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研究結論

第三節 研究建議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三節 研究建議

基於上述之研究發現以及研究限制,本研究分別就實務面與學術面提出建議。

實務面的部分將對核能政策提出相關之政策建議;學術面則提出後續研究建議。

壹、實務面建議

相關研究皆指出信任感高會降低民眾的風險認知,除此之外也會更支持使用 核能(Whitfield et al., 2009; 陳憶寧,2014)。但我們從問卷之次數分配表的信任 感構面的分布結果能發現56,臺灣民眾對於政府對於台電的管制以及台電所提供 之資訊皆表示不信任。經過統計模型分析後,發現僅有完全擁核者對於台電所提 供之資訊信任度較高,其餘則無。而從民眾對於核能發電認知到風險的比例將近 七成即可發現政府對於核能發電之風險溝通仍稍嫌不足。造成風險溝通效果不彰 的原因,曾有研究藉由訪談核能科技官僚發現政府的風險溝通僅是單方向的知識 傳播,而非雙向的溝通,與此同時,在風險溝通的過程中也因科技專家的本位主 義,而與民眾之風險認知產生落差(黃郁芩,2013)。

因此政府風險溝通的執行應真正實現雙向溝通,而政府也必須整體性的提升 人民對其管制台電的信任度,而針對台電提供資訊不信任之穩健減核者、只反核 四者、完全反核者,也必須提升信任度,否則再多的政策行銷或風險溝通在無信 任基礎上只是徒勞無功。

56 政府管制信任度有 72.6%表示不信任,18.1%表示信任,10.2%表示普通或未表達明確意見;

台電資訊信任度有 63.6%表示不信任,24.1%表示信任,12.4%表示普通或未表達明確意見。

97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貳、學術面建議

一、 依變數設計方式

本研究建議,對於核能政策支持度變數之測量,除了能同時詢問核四停建、

非核家園這兩項核能政策之支持度外,亦能再詢問民眾實際之核能政策方案選擇,

藉此比較民眾對於較高層次之政策理念與其支持之實際實行方式間的差距,並可 檢驗當中的落差,而以不同之依變數就統計分析上也會有差異,若以是否支持核 能發電作為依變數可採二元邏輯迴歸(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以李克特尺度

(順序尺度)之核四停建支持度或非核家園支持度可採有序機率單元模型 (Ordered Probit)或有序勝算對數模型(Ordered Logit);若以核能方案選擇則為類別 依變數可採多項邏輯迴歸(Multinomial Logistic Regression)。而藉由使用不同政 策角度分析其影響因素,也能瞭解更全面的核能政策支持度。

二、 縱斷面研究分析

由於本使用之資料為橫斷面研究,具有上節所述之研究限制。若能採縱斷面 研究,針對核能議題以長期觀察之方式研究分析,來探討民眾核能支持度的變遷,

而同時亦能比較各時期之價值觀或政黨認同等變數的變動情形,如此應能得到更 有效度之研究結果。因此,筆者期待其他研究者對民眾於核能政策中的民意做後 續之研究,以瞭解核能政策最新以及長期之民意走向。

98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1) 只支持泛綠 (92) 只支持泛藍

(98) 無反應【包括「拒答」、「很難說」、「無意見」、「不知道」】

***我們的訪問到這裡結束,謝謝您接受我們訪問***

54 I5 性別:

(01) 男 (02) 女__

107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附錄三 變異數分析事後比較表

變異數同質:

表 3-1、Scheffe 法事後比較表

平均差異 (I-J) 標準誤 顯著性

能源供給

1 完全擁核者

2 穩健減核者 -.390* .137 .045 3 只反核四者 -.018 .179 1.000 4 完全反核者 -.109 .114 .821

2 穩健減核者

1 完全擁核者 .390* .137 .045 3 只反核四者 .372 .169 .183 4 完全反核者 .281* .096 .037

3 只反核四者

1 完全擁核者 .018 .179 1.000 2 穩健減核者 -.372 .169 .183 4 完全反核者 -.091 .150 .947

4 完全反核者

1 完全擁核者 .109 .114 .821 2 穩健減核者 -.281* .096 .037 3 只反核四者 .091 .150 .947

資料來源:黃東益(2013)。

說明 1:*p<.05, **p<.01, ***p<.001

112

說明 1:*p<.05, **p<.01, ***p<.001

113

說明 1:*p<.05, **p<.01, ***p<.001

11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表 4-2、「不支持」政府推動核四停建最主要原因表

次數 百分比

1. 台灣可用能源不多 6 2.5%

2. 大家都需要使用能源 8 3.1%

3. 電量不足 64 26.2%

4. 核能不會造成環境污染 9 3.8%

5. 核四安全無虞 9 3.7%

6. 浪費公帑 47 19.0%

7. 核能發電是世界趨勢 5 2.0%

8. 未找到替代能源 10 4.1%

9. 核四是人為問題,控制好就好 3 1.0%

10. 其他發電成本高 4 1.7%

11. 電價會上漲 9 3.7%

12. 影響經濟發展 5 2.0%

13. 核四完工,核一、核二、核三可停 14 5.9%

14. 核能較其他能源穩定 4 1.7%

15. 政府宣導不足,無清楚說明 2 0.9%

16. 應直接停止所有核電廠運轉 1 0.2%

17. 其他國家核電廠一樣會影響台灣 3 1.2%

18. 核四場離自己住的地方很遠 2 0.6%

98. 無反應 40 16.4%

總和 245 100.0%

資料來源:黃東益(2013)。

說明:總和為該題之可答題人數。

116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表 4-4、「不支持」政府推動非核家園最主要原因表

