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研究之實施歷程,將依照每一堂課的教學內容來撰寫,全部課程歷時十週,

共二十堂課,紀錄包含「上課流程」、「課堂內容記錄」、「觀察員建議」及「教學 者省思」四部分。

一、第一週課程記錄

項目 內容記錄

上課流程

1.身體構圖(鎖骨)→身體構圖(肩胛骨)→背部放鬆→肩部 伸展(內旋)→毛巾牽引→毛巾牽拉

2.肩部伸展→肩部旋轉→毛巾牽引→毛巾牽拉→手臂懸垂→

近端運動(肩部)→背部放鬆。

課堂記錄

1.在第一堂課,先以身體構圖教導受試者對於肩關節正確的認 知,並試著讓受試者們用自己的身體來體驗,以建構出正確 的身體觀念。在課程進行中,發現有些受試者無法覺察到自 己身體的感覺,而出現過度施力或分心等現象,所以會覺得 這些動作操作起來並不舒服。如肩部伸展與毛巾牽引,看起 來只是一般肌肉的伸展動作,然而所謂的身心動作教育,並 非只是外顯動作的學習,更應該重視內在的體驗,只要讓自 己靜下心來,傾聽身體的聲音,進而能感覺到肌肉在鬆跟緊 之間的差別,並透過呼吸來加以調整。

2.在這二堂課中,較上一堂課多了手臂懸垂與近端運動(肩部)

兩個動作。一開始,先進行肩部伸展,強調受試者要感覺自 己肩部肌肉的鬆緊,並透過另一隻手的操作,找出自己覺得 需要放鬆的部位,再透過呼吸來幫助緊繃部位的放鬆。

觀察員回饋

1.背部放鬆應該可以放到最後一個動作,讓受試者最後能以較 輕鬆的動作來放鬆肩胛周圍以及下背的肌肉。

2.在這群受試者當中,有多數人從未接觸過身心動作教育,不

同於對身體使用的既有觀念,身心動作教育必須透過自己對 於身體的覺察,感覺身體的異樣並進而調整自己不適的部 位,也學習如何跟自己的身體溝通。

3.與受試者之間的溝通較少,或許是課程剛開始,教學者與受 試者互不認識的關係。

4.感覺有部分受試者無法體會到自己身體的感覺,或許可以先 給予其他體會呼吸的練習,幫助受試者能更快進入自己的身 體,並跟自己的身體工作。

1.對於第一次上課的表現,發現自己有點緊張,在口語的表達 部分並不是很流利,在動作指導方面也顯的有些急躁,或許 應該對於自己的教學內容多加演練,讓上課的流程更趨順 利。

2.有多數的受試者表示無法覺察到自己的身體,可能是他們之 前並未接觸過相同的課程,因此在下一堂課可能要調整一下 上課的內容,先讓受試者學習如何進到自己的身體,再進一 步實施課程內容。

教學者省思

3.第二次上課,感覺已經沒有上一堂那麼緊張,口語上的教授 也較為流利,只是與受試者之間的互動仍嫌不足。

二、第二週課程記錄

項目 內容記錄

上課流程

1.近端運動→體會呼吸→肩部伸展→肩部旋轉→毛巾牽引→

毛巾牽拉→近端運動(肩部)→背部放鬆。

2.肩部伸展→肩部旋轉→毛巾牽引→曲抱雙腳→肩部外展→

毛巾牽拉→近端運動(肩部)→背部放鬆。

課堂記錄

1.本週的課程加入了呼吸的體會,以軟球靠著身體,透過呼吸 來感覺球與身體之間的緊與鬆,藉由這樣的活動,讓受試者 先有具體經驗,再將這種概念延伸到自己的身體之上,幫助

自己能更清楚感覺到身體肌肉的緊與鬆。

2.有受試者提出下背因久坐而不適的情形,所以臨時加入曲抱 雙腳的動作,幫助受試者拉長下背肌肉以舒緩下背的不適。

肩部外展也是本課程首次出現的動作,之前因為身體構圖與 體驗呼吸的活動而使其他動作時間受到壓縮,因此不得不暫 停某些動作的進行。

觀察員回饋

1.進行動作探索時,未能明確的告訴受試者,如何進行操作,

可以透過實地操作示範,說明肩膀如何放鬆。

2.由於課程剛開始不久,在進行動作探索時,學生對於操作並 不熟悉,會有不知所措的感覺,指導者應該隨時在一旁給予 協助。

3.未適時提醒受試者坐在椅子上時,身體要做正,要坐在坐骨 上,這樣才不會造成背部的不舒服;而在做任何伸展牽引的 動作時,眼睛直視與眼睛向下看所產生的感覺會不一樣,這 點也可以提出給受試者參考。

4.上課時可以放一些背景音樂,幫助受試者能以更放鬆的狀態 下進行課程,也可以使課程的進行不至於過於單調。

5.教學者的走動過於頻繁,可能導致受試者分心。

1.在體會呼吸的部分,感覺引導語給得太急了,應該可以稍微 放慢講話的速度,讓受試者能有較充裕的時間來感覺自己的 呼吸。

2.有些受試者並沒有身體正確排列的觀念,所以長時間坐在椅 子上時,就有人反應下背不舒服,除了給予坐在坐骨上的觀 念之外,也會讓受試者適時的拉長下背肌肉,以減緩不適的 症狀。

