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二節 核能支持度相關研究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節 核能支持度相關研究

在核能議題中,支持與反對兩方有著分歧的論述,關注的焦點也不盡相同,

例如從中國國民黨立法院黨團所公布之核能四廠公民投票理由書中可歸納出民 眾反對核四之原因為29:核能安全以及核廢料處理之疑慮、不信任政府監督與台 電;而擁核之原因為核能較經濟環保且能夠減少碳排放、能夠穩定電價。而余致 力等人(2008)則整理出反對核四的原因為:使用替代與節約能源為國際趨勢、

核廢料難解、核能安全風險、環境生態破壞、高耗能產業結構調整及電力系統轉 型、核四爭議之民主意涵;而擁核之原因為減緩全球暖化、有助能源多元化、發 電成本較低、停建核四的損失。莊文忠(2003)則將反核聯盟與擁核聯盟建構出 之核能政策意象分作政治、經濟、科技、環境等面向,此外其也認為反核聯盟與 擁核聯盟皆把問題和政策標籤化,反核聯盟將核四議題從經濟與科技的層次拉高 到道德層次,並將支持核四延伸為不支持環境保護;擁核聯盟則主張核四議題應 與道德、政治分離,而劃入專業方面的問題,強調由專家來決定。

但在眾多的擁反核的原因當中,究竟是哪些因素影響了民眾的核能支持度?

過去曾有許多的文獻以不同角度去探討影響核能支持度的因素,本研究透過整理 這些文獻歸納成人口變數、風險與利益認知、綠能與節能、政黨認同、信任感、

知識、價值觀等重要面向,接下來本節將藉此分類討論哪些因素會對核能支持度 產生影響。

壹、人口變數

首先,在人口變數中,性別、居住地與核能支持度間的關係常是學者探討之 變數。首先在性別的方面,女性在實證研究中常表現出較反對或不支持核能

29王靖怡(2013 年 3 月 7 日)。藍提核四公投主文與理由書全文。中央通訊社電子報,2015 年 10 月 30 日,取自:http://www.cna.com.tw/topic/popular/3582-3/201303070031-1.aspx

2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Ansolabehere and Konisky, 2009; Corner et al., 2011)。蓋洛普(Gallup)於2012年完 成的民調報告中也顯示男性與女性在核能支持度上有著截然不同的結果30,其所 呈現出的差異甚至較政黨傾向、意識形態、年齡、教育程度等人口特質更加的明 顯。美國男性有72%支持核能發電,有27%反對;美國女性有42%支持,有51%

反對。性別差異也發生在對核能電廠的安全性認知上,女性相對於男性較不信任 核能電廠的安全性。而該機構過去數年的所作民調也呈現了核能發電支持度中的 性別差異。

Solomon等人(1989)發現對核能安全的考量是造成男性、女性在核能支持度 上分歧的主要因素,女性較容易因為負面的資訊,例如三浬島事件、車諾比核災,

而改變態度去反對核能。Whitfield 等人(2009)則發現核能發電支持度中的性別差 異,可以用兩性對於核能風險認知有著不同的價值觀來解釋。Simon(2013)則從 兩性在社會角色以及價值觀的不同,去解釋性別在核能政策中的差異。在社會角 色的部分中,認為主要的影響是在男女於養育小孩的責任上的差別;不同的價值 觀則是在社會化過程中的差別。在價值觀的部分中,有著傳統性別價值觀的女性 較容易反對核能。此外,與子女同住的女性相較於那些不與子女同住的女性和與 子女同住的男性,更容易反對核能。因此我們能夠發現,在許多的因素影響之下,

研究結果顯示女性較男性更不支持(或反對)核能發電。

在居住地與核能的關係中,鄰避效應(Not In My Back Yard;NIMBY)經常被 學者討論。梁世武和李均揚(2014)以鄰避效應與認知失調理論的觀點,探討不 同地區(核電廠鄰近地區、潛在影響地區以及遠離地區)居民的核能風險認知與 核電支持度間的關係。研究結果發現居住地與鄰避設施的距離確實會影響民眾的 核能風險認知,但在未發生重大災害,且有良好的管制措施時,核電廠鄰近地區

30 Gallup(2012)。2012Americans Still Favor Nuclear Power a Year After Fukushima,2015 月 8 月 15 日,取自:http://www.gallup.com/poll/153452/americans-favor-nuclear-power-year-fukushima.aspx

2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的居民會降低認知失調,因此使得核能發電的缺點的論述對於風險認知的影響力 降低。

Cale 和 Kromer(2015)則關注居住距離與核能支持度間關係,測量美國北卡 羅萊納州住在 10 英里、50 英里、緊急應變計畫區之外等等距離的居民,發現居 住距離確實影響其對核能的警覺性,但並不會影響對核能使用的支持度以及核能 科技安全性的認知。而我國鄰避效應之具體表現可從 1994 年 5 月 22 日,貢寮所 舉行的全鄉核四公投結果中,不同意興建核四者有 96%的結果得知(唐玉禮,

1996)。綜合上述學者的研究結果與我國經驗,我們能夠得知居住地與核能設施 間距離會影響著民眾對核能發電的態度,而國外研究中也曾發現會影響核能的警 覺性。

貳、風險與利益認知

國內學者在核能議題中,時常以風險認知(risk perception)的角度切入討論,

陳映如(2012)在日本福島核災後比較探討氣候變遷風險與核能風險認知,以問 卷訪談臺灣北部民眾,結果得知日本福島核災前後皆反對核能之民眾相較於核災 前後皆支持之民眾,皆反對核能者的傾向為:核能風險趨避程度較高、對環境風 險關切程度較高、較不在意造成人體健康危害之氣候風險、重視發電的安全性、