次數 有效百分比

1. 外商會外流 NA 0.3%

2. 電價會上漲 12 7.8%

3. 電力會不足 58 36.5%

4. 政府無完善配套措施 1 0.7%

5. 其它替代能源未完善規劃 14 8.7%

6. 核能發電是全世界趨勢 1 0.7%

7. 核能管控安全 4 2.5%

8. 台灣資源有限 4 2.7%

9. 浪費公帑 3 2.0%

10. 其他國家核電廠一樣會影響台灣 2 1.0%

11. 大家才有電可用 2 1.2%

12. 影響經濟發展 3 1.9%

13. 較無空氣汙染 6 4.1%

14. 核能發電成本低廉 8 5.0%

15. 替代能源效能無法取代核能 2 1.2%

98. 無反應 38 23.8%

總和 159 100.0%

資料來源:黃東益(2013)。

說明 1:總和為該題之可答題人數。

說明 2:NA 表示經加權後個數未達 1 者。

118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表 4-5、「支持」政府推動非核家園最主要原因表

次數 有效百分比

1. 安全考量 194 23.6%

2. 有核環境會污染 177 21.6%

3. 怕福島事件重演 36 4.4%

4. 核災意外政府無法阻止意外發生 59 7.2%

5. 世界趨勢 3 0.4%

6. 怕影響下一代健康 58 7.1%

7. 核廢料處理問題 86 10.5%

8. 電力夠用 3 0.4%

9. 台灣太小,發生核災全島都會影響 5 0.6%

10. 核四工程費用高 7 0.9%

11. 幅射污染 44 5.4%

12. 有其他替代能源 19 2.3%

13. 核能管理技術不足 1 0.2%

14. 台灣在地震帶上 10 1.2%

15. 核電廠興建品質不佳 6 0.8%

16. 配合政府政策 1 0.1%

17. 應開發再生能源 2 0.3%

18. 減少碳排放 2 0.3%

19. 戰爭時核電廠易成為攻擊目標 1 0.1%

98. 無反應 104 12.7%

總和 821 100.0%

資料來源:黃東益(2013)。

說明:總和為該題之可答題人數。

119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邱皓政(2010)。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修訂五版)。台北:五南。

邱鈺婷(2013)。台灣民眾對於核能發電態度與其政黨傾向關聯性之探討。國立 中興大學應用經濟學系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中。

施采綺(2011)。我國反對興建核能電廠抗爭運動及政府回應之研究。國立中興 大學國家政策與公共事務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中。

施奕任(2011)。全球暖化與台灣的氣候政治-以《 溫室氣體減量法》為例。國 立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

唐玉禮(1996)。

「公民投票」的理論與實際-以我國核四論戰為例。中山人文社 會科學期刊,4(3),47-80

孫秀蕙(1994)。民意理論的死硬派之研究:以興建核四廠為例。新聞學研究,49,

157-190。

張簡有桐(2014)論台灣非核家園之法律建制困境與契機-以再生能源為例。國

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高雄。

梁世武(2014)。風險認知與核電支持度關聯性之研究:以福島核能事故後台灣 民眾對核電的認知與態度為例。行政暨政策學報,58, 45-86。

梁世武、李均揚(2014)。從鄰避效應與認知失調解析台灣民眾的核電風險認知 與態度。臺灣公共衛生雜誌, 33(4),428-444。

盛杏湲(2014 年 3 月)。他們為什麼反對續建核四?。公民參與面面觀:TEDS 調查資料的分析,台北。

莊文忠(2003)。政策體系與政策變遷之研究:停建核四政策個案分析。國立政 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博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憶寧(2014)。福島危機中台灣民眾對核能的風險感知與態度:政黨傾向、核 能知識、信任與科學傳播的角色。中華傳播學刊,26,223-265。

陳建志(2006)。政治轉型中的社會運動策略與自主性:以貢寮反核四運動為例。

東吳大學政治學系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

122

黃懿慧(1993)。從反核運動看核四溝通問題。理論與政策,7(4), 86-102。

經濟部能源局(2012)。能源發展綱領,2015 月 8 月 15 日,取自:

Almond, G. A., & Powell, G. B. (1966). Comparative politics: a developmental

approach. Boston: Little Brown & Co.

