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設計與實施

第五節 研究工具

為探討心智圖教學法對國中學生生活科技學習成就的影響,本研究 使用的研究工具包括:學習成就測驗、作品評量表、團隊合作態度量表 與學生訪談大綱等四種,其發展過程說明如下。

一、學習成就測驗

國中生活科技教科書一年級下學期的課程主題為「圖的妙用」與「鴻 圖大展」,其教學目標在於使學生瞭解基本的圖學知識概念。為探討國 中學生的認知學習成就,研究者依據教學目標、教材內容與一般命題概 念原則,編製一份「學習成就測驗」,其編製流程包括:選擇測驗類型、

設計雙向細目表、編擬試題、分析試題、以及編輯完整的測驗等步驟(郭 生玉,2004)。

(一) 選擇測驗類型

一般而言,依不同的測驗功能,教師自編的成就測驗有四種:(1) 預備性測驗:測量學習前必要的基本技巧,亦即學生的起點行為;(2) 形成性測驗:瞭解教學過程中學生的進步情形;(3)診斷性測驗:確認學 生學習困難的原因;(4)總結性測驗:在教學結束時,確認學生達成教學

58

目標的情形。基於上述,當教學實驗結束時,為了解國中學生對圖學知 識概念的認知程度,學習就測驗的測驗類型採用總結性測驗。

(二) 設計雙向細目表

為使學習成就測驗具有內容效度,研究者根據國中生活科技一年級 下學期教科書之教學目標與教材內容,設計雙向細目表:在教學目標方 面,分為記憶、理解、應用等三個層次;在測驗內容方面,參酌教科書

「圖的妙用」與「鴻圖大展」課程單元所介紹的圖學知識,區分為基本 概念、繪圖工具、線條種類、繪圖方法與科技實作知能等五大類別。

(三) 編擬試題

通常試題分為兩大類:(1)選擇反應試題,包括是非題、選擇題與配 合題;(2)建構反應試題,涵蓋簡答題、填充題與論文題。由於選擇題適 合測量各種學習能力,故本研究的成就測驗採用選擇題型式。再者,為 使試題具有「內容效度」,亦即確保測驗內容對教學目標與教材內容具 有代表性,則依據雙向細目表(如表 3-3),蒐集生活科技領域相關試題,

以國中學生的心智成熟度來選取適切的單選題。

59 表 3-3 學習成就測驗之雙向細目表

測驗內容

學習目標

題數 記憶 理解 應用

基本概念 1 1 1 3

繪圖工具 4 1 0 5

線條種類 6 0 1 7

繪圖方法 7 3 1 11

科技實作知能 0 0 3 3

題數 18 5 6 29

百分比 62.1% 17.2% 20.7%

(四) 分析試題

為使學習成就測驗達到「專家效度」,研究者針對測驗內容—基本 概念、繪圖工具、線條種類、繪圖方法與科技實作知能等五大類試題,

徵詢三位資深生活科技教師(如表 3-4)的寶貴意見後,擬定學習成就 測驗的預試試題。

表 3-4 生活科技教師基本資料

代號 任教學校 職稱 教學年資

A 臺北市立蘭雅國民中學 教師 11

B 臺北市立民生國民中學 教師 10

C 桃園市立中興國民中學 教師 9

預試樣本為七年級的 57 位學生,當預試完成後,採用 Excel 軟體的

60

內建函數進行試題分析:從最高分向下取總人數的 27%為高分組(其答 對某題的百分比以 PH表示),再從最低分向上取 27%為低分組(其答對 某題的百分比以 PL表示),分析每一題的難易度(P=(PH + PL)/2)和 鑑別度(D=PH - PL)。

當試題分析完成後,以鑑別度指數 .25 為下限值且難度指數介 於 .40 至 .80 之範圍為評鑑試題的標準,發現有三題(第 17、20、22 題)需要修改(如附錄三),經研究者與資深生活科技教師討論後,研 議修改的方式如下:

1. 提高試題的鑑別度:除了正確答案之外,其他三個誘答選項宜力 求合理性或似真性,因此,修改不合宜試題中較為明顯錯誤的 誘答選項,藉以提升誘答力,進而提高試題的鑑別度。

