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自我概念

第四節 研究工具

根據研究目的,本研究採用家庭背景問卷以及幼兒學前自我描述問卷作為研 究工具,以下依序說明之。

一、 家庭背景問卷

家庭背景問卷(見附錄二)為研究者自編,內容是文獻中提到可能影響幼兒 自我概念的因素,具體問題包含父母種族、母親與幼兒相處時間、家庭結構、父 母教育背景、家庭社經狀況等。一方面藉以了解受試者背景,另一方面以此尋找 對照組。此外,研究者額外為越南母親設計5題問題,以了解母親個人背景以及 幼兒與越南文化接觸情況。

二、學前幼兒自我描述問卷

本研究所採用的學前幼兒自我描述問卷(見附錄一)目的在測量幼兒身體能 力、外表、同儕、父母、語文、數學、學校與藝術等八面向的自我概念。前六面 向題目內容來自學前幼兒自我描述問卷(2002),學校面向問題內容參考兒童自 我描述問卷(Marsh, 1988a),藝術面向問題的內容參考Vispoel(1995)測量舞 蹈、視覺藝術以及音樂技能的問題。

(一)問卷內容

本研究的學前幼兒自我描述問卷分成身體能力、外表、同儕、父母、語文、

數學、學校與藝術等八面向,分量表的定義、例題與題數列表如3-4-1:

3-4-1 學前幼兒自我描述問卷的分量表、定義、例題與題數

資料來源:前七面向出自Marsh(1998: 1051);最後一面向參考Vispoel(1995: 136)

(二)問卷施測方式

此問卷採取單獨訪談的進行方式,除了1位越南母親的女兒需要母親陪伴 外,其餘39位幼兒皆單獨接受訪談。在進入正式訪談之前,研究者會先以剛剛班 上的活動為話題,使幼兒放鬆,接著詢問幼兒的基本資料,例如「你叫什麼名字?」

「你是什麼班?」「你幾歲?」「你知道你的生日嗎?」「你會不會寫自己的名 字?」有些活潑的孩子除了回答問題外,還會額外說出自己的座號與分享班上的 狀況,也有些幼兒會在計分表上填上名字。

待幼兒感到較自在時,研究者便正式進入訪談。首先,研究者會先以指導語 說明接下來進行的活動,一開始先一句一句慢慢敘述,視幼兒的反應來調整接下 來的互動方式、敘述語氣與訪談速度;更重要的是,研究者需於此時確定幼兒對 句子與內容的理解狀況,並請幼兒在訪談過程中遇到任何不懂的字或問題時,務 必提出。在確認幼兒可以接受研究者的音量與確實理解指導語的語意後,便進入 兩題練習題。練習題的目的是要讓幼兒熟悉答題方式,在幼兒說出答案後,研究 者會調整幼兒的句子以符合基本答案的格式,並覆述給幼兒聽,讓幼兒熟悉題目 要求。除此之外,有些幼兒會針對題目內容提出相關生活經驗,研究者會聆聽幼 兒敘述,並在其語意未完足時,以問題支持幼兒繼續陳述,待幼兒自己停止或是 表示沒有其他內容時,便進入下一題。在每一題幼兒答完後,研究者會重複其答 案,和幼兒確定其陳述之意思。另一方面也會遇到怕生與話少的幼兒,研究者便 會將問題改成對或不對的形式,讓幼兒做選擇。整個訪談時間依個別幼兒狀況不 同,從9分鐘至32分鐘不等。

(三)問卷計分方式

本問卷以五點量表方式計分,答案分正負兩端(喜歡/不喜歡,有/沒有,會

/不會,知道/不知道,可以/不可以等),首先要幼兒選擇其中一答案,之後繼續 追問其程度。以好惡為例,每次都喜歡是5 分、有時候喜歡是 4 分、有時候不喜

歡是2 分、都不喜歡是 1 分。如果幼兒回答不知道,研究者首先會以自己的話解 釋,並重複問題再讓幼兒作答。如果幼兒仍然回答不知道,便將題號圈起來,在 完成整份問卷後再返回該題。如果還是回答不知道,便要確認幼兒是否了解題 意,如果是不了解題意,便記錄為0 分;如果幼兒表示自己了解但仍舊回答不知 道便記錄成3 分,3 分是表示幼兒了解題意,但無法決定是或不是的狀況。

在評分原則方面,由於題目涉及頻率(例如:第45 題「爸爸媽媽會聽你說

話嗎?」)、數量(例如:第15 題「你知道很多形狀嗎?」)與程度(例如:第 32 題「你在學校表現得很棒嗎?」)等面向,在決定程度時會造成評分困難,前 兩項研究者依原本性質(例如:第45 題「每天聽你講話還是有時候?」、第 15 題「你知道所有形狀還是一些形狀?」)確定程度,而程度則轉換以頻率確認,

例如當幼兒在32 題回答「我在學校表現得很棒」時,研究者會以「每天都表現 得很棒還是有時候(表現得很棒)?」進行追問。另外,幼兒會出現「一點點」、

「一些些」的答案,如果沒有出現「全部」或是「每次(天)」等意思,分數則 是4 或 2。

此外,有些題目會在同一題中包含兩種內容(例如:第5題「你喜歡你的爸 爸媽媽嗎?」以及第16題「你喜歡運動和遊戲嗎?」)。有些幼兒會做出區別,例 如在第5題,V1回答「我只喜歡媽媽」,或是在第16題,V9回答「運動我不喜歡、

遊戲我喜歡」,在兩種內容中,幼兒只要對一種態度正向,研究者便會以正向計 分,然而由於幼兒對其中一個內容態度負面,因而無法獲得5分。另一個狀況是 幼兒會依程度做出區別,例如V9回答「媽媽我最喜歡,爸爸有一點喜歡」,基本 上都持正面的態度,研究者會評為5分。大抵而言,包含兩種內容的問題,需分 別考慮正負向,再進一步合起來確認程度。

(四)評分者信度

由於得分除了可直接對應到五點量表的答案外,還包含從幼兒敘述中主觀判 斷的分數,因此需要評分者信度(scorer reliability)以評估評分的一致性。研究 者在訪談當場進行評分,而訪談全程皆進行錄音,之後將錄音資料交由協同評分 員帶回進行評分。唯二錄音在資料處理過程中遺失,因此有效資料為38 份。協 同研究員乃師院幼教系畢業,於台北市公立幼稚園任教5 年。

研究者與協同評分員的得分採用皮爾遜(Pearson)積差相關法求相關,49 題的評分者間信度分布在69%與 100%之間,低於 90%的有 5 題,其中第 5 題 評分者間信度為69%、第 15 題為 70%、第 17 題為 78%、第 20 題為 88%、第 24 題 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