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研究建議

一、在常設展中增設現代陶藝的展示區域

研究顯示,雖然陶博館的特展中現代陶藝的展示內容佔據絕大多數,但在常 設展示中卻並沒有規劃現代陶藝的論述空間。常設展203 展廳雖然名為「史前/

原住民/現代陶藝」,但現代陶藝的部分卻只有一面描繪現代陶藝家的玻璃墻,而 把「呈現臺灣現代陶藝的多元發展面貌」的重任全部放在現代陶藝特區(即特展)

中。

但特展固然精彩,卻是短暫的,常設展才是一個博物館可以系統體現其核心 理念的主要場所。陶博館開館初期,由於現代陶藝的典藏品不足,所以並沒有在 常設展中設立現代陶藝的展示。但經過十五年的積累,陶博館的現代陶藝蒐藏已 經有了一定的積累,其在現代陶藝領域的影響力也今非昔比。

故本研究建議陶博館可在常設展廳中規劃一個專為現代陶藝發展、詮釋之論

述空間,一方面可以呈現陶博館的現代陶藝蒐藏與研究成果,另一方面也可區別 於短期特展之現代陶藝的內容,展出時間可定3~5 年為一週期,增強陶博館對於 現代陶藝的研究與論述。

二、在特展中增加陶瓷文史類展示

陶博館在開館之初,第一任吳進風館長為教育學之背景,非常重視展示、典 藏、研究、教育推廣功能,奠定了陶博館的專業基礎,同時陶博館更是台灣第一 所縣立博物館准予用專業人員之規定。因此,對台灣陶瓷文史的保存、教育和研 究,一直是陶博館說肩負的重要使命。但本研究顯示,陶博館「陶瓷文史類展示」

的展示主要集中在常設展的部分,在特展方面則明顯偏少,且增長緩慢。分析其 原因,一方面可能是由於文史研究類的展示需要較長的研究時間與展覽策劃過程,

另一方面也可能出於陶博館階段發展的需要,隨著博物館功能轉變、使命更易,

博物館相對重視教育推廣、休閒娛樂,充實生活等(陳春蘭,2016)。2008 年,

陶博館將原本的「研究典藏組」弱化廢除,獨留「典藏」一項併入展示組成為「典 藏展示組」,也可能是原因之一。

雖然陶博館在台灣陶瓷文史的研究方面,建置了台灣傳統陶瓷與當代陶藝資 料庫,並有計劃地邀請學者深入研究各項主題以厚實陶博館的學術內涵,例如進 行常設展的10 年更新,以及每 2 年集結研究人員論文編輯出版之研究集刊等。

但常設展的更新相對是較為漫長的,多元活潑的特展,強化文史研究結果的呈現,

深化大眾對陶瓷文史的理解和思考,是陶博館未來可以改善的方向。

參考文獻

中文

王嵩山(1991)。過去的未來博物館中的人類學空間。臺北市:稻鄉。

王嵩山(1992)。文化傳譯:博物館與人類學想像。臺北市:稻鄉。

王嵩山(2003)。差異多樣性與博物館。臺北市:稻鄉。

王嵩山(2003)。特展雙刃。博物館季刊,17(1),5-6。

王嵩山(2005)。博物館、知識建構與現代性。台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王嵩山(2007)。展示批判的形式論與實質論。博物館季刊,19(1),5-6。

王嵩山(2007)。揭露的與隱藏的:台灣博物館展示研究的回顧與展望。博物館 季刊,21(3),5-37。

王嵩山(2010)。博物館展示的景觀:導論。臺北市:國家台灣博物館。

王嵩山(2015)。博物館、思想與社會行動。臺北市:遠足。

江淑玲(2013)。新妝.新氣象。陶博館季刊,41。取自

http://e-library.ceramics.ntpc.gov.tw/Journal/Content.aspx?Para=821&TID=43

江韶瑩(2012)。博物館無形文化資產保存與地域活化。載於廖仁義、王嵩山主 編,當地方遇見博物館-台灣經驗與跨文化視野(16-29 頁)。宜蘭縣:

蘭陽博物館。

吳進風(2004)。臺北縣立鶯歌陶瓷博物館的營運與社區互動。載於近思大地—

吳進風紀念文集(86-92 頁)。臺北縣:臺北縣立鶯歌陶瓷博物館。

呂理政(1996)。地球是個博物館。臺北市:稻香。

呂理政(1999)。博物館展示的傳統與展望。臺北市:南天。

李子寧(2011)。理解民族誌物件。載於民俗/民族文化的蒐藏與博物館(67-89 頁)。臺北: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林青梅(2013)。陶瓷展覽主題規劃的檢視─鶯歌陶瓷博物館與姊妹館之比較。