2. 增加試題的難度:由於這三題不合宜試題的難度指數低於 .40,

表示絕大部分學生已經知道的圖學常識,因此,修改試題的內 容深度、調整選目的同質性,藉此提升試題的難度。

經上述修改不合宜試題的難度與鑑別度後,建立學習成就測驗的正 式試題共 29 題(如附錄四)。

(五) 編輯完整的測驗

根據前述的標準選出良好的試題後,接著就是進行試題編排與實施 指導說明,以編輯成一份正式測驗。

61

試題編排可依據下列四項準則:(1)試題難度;(2)試題類型;(3)教 材內容;(4)依據所欲測量的能力。為增進學生填答成就測驗時的動機與 自信心,本研究的試題編排方式係依據教材內容的知識概念類別,也就 是基本概念、繪圖工具、線條種類、繪圖方法與科技實作知能等五大類,

同時大致上試題編排順序為由易到難,以避免有些學生因為被難題卡住 而影響後續應有的正常表現。

在試題編排妥善之後,為使正式實施測驗時保持相同的程序,須在 成就測驗的首頁編寫實施指導說明,包括:測驗目的、填答方式、記分 規則以及測驗時間等項目,使研究者在不同班級實施同一份測驗時,得 以保持測驗情境的一致性。至此,本研究的學習成就測驗即告編製完成。

二、作品評量表

為求客觀評量學生的作品水準,研究者採用評量規準(Rubrics)來 編製作品評量表,它是一套評量學生表現的評分指引(林妙真、張佩芬,

2013),可做為評估學生學習成就的工具,尤其是運用在實作技能的評 量方面。

評量規準的優點是每項評分標準皆清楚呈現,不僅可以幫助教師有 效地瞭解學習者的學習成就,不會因批改時間不同、批改者不同,而有 標準變動的疑慮;另一方面,學習者也能知道分數的由來,讓分數不再 只是單純數字,而是蘊含了主動學習、自我成長的反思過程(林妙真、

62

張佩芬,2013)。

基於上述,本研究依據課桌模型所需的實作技能,將作品評量表擬 訂三類評分標準(如附錄五),包括評量項目(分為尺寸比例、整體結 構、精細程度等三大類)、評量標準(說明評分項目的具體意義)與評 量等第(每個評分項目分為 5 等第),期能整體且客觀地衡量實驗組與 控制組學生的實作技能表現水準。

三、團隊合作態度量表

為建立兼具信度與效度的團隊合作態度量表,研究者參酌相關學者 之著作,綜整出適切的量表發展流程如後:編擬量表初稿、邀請專家審 查、進行預試、項目分析、因素分析、信度考驗、以及最後建立正式量 表(吳明隆,2011;張紹勳,2001;DeVellis, 2012),茲逐一說明如下。

(一) 編擬量表初稿

為能衡量國中學生的團隊合作態度,本研究選取美國阿肯色州立大 學 Turner 教授編寫的「GK-12 Kids Teamwork Inventory」,研究者已透過 電子郵件取得作者同意翻譯為中文並可在論文中使用(如附錄六),經 參酌量表題目內容並請教學者專家後,將該量表命名為「團隊合作態度 量表」。

(二) 邀請專家審查

為使「團隊合作態度量表」具有內容效度,研究者邀請學者專家與

63

實驗學校資深教師檢核量表題目的適切性,然後綜整修正建議來修改量 表題目的陳述方式;再者,為提升量表題目內容的可讀性,選取實驗學 校 3 位學生試填一次,找出須修改的地方包括:(1)比較艱澀難懂的詞 彙,以及(2)感覺模糊的語意陳述方式,最後經修改後建立「團隊合 作態度量表」之預試量表。

(三) 進行量表預試

研究者委請實驗學校的五個班級共 141 名學生協助填寫「團隊合作 態度量表」之預試量表,問卷回收 141 份,經刪除無效問卷(例如:漏 填題目者、全填某一數字者、經研究者觀察判定為異常快速交卷者等)

