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二節 研究步驟與流程

壹、研究步驟

行動研究之執行步驟,與一般實證研究的差異並不很大,但其實施歷程因個人觀 點不同亦有其差異。王文科與王智弘綜合國外學者 Lodico,Spaulding,和 Voegtle(2006),

Schumacher 和 McMillan(2006), Gall,Gall, 和 Borg(2007)、Creswell(2008)所提出之觀 點,茲將之分成如下之步驟(王文科、王智弘 2009):

一、 決定研究的問題、目的或目標階段

透過反思、描述和解說自己的實務工作進行確認或選擇所要改進的主題或研究 焦點、議題。

二、確認與研究者一起合作研究之人士階段

協助研究者反思和蒐集資料與分析的相關人員都是行動研究之合作人士,包括 研究者之同僚、學生、家長、社區人士和其他對教育實務成果感興趣者。

三、擬定並進行系統蒐集資料階段

研究者需要決定要蒐集的資料之類型,以回答研究問題,包括觀察、訪談、問 卷、測驗等多種工具蒐集資料,並將所蒐集到的資料運用三角交叉法(triangulation)進 行驗證。行動研究計劃蒐集和使用資料的類型,因作者不同而分成不同的類別,

Mills(2007)將其分成 3Es 如下:

(一)經驗(Experiencing)

係指透過研究者本身的經驗蒐集資料,以各種方式記錄的觀察資料為主,如 田野劄記、參與觀察或相關資料等。

1.田野劄記(field notes):儘量觀察和記載每一件事、觀察和找尋平常的事務、尋

找矛盾。包括描述事件地、人、物體、行動、目標、時間、頻次、感受。

2.參與觀察(participant observatuons):包括從事活動並進行觀察的主動參與觀察 者、在非屬自己教學時間而以教師助理身分進行觀察之有權限觀察者、僅在所 要蒐集資料時才出現之被動觀察者。

3.其他相關資料:包括檔案資料、日誌、人工製品、及研究工具等。

(二)探求(Enquiring)

行動研究最常使用訪談和問卷蒐集探求資料的研究策略。訪談的方式有非正 式的人種誌訪談、結構的正式訪談、焦點團體訪談、電子郵件訪談等。

(三)檢查(Examining)

指使用和製作紀錄。內容僅限於在學校環境自然生的資料,包括檔案文件、

日誌、繪圖、錄影帶、錄音帶、照片、影片等人工製品。

四、分析與詮釋資料階段

可使用描述統計加以分析,以增進研究之可信賴、準確、可靠、正確性,應進 行資料分析。資料分析技術包括:確認主題、編碼調查、訪談與問卷、發問關鍵問 題、做組織的概覽、發展概念圖、執行前項因素與結果的分析,以及展示發現等。

資料詮釋技術包括:藉題問問題延長分析、聯結個人經驗與發現、尋找諍友的忠 告、在文獻探討脈絡中置入發現和轉向理論。

五、根據研究結果,建立行動計畫方案階段

此步驟為行動研究與其他研究之區別所在,是整個研究過程中的重要部分。研 究者根據資料分析所得,決定其改進實務所進行的作為。其內容包括修正或重新訂 定學習計畫、發展新的方案或改變學校現行的政策等。

六、採取行動以評估是否使實務獲得改進階段

行動研究者應將其研究發現透過發表、對話和書面方式與他人共享資訊。根據 所設計的行動計畫(plan for action),據以決定應採取何步驟,進行改變以改善實務。

七、分析和詮釋所有蒐集的資料,反思其對實務的意義之階段

研究者透過閱讀劄記、數據、報告、以及共同研究者所提供之資料,進行質與 量的分析,決定就實務而言其資料所具有的意義。

八、形成暫時性結論以及決定所要持續或修正的行動階段

行動研究是一個循環、永無終止的過程,只要研究者認為尚有方法可改進實 務,則研究可繼續進行。行動研究者將其執行計畫所得,經過評鑑和反思之後改變 的行動計畫實務,和同僚分享;然後再提出新的研究問題;確認問題、持續蒐集和 分析新的資料,再提出行動計畫方案以解決問題。

本研究主要是要探討以故事啟發低年級兒童美術鑑賞與創作的教學策略之學習成 效,根據上述行動研究之步驟。首先研究者決定研究的問題,搜集整理藝術家的故事 和其相關作品,以及美術鑑賞之教學設計與策略之相關文獻,擬定並進行系統蒐集資 料,並以九年一貫生活課程之審美課程設計內涵,作為本研究發展之理論及實務基 礎;再蒐集相關之研究報告分析綜合歸納後,作為本研究課程設計之建構依據,以此 採取行動以評估是否使實務獲得改善;進而分析和詮釋所有蒐集的資料,反思其對實 務的意義;形成暫時性結論以及決定所要持續或修正的行動以此步驟循環教學。

