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節 研究架構

本研究以臺北市運動中心多功能球場之執行工作者以及使用者為主要研究對象,進 行室內多功能球場空間與設備之現況調查以及瞭解使用者之環境行為,藉以分析使用者 之需求,進而評估原設計理念與實際使用需求之差異。以環境行為 (E-B) 為根基,分別 由執行工作者以及使用者等兩者的立場,針對多功能球場進行使用後評估,分析各執行 工作者以及使用者之需求,並比對其最初規劃設計之思維進行。期望透過瞭解多功能球 場之使用現況與問題,提供政府單位及經營管理者未來改善或整修上的參考,以及作為 日後在運動中心多功能球場規劃設計上之依據,進而縮小設計規劃之理念與使用者需求 間之差距。

綜上所述,本研究之研究架構圖如圖 3-1-1 所示:

多功能球場 現況調查

使用現況 環境行為 多功能球場

規劃設計

多功能球場 OT營運模式

管理措施

使用後評估 (POE)

圖 3-1-1. 研究架構圖

第二節 研究流程

本研究在建立研究背景與動機並確立研究主題後,擬定研究問題、設定研究對象及 範圍,接著參考使用後評估相關理論並探討相關研究的內容,以建立本研究之架構。然 後決定研究方法及編製研究工具,再經由專家學者審視後,進行實際觀察及訪談,最後 將所得資料整理、歸納,列出結論且提出建議。本研究將依據下列九項流程步驟,循序 逐步進行:

一、建立研究背景與動機

近年來,政府極力規劃更完善之運動空間供民眾使用,臺北市運動中心作為臺北市 運動設施之指標,應時時視民眾需求而改善所提供之服務 (空間環境、設施設備、人力) , 而運動中心相關研究以滿意度與組織承諾居多,設施使用後評估研究較少著墨。本研究 以研究者所觀察之現象及自身經驗為動機,探討運動中心多功能球場工作使用者之使用 後評估。

二、確立研究主題

建立研究背景與動機後,本研究將研究主題確立為「臺北市運動中心多功能球場使 用後評估」,並建立研究目的、擬定研究問題、設定研究對象及範圍。

三、蒐集相關文獻

依據本研究之目的,蒐集運動中心與使用後評估相關文獻,瞭解目前研究趨勢及其 研究方法,以作為本研究發展的理論基礎。

四、擬定研究架構

根據研究目的與文獻探討,建立本研究架構圖。本研究以環境行為 (E-B) 為根基,

分別由執行工作者以及使用者等兩者的立場,針對多功能球場使用現況和設施設備進行 調查,分析各執行工作者以及使用者之需求,並比對其最初規劃設計之思維進行。

五、編製研究工具

本研究主要採用半結構式訪談,在確定研究主題及研究對象後,依據相關文獻與研 究進行歸納整理,以設計訪談大綱。

六、專家學者審視 (訪 談大綱修正)

訪談大綱編製完成後,於正式訪談前,聘請專家進行審視,進行評閱及修正以建立 效度。

七、實際觀察及正式訪談

本研究對象為臺北市各運動中心多功能球場之執行工作者以及使用者,將透過現場 觀測,記錄各使用者之使用行為與使用狀況,並針對執行工作者以及使用者進行半結構 式訪談。

八、資料處理、分析與討論

在完成訪談後,將訪談內容撰寫成逐字稿並交予訪談對象,以確認訪談內容無誤,

再將訪談資料進行編碼、分類。依據訪談內容並結合現場觀測記錄之結果,將受訪者不 同的看法經過系統的整理歸納後進行比較及分析。

九、研究結論與建議

依據訪談內容、現場觀測之記錄整理歸納出結果,回答第壹章之研究問題,撰寫本 研究之結論並提出建議。

綜上所述,本研究之研究流程圖如圖 3-2-1 所示:

實際觀察及正式訪談 資料處理、分析與討論

研究結論與建議 編製研究工具 擬定研究架構 蒐集相關文獻 確立研究主題 建立研究背景與動機

專家學者審視

訪 談 大 綱 修 正

圖 3-2-1. 研究流程圖

第三節 研究工具

本節將介紹所採用的研究工具以及用來改進效度的方法。本研究所採用的研究工具 有三種,第一種為文件分析法;第二種為田野調查法;第三種為半結構式訪談,以下為 本研究工具之描述:

一、文件分析法

文件分析法係以系統而客觀的界定、評鑑並綜括證明的方法,以確定過去事件的確 實性和結論。其主要目的,在於瞭解過去、洞察現在、預測未來 (葉至誠、葉立誠,1999,

頁 139-140) 。經由文件分析可建構一個有依據的評論分析,讓研究者深入探討一些構 想、發展研究主題和展現出執行研究的能力 (王金永等,2000,頁 49) 。

本研究透過文件分析法,針對運動建築使用後評估相關的論文、書籍、期刊、資料 及規章進行整理,歸納出本研究之研究基礎、方向及主題,並建立本研究之研究架構。

二、田野觀察法

田野觀察法 (field observation) 又稱參與觀察法、質性觀察法或直接觀察法 (direct observation) ,是指研究者為針對某一人類群落發展科學化理解,而在此群落的自然場 景中,建立並維繫多重面向、期限較長的關係之過程 (任凱、王佳煌,2005,頁 24) 。 田野研究深入地研究一個社會單元,其目的是想藉著對個人、團體、機關或社區的背景、

目前情況、環境的互動關係,進行瞭解和記錄,以便說明研究的主題 (葉至誠、葉立誠,

1999,頁 120)。

本研究將針對臺北市運動中心多功能球場所提供之環境空間、設備設施進行田野觀 察,藉以瞭解球場使用狀況,記錄各種工作使用者在活動前、活動中、活動後所產生的 環境行為,並運用照相機針對多功能球場及其附屬設施進行拍照留存,並從中分析使用 者與建成環境間之互動情形。

三、半結構式訪談

陳向明 (2002,頁 229-230) 指出訪談可分結構式、無結構式和半結構式三種,在結 構式訪談中,訪談對象的標準和方法、所提的問題、提問的順序以及記錄方式都已標準 化,研究者對所有的受訪者都按照同樣的程序問同樣的問題;無結構式則沒有固定的訪 談問題,訪談的形式也沒有一定的標準,儘量讓受訪者根據自己的思路自由聯想,訪談 者只是在一旁輔助;半結構式訪談則為兩者的折衷方式,研究者事先準備一個粗線條的

訪談提綱,根據自己的研究設計對受訪者提出問題,研究對訪談的結構具有一定的控制 作用,但同時也允許受訪者積極參與。

本研究分別針對球場執行工作者以及使用者等兩種類型的對象進行半結構式訪談,

過程中提供較為開放的模式,讓受訪者在對答過程中受較少的限制,使其表達看法及感 受,亦能從訪談中得到預期之外的結果。本研究之訪談大綱,先彙整國內外相關文獻加 以分析後,由研究者自行編製,再經由專家學者審視,最後依據訪談結果進行編碼、分 類,將受訪者不同的看法經過系統的整理歸納後進行比較及分析。

四、研究信實度

本研究運用方法的三角交叉、資料的三角交叉及專家效度的審核來強化本研究之效 度,分點敘述如下:

(一) 方法的三角交叉 (methods triangulation)

本研究透過文件分析、田野觀察、半結構式訪談等各種不同的程序蒐集資料,

這些豐富的資料可以為研究結果提出佐證以及理論依據,進而提高研究的效度,另 外,豐富的資料蒐集也可排除受訪者抽樣所帶來的偏誤或過度推論等問題。

(二) 資料的三角交叉 (data triangulation)

本研究使用半結構式訪談,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不同人的資料蒐集,採用 多次的訪談以提供多種資料來源,透過不同的資料來相互校正,增加研究的可信 性。

(三) 專家效度的審核

本研究自開始進行後,即多方面與專家進行討論,並參考相關文獻以確保研究 過程的縝密性及資料蒐集的確實性。在擬定訪談大綱時,參考不同的資料蒐集方法 及提問模式,以決定訪談結構,並在每次訪談後調整訪談的技巧及提問的關鍵,用 以確保本研究之效度,訪談大綱將函請下列專家學者 (如表 3-3-1) 進行專家效度之 審核。

表 3-3-1 專家組合表

專家/學者 職稱 專長領域

田文政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副教授 運動場館規劃與管理、

休閒行為、環境行為研究

李 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教授

遊憩資源管理、社區休閒、

運動場館規劃與環境評估、

休閒行為、登山健行

林伯修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助理教授

運動休閒社會學、

職業運動經營與文化、

運動與休閒全球化、

運動與休閒人類學

資料來源:本研究自行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