載於鶯歌陶瓷博物館研究集刊2013~2014(114﹣116 頁)。新北市:鶯歌陶 瓷博物館。

邱碧虹(2010)。硘溯陶博館十年。臺北縣:臺北縣立鶯歌陶瓷博物館。

洪螢甄(2005)。博物館空間模式場所精神構成之研究—以鶯歌陶瓷博物館 (碩 士論文)。取自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86974660053467067941

胡家瑜(1996)。從民族學研究到異文化展示:由臺大人類學系「原住民物質文 化」特展談起。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 51,148-171。

徐文琴、周義雄(1993)。鶯歌陶瓷史。臺北縣:臺北縣立文化中心。

徐純(2008)。文化載具博物館的演進腳步。臺北市: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

高心怡(2002)。當代博物館展示的再思考(碩士論文)。取自 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01231969697142779929

張婉珍(2005)。論博物館學。臺北市:典藏。

張婉真(2001)。如何分析博物館展示—研究方法旨趣。博物館學季刊,19(4),

13-24。

莊秀玲(2005).陶博館形塑鶯歌陶瓷文化之具體作為。載於鶯歌陶瓷博物館研 究季刊2004﹣2005(51﹣60 頁)。臺北縣:臺北縣立鶯歌陶瓷博物館。

許功明(1998)。博物館展示的展演及其理念。博物館季刊,12(4),3﹣10。

許夢芸(譯)(2008)。文化研究:民族誌方法與生活文化(原作者:Ann Gray)。

臺北市:韋伯文化國際。

陳一夫(2001)。博物館對地方文化產業發展之影響(碩士論文)。取自 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78092725328362618018

陳自勉(1990)。鶯歌、苗栗陶瓷業之空間結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 論文。取自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86974660053467067941

陳奇祿(1959)。貓公阿美族的製陶、石煮和竹煮。台大考古人類學刊,13,125。

陳信雄(2003)。陶瓷台灣。台中市:晨星。

陳庭宣(2008)。鶯歌社區總體營造的發展歷程與願景。載於鶯歌陶瓷博物館

研究季刊 2008﹣2009(100﹣115 頁)。新北市:鶯歌陶瓷博物館。

陳進傳、莊琇雯(2011)。宜蘭的傳統碗盤。宜蘭縣:宜蘭縣立蘭陽博物館。

陳新上(1997)。鶯歌陶瓷發展的特質與展望。臺北縣立文化中心季刊,51,4-9。

陳新上(1999)。阿嬤硘仔思想起: 館藏臺灣民用陶瓷。臺北縣:文化中心。

陳新上(2004)。台灣的碟盤發展。陶藝,44,45-51。

陸定邦(1997)。展示策略與方法之分析。博物館學季刊。11(2),11-22。

游博文(2016)。台灣鶯歌陶瓷 3.0 之鶯歌陶瓷的發展脈絡。陶藝,88,18-23。

黃宗源(2006)。傳統工藝的博物館展示與詮釋(碩士論文)。取自 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41164757149659014797

楊翎(1998)。展示思維與媒材科技:以當代博物館人類學展示為例。博物館學 季刊,12(1),51-65。

溫淑姿(2005)。陶藝‧台灣‧當代。臺北市:國立台灣美術館。

葉立誠、葉至誠(2012)。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臺北市:商鼎文化。

翟振孝(2004)。當文化傳統成為博物館展示:由非洲的祖先紀念柱談起。歷史 文物,(127),83-92。

潘文忠(2000)。凝聚北縣文化力-創造國際陶瓷城。北縣文化季刊,65,6-7。

蕭翔鴻(譯)(2006)。展覽複合體:博物館展覽的理論和實務(原作者:David Dean)。

臺北市:藝術家。

賴文福(譯)(2013)。民族誌學(原作者:David M.Fetterman)。新北市:揚智。

臺北市:藝術家。

錢曉珊(2014)。精密陶瓷常設展廳整妝再出發。陶博館季刊,44。取自 http://e-library.ceramics.ntpc.gov.tw/Journal/Content.aspx?Para=907&TID=46

謝東山(2002)。台灣現代陶藝發展史。臺北縣:鶯歌陶瓷博物館。

簡宜平(2011)。台灣陶瓷藝術文化之轉變—從陶器、陶藝到鶯歌陶瓷博物館(碩 士論文)。取自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40603664355644915882 簡榮聰(1992)。南投陶瓷的歷史沿革與演變。台灣文獻,43(4),34。

蘇士德主編(2004)。鶯歌製陶 200 年特展專輯。臺北縣:鶯歌陶瓷博物館。頁 74~103。

蘇淑雯(2009)。博物館展示的文化詮釋-以國立台灣文學館常設展為例。取自 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19032515043116427171

網絡資料

博物館的定義(2015 年 12 月 23 日)。【國際博物館協會官網】取自 http://icom.museum/the-vision/museum-definition/

鶯歌陶瓷博物館建館使命(2015 年 12 月 23 日)。【鶯歌陶瓷博物館官網】。取自 http://www.ceramics.ntpc.gov.tw/zh-tw/About/Goal.ycm

工藝博物館 ((2017 年 1 月 23 日)) 【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博物館名錄】

http://www.cam.org.tw/museumsintaiwan/

英文

Hopper-Greenhill, E.(2004).The Educational Role of the Museum,NewYourk:Routledge.

