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四節 研究工具

為了探討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網路使用行為與生活適應之關係,本研究根 據文獻探討的基礎,參考相關研究工具自行編製「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網路使 用行為與生活適應之調查問卷」,以進行資料蒐集。問卷內容主要分三部份,第 一部份為「學童基本資料」,第二部份為「學童網路使用行為量表」,第三部份為

「學童生活適應量表」,茲將本研究問卷編製、計分方式及信效度等分析考驗方 式進行說明。

壹、編製問卷與內容

本研究所使用的測量工具「學童網路使用行為量表」係參考盧浩傑(2007)

的「國小學童網路使用行為、人際關係與日常生活行為表現問卷」、吳秀娟(2009)

的「國小學童網路使用行為及其創造力表現之調查問卷」與鍾佩育(2009)的「國 小高年級學童網路使用行為與自我概念、人際關係之問卷」;「學童生活適應量表」

係參考吳淑娟(2008)的「新住民子女同儕關係與生活適應之問卷」、吳宗弘(2009)

的「國小學童生活適應與希望感量表」與劉雁婷(2009)的「國小學童網路使用 行為、父母管教方式及生活適應之研究正式問卷」,並同時參酌經由文獻探討中 彙整歸納的相關研究,作為問卷的基本架構後加以擬題,設計成「高雄市國小高 年級學童網路使用行為與生活適應之調查問卷」初稿,問卷初稿編製後,再建構 問卷內容效度。

一、問卷內容

本研究問卷的第一部分為「學童基本資料」,包括「年級」、「性別」、「家庭 連網情形」、「網路使用時間」、「家長網路態度」、「家庭結構」六個部分。第二部 份為「學童網路使用行為量表」,包括「教育學習行為」、「人際關係行為」、「生 活休閒行為」三個層面。第三部分為「學童生活適應量表」,包括「個人適應」、

「家庭適應」、「學校適應」三個層面,茲分別說明如下:

(一)學童基本資料

本研究欲探討不同背景變項下之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網路使用行為與生 活適應的差異情形,因此本研究問卷第一部份為「學童基本資料」,其編製目的 在瞭解國小高年級學童的基本資料。茲將包含的內容說明如下:

1.年級:分為(1)五年級 (2)六年級。

2.性別:分為(1)男 (2)女。

3.家庭連網情形:分為(1)有網路可上網(2)無網路可上網。

4.網路使用時間:分為(1)1 小時以下(2)2-3 小時(3)3-4 小時(4)5 小時 以上。

5.家長網路態度:分為(1)自由使用,不加以限制(2)訂定使用規則,並限制 時間(3)禁止使用或家裡無網路。

6.家庭結構:分為(1)與爸媽同住(雙親教養)(2)與爸爸或媽媽同住(單親教養)

(3)與爺爺或奶奶同住(隔代教養)(4)與爸媽及爺爺奶奶同住(三代 同堂)。

(二)學童網路使用行為量表

本量表為「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網路使用行為與生活適應之調查問卷」第 二部份,問卷目的在瞭解國小高年級學童網路使用行為現況

本研究依據相關文 獻探討,將網路使用行為分為「教育學習行為」、「人際溝通行為」、「生活休閒行 為」等三個層面,量表初稿內容分別敘述如下:

1.「教育學習行為」的題目題號為 1 至 10 號,共 10 題。

2.「人際溝通行為」的題目題號為 11 至 18 號,共 8 題。

3.「生活休閒行為」的題目題號為 19 至 26 號,共 8 題。

本量表為「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網路使用行為與生活適應之調查問卷」第 三部份,問卷目的在瞭解國小高年級學童生活適應現況。本研究依據相關文獻探 討,將學童生活適應分為「個人適應」、「家庭適應」、「學校適應」等三個層面,

量表初稿內容分別敘述如下:

1.「個人適應」的題目題號為 1 至 10 號,共 10 題。

2.「家庭適應」的題目題號為 11 至 20 號,共 10 題。

3.「學校適應」的題目題號為 21 至 30 號,共 10 題。

二、填答及計分方式

問卷的第二部分「學童網路使用行為量表」採用 Likert 四點量表設計,由受 試國小高年級學童在「未曾使用」到「經常使用」四個層級中,分別給予 1 分、

2 分、3 分、4 分,得分愈高表示學童網路使用行為愈頻繁。第三部份「學童生 活適應量表」,作答及計分方式同於「學童網路使用行為量表」,由受試國小高年 級學童在「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四個層級中,分別給予 1 分、2 分、3 分、4 分,得分愈高表示學童生活適應情形愈佳。

