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肩外側肌水平伸展(horizontal abduction shoulder stretch)加入身心學理念之後 改為身心動作。表3-5-1 針對運動方式、目的以及與原動作之差異說明:

程中閉氣。並時時提醒受試者將注意力放在肩部。

三、Apley’s 氏伸展與身心動作之比較

Apley’s 氏伸展(Apley’s Stretch--internal rotation/abduction)加入身心學理念之 後將動作改為毛巾牽拉(一)。表3-5-3 針對運動方式以及與原動作之差異說明:

四、棍棒上舉運動與身心動作之比較

五、柯德曼鐘擺運動與身心動作之比較

六、肩膀牽引動作與身心動作之比較

七、拖肘搖肩法與與身心動作之比較

第六節 課程實施與規劃

一、課程設計原則

本研究所使用之課程是以身心學為理論基礎,將現有的身心動作教育課程,

搭配傳統肩部復健動作,並結合身心學呼吸及意念等元素,組合出一系列適合肩 部疼痛運動員的動作課程。

二、身心動作教育課程介紹

以下將課程內容分為兩大部分,分別是準備活動與主要活動。準備活動包括 身體放鬆、近端運動、身體構圖(body mapping);主要活動包括背部放鬆、肩部伸 展(內旋)、肩部旋轉、毛巾牽引、毛巾牽拉、手臂懸垂、肩部外展、近端運動(肩 膀)等動作。

(一)準備活動

動作名稱 動作流程 注意事項

1.身體放鬆

圖 3-6-1

2.近端運動

圖 3-6-2

(一)平躺地板,雙手自然放在身體 兩旁,手掌朝天花板的方向,想像自 己像一灘水灑在地板上,配合規律的 呼吸,讓身體平靜下來。如圖3-6-1。

(二)3-5分鐘之後,慢慢扭動身體,

讓身體甦醒,並慢慢側身坐起。

(一)雙手撐地,雙腳呈跪坐姿態。

(二)手腳四點固定在地板上,由四 肢近端(肩關節、髖關節)的動作來 帶動身體,讓身體慢慢擺動。如圖 3-6-2。

保持呼吸的平順,

讓身心慢慢緩和下 來。

圖 3-6-3

3.身體構圖 (body mapping)

(1)認識胸鎖關節

圖 3-6-6

2.肩部伸展(內旋)