教育年數較低者;而發展核能態度由支持轉為反對者相較於核災前後皆支持之民 眾,轉而反核者的傾向為:核能風險趨避程度較高、較在意造成人體健康危害之 氣候變遷風險、重視發電的安全性、就業情況有工作者。因此我們能夠發現核能 風險趨避程度較高是反對核能者的重要特徵。梁世武(2014)則分析風險認知的 差異對核電支持度的影響,以電話訪問訪問全臺灣的成年民眾,結果發現風險認 知的解釋力較性別、政黨傾向等人口變數更強,而風險認知構面當中最具解釋力 的部分是核電安全風險認知,因此政府必須提升民眾對核電安全的信心,才能夠

2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提升民眾的支持度。

國 外 學 者 則 不 僅 探 討 核 能 的 風 險 認 知 , 與 其 相 對 的 利 益 認 知 (benefit perception)也是重要的影響因素,而民眾的核能利益認知根據 Visschers、Keller 以及 Siegrist(2011)的研究,主要可分為二者,其一為考量能源安全因素之下,核 能發電的穩定供電;另一為在全球氣候變遷之下,核能發電的減碳排放。

國際能源總署(IEA)將能源安全(energy security)定義為:在可負擔的價格下,

去維持能源不間斷的供給。能源安全包含了兩個主要的面向:長期的能源安全主 要涉及了那些能夠符合經濟發展和維護環境的需求的能源建設。短期能源安全的 焦點放在能源系統的應變能力,也就是能夠及時反應與處理影響能源供需平衡的 突然變化。因此,能源安全的缺乏,例如缺少能源、能源價格太高或價格過於波 動,將會與負面的社會經濟影響產生連結31。據此定義,我們也能發現國際能源 總署將能源安全的聚焦於能源的供給。但核能發電的使用是否必定會提高能源安 全?Watson 與 Scott(2009)認為在特殊的情況下,例如在國內有恐怖主義或內亂 的風險之下,核能並不會提高國家的能源安全。因此我們也能發現,核能的使用 與能源供給安全間並不一定存在正向的關係,而必須視情況而定。

歐盟高峰會(European Council)曾就歐洲能源政策宣示,在達成能源安全的 5 個優先事項中32,其中一項為實現能源供應的多元化以及積極開發自產能源,以 確保能源供給的安定,降低歐盟對進口能源的依賴,並刺激經濟成長。反觀我國 能源資源匱乏,有 98%的能源仰賴國外進口,而在眾多的燃料中,核能發電燃料 相較其他化石燃料體積較小且重量較輕,運輸較為容易;且核能每度電的燃料成

31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2015)。What is energy security?,2015 月 8 月 15 日,取自:

http://www.iea.org/topics/energysecurity/subtopics/whatisenergysecurity/

32 Kingdom of Belgium Foreign Affairs, Foreign Trade and Development Cooperation (2014) 。 European Energy Policy ,2015 月 8 月 15 日,取自:

http://diplomatie.belgium.be/en/policy/european_union/belgium_and_the_eu/european_energy_policy/

2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本僅 0.34 元,相較於燃煤的 1.05 元/度電、天然氣的 3.57/度電、燃油的 5.85/度 電,發電燃料成本占其發電成本比例低(約 35.89%)33,因此核能發電的成本 穩定,不易受到國際能源價格波動的影響,因為這些特性,國際能源總署將核能 視為準自產能源(quasi-indigenous energy),但即使將核能發電當作準自產能源,

我國的能源自主程度(自產能源比例)也僅有 10.5%,因此我國必須更加重視能 源安全,而核能因其特性是我國能源供應組合中的重要選擇之一。

在核能利益認知與民眾核能支持度關係的相關研究中,Corner 等人(2011)發 現英國人民對於核能發電的態度仍然是分裂成反核與擁核的,但氣候變遷與能源 安全逐漸產生了影響。在一般狀態下(無任何附加條件下),越是表現出越強對 氣候變遷與能源安全的關心以及抱持較高的環保態度的民眾越不支持核能發電。

但是在加入維持能源安全與降低碳排放等條件後,核能支持度明顯的提升了,然 而抱持著較高的環保態度的受訪者仍不支持。而除了支持或反對核能發電,在提 示了所謂的「不情願的支持」(reluctant acceptance),也就是部分性的支持核能的 之後,對氣候變遷與能源安全的關心程度越強的受訪者轉而較為支持核能,但抱 持較高的環保態度的民眾仍然不支持核能。而 Spence 等人(2010)的研究也發現,

當氣候變遷的關心程度越強時,反而會在環保態度的影響下,使其越不支持使用 核能。

Visschers、Keller 以及 Siegrist(2011)則以結構方程式模型(SEM)去檢測瑞士 民眾的風險認知、利益認知、情感感受、社會信任感對核電設施支持度的影響力。

Visschers、Keller 以及 Siegrist(2011)則以結構方程式模型(SEM)去檢測瑞士 民眾的風險認知、利益認知、情感感受、社會信任感對核電設施支持度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