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研究建議

不敢下筆讓創作停頓,藝術家的作品可以增進學生的美感經驗,啟發學生的靈 感,藝術家不斷求進步的精神讓學生感動,老師的鼓勵讓學生信心增加;藝術家現身 說法讓藝術更親近,學生們覺得許老師捏陶土很厲害及許老師的奮鬥精神令人佩服,

還有他們喜歡許老師說自己的故事給大家聽,聽完許老師的故事更想學捏陶土,也要 成為「玩泥巴的高手」。研究發現「真正和藝術家相遇」可讓學生直接親近藝術創作 者,比用「簡報介紹的和藝術家相遇」有較深的感受;而藝術家和學生面對面進行

「實際的創作示範」更能提高學生的專注力。

根據本研究總結分享,提出以下建議給老師、學校及未來研究者參考:

壹、給生活課程老師建議

一、採用鼓勵與啟發性的教學策略

低年級學童正處於具體操作期階段,對於所學事物需透過具體操作,欣賞作品 後可以循序導入創作,啟發性的教學策略誘導學生發揮自己的想像力與創意。因此 在介紹藝術家的作品後,若可運用其媒材或技法實施創作,由作品鑑賞導入創作的 教學活動,採用鼓勵與啟發的方式,讓學生在做中學,學生有了美感經驗可提升美 感素養,促進創作的靈感。例如:講述達文西的故事後引導鑑賞「人體黃金比例 圖」,即鼓勵學生進行此圖的改編創作,練習構圖,發揮自己的想像力,不要怕畫 錯;介紹完「最後的晚餐」,可進行分組討論發表,全家人在一起共進晚餐的情

形,引導學生建構作品的故事,讓創作有生命力,學生透過「生活經驗」的結合啟 發靈感再進行創作。

二、多認識在地藝術家,結合設計本土化教學課程

社區資源是教育的活水,藉由在地的藝術家現身說自己的故事,介紹其學習藝 術的歷程,展示所創作的藝術品,可以讓學生實際感受藝術的氛圍,具體的參與美 術鑑賞的步驟,同時達到視覺及觸覺的刺激,並透過藝術家當場示範創作,可以提 高學生的學習動機。因此教師應走出教室多認識在地藝術家,並結合本土化教學,

設計學習的內容融入生活課程,讓藝術與生活連結。

三、提昇美術鑑賞及美術史知能,並涵養開放的藝術態度

藝術與人文教育是多元的,教師若多方面接觸美術相關資訊、閱讀美術教育書 籍雜誌、參加美術鑑賞教學相關研習,可增進美術鑑賞與美術史專業能力,並涵養 開放的藝術態度,接受學生各種類型的鑑賞與創作觀點,在指導學生鑑賞與創作時 必能更得心應手,使美術教育落實。

貳、給學校的建議

一、結合社區資源,邀請在地藝術家蒞校分享

社區對藝術與人文的推廣是豐富的資源,要讓藝術深耕於教育,必須從小紮 根,因為生活環境及情境相同,所以在地藝術家的作品、創作媒材、創作經驗都能 引起學生的興趣及共鳴,學校可運用彈性時間邀請在地藝術家分享學習與創作經 驗,讓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

二、開闢作品展示空間,邀請藝術家佈展或展示學生優秀作品

並非每個學校附近都有美術館或文化中心,因此有些學生可能都沒有走進美術 館或文化中心參觀的機會,而藝術家的創作需要的到共鳴,學生則需要美感經驗,

展示藝術家的作品可提供學生充實美感經驗、分享同儕優秀作品可激發創作動機。

藝術品展示不應侷限於美術館,應讓人人有接觸藝術品的機會。建議學校可運用閒 置的教室開闢作品展示空間,邀請藝術家佈展或展示學生優秀作品,讓學生有觀摩 的經驗。

三、圖書室可增添藝術家故事繪本、藝術史相關書籍

閱讀優良書籍可涵養氣質,在學校圖書室增添藝術相關書籍可以使學生開啟閱 讀藝術的視窗,讓學生對藝術史有接觸機會。尤其是藝術家故事繪本,成為學生唾 手可得的閱讀書籍,可使藝術教育不侷限於教室。

四、定期舉辦寫生活動,增進學生創作動力。

校園是學生每天生活及遊戲的場所,但並非每個小朋友都曾仔細的觀察過校園 的角落,學校若能定期舉辦繪畫比賽,運用校園寫生的活動,親子共同創作讓大家 畫起來,不但能促進學生愛校的情操,亦能促進學生觀察週遭的觸角,提昇學生創 作的動力,增進生活美學的感覺。

叁、給未來研究者的建議 一、可選擇一位藝術家深入了解

研究者發現,設計以藝術家故事為主題來引導學生進行美術鑑賞的行動研究,

能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但在課程設計上,研究者設計每個單元即介紹一位藝術 家,可以讓學生廣泛的接觸,拓展多元視野,但事後訪問學生,發現學生很快就忘 了,或者將藝術家混淆了,因此研究者建議未來研究者,可運用藝術家的故事來引 導,增進學生的學習動機,建立學生學習的生命典範,但在課程設計可採一人深入 了解的方式。例如:介紹米羅,老師講完故事後,讓學生分組蒐集不同時期的創作 資料,進行分享報告即可讓學生探討其特色,進而能留意身邊各種形狀與色彩的美 觀,並主動去親近自己喜歡的繪畫或雕刻作品,培養審美能力,再進行自己的創 作。

