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三節 研究工具與實施程序

壹、研究工具

本研究採用文件分析法與訪談法做為資料蒐集的主要來源,訪談法之優點為:「1.有切確的目 標,可直接集中於個案研究的主題。2.見解深刻,可提供對因果推論的解釋」,而 1988 年 Marrian

曾指出質性研究的資料分析相當依賴研究者的敏感度和分析能力(引自潘慧玲,2006),故歸納得 出本研究最主要的研究工具為以下二者:

一、研究者自身

質性研究中,研究者本身成為最主要之研究工具。Yin 曾指出,特別是從事個案研究者,基本 上應具備以下幾種技能,方能勝任,即:(1)他必須具備問好問題以及解釋答案的技能;(2)他必 須是一個好的「傾聽者」,始不被自己的意識型態及先入為主概念所束縛;(3)它必須具有適應性 與靈活應變的能力,不致因遭遇新情境而將之視為威脅,而應當視為機會;(4)他確能掌握所研究 的問題,不管是理論的或政策導向的皆是如此;(5)他必須沒有偏見(王文科,2002)。因此,研 究者在分析文本及進行訪談前,需先釐清問題之意識,再預先練習訪談技巧,並大量閱讀相關議題 之報導與文章,以增進半結構式訪談法中須隨機應變的彈性、理解力與適應力。

其後,再針對搜集整理的文本資料、深度訪談的內容進行分析統整與轉譯編碼,並深入探討零 體罰政策於基層實施之相關規定、樣本國中管教生態、校園人際權力脈絡轉變及組織內部產生的後 續政治效果。

二、訪談輔助工具

(一)、訪談同意書:事先提供訪談同意書予受訪者,同意書上載明研究者身分、研究計畫摘要與 宗旨、訪談進行方式、研究倫理保障之說明。

(二)、訪談大綱:採半結構式研擬而成,訪談前預先提供給受訪者,使其能對提綱有概括了解並 事先準備。本訪談大綱依研究之待答問題設計,在「國中校園內對於零體罰政策推行之相關規定」

之問題中,研究者欲了解國中端的基層政策之制度、結構、管理規則與相關資源的分配。教育部將 配套措施之辦法擬定的權限下放各校後,校園內部經校務會議通過的校版《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 法》是否已廣泛宣導為人知?基層教師對於體罰的定義與違規處置等相關規定是否了解並確實執 行?研究者藉此了解政策資訊的傳遞是否完善?學校版的管教辦法是否建立起各校管教的科層體 制模式?由誰主導學校規則的制定與結構的建立?而此項辦法對於學校管教生態引起何種政治關 係之轉變?研究者藉訪談大綱 1、2,進行後續詮釋效果及利益動員的引導訪談。

在了解學校內部管教辦法形成的管教共識後,研究者進一步欲探討:既有內部規則可依循,各 利害關係人如何詮釋如此的「內規」?詮釋效果的背後又隱含著何種前提與但書─體罰與否的理由 及背後支撐其作為的團體與動力為何?因零體罰政策而制定的學校管教辦法是否有助於基層教師 進行學生管教?此辦法不足之處如何經由基層官僚之裁量權進行調整應變?彈性自主的裁量權背 後象徵著基層教師對政策的評價為何?身為政策實踐者的教師對自身政治角色的認同知覺為何?

又從基層執行零體罰政策中學習到哪些經驗?五年來的政策執行使其對政策是否產生認同與信

賴?研究者將從訪談大綱表所列之問題逐步抽絲剝繭,並依受訪者之回應進行更進一步之深入探

(一)、針對研究主題及待答問題進行全盤性了解:研究者本身即任教於國中,從事教職以來一直 服務於學務處。行政業務上雖較不需直接面對學生管教議題,但經年累月從旁觀察生教組業務,也 從校園管教事件中利害關係人的談話間了解:零體罰政策在校園內引起的政治效果其來有自。故確 定研究主題後,在此預備階段,研究者深入相關文本做閱讀及統整的動作,以便於澄清進入質性研 究中,價值及研究方向易偏誤之處。

(二)、加強研究者相關專業知能:教育政策不僅是教育事,更是公眾事。而政治效果之研究不單 是政策分析,更是公共政策結合教育政治學因素進行的教育政策分析模式。故研究者在研究文本的 階段也同步進行公共政策分析的理論研讀,期能由其他大眾議題的相關研究中,對教育政策分析的 理解能更宏觀性。另外,因研究者在研究所進修時並未修習質性研究之相關課程,故在此階段亦大 量閱讀相關學術著作,以彌補自身專業不足之處。

(三)、針對研究主題進行模擬訪談:確定研究主題與訪談大綱後,研究者聯繫符合本研究之北部 區域任教的資深生教組長兩名,一名服務於都會區大型學校(UB)、另一名則服務於非都會區小型 學校(RS),訪談資料如表 3-3-2 所示。

表 3-3-2 模擬訪談對象一覽表

編號 現職

訪談時

校內服務年資 訪談日期 選擇依據 RS-D 生教組長 男 85 10 年以上 2012/1 立意取樣 UB-D 生教組長 男 95 5-10 年 2012/2 立意取樣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製。

研究者以此模擬訪談進行正式訪談前的練習,並佐以錄音及紀錄。研究者於正式訪談前反覆聆 聽錄音檔、將缺漏與關鍵處標明註記,以做為正式訪談前再改進與修正之處。

二、訪談過程:訪談程序如圖 3-3-1。

圖 3-3-1 訪談流程圖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製。

三、訪談後:訪談結束後必須將訪談內容及蒐集的相關文件進行統整。在此一階段研究者需嚴謹進 行資料檢核,從大量訪談內容中篩選及分類出有效且正確的資訊。經檢核確認無誤後,再針對文獻 理論來將所得資料進行對照、整理,俟所有資料皆已進行編碼處理後,開始進行建構零體罰政策之 政治效果模式的論述分析。

1. 評估慎選受訪學校,分析學校特色。

2. 聯繫受訪對象,徵求受訪意願。

3. 提供同意書與訪談大綱參閱。

4. 針對訪談內容與形式預先作詳細說明。

5. 與受訪者根據意見歧異處進行溝通。

6. 進行訪談並用錄音筆全程記錄訪談。

7. 隨時進行筆記摘要與非正式語言。

8. 紀錄非正式面談及觀察心得。

9. 將整理完成之逐字稿寄與訪談者確認。

10. 根據訪談資料及紀錄與以分析編碼。

11. 針對訪談闕漏與不清楚之處對訪談者進行進一步求證與確認。

12. 彙整文獻及理論等相關資料進行歸納。

訪 談 前

訪 談 中

訪 談 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