲的中國較有印象,其餘國家或地區,較難有更多的了解。因此,國外的自然特 定地點,應該多呈現不同國家或地區,使兒童能夠認識到更多國外的自然風土。

122

123

進而認識世界。教科書中強調兒童熟悉的家和學校,能夠引發兒童對於該空間的舊經驗,

讓兒童易於理解教科書的內容。以兒童所熟知的地方,從中充實與社會互動的知識,幫 助其經驗類化至現實生活中,並以地方的經驗作為向外理解世界的基礎。

這樣的空間安排,體現了教育是以兒童為中心,而且是以兒童的生活經驗為主,符 合國語文課程綱要的理念。兒童透過國語文的教材與教學,學習到各種知識和技能,並 將這些所習得的能力,帶至實際的生活之中,讓課程與生活緊密結合。

特定地點的部分,南一版和翰林版在國、內外的呈現上,都是比例相近的,讓兒童 在認識本國的人文風貌外,也兼顧異國的人文風情。康軒版則是偏重呈現國外的人文空 間,讓兒童認識了較多的異國人文,但卻壓縮了對於本國文化的了解。人們對於世界的 認識,是由自己為中心,先體驗自身所處的地方,而後才逐漸擴大經驗的範圍。若偏重 介紹國外的人文空間,卻未注重本國的人文空間,那麼兒童對於世界的知識,就失去以 在地經驗所構成的基礎,形成的世界觀是不完整,且沒有可依附的根基。因此,在國內、

外特定地點的呈現上,數量比例應盡量相近,讓兒童能以足夠的在地經驗為根本,進而 向外拓展國際的人文知識。

更進一步探究特定地點的分布,三個版本在國內人文特定地點的分布上,雖然遍及 北、中、南、東及離島地區,但數量的分配上,除了呈現少量的中部、東部和離島外,

都有集中偏重在臺北市的情況。另外,南一版和翰林版對南部的呈現,也有很高的數量。

這樣的配置,讓兒童對於本國的人文了解,焦點容易侷限在北、南二地,缺少對國內其 他地區的深刻認識。因此,國內的人文特地定點,除了介紹北部和南部外,應該提高其 他地區的呈現比例,讓兒童有機會深刻認識北部和南部之外的地區。

國外的人文特定地點分布上,三個版本都呈現較高比例的亞洲和美洲,亞洲的呈現

124

125

不同的分布特色與意涵,以下分別敘述其情形。

(一)想像與真實空間

茲將不同版本間的想像空間與真實空間,在各階段的分布情形與比較,整理如表 5-5。

以下就想像的空間與想像空間,分別敘述之。

在三個版本的國語教科書中,以整體來看,想像空間的數量都是遠少於真實空間的,

這是三個版本共同的特色,也是共同的問題所在。根據國語文課程綱要而言,教科書應 選取貼近兒童生活經驗的文本為內容,因此真實空間的比例遠高於想像空間,是符合了 國語文教材的編選原則。

雖然國語教科書中,呈現大量真實空間,能夠反映真實的世界樣貌,提供各式空間 中的知識,結合、充實兒童自身經驗,藉由教科書來經驗地方,進而認識世界。但呈現 大量的真實空間,讓兒童專注於現實世界,壓縮了想像空間的比例,使兒童缺乏在心智 發展上所需的想像文本,讓兒童的想像力發展受到阻礙。

佳瑟依據兒童心理發展的不同進程,提出各自合適的文學類型,在年級越低的兒童,

越喜愛幻想、想像的世界,年級越高的兒童,則是越注重情感層面(引自杜淑貞,2001:

95-98)。因此進一步分析,在想像空間的分布上,康軒版和翰林版都是以低年級的數量 為最高,隨著年級階段的增加,數量逐漸減少。這樣的編排方式,符合不同年級兒童的 心智需求。而南一版想像空間數量分布較特別,低、高年級的數量差不多,中年級的數 量很少。就兒童心理發展而言,年齡越小的兒童,越需要想像性文本。富含想像空間的 文本,應以配置於低年級為主,中年級為次,高年級為後,如此才能符合兒童的認知,

滿足其想像力發展的需求。

福田清仁和原昌從兒童心理發展的階段,對應至不同的文學類型,提到低年級兒童

126

127

1. 想像空間

茲將不同版本間想像的自然空間、人文空間與夢境,在各階段的分布情形與比較,

整理如表 5-6。以下就想像的自然、人文與夢境空間,分別敘述之。

段義孚(潘桂成譯,1998:69)提到,人們在理解空間知識時,需要仰賴認知的運 作,不同年紀的人,對於空間的解讀能力也不盡相同。低年級兒童的認知發展,無法進 行抽象思考,也無法體悟完整的空間結構,因此具體且單純的自然空間,適合該階段的 兒童。高年級兒童的認知發展較成熟,能以符號進行抽象思考,且能較完整的理解空間,

並試著解釋空間蘊含的深層意義,因此較抽象且複雜的人文空間,適合該階段的兒童。

在想像的自然空間分布上,南一版本的自然空間編排,集中在低、高兩個年級,不 太符合高年級兒童對空間的認知程度。對中年級兒童來說,無法呈現較多的自然空間,

在想像的自然空間分布上,南一版本的自然空間編排,集中在低、高兩個年級,不 太符合高年級兒童對空間的認知程度。對中年級兒童來說,無法呈現較多的自然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