二、可改良設計兼顧學生心智能力與興趣需求的中高年級課程

鑑賞教學及教材編選和課程設計應考慮學生心智能力及身心成熟之差異。本研 究計畫蒐集的藝術家故事以研究者個人認為適合學生的故事為引導,但研究者發現 學生應被視為鑑賞學習的主體,教師不能以自己偏好侷限學生,設計課程應兼顧學 生的興趣需求,因此在師生共同討論後所提出的藝術家可能較能引起學生學習的動 機,在蒐集資料時也較能引起共鳴。因本研究在教學方法及教材設計對象是低年 級,所以在此階段以欣賞為主鑑賞為輔,為培養鑑賞態度達到藝術的啟蒙;未來研 究者可改良設計兼顧學生心智能力與興趣需求的中高年級課程,研究對象若是中年 級階段,宜欣賞與鑑賞並重,高年級階段則是以鑑賞為重欣賞為輔,如此設計以學 生為主體的課程進行教學,考慮學生身心成熟度之差異,以使審美的教學活動符合

學生不同階段的身心發展需求,讓學生享受藝術品的情趣,並學習藝術創作的知識 和要領,使鑑賞能力與創作能力同步增強。

參考文獻

壹、中文文獻

于富雲、葉玲瑤(2002)。國中美術教師鑑賞教學策略運作之歷程性探究。暨大學 報,6(1),36-60。

王文科、王智弘(2009)。教育研究法。臺北:五南圖書出版社。

王秀玲(1998)。主要教學方法。載於黃政傑(主編),教學原理,117-183。臺北:

師大書苑。

王秀雄(1990)。美術與教育。臺北:市立美術館。

王秀雄(1991)。美術心理學:創造、視覺與造形心理。臺北: 市立美術館。

王秀雄(1993)。社教機構美術鑑賞教育的理論與實際研究,美術館欣賞教育學術研 討會論文集(140-191),台灣省立美術館。

王秀雄(1998)。觀賞、認知、解釋與評價─美術鑑賞教育的學理與實務。臺北:歷 史博物館。

王娟娟(譯)(2001)。加布利爾‧克利帕迪著。馬諦斯。臺北:貓頭鷹出版。

王眞麗(2005)。生活課程:理論與實務。臺北:高等教育出版。

王麗雲(2006)。視覺藝術鑑賞教學對國小高年級學生繪畫空間表現之影響研究。大 葉大學。造型藝術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王春暉(2006)。藝術故事教學影響四年級兒童色彩運能力之實驗研究-從美術史的藝 術故事導入色彩的學習(未出版碩士論文)。新竹教育大學進修部美勞教育研究 所, 新竹。

江學瀅(2010)。小小藝術大師─走進馬諦斯的世界。臺北。明天國際圖書有限公 司。

江學瀅(2010)。小小藝術大師─走進米羅的世界。臺北。明天國際圖書有限公司。

江學瀅(2010)。小小藝術大師─走進達文西的世界。臺北。明天國際圖書有限公 司。

吳明隆(2001)。教育行動研究導論。臺北:五南圖書出版社。

吳美枝、何禮恩(譯)(2001)。Jean McNiff, Pamela Lomax, Jack Whitehead著。行動 研究:生活實踐家的研究錦囊(You and your action research project)嘉義市:濤 石文化。

何政廣主編(2006)。載詩載夢的畫家─米羅。臺北:藝術家出版社。

呂燕卿(1988)。發展國小高年級學生繪畫鑑賞能力之必要性。國教世紀,23(4),

34-40。

呂燕卿(1991)。繪畫鑑賞教學之內涵與實施。新竹師院學報,5,445-500。

呂燕卿(1992)。國小美術教學上繪畫鑑賞之重要性。美育,24,5-23。

呂燕卿(1994)。國民小學美勞科課程標準修訂審美領域教學之研究。新竹:妏晟股 份有限公司。

呂天明(1982)。藝術的修養。臺北:五洲出版社。

巫春子(2006)。 提昇兒童繪畫中色彩表現之課程與教學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 究所。

宋珮(譯)(2004)。珍‧歐康納著。我的馬諦斯─用剪刀畫畫。臺北。青林國際出 版股份有限公司。

林玉山(1993)。葛德納兒童繪畫發展研究與認知發展之探討。當代美勞教學理論與 實務學術研討會。臺北市:臺北市立師範學院。

林曼麗(2000)。臺灣視覺藝術教育研究。臺北:雄獅。

邱梨玲(2007)。國小高年級學童視覺藝術鑑賞美感形式分析能力之研究。國立新竹 教育大學人資處美勞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洪蘭(2010)。理直氣平。臺北:遠流。

柯啟瑤(2001)。生活課程教學的 10 項要點之一。學校本位創造性教材,創刊號。

秦麗花(2001)。教師行動研究快易通。臺南:翰林。

夏林清等(譯)(1997)。Altrichter,Posch and Somekh 著。行動研究法導論─教師動 手做研究。 臺北:遠流出版社。

徐素霞(1994)。審美領域教材教法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輔導叢書,329-382。

陳肆明(1994)。高級中學美術鑑賞教學----教材編寫理論與教學單元之設計舉例。

1994 亞洲藝術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頁269-302)。臺北:國立臺 灣藝術教育館。

陳章甫(2003)。藝術鑑賞統合教學法對國小五年級學生書法風格鑑賞能力之影響。

國立新竹師範學院美勞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陳亦穎(2005) 。國小藝術鑑賞課程設計研究-以結合台北當代藝術館展覽資源為 例。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藝術與藝術教育研究所。

陳勇仁(1999)。以美術鑑賞教學增進國小學童繪畫表現中色彩運用能力之實驗研

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

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