三、建構內容效度

問卷初稿題目編擬後,為使問卷更切合本研究需要,幾經指導教授的指正,

再透過專家學者與相關領域的實務工作者(見表 3-4)審閱問卷內容(詳見附錄 一),將題目作適當修正,建構本問卷的內容效度後以形成預試問卷。

表 3-4

協助審閱問卷專家名單

編號 姓名 服 務 單 位

A 伍麗華 屏東市泰武國小校長

B 吳宗立 屏東教育大學社會發展學系教授 C 吳根明 屏東教育大學社會發展學系系主任

D 董原利 高雄市林園國小教務主任

E 戴麗文 高雄市林園國小教師

F 羅瑞玉 美和技術學院老人服務事業管理系副教授 註:本表依姓名筆畫排列

綜合歸納專家的審查意見後,在問卷第二部分「學童網路使用行為量表」刪 除了2題,語句修正後共保留24題;第三部分「學童生活適應量表」刪除5題,語 句修正後共保留25題(詳見附錄二)。統整各專家學者意見後,再與指導教授討 論以發展本研究的預試問卷(詳見附錄三)。

貳、預試問卷之實施與分析

本研究問卷初稿經建構內容效度修改編製成預試問卷,預試問卷回收後以 SPSS for Windows17.0 版套裝軟體,進行效度分析及信度分析。

一、預試樣本

本研究採用立意取樣方式,選取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為預試樣本對象,預 試問卷共發出 180 份,回收 180 份,回收率 100%,剔除廢卷數 4 份,有效問卷 為 176 份,依序進行項目分析、因素分析、及信度分析,以建構本研究正式問卷。

二、項目分析

(一)極端組檢驗法(CR 值)

首先對受試者量表的總得分,依高低順序排列,選取問卷總分高、低分組各 27%,再分別針對兩組各題的平均數逐題進行t考驗,計算出各題的決斷值(CR 值),以作為試題鑑別度的指標。CR值愈大者,代表該題高低分組差異性愈大,

亦愈具有鑑別度,CR值大於3.0且差異達顯著水準.05以上者,表示該題目可以有

(二)相關分析法

相關分析法旨在逐題計算問卷中各題目的得分與問卷量表總分之間的相關 情形,若各題目的得分與量表總分之間的相關係數在.30 以上,且達統計顯著水 準,即顯示該題目與量表總分之間具有關聯性,則該題目應予以保留,若單一題 目相關係數未達.30,則可以考慮刪除。

(三)項目去除之

α 值

本研究以題目刪除後的 α 係數來瞭解問卷各試題的內部一致性。刪除某一題 項之後,量表的內部一致性α 係數相對的會變小,反之若刪題後 α 係數變大,則 此題項所欲測量的行為或心理特質與其餘量表題項所欲測量的行為或心理特質 並不同質,故可考慮刪題(吳明隆,2009)。

研究者將「學童網路使用行為量表」及「學童生活適應量表」的預試問卷資 料進行項目分析,得知其總量表內部一致性 Cronbach α 係數分別為 0.905 及 0.893,以下將其分析結果分別整理如表 3-5 及表 3-6 所示:

表 3-5

「學童網路使用行為量表」預試問卷之項目分析摘要表

層面 預試題號 決斷值(CR) 與量表總分之相關(r) 項目去除之α 值 備註 1 8.758*** .492*** .903 3 2 6.266*** .356*** .905 3 3 5.158*** .371*** .905 3 4 6.873*** .426*** .904 3 5 10.715*** .598*** .901 3 6 6.803*** .445*** .904 3 7 5.655*** .403*** .905 3

教育學習行為

8 7.945*** .499*** .903 3 9 12.904*** .676*** .899 3 10 15.084*** .680*** .899 3 11 13.128*** .661*** .899 3 12 10.985*** .579*** .901 3 13 14.105*** .652*** .899 3 14 10.654*** .638*** .900 3 15 8.201*** .528*** .902 3

人際溝通行為

16 17.474*** .697*** .898 3 17 3.442*** #.222 .908 2 18 4.953*** .326*** .904 3 19 7.440*** .501*** .903 3 20 7.704*** .426*** .905 3 21 6.387*** .433*** .904 3 22 9.082*** .536*** .902 3 23 7.465*** .498*** .903 3