後,得到有效問卷 123 份(男生 62 份,女生 61 份),因此有效問卷比 率達 87.2%,詳如表 3-5 所示。

表 3-5 預試人數統計表

班級 預試日期 全班人數 無效份數

有效份數

男 女 合計 712 104.2.25 28 3 12 13 25 720 104.2.26 27 2 13 12 25

722 104.2.25 28 0 14 14 28

725 104.2.24 28 7 11 10 21

808 104.2.24 30 6 12 12 24

合計 141 18 62 61 123

64

(四) 項目分析

當量表預試工作完成後,以統計軟體 SPSS 21.0 執行獨立樣本 t 考 驗,檢驗每個題項在高、低分組有無顯著差異。

若決斷值 CR(t 值)未達顯著時,則該題予以刪除;然後,以皮爾 森積差相關法求取各題項與總分的相關係數,若其未達顯著水準時,則 該題予以刪除(徐昊杲、邱佳椿,2002a)。由統計分析結果得知,第 14 題與總分的相關係數雖達顯著水準,但決斷值 t=1.993 未達顯著水準(如 表 3-6),因此決定刪除此題項。

65 表 3-6 項目分析結果一覽表

題項 CR 值(t 值) 與總分的相關係數

V1 7.382* .602**

V2 3.405* .352**

V3 6.115* .507**

V4 7.842* .659**

V5 4.961* .531**

V6 10.261* .631**

V7 7.138* .608**

V8 7.067* .638**

V9 8.256* .683**

V10 8.239* .675**

V11 6.626* .631**

V12 6.122* .606**

V13 3.729* .493**

V14 1.993 .291**

V15 4.694* .521**

V16 4.089* .475**

V17 76.770* .661**

V18 6.906* .643**

V19 4.925* .474**

V20 7.152* .570**

V21 9.685* .694**

V22 7.571* .616**

*p<.05,**p<.01

66 表 3-6 項目分析結果一覽表(續)

題項 CR 值(t 值) 與總分的相關係數

V23 5.472* .498**

V24 9.529* .668**

V25 7.210* .615**

V26 8.696* .711**

V27 2.547* .305**

V28 5.925* .468**

V29 10.000* .710**

V30 5.266* .491**

V31 7.378* .632**

V32 8.649* .644**

V33 8.868* .689**

V34 5.991* .587**

V35 8.547* .633**

V36 4.193* .422**

V37 4.187* .438**

V38 4.240* .432**

V39 4.196* .463**

*p<.05,**p<.01

(五) 因素分析

為建立本量表的構念效度(construct validity),有必要進行因素分 析。根據學者 Kaiser(1974)觀點,取樣適切性量數(KMO)至少在 0.6 以上,可適合進行因素分析(吳明隆,2009)。經統計分析後,本預試

67

量表取樣適切性量數(KMO)為 .885,表示適合進行因素分析。

本預試量表以主成份法(principal component)進行因素分析:首先,

由第一次因素分析的轉軸後成分矩陣得知,須剔除第 4、5、30、38 題;

其次,由第二次因素分析的轉軸後成分矩陣得知,須剔除第 13、20、21、

22、27、28、37 題;由第三次因素分析的轉軸後成分矩陣得知,須剔除 第 26、33 題;由第四次因素分析的轉軸後成分矩陣得知,須剔除第 23、

24 題。

當第五次因素分析時,轉軸後成分矩陣產生四個因素構面,每個因 素構面皆包含 3 題以上,所以無須刪除任何題目,總計 23 題;再者,

經研究者檢視每一個因素構面中的題目意義後,分別命名為善於溝通(8 題)、集思廣益(6 題)、提供意見(5 題)以及鼓勵同伴(4 題),總解 釋變異量達 56.890%,其因素分析結果如表 3-7 所示。

68

69 表 3-7 因素分析結果一覽表(續)

構面

題項

抽取的因素 共同性

(效度係數)

因素 1 因素 2 因素 3 因素 4

V17 .399 .049 .186 .547 .531 特徵值 4.404 3.273 2.816 2.592

解釋的變異量 19.147% 14.231% 12.243% 11.269%

累積的解釋變異量 19.147% 33.378% 45.621% 56.890%

(六) 信度考驗

本研究使用 Cronbach's α 係數進行量表各層面與總量表的信度考 驗,依據吳明隆(2009)給合多位學者的觀點指出,總量表的信度係數

本研究使用 Cronbach's α 係數進行量表各層面與總量表的信度考 驗,依據吳明隆(2009)給合多位學者的觀點指出,總量表的信度係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