教學者省思

3.動作前的步驟說明速度似乎有些快,自己也感覺到動作說明 時也不夠清楚,希望能藉著課程的進行,慢慢改進這些缺失。

4.這次上課沒注意到受試者的坐姿,導致做完前三個動作時就

有受試者抱怨下背酸痛,因此在課程中加了曲抱雙腳的動 作,並穿插臥式的動作,以避免受試者因久坐而不適。

三、第三週課程記錄

項目 內容記錄

上課流程

1.肩部旋轉→肩部伸展→手臂懸垂→毛巾牽拉→毛巾牽引→

肩部外展→近端運動(肩部)→背部放鬆。

2.手臂旋轉→肩部伸展→下背伸展→毛巾牽拉→毛巾牽引→

曲抱雙腳→肩部外展→近端運動(肩部)→下背放鬆。

課堂記錄

1.首次嘗試在課程加入背景音樂,希望能藉著背景音樂使課程 的進行能更流暢。而受試者也表示有背景音樂時,整體的上 課氣氛變得較活潑,不會有覺得厭煩的感覺。

1.指導者在課堂中增加背景音樂之後,感覺上課氣氛比之前 好。

2.可以試著在課程結束之後,進行小組式的心得分享,透過交 流,瞭解受試者對於課程的看法。

3.指導者的指令下達清楚,且指導語比之前增加許多,也更為 流暢。

4.發現受試者能漸漸注意自己是否坐在坐骨上,不過還是有少 數人會忘記,經由指導者提醒之後已經有所改善。

觀察員回饋

5.發現受試者有利用呼吸來幫助自己在動作中能更加的放鬆。

教學者省思

1.本週開始在課堂中加入了背景音樂,主要以輕柔與慢節奏的 輕音樂為主,試圖讓上課的氣氛變得較活潑而有生氣。

2.在進行肩部近端運動時,發現有些受試者對於該動作似乎不 得要領,有時僅是把手掛在椅子上面,如此雖然有肌肉牽引 的效果,但是在缺乏感覺專注的情形之下,容易造成肌肉過 度伸展。

四、第四週課程記錄

醒之後,便馬上將音樂移除。

3.有受試者表示,最近在操作過程中,肩部都會感覺到疼痛。

教學者認為在動作時會造成肩部疼痛的原因有二,第一是受 試者在操作時並未去覺察自己的身體,僅是做外在動作的模 仿,導致肌肉過度伸展。第二就是肌肉本身正處於發炎狀 態,所以任何延伸的動作,都會造成肌肉組織不適。

五、第五週課程記錄

項目 內容記錄

上課流程

1.肩部旋轉→毛巾牽引→肩部伸展→曲抱雙腳→下背伸展→

毛巾牽拉→手臂懸垂→曲抱雙腳→肩部外展→近端運動(肩 部)→背部放鬆。

2.肩部旋轉→毛巾牽引→手臂懸垂→曲抱雙腳→下背伸展→

毛巾牽拉→肩部伸展→手臂外展→近端運動(肩部)→背部 放鬆。

課堂記錄

1.有受試者反映做肩部旋轉時,背部肩胛骨周圍會有被擠壓到 的感覺,原來該受試者缺乏手肘向外延伸的觀念,所以手肘 會過度向後伸展,經過提示之後,不舒服的情形已有所改善。

2.在背部放鬆時,有一位受試者在彈力球上睡著了。由於壓在 彈力球上時背部肌肉是屬於拉長的狀態若在無意識的情況 下持續拉長肌肉,最後會導致肌肉過度延展,進而產生肌纖 維斷裂的情況。

3.本週第二堂課受試者的出席率變低,僅有六人出席,經過詢 問之後,發現該週是學校期中考週,所以有部分受試者為了 複習課業而缺席。

觀察員回饋

1.有受試者在用小球放鬆時,在球上睡著了,指導員藉機教 育,在球上睡著對於身體所造成的傷害。

2.受試者在做椅子系列時,學員有適時的和教學者反應背部感

覺到不舒服會酸痛;更有一位受試者反應說:自從做了實驗

3.做動作時,指導者再次提醒學員依照自己的感覺,決定牽

2.發現受試者在做毛巾手臂旋轉時,背部可能會造成緊繃,教

一天身體都不一樣,都在改變。人都有治療自己身體的能 力,只是有時後肌肉太過於緊繃,以致於漸漸失去了這個能 力。

3.受試者在做動作時,有疑問會馬上提出並詢問教學者,並進 行相互討論。經過教學者解說過後,受試者的動作會有所改 善。

教學者省思

1.受試者反映肩痛情形已經有改善,亦有受試者提出對於自己 感覺的敏銳度有所提昇,能明顯發現有幾位受者很確實的在 觀察、感覺自己的身體,且會自己調整姿勢,去體驗在不同 位置上身體的感受。

2.在教學方面,發現自己在這八週以來對於自己的課程已經駕 輕就熟,能適時幫助受試者專注在自己的身體,並給予確實 的引導語。

九、第九週課程記錄

項目 內容記錄

上課流程

1.肩部伸展→肩部旋轉→手臂懸垂→曲抱雙腳→下背伸展→

近端運動(肩部)→毛巾牽引→毛巾牽拉→肩部外展→背部 放鬆。

2.肩部伸展→毛巾牽引→肩部旋轉→毛巾牽拉→手臂懸垂→

曲抱雙腳→下背伸展→近端運動(肩部)→背部放鬆。

1.本週的課程主要以複習動作為主,並增加動作強度。

1.本週的課程主要以複習動作為主,並增加動作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