Stocking, G.W. (ed).(1985). Objects and Others: Essays on Museums and Material Culture. Madison: 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Burcaw, G.E.(1997).Introduction to Museum Work,Calif:Altamira Press.

附錄

附錄二:新北市立鶯歌陶瓷博物館常設展示歷年更新表

開發的能力。

1 年 1 次 感創意、產品形象、 Pottery Museum)盛大開展,涵蓋合作學術研究 計畫,館員、專家與藝術家交流互訪,藏品交

德國Porzellanikon

2003/8/31~9/4 參加韓國陶藝雙年展開幕典禮及 頒獎晚會;與世界陶藝博覽基金會負責人、行 銷經理及展示部部長會面,並參觀第二屆京畿 道世界陶瓷雙年展「國際競賽展」、發表論文、

「NOW&NOW」及國際陶瓷研習營等活動。

法恩劄國際陶瓷博 物館

2001 無

附錄五:新北市立鶯歌陶瓷博物館歷年特展列表

編號 年份 日期 展覽名稱 展示屬性 本研究分類

1 2000 11/26~03/25 第六屆臺灣金陶獎 現代陶藝競賽展 現代陶藝展 2 2000 11/28~2001/02/1

2 6 2001 10/06~2002/01/2

7 第二屆臺北陶藝獎 現代陶藝競賽展 現代陶藝展 7 2001 10/26~2001/03/1

7

13 2002 10/04~2003/01/0 5

常民之美─鶯歌的

碗盤 陶瓷產業文史展 陶瓷產業展 14 2002 10/04~2003/01/0

5

這不是一個茶壺─

國際茶壺邀請展 現代陶藝展 現代陶藝展 15 2003 01/10~04/06 流光凝煉方寸間─ 陶瓷產業文史展 陶瓷產業展

荷蘭語臺灣老磁磚

23 2003 12/23~2004/03/1 8

27 2004 10/08~2005/01/0

31 2004 11/23~2005/01/3 0

陶都記憶─鶯歌老

照片展 陶瓷產業文史展 陶瓷文史展 32 2004 11/26~2005/01/3

0

懷念的火車頭─網

羅鶯歌攝影展 陶瓷產業文史展 陶瓷文史展 33 2004 11/26~2005/01/2

3 39 2005 11/11~2006/02/1

2 國際駐藝術創作展 現代陶藝展 現代陶藝展 40 2005 12/19~2006/01/2

2

現代陶藝典藏展─

容器的聯想 現代陶藝企劃展 現代陶藝展 41 2006 01/19~05/31 瓷金風華─歐洲名 陶瓷產業展 陶瓷產業展

窯瓷器展

44 2006 10/05~2007/01/2 8

耀聚群英─藝術彩

瓷展 現代陶藝企劃展 現代陶藝展 45 2006 10/05~2007/01/2

8

55 2007 12/29~2008/03/2 64 2008 09/05~2009/02/0

8

鶯歌燒品牌計劃─

戀戀胭脂紅評鑑展 陶瓷產業展 陶瓷產業展 65 2008 12/12~2009/03/0

8

「非分之想」─陶瓷

與異質媒材特展 現代陶藝展 現代陶藝展

66 2008 12/19~2009/02/1 5

68 2009 03/14~06/14 第六屆臺北陶藝獎 現代陶藝競賽展 現代陶藝展

74 2009 10/17~2010/02/2 8

海上絲路看.見東南 亞─古陶瓷.陶瓷 村.現代陶藝

陶瓷文史展 陶瓷文史展

75 2009 12/25~2010/02/2 8

82 2010 07/01~08/15 形.無形─臺灣中堅 88 2010 12/18~2011/02/2

3

95 2011 12/16~2012/02/0 5

活龍活現──2012 全國生肖陶藝競賽 展

現代陶藝競賽展 現代陶藝展

96 2011 12/30~2012/02/0

5 肌膚上的微土—當 陶瓷產業展 陶瓷產業展

代陶瓷飾品設計巡 103 2012 11/15~2013/02/2

4

畫──特色餐具評 121 2014 11/14~2015/01/0

4

手感陶—陶藝觸覺

感知展 現代陶藝企劃展 現代陶藝展

感知展 現代陶藝企劃展 現代陶藝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