生活休閒行為

24 9.615*** .534*** .902 3 總量表內部一致性 Cronbach α 係數為 .905

**p< .01 ***p< .001

#:未達指標值 2:題項刪除 3:題項保留

根據表 3-5 項目分析之結果,與量表總分之相關係數未達.30 之第 17 題予以 刪除。在同質性檢驗中,總量表之α 係數為 0.905。刪除後,「學童網路使用行為 量表」剩餘題數為 23 題。

表 3-6

三、因素分析

本研究預試問卷經過項目分析後,先檢驗 KMO 取樣適當性檢定與 Bartlett 的球形檢定與共同性指數,以判斷是否適合進行因素分析。因素分析是 以相關矩陣估計共同性,採用主成份分析法,以最大變異法進行直交轉軸,依據 解釋量小於 3%與各因素內因素負荷量小於.40,以及因素不明確的標準來進行刪 題。本研究採用主成分分析法進行因素分析,並配合最大變異數法進行直交轉 軸,不以設定因素個數的方式,抽取共同因素,取特徵值大於 1 的因素列入正 式問卷題目裡。有關「學童網路使用行為量表」與「學童生活適應量表」因素分 析結果如表 3-7 及表 3-8:

表 3-7

「學童網路使用行為量表」預試問卷之因素分析摘要表 因素負荷量 預試

題號 正式題號

人際溝通行為 生活休閒行為 教育學習行為 共同性

9 4 .904 .563

11 5 .904 .711

10 6 .869 .646

13 7 .796 .841

16 8 .715 .796

12 9 .640 .835

20 10 .765 .516

23 11 .681 .676

21 12 .678 .642

24 13 .553 .604

22 14 .484 .502

2 1 .836 .396

3 2 .794 .553

1 3 .676 .485

特徵值 5.510 1.932 1.323 解釋變異量(%) 39.355 13.800 9.448 累積解釋變異量(%) 39.355 53.156 62.604

在「學童網路使用行為量表」部分,以刪題後的 23 題量表進行因素分析,

其 KMO 值為 0.878,表示題目間有共同因素存在,Bartlett 的球形檢定值達顯著 水準(p<.001),適合作因素分析。本研究主要從因素負荷量、共同性來進行因

素分析。第一次因素分析,題項第 4、6、8、14 題因橫跨兩層面,故予以刪題。

接著進行第二次因素分析,題項第 18 題因因素負荷量低於 0.4,故予以刪題。接 著進行第三次因素分析,題項第 5、7、15、19 題因與原層面不符,故予以刪題,

再進行第四次因素分析。「學童網路使用行為量表」共經四次因素分析後,所萃 取得三個因素特徵值均大於 1,並得以解釋「學童網路使用行為量表」總變異的 62.604%。

表 3-8

「學童生活適應量表」預試問卷之因素分析摘要表 因素負荷量 預試

題號 正式題號

家庭適應 學校適應 個人適應 共同性

11 7 .835 .353

12 8 .831 .436

13 9 .803 .492

10 10 .723 .558

17 11 .592 .501

16 12 .535 .511

20 13 .846 .579

18 14 .826 .719

21 15 .755 .710

23 16 .704 .676

19 17 .647 .380

6 1 .745 .413

5 2 .695 .724

8 3 .661 .469

4 4 .651 .771

7 5 .571 .591

1 6 .526 .521

特徵值 5.440 2.184 1.779

解釋變異量(%) 32.001 12.847 10.465 累積解釋變異量(%) 32.001 44.849 55.314

在「學童生活適應量表」部分,以刪題後的 24 題量表進行因素分析,其 KMO 值為 0.857,表示題目間有共同因素存在,Bartlett 的球形檢定值達顯著水準(p

第一次因素分析,題項第 25 題因因素負荷量低於 0.4,故予以刪題。接著進行第 二次因素分析,題項第 14 題因與原層面不符,故予以刪題。接著進行第三次因 素分析,因累積解釋變異量 49.158%過低,故將因素負荷量低於 0.5 的題項第 2、

15、22、24 予以刪題,再進行第四次因素分析。由於「個人適應」層面題數 7 題過多,故將「個人適應」層面因素負荷量最低的題項 3 予以刪題,再進行第五

15、22、24 予以刪題,再進行第四次因素分析。由於「個人適應」層面題數 7 題過多,故將「個人適應」層面因素負荷量最低的題項 3 予以刪題,再進行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