圖 3-6-9

圖 3-6-10

圖 3-6-11

(一)放鬆坐在椅子上,患側手手肘 彎曲將手掌放置在健側手的肩部,如 圖3-6-9。

(二)健側手托著患側手的手肘,往 健側手的方向推,直到肩部肌肉有被 拉長感覺,如圖3-6-10。

(三)做深呼吸,吸到最滿時,感覺 肩部緊緊的。吐氣時,感覺緊繃的肌 肉慢慢放鬆,並試著讓手臂有更多的 移動。

(四)若有疼痛的感覺,則停在該位 置做三~五次的深呼吸,避免肌肉因 疼痛而緊繃。

(五)可將手肘推向不同方向,如圖 3-6-11,並重複上述動作5-6次。

注意是否有坐在坐 骨上。

注意上身的平衡,

避 免 上 身 跟 著 轉 動。

3.肩部旋轉

圖 3-6-12

圖 3-6-13

圖 3-6-14

圖 3-6-15

(一)放鬆坐在椅子上,手肘彎曲並 將指尖放在肩膀的上,讓雙手呈外展 的姿勢,如圖3-6-12。

(二)先吸氣,吐氣的時候手肘慢慢 朝前方移動,感覺用手肘在身體前劃 過一條弧線,經過下巴、鼻子、眼睛、

一直到最高的位置,如圖3-6-13。

(三)到達頭頂的位置時,手肘朝背 後的方向做外展的動作,如圖3-6-14

。接著慢慢下移直到回復成開始時的 動作,如圖3-6-15。

(四)重複5-6次之後稍做休息,接 著以反方向進行肩部旋轉,重複5-6 次。

注意是否有坐在坐 骨上。

手肘轉動時,注意 肩 膀 是 否 過 度 聳 起。

4.毛巾牽引

圖 3-6-16

圖 3-6-17

5.毛巾牽拉

圖 3-6-18

(一)放鬆坐在椅子上,將手反轉到 後背,患側手在下,健側手在上,雙 握住毛巾,如圖3-6-16。

(二)健側手慢慢將毛巾往頭部的方 向 拉 , 帶 動 患 側 手 上 移 , 如 圖 3-6-17。

(三)當移動中引起肩部的疼痛時,

停在痛點上,先吸一口氣,吐氣時感 覺疼痛部位慢慢的放鬆,再慢慢將手 臂往上牽拉。感覺拉到最極致之後,

停留做3~5次深呼吸,接著放鬆手臂 休息。

(四)重複上述動作5-6次。

(一)放鬆坐在椅子上,雙手握住毛 巾 兩 端 輕 鬆 放 在 大 腿 上 , 如 圖 3-6-18。

注意上身不要有前 傾的動作,以免造 成下背的負擔。

注意保持毛巾有一 定的張力。

圖 3-6-19

圖 3-6-20

圖 3-6-21

6.手臂懸垂

圖 3-6-22

(二)吸氣時兩手慢慢往上舉,就像 用毛巾在身體前面畫一個圓,將手上 舉到最極限的位置,如圖3-6-19。

(三)吐氣時手肘彎曲,讓毛巾沿著 後腦杓慢慢往下移到背部對底端,如 圖3-6-20。

(四)吸氣時在慢慢將雙手往上舉到 最高,如圖3-6-21。

(五)吐氣時將手回到動作起始的位 置。

(六)重複上述動作5-6次。

(一)身體前傾,健側手撐在椅子上 以維持身體平衡,患側手自然放鬆下 垂,想像懸垂的手就像一條繩子要延 伸到地面,如圖3-6-22。

吸氣時感覺胸骨跟 肚臍之間的線也漸 漸被拉長。

到最低點時放鬆雙 手,進行一次深呼 吸之後,再往上拉

注意頸部是否有完 全放鬆。

圖 3-6-23

7.肩部外展

圖 3-6-24

圖 3-6-25

(二)由身體開始前後擺動,慢慢帶 動肩膀,幅度由小到大,慢慢增加擺 動的幅度,將注意力放在肩部,感覺 肩部的延展。若引起肩部疼痛,則縮 小擺動的幅度,如圖3-6-23。

(三)肩擺動的幅度慢慢變成順時針 旋轉。約一分鐘後轉變為逆時鐘旋 轉。

(一)平躺地板,雙手手沿著地面緩 緩外展,一直到手臂靠近頭部,如圖 3-6-24。

(二)當手臂移動到最高點時,停在 該位置,感覺肩部肌肉有更大的延 展,如圖3-6-25。

(三)移動中引起疼痛時,先停止移 動,做3-5次深呼吸,吐氣時感覺疼 痛部位慢慢的放鬆,再慢慢將手臂往 上移動。

動 作 時 應 避 免 憋 氣,保持呼吸的順 暢。

移動時,手背的部 位盡量沿著地面移 動。

要注意肩部是否確 實放鬆。

圖 3-6-26 3-6-28、圖3-6-29。

(三)在動作中若出現疼痛的感覺,

三、身心動作教育課程效果分析

2.增加肩關節在上舉與後伸的活動度。

1.透過懸垂增加肩關節間隙,減少由運動所產生之疼 痛,並增加關節活動角度。

手臂懸垂

1.自主性的肩部外展動作,讓受試者能根據自己肩部疼 痛的程度調節活動的幅度。

肩部外展

2.透過手臂慢慢的移動來尋找痛點,並利用呼吸放鬆技 巧來減輕疼痛,並增加活動度。

1.透過身體的移動來旋轉肩部,在肩部完全放鬆的情況 近端運動(肩部)

下使三角肌、脊上肌及提肩胛肌得到最大的延展。

四、課程實施

本研究將課程實施分為三階段:

第一階段:第一~二週為準備期,主要是讓受試者熟悉動作的流程及功能性,並 了解身心動作教育的內涵。

第二階段:第三~八週為動作練習期,在這段期間內,受試者將針對課程動作進 行練習,並能覺察到身體狀況的變化,且依課程動作進行自我調整。

第三階段:第九~十週為加強期,在此階段會提高動作的困難度,並在某些動作 增加些許重量裝備,使受試者能進一步練習,以提高整體動作的效能。

五、研究實施流程

本研究先經研究者蒐集相關文獻後進行文獻探討以確立研究方向,接著進行 受試者的篩選,並建立基本資料。於課程開始前讓受試者接受肩關節活動度與肩 關節最大肌力與肌耐力之檢測,之後進行十週身心動作教育課程,課程實施分為 三階段,分別為二週的準備期、六週的動作練習期及二週的加強期,並於課程進 行中收集肩關節疼痛指數以及透過訪談、教學者日誌、錄影帶分析及觀察員回饋 等量化與質化之資料。十週課程結束之後進行後測,並將所得資料加以分析,研 究流程如圖3-6-30。

資料收集及背景研究

確定研究架構

篩選受試者 並建立受試者基本資

進行前測 肩關節活動度 及肩關節最大肌力檢測

十週身心動作教育課程實施

三~八週動作練習期

一~二週準備期 九~十週加強期

進行後測 肩關節活動度 及肩關節最大肌力檢測

資料分析與討論

上課前、後 之疼痛指數 訪談、教學者日

誌、錄影帶分 析、觀察員回饋

圖3-6-30 研究流程圖

第七節 資料蒐集與處理

一、量化資料

(一)肩關節活動角度

在進行身心動作教育課程之前先進行前測,之後實施十週的身心動作教育課 程,再進行後側,檢測項目包括:肩關節前舉、肩關節後舉、肩關節外展、肩關 節外旋、肩關節內旋等五個動作項目,皆以活動角度來計算。取得前後測數據之 後,以SPSS For Windows 13.0 統計套裝軟體進行相依樣本 t 考驗統計分析,以比 較受試者在接受身心動作教育課程前後肩關節活動度改善之差異情形,顯著水準 α 為.05。

(二)肩關節疼痛指數 1.趨勢分析

研究者根據視覺類比量表編製肩關節疼痛指數量表,並於每次上課前、後由 受試者依當時疼痛程度畫記,經十週身心動作教育課程取得每位受試者 40 次的疼 痛指數紀錄,並將每週所得數值平均,以週為單位進行趨勢分析,用以呈現受試 者肩痛指數改善之趨勢。

2.t 考驗

於每次上課前、後記錄肩關節疼痛指數,所得之數值以SPSS For Windows 13.0 統計套裝軟體進行相依樣本t 考驗統計分析,以比較受試者在上課前後疼痛指數之 差異情形,顯著水準 α 為.05。

(三)肩部最大肌力及疲勞曲線

在課程實施前、後各進行一次肩關節肌力檢測,檢測內容包含肩關節活動的 四個方向:上舉、下擺、外展與內屈,取得前後測數值之後,研究者根據前測及 後測所得最大肌力及疲勞指數,以SPSS For Windows 13.0 統計套裝軟體進行相依 樣本t 考驗統計分析,以比較受試者在接受身心動作教育課程前後肩關節最大肌力 與疲勞指數之差異情形,顯著水準 α 為.05。

二、質化資料

教學日誌及觀察員回饋資料蒐集完全後,依內容分析法的分析過程(Bauer, 2000),

先定義出資料分析走向,包含課程編排與實施,教學指導、學生動作學習與互動 和整體感覺,再依不同要求進行資料的分類與譯碼,以獲得研究者所要之資料。

而訪談記錄要先轉譯逐字搞(文本資料),再進行內容分析,以分析出受試者對於 課程的接受度、授課方式及自我感覺等資料。

(二)影像資料 每次上課之錄影

於研究期間,每節上課皆以 DV 攝影機完整錄下該次上課內容,作為上述文 本資料的輔助工具,提供研究者於課後進行教學反省與課程改進的依據。

第肆章 課程實施歷程

本章主要在敘述課程的設計與實施的歷程,以下共分為二節加以描述。第一 節為課程設計;第二節為課程的實施歷程。

第一節 身心動作教育課程設計

一、課程設計理念

身心動作教育應用的範圍廣泛,主要是由於身心動作教育並非指單一種類型 的課程,而是一種概念。利用其他各種不同的元素,搭配身心學領域的概念並加

身心動作教育應用的範圍廣泛,主要是由於身心動作教育並非指單一種類型 的課程,而是一種概念。利用其他各種不同的元素,搭配身心學領域的概念並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