Ansolabehere, S., Konisky, D.M.( 2009). Public attitudes toward construction of new power plants. Public Opinion Quarterly, 73(3), 566–577.

Arikawa, H., Cao, Y., & Matsumoto, S. (2014). Attitudes toward nuclear power and energy-saving behavior among Japanese households. Energy Research & Social Science, 2, 12-20.

Cale, T., & Kromer, M. (2015). Does proximity matter? Plant location, public awareness, and support for nuclear energy. The Social Science Journal, 52(2), 148-155.

Corner, A., Venables, D., Spence, A., Poortinga, W., Demski, C., Pidgeon, N.(2011).

Nuclear power, climate change and energy security: exploring British public attitudes. Energy Policy, 39(9), 4823–4833.

Costa-Font, J., Rudisill, C., & Mossialos, E. (2008). Attitudes as an expression of knowledge and “political anchoring”: The case of nuclear power in the United Kingdom. Risk Analysis, 28, 1273-1287.

Davidson, R. J., & Freudenburg, W. R. (1996). Gender and environmental risk concerns: A review and analysis of available research. Environment and

Behavior, 28, 302-339.

Ertör-Akyaz ı, P., Adaman, F., Özkaynak, B., & Zenginobuz, Ü. (2012). Citizens’

12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preferences on nuclear and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Evidence from Turkey.

Energy Policy, 47, 309-320.

Glynn, Carroll J., Susan Herbst, Robert Shapiro, and Garrett O’Keefe.(1999). Public

Opinion. Colorado: Westview Press.

Hansen, J., Holm, L., Frewer, L., Robinson, P., & Sandøe, P. (2003). Beyond the knowledge deficit: recent research into lay and expert attitudes to food risks.

Appetite, 41(2), 111-121.

Hennessy, Bernard.(1985). Public Opinion(5rd Ed.). Belmont: Wadsworth Inc.

Hetherington, M. J. (2005). Why trust matters: Declining political trust and the

demise of American liberalism.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Holmberg, S., & Hedberg, P. (2012). Party Influence on Nuclear Power Opinion in Sweden., (2011:5). Sweden, Department of Political Science University of

Gothenburg.

Inglehart, R. (1971). The silent revolution in Europe: Intergenerational change in post-industrial societies.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65(04), 991-1017.

Inglehart, R. (1990). Culture shift in advanced industrial societ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Inglehart, R., & Flanagan, S. C. (1987). Value change in industrial societies.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81(04), 1289-1319.

Johnson, B. B. (1993). Advancing understanding of knowledge’s role in lay risk perception. Risk, 4, 189-212.

Keller, C., Visschers, V., & Siegrist, M. (2012). Affective imagery and acceptance of replacing nuclear power plants. Risk Analysis, 32(3), 464-477.

Key, V.O.(1961). Public Opinion and American Democracy. New York: Knopf.

Kim, Y., Kim, W., & Kim, M. (2014). An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public acceptance of nuclear energy. Energy Policy, 66, 475-483.

125

Kuklinski, J. H., Metlay, D. S., & Kay, W. D. (1982). Citizen knowledge and choices on the complex issue of nuclear energy. American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26, 615-642.

McAdam, R., R. Reid, & R. Saulters (2002). Sustaining quality in the UK public secto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Quality and Reliability Management, 19(5), 581-595.

Poortinga, W., Aoyagi, M., & Pidgeon, N. F. (2013). Public perceptions of climate change and energy futures before and after the Fukushima accident: A comparison between Britain and Japan. Energy Policy, 62, 1204-1211.

Simon, R.M. (2013). Roles or Values? Gender Differences in Opposition to Nuclear Powe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3(21), 27-38.

Slovic, P. (1987). Perception of risk. Science, 236(4799), 280-285.

Solomon, L. S., Tomaskovic-Devey, D., & Risman, B. J. (1989). The gender gap and nuclear power: Attitudes in a politicized environment. Sex Roles, 21(5-6), 401-414.

Spence, A., Poortinga, W., Pidgeon, N., & Lorenzoni, I. (2010). Public perceptions of energy choices: The influence of beliefs about climate change and the environment. Energy & environment, 21(5), 385-407.

Viklund, M. (2004). Energy policy option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ublic attitudes and risk perceptions. Energy policy, 32(10), 1159-1171.

Visschers, V. H., Keller, C., & Siegrist, M. (2011). Climate change benefits and energy supply benefits as determinants of acceptance of nuclear power stations:

Investigating an explanatory model. Energy policy, 39(6), 3621-3629.

Watson, J., Scott, A., (2009). New nuclear power in the UK: A strategy for energy security? Energy Policy 37(12), 5094–5104.

Whitfield, S. C., Rosa, E. A., Dan, A., & Dietz, T. (2009). The future of nuclear power:

Value orientations and risk perception. Risk Analysis, 29(3), 425-437.

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