貳、研究流程

本研究的實施歷程是將蒐集有關藝術家的故事,依照創作形態加以分類歸納,篩 選出適合低年級兒童發展階段的學習楷模,並將故事內容整理至符合低年級兒童心理 學習的程度。透過不同型態的視覺藝術創作,配合相關藝術家的時代背景及創作媒 材,引導兒童做相關藝術創作的鑑賞,提出自己的看法及感受,再依據所觀察到的做 為自己創作的啟發,建立自己的創作理念。本章節將依據此目標設計研究的流程計,

茲分述如下:

一、研究實施流程

研究者於此教學策略進行前先蒐集學生在生活課程實施時所做的相關美術作 品,進行研究的規劃,並在作品蒐集之後開始初探性研究,並於初探性研究後,

從中發現問題加以檢討、修正,接下來開始正式研究。經由所設計的故事引導、

美術鑑賞、自我創作、共同分享之後,透過此歷程研究者經由觀察、發現問題及 省思後,針對問題再次修改行動方案,教案設計,再次循環教學,建立研究的架 構。本研究歷程有三個階段,準備階段、正式研究階段和資料整理分析階段。

(一)研究準備階段

在初步的概念形成到教學策略實施前是準備的階段,此階段所進行的工作如 下:

1.察覺問題:蒐集兒童的美術相關作品加以分析,發現問題。

2.研究目的的擬定:有了研究的動機,及相關探討的問題,產生研究目的。

3.文獻探討及分析:閱讀相關藝術家的故事,故事教學策略,藝術鑑賞理論,美 學原理及創造力和繪畫力等相關文獻。

4.擬定研究策略:擬定相關的教學事宜,並設計教學活動和故事學習單。

5.擬定教學計畫:本研究以藝術家故事做為美術鑑賞的核心。研究者以設計四個 教學單元,以一個單元作為初探性教學,三個單元為正式教學之教材,共計 24 節課。課程規劃主要以九年一貫課程生活領域審美內涵之能力指標、學生 學習興趣和生活經驗為重心,再設計融入藝術家故事引導美術鑑賞之單元課 程。各單元內容綱要如表 3-1 所示。

表 3-1 101/10/1

達文西

101/10/8

認識蒙娜麗莎 1 能認識蒙娜麗莎的微笑 101/10/22

馬諦斯的故事 1 能說出馬諦斯的精神

101/10/29

國王的悲傷 能回答畫面中的問題 問思教學 創作色紙拼貼 設計最美的衣服 用剪刀和色紙創 第一單元 作

101/11/5

創作色紙拼貼 色紙拼貼最美的衣服 101/11/12

米羅的故事 能說出米羅的精神 故事講述

米羅的作品 能說出作品特色 欣賞畫面中的線 條、色彩、形狀 第二單元

101/11/19

鑑賞星座系列 能說出作品特色 發表教學 101/12/21

許宗煥老師的 101/12/27

捏陶創作 能捏出自己設計的圖案 實際操作 第三單元

102/1/7

作品分享 能分享自己的作品 欣賞、發表教學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二)正式研究階段

1.初探性教學,首先以研究者認教之班級學生為對象,進行初探性教學,共六節 課。探討以藝術家故事引導美術鑑賞之實施狀況,研究者針對初探教學之結 果,對正式教學課程設計部分做出適當的修正,若發現教學歷程有問題產生,

則再重新思考調整,以此作為正式教學行動研究之參考依據。

2.正式教學,正式教學於 101 年 10 月開始實施,至 102 年 1 月共計 18 節課。於 各單元教學結束後皆進行批判與反省,以教學檢討與反省作為下一單元教學之 參考。

(三)資料整理及分析階段

1.蒐集資料階段,研究者將於研究過程中所進行之觀察紀錄、訪談記錄、教學回 饋表、教學活動設計單、學生作品評量表等相關資料,確實蒐集完整。

2.分析資料階段,於整個正式教學結束後,研究者將所蒐集之相關資料加以整 理、歸納及分析,進行教學檢討與反省。

3.撰寫本研究報告,依據整個課程設計及教學成果,提出結果與建議,撰寫本研 究報告。

圖 3-3 為本研究所進行的流程圖,茲根據上述國內外專家學者所歸納行動研 究之步驟,依據本研究之需要規劃如圖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