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研究所使用的工具包括:肩關節活動角度受測表、關節角度量角器、視覺 類比量表、Cybex Isokinetic Testing 等力測量系統、研究者教學日誌、觀察員回饋 單及訪談問卷,以下分別做進一步說明:

一、肩關節活動角度測量項目與方法

(一)測量工具

1.肩關節活動角度測量表

本研究之肩關節活動角度測量表為研究者根據本研究所測量之肩關節活動角 度而編制,用以紀錄前後測所得到之肩關節活動角度。

2.關節角度量角器(圖 3-4-1、圖 3-4-2)

圖 3-4-1 關節角度量角器 圖 3-4-2 關節角度量角器(打開)

(二)本研究所測量之肩關節活動角度分析

肩關節的活動角度相當廣,是人體活動度最大的關節。因此針對肩關節活動 度相關研究加以探討之後,決定採用一套包含大部分肩關節活動度的肩部動作,

來作為本研究肩關節活動角度測量之動作(王北虹,1990;何宗融等,2005),其 動作可分為以下五項:

1.肩關節前舉(shoulder flexion):手臂循矢狀面向上舉高,如圖 3-4-3。

2.肩關節後舉(shoulder extension):手臂循矢狀面向後方上舉,如圖 3-4-4。

3.肩關節外展(shoulder abduction):手臂循額狀面向上高舉,如圖 3-4-5。

4.肩關節外旋(lateral shoulder rotation):在肩關節外展和肘關節屈曲 90 度 的姿勢,循矢狀面向上旋轉,如圖3-4-6。

5.肩關節內旋(medial shoulder rotation):在肩關節外展和肘關節屈曲 90 度的 姿勢,循矢狀面向下旋轉,如圖3-4-7。

圖3-4-3 肩關節前舉 圖 3-4-4 肩關節後舉 圖 3-4-5 肩關節外展

圖 3-4-6 肩關節外旋 圖 3-4-7 肩關節內旋

(三)測量方法(如附錄三)

1.肩關節前舉(江傳江,2003;吳昇光,2003)

(1)受試者呈坐姿,以受測手放鬆自然下垂的位置為原點,掌心向內。

(2)將量角器軸點至於肱骨頭外側面的中心,約在肩峰突外側面下方 2.5 公 分。

(3)受試者將手臂向上前舉,到達肩部活動極限,進行肩關節前舉角度測量。

2.肩關節後舉(江傳江,2003;吳昇光,2003)

(1)受試者呈坐姿,以受測手放鬆自然下垂的位置為原點,掌心向內。

(2)將量角器軸點至於肱骨頭外側面的中心,約在肩峰突外側面下方 2.5 公 分。

(3)受試者將手臂向身體後方做上舉動作,到達肩關節後舉活動極限,進行 肩關節後舉角度測量。

3.肩關節外展(江傳江,2003;吳昇光,2003)

(1)受試者呈坐姿,以受測手放鬆自然下垂的位置為原點,掌心向內。

(2)量角器軸點放置於肩盂肱骨關節後方的中央。

(3)受試者將手臂向身體外側做外展動作,到達肩關節後舉活動極限,進行 肩關節外展角度測量。

4.肩關節外旋(江傳江,2003;吳昇光,2003)

(1)受試者呈仰躺姿勢,以肩關節外展和肘關節屈曲 90 度的動作為測量原 點,並將毛巾墊在手肘下方,以避免在進行外旋動作時,肱骨頭產生位 移現象。

(2)量角器軸點放於鷹嘴突。

(3)受試者做肩關節外旋動作,到達肩關節外旋活動極限,進行肩關節外旋 角度測量。

5.肩關節內旋(江傳江,2003;吳昇光,2003)

(1)受試者呈仰躺姿勢,以肩關節外展和肘關節屈曲 90 度的動作為測量原 點,並將毛巾墊在手肘下方,以避免在進行內旋動作時,肱骨頭產生位 移現象。

(2)量角器軸點放於鷹嘴突。

(3)受試者做肩關節內旋動作,到達肩關節內旋活動極限,進行肩關節內旋 角度測量。

二、視覺類比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視覺類比量表系統能夠反映出患者實際活動時的疼痛情況,在其他肩痛相關 研究中亦採用此量表作為受試者肩痛情況的測量(林大豐、劉美珠,2004;Wang, 1999; Ohnhaus & Alder, 1975)。此為一條 10 公分長的直線,由受試者於每次上課 之前、後依據目前肩關節疼痛的狀態,在直線上標示出來,疼痛程度越高,則畫 記的部分越長,如圖3-4-8。

根本不痛 痛到不能再痛 各位同學你好,請你在「根本不痛」與「痛到不能再痛」之間 畫一條橫切線,表示你今天肩部疼痛的程度。

肩部疼痛量表

圖 3-4-8 肩部疼痛量表圖

三、肩部肌力評估

本研究以Cybex Isokinetic Testing 等力測量系統,搭配 Cybex 340,測量肩部 最大肌力與肌肉疲勞曲線,於研究前、後進行最大肌力與肌肉疲勞曲線檢測,用 來比較接受身心動作教育課程後,肩部最大肌力與疲勞曲線改善之情況,作為身 心動作教育課程對於肩部疼痛改善之評估。

檢測內容包含肩部上擺與下擺、外展與內收,每個動作分為兩種程度,分別 為每秒60 度的阻力與每秒 120 度的阻力,先進行阻力較大的測驗(每秒 60 度),

做四個循環後(ex:外展與內收一次為一個循環)休息 5 秒,再做五個循環休息 五秒,完成第一階段測驗。接著換為每秒120 度的阻力(阻力較小),先進行五個 循環,休息10 秒,再進行十五個循環,完成第二階段的檢測。為避免施測結果受 到干擾,在做完水平外展與內收的檢測之後,會讓受試者休息15 分鐘,再進行垂 直上舉與下擺的檢測。器材擺設及動作位置如圖3-4-9、圖 3-4-10。

圖3-4-9 垂直上舉與下擺 圖 3-4-10 水平外展與內收

四、研究者教學日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