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三節 研究工具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研究工具 研究工具 研究工具 研究工具

本研究之研究工具包括量化及質化兩種。量化工具有二,包括黃秀霜(1996)

所編「中文年級認字量表」及自編「識字成就測驗」。自編「識字成就測驗」編 製依據詳見第三章章第三節所述,包含「課文識字測驗」及「生活識字測驗」兩 分測驗;質化工具包括教師日誌、教學觀察紀錄、學生訪談紀錄、相關文件蒐集 及教學錄影等五種。茲將各研究工具發展歷程分項說明。

壹 壹 壹

壹、 、 、中文年級認字量表 、 中文年級認字量表 中文年級認字量表 中文年級認字量表

「中文年級認字量表」為學者黃秀霜(1996)所編,在國內廣泛用來篩選國 小一年級至國中三年級認字困難之學生,根據認字困難學生的診斷需求,黃氏

(1996)設計之題型僅針對漢字字音檢測,且題字的難度等級橫跨國小一年級至 國中三年級,因此,本量表除了無法提供較精確的字義理解資料外,加上選字難 度級距大,無法針對本研究為期十週的教學做適切的識字能力評估。

有鑑於此,筆者認為本認字量表不適於本研究國小一年級學生學習效能評鑑 之用,本量表測驗成績僅供選取研究對象之參考。簡言之,本研究「中文年級認 字量表」之施測成績,僅用來描述研究對象的識字起點能力。

貳 貳 貳

貳、 、 、自編 、 自編 自編「 自編 「 「 「識字成 識字成 識字成 識字成就 就 就測驗 就 測驗 測驗 測驗」 」 」 」

本測驗編製目的在比較實驗組與對照組學生經教學介入後,課文生字及生活 文字識字能力的改變情形,故包括「課文識字」及「生活識字」兩分測驗。本研 究對測驗結果關注以下兩項度:其一,考察兩組學生經十週教學後,同組的前、

後測驗成績是否具差異性;其二,考察兩組學生經十週教學後,後測成績是否具 差異性。

筆者自編「識字成就測驗」經先驗研究、專家評估、預試及統計分析等衡鑑 歷程,茲將修改定題過程說明如下:

一、先驗研究

先驗研究參與者包括兩位國小低年級資深教師、一位長期投入語文教學研究 的語教系教授及國小一年級共十名學生。本研究階段選用題字為柯華威、尹玫君

(1987)《國民小學常用字及生字難度研究》中「一年級生字難度表」難度等級 200 內的字。題型設計參考洪儷瑜等人(2008)編製識字量評估工具的施測題型,

即先將題字注音,再行書寫造詞;從題字資料庫抽取的題字共 20 字。在施測步 驟上,先由主試教師帶領寫 3 題例題,接著十位受試學生進行計時測驗。本次施 測進行約 20 分鐘,受試學生能全數答題完畢。

研究參與者對本次測驗提出幾項建議:

(一)自行書寫注音的結果,使得拼音錯誤率極高,此現象可能受試學生對注音 符號拼法不熟悉所致。故字音測驗宜提供拼合好的注音選項供受試者選 取。

(二)造詞測驗計分易有爭議,包括受試者對注音符號不熟悉而拼錯的詞語注音

;專有名詞缺乏上下文線索,如「米奇」、「小山」、「有的」等,難以 解釋受試者識得字義與否。故造詞測驗宜改成選擇題的形式,由學生直接 根據字形線索判斷字義。

(三)題字來源為《國民小學常用字及生字難度研究》,此資料庫文字來源為 1983 年國小國語課本,可見編製年代距今較久。教育部(2000)編輯的《國小 學童常用字詞調查報告書》為當今國小國語課本採字的重要參考字庫,因 此,測驗題字若有課外選字的需要,應以《國小學童常用字詞調查報告書

》為題字來源。

二、專家評估

經先驗研究修正後的初擬題本,進一步交由三位語文領域專家進行評鑑,分 別是一位長期投入語文教學研究的語教系教授,以及兩位國小低年級具五年以上 教學資歷的教師。初擬題本包含「課文識字」及「生活識字」兩分測驗,專家人 員評估後的刪題及修改建議,簡述如下(詳見附錄五、附錄六)。

(一)課文識字測驗

本測驗目的在評量學童對課內生字的學習成就,經專家評鑑修訂過程如下:

1.初擬題本

初擬試題共計 34 個題字,題本內容作以下三點說明。

(1)題字來源從實驗教材《康軒版國小國語課本第一冊》第一至六課隨機抽取 課文生字共 34 字。

(2)在題型上,字音評量以注音符號三答選一法來施測,字義評量以看字造詞 測驗考察對字義的理解與否。

(3)在題字排列上,依生字所屬課次視為題字的預期熟悉度,因此將不同課次 的生字交錯排列,以維持作答興趣。

2.正式題本

正式題本保留 31 個題字(詳見附錄八),修改定題步驟如下:

(1)注音評量選項改以學童容易誤讀的音為主,參考柯華葳(1994)對兒童認 字途徑的整理,以「形近」或「音近」的原則設計字音拼讀選項。

(2)看字造詞評量改以字義解釋選擇題來施測,即備有三種字義解釋,擇一圈 選正確的答案。

(3)字義過於抽象的題字予以刪除,共刪除「和」、「就」、「的」三字,修 正後試題共保留 31 個題字。

(二)生活識字測驗

本測驗目的在評量學童對生活用字的認識程度,故以教育部(2000)《國小 學童常用字詞調查報告書》之國小常用字作為題字資料庫。測驗題經專家評鑑修 訂過程如下:

1 .初擬題本

初擬題本共有 35 個題字,編製依據如下:

(1)教育部(2008)公佈之「國民中小學課程綱要」對國小低年級階段的識字 能力有「能認識常用漢字 700-800 字」之規定;合併考量本測驗施測對象為 一年級剛入學十週之學童,應降低試題難度;故取字範圍僅以題字資料庫內 字頻等級前 700 字為限,隨機提取共 35 字作為「生活識字測驗」題字。

(2)題字排列依題字頻次高低視為預期難易度,並將難、易字交錯排列,目的 在維持作答興趣,增加全測驗的完成度。

2. 正式題本

正式題本經專家修正後,試題仍維持 35 個題字(詳見附錄九),定題步驟 如下:

(1)依照教育部(2008)課程綱要對低年級識字能力設定為「能認識常用漢 700-800 字」,正式題本由原定字頻等級 700 內的字上調至字頻等級 800 內的字,以符合課程綱要對低年級學童識字能力之描述。

(2)字義抽象的題字其相對應的字義解釋不易為低年級兒童所理解,應予以刪 除或撤換,共刪除「交」、「千」、「業」、「各」、「公」、「今」等 六字,另外,因形聲字能評量學生對文字拼合概念的習得程度,故增加

「驚」、「洋」、「禮」、「病」、「塊」、「校」等六字。

(3)注音評量選項改以學童容易誤讀的音為主,以「形近」或「音近」之原則

為選項設計依據。

(4)字義評量改以字義解釋來考驗對題字的理解與否,即備有三種解釋,擇一 圈選較準確的答案。

三、預試

經專家評估後之題本,於 2011 年 7 月 20 日對國小一年級共二十名學生進行 預試,受試學生皆能在 40 分鐘內全部答題完畢。

四、統計技巧分析

預試成績透過 SPSS 12.0 統計套裝軟體分析信度與效度。

(一)信度考驗

「課文識字測驗」所得之內部一致性信度 Cronbach α 係數為.943(p<.001),

表示測驗題目測量同一特質的能力相當穩定;「生活識字測驗」內部一致性信度 Cronbach α 係數為.809(p<.001),顯示題目間的穩定度相當理想。全測驗之內 部一致性信度 Cronbach α 係數為.943(p<.001),表「識字成就測驗」整體具相 當高的內部一致性。

(二)效度考驗

「課文識字測驗」與「生活識字測驗」以同一批受試者「中文年級認字量表」

得分為效標,進行效標關聯考驗,所得相關係數分別為.745(p<.01)及.715

(p<.01),全測驗與效標之相關係數為.748(p<.01),檢驗結果均達中高程度關 聯水準;表本測驗與「中文年級認字量表」具理想的關聯性,另存有少部分「中 文年級認字量表」無法完全解釋的識字能力。

五、編製結果

全測驗經經專家評估,並以統計技術提出支持後,共計保留 66 題,包括課

文識字測驗 31 題,及生活識字測驗 35 題,所有試題皆以三答選一法來填答(詳 見附錄六),且備有的選項皆與題字識別線索相關。本測驗經以上衡鑑歷程修改 定稿,並認為此測驗工具合宜。編製結果摘要如表 3-3-1:

參 參 參

參、 、 、質化工具 、 質化工具 質化工具 質化工具

本研究質化研究工具有五種蒐集來源,包括教師日誌、教學觀察紀錄、學生 訪談紀錄、相關資料蒐集及教學錄影。

一、教師日誌

本研究實驗組教學者即筆者,於每節課程實施後撰寫教師日誌,記錄內容包 含教學實施及學生的學習反應。教學檢核方面,採半結構性紀錄,先以「完全達 成」、「幾乎達成」、「些微達成」及「全沒達成」四個選項評定教學實施與教 學計畫的符合程度,再開放式說明可能影響教學品質的相關因素;學習反應方 面,除了特寫每堂課發生的重要事件外,並記錄學生在實驗課程脈絡之外的學習 軼事(詳見附錄十)。

二、教學觀察紀錄

教學觀察目的是為從客觀的角度描述實驗教學的狀況,並與教師日誌相互檢 證,以監控實驗組教學的真實性。本紀錄採非參與觀察的方式進行,教學觀察者 為研究場域編制內之正式教師,具有七年教學年資,其教學觀察紀錄內容與教師 表 3-3- 1 識字成就測驗正式題本

分測驗名稱 題數 信度係數 效標關聯係數

課文識字測驗 31 0.943 0.745

生活識字測驗 35 0.809 0.715

全測驗 66 0.943 0.748

日誌相同,包含半結構性的教學實施記錄,以及開放式說明課堂狀況及描寫學生 的學習反應(詳見附錄十一)。

三、學生訪談紀錄

本研究為了解學生對教學的評價,在實驗教學結束時針對實驗組學生進行半 結構性訪談,訪談內容可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份採封閉式問答,請學生從七大 教學活動中選擇一至二項喜好的活動;第二部分採開放式問答,詢問學生喜愛該 活動的原因,以進一步瞭解實驗組學生對本實驗課程的收穫和看法(詳見附錄十 二)。訪談實施於十週實驗教學後,實施方式為團體訪談。學生口述答題內容將 轉化為文字資料記載。

四、相關文件蒐集

四、相關文件蒐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