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鶯歌與鶯歌陶瓷博物館

第三節 鶯歌陶瓷博物館的展示規劃

壹、展示策略

陶博館展示的策略是圍繞建館使命展開,陳一夫(2000)將陶博館的展示規 劃主要分為以下三點:(一)以展示作為博物館與觀眾溝通的媒介,激發鶯歌居 民愛鄉愛土的意識,啟發觀眾對陶瓷的興趣,喚起大眾對陶瓷文化的關懷,以達 成保存陶瓷文化資產的近期目標;(二)就陶瓷文化歷史,工藝技術、文學鑒賞、

加以展示的詮釋,與學校教育、社會教育想結合,以達成全民終身教育的中程目 標;(三)就陶瓷文化發展與人類生活的關係加以詮釋。呈現現代陶藝創作藝術 的潮流,使生活與陶藝相結合,以達發揚陶瓷文化的遠程目標。由此可見,陶博 館的展示規劃十分注重博物館的教育的功能,希望透過博物館的展示達到教育公 眾的目的;同時,主要從陶瓷文史、陶瓷產業與現代陶藝三大方向來進行展示主 題和內容的規劃。

貳、展示蒐藏

博物館的展示奠基於其蒐藏品。陶博館典藏品的類型,可以分為生活陶瓷、

藝術創作陶瓷、民俗藝術陶瓷、文獻史料、工具材料、建築陶瓷、衛生陶瓷、工 業陶瓷等八類。如果以製作年代來分,少部分屬於清朝及之前、日治時期,較多 部分是光復初期到當代;類型則多為生活日用品、藝術創作及民俗裝飾類,少部 分為建築陶瓷、衛生陶瓷、工業陶瓷、文獻史料、工具材料等。以產品場地來分,

產業產品與當代藝術創作皆以臺灣地區為主,其中當代陶瓷作品或因國際競賽得 獎,或來自申請展、駐村創作之外國外作者的捐贈(邱碧虹,2010)。

表 10 陶博館典藏品類型簡介

類型 主題

生活實用陶瓷 餐具、茶具、花器、文房四寶、儲存器等。

藝術創作陶瓷 國內、外陶藝家作品、古典工藝、彩繪品項等。

民俗藝術陶瓷 裝飾陶瓷、神佛人像、交趾陶等。

文獻史料 古文書及老照片。

工具材料 陶瓷原料、製陶模型、成形工具等。

建築陶瓷 磚瓦、磚雕、磁磚等。

衛生陶瓷 面缸、浴缸、水箱、各式馬桶等。

工業陶瓷 坩堝、耐火磚等。

資料來源:邱碧虹(2010)。硘溯陶博館十年(頁 184)。新北市:鶯歌陶瓷博 物館。

陶博館館藏品的來源主要來自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陶博館開館前,陶博館 委託學界為規劃常設展而進行的蒐藏活動,主要是以《臺北縣立鶯歌陶瓷博物館 展示設計報告》與《臺北縣立鶯歌陶瓷博物館展示內容大綱》兩份研究計畫為基 礎,採集或購藏相關史前與原住民陶器、陶瓷製作技術、臺灣陶瓷發展、工業級

精密陶瓷等方面的藏品和展示品;第二階段是陶博館成立後接收的臺北縣政府文

7 陶博館陶瓷藝術園區四大廣場分佈圖

陶博館的室內展示空間主要是在主體建築內。建築由建築師簡學義設計,結 合建築與哲學,呈現人文與自然的樸素主義。建築的整體意象,以清水混泥土與 洗石子、木質、灰色石材等具有豐富層次與肌理的自然材質為主要材料,在質感 上與陶瓷的可塑性的相互配合。建築以灰色系為主的無色彩低調背景與寧靜的空 間氛圍,蘊含陶瓷造形、質感與色彩上豐富變化所需的中性的背景性空間特質(邱 碧虹,2010)。

館內空間具有兩個特色:一為塑造自明性的空間組織系統,以細胞單元的模 式,將使用空間與服務空間明確地界定並形成有機的組構,形成系統性的空間組 織,不僅有利於使用者掌握空間與動線,並可根據不同的展覽空間規模需求,提 供多重組合的可能性;二為通過將自然光引進戶內展示空間,塑造戶內外交融的 環境,此外,陶瓷的耐候性與戶外展示的可能性,使廣場、墻面與水池等戶外展 示空間與室內展示空間得以相互輝映。

陶博館的室內空間包含了服務、教育和展示設施,服務設施有陶品集、資訊 服務臺、資訊導覽服務、餐廳、咖啡廳、生活好美麗商品概念店等;教育設施包 含陶藝舞臺、資料中心陶藝教室、兒童體驗、國際演講廳、陶藝教室;展示設施:

則包含常設展和特展兩類,如下表:

表 12 鶯歌陶瓷博物館展示空間分佈 展示類型 展示空間

常設展 一樓的115 室、二樓的 201 室、202 室、203 室、204 室

特展 地下一樓陶藝長廊、一樓陽光特展室、三樓特展室、市民陶藝平臺

常設展空間主要分佈於一樓和二樓的五個常設展室。特展空間分為室內與室 外兩個部分:室內空間主要分佈在一樓的陽光特展室、三樓特展室、市民陶藝平 臺和地下一樓陶藝長廊;室外空間主要為陶橋、景觀池中與主建築周圍之陶瓷藝 術園區展示廳展示。此外陶博館的部分特展也會在館外的鶯歌火車站或三鶯藝術 村展示廳進行。例如2004 年「懷念的火車頭─網羅鶯歌攝影展」是在鶯歌舊火 車站舉行;2012 年的「動物當家—陶瓷中的動物形象」在山鶯藝術村展示廳舉 行。本研究的範圍主要以博物館的室內展示空間為主。

圖 8 鶯歌陶瓷博物館館內空間設施分佈圖 資料來源:鶯歌陶瓷博物館

肆、陶博館的展示類型

陶博館的展示主要可以分為常設展和特展兩個部分。常設展,基本上是呈 現陶博館建館以來計劃性的蒐藏特色。而陶博館蒐集藏品的歷史,主要可以分為 兩個重要的階段。第一階段是陶博館開館前,陶博館委託學界為規劃常設展而進 行的蒐藏活動,主要是以《臺北縣立鶯歌陶瓷博物館展示設計報告》與《臺北縣 立鶯歌陶瓷博物館展示內容大綱》兩份研究計畫為基礎,採集或購藏相關史前與 原住民陶器、陶瓷製作技術、台灣陶瓷發展、工業級精密陶瓷等方面的藏品和展 示品(莊秀玲,2010),而這些收藏的方向後來成為陶博館展示架構的主要內容。

第二階段是自陶博館2000 年成立後,接收了臺北縣政府文化局的陶瓷收藏,

而文化局的收藏以1970 年代之前的碗、盤、湯匙、缸、甕等日用陶瓷的數量最 多,其次為民俗藝術陶瓷類,常設展的展示品即是以此為基礎進行展示。這兩個 階段的藏品為陶博館的展示奠定了重要的基礎,再加上歷年收藏的累計,到建館 的15 週年(2015 年),陶博館的藏品已經達到 2802 件11

一、常設展

陶博館的常設展以臺灣陶瓷發展為主,分為「走向從前—台灣傳統製陶技術」、

「回看所來處—臺灣陶瓷發展」、「硘仔鎮—鶯歌陶瓷發展」、「穿越時空之旅—史 前陶、原住民陶、現代陶藝」、「未來預言—未來預言—工業與精密陶瓷」五大主 題,以各類型展品、圖文、影像與互動科技,塑造各種展示情境,引領觀眾悠遊 於臺灣多元而豐富的陶瓷文化之中。2004 年起,台灣網際網絡資訊化被高度重 視,博物館之設施也相對被期待,因應民眾需求,陶博館的展示手法、導覽系統 等均加入多媒體元素(陳春蘭,2016)。為了因應時代變化與館藏的增加,陶博

11文化局的收藏以 1970 年代之前的碗、盤、湯匙、缸、甕等日用陶瓷的數量最多,其次為

民俗藝術陶瓷類,常設展的展示品即是以此為基礎進行展示。

館更於2009 年啟動了常設展 10 年的更新計劃,委託相關專家計劃更新部分展示 內容,歷年更新情況見附錄二(莊秀玲,2010)。

圖 9 115 展廳

115 展廳以「走向從前」為主題,以製陶的燃料、黏土、技法、釉藥及窯爐 相關實物、圖文與影片為展示內容,介紹製陶過程的重要步驟與臺灣傳統製陶技 術。

圖 10 201 展廳

201 展廳以三百多年來的漢人文化陶瓷發展為介紹重點,以「技術的傳播」、

「臺灣陶瓷簡史」、「信仰與陶瓷」、「生活與陶瓷」、「建築與陶瓷」等主題性展示 內容介紹臺灣陶瓷的發展歷程。

圖 11 201 展廳

鶯歌自兩百多年前開始發展陶瓷產業,目前已是臺灣最具代表性的陶瓷產地。

201 展廳以鶯歌陶瓷發展中的重要事件、重大設施與人物以及各種陶瓷實物展品,

呈現出鶯歌陶瓷發展的多元面貌。

圖 12 203 展廳

203 展廳以考古文化層的展示概念,透過陶器的成形、燒製、裝飾、實用及 非實用等觀察與比較方式,介紹臺灣史前時代與原住民的陶瓷發展,透過國內外 現代陶藝作品,讓參觀者產生穿越時空的感受,體驗臺灣陶瓷多元發展。203 展 廳部分現代陶藝作品也開放參觀者以觸摸的方式,體會陶瓷藝術釉色變化之美。

圖 13 204 展廳

陶瓷除了在日常生活與建築運用外,亦是工業科技用品常見的材料與元件。

204 展廳透過充滿科技與現代感的展示情境,以電腦、電話、行動電話等當代科 技產物,呈現工業、精密陶瓷與傳統陶瓷的差異,展現陶瓷產業在科技中的多元 應用與發展。

二、特展

陶博館的特展類型有主題展、競賽展、申請展、合作展等,不同的特展具有 不同的規劃方向與目的。主題展的規劃以台灣陶瓷文化史觀或突顯時代議題,建 立陶博館展覽應有的學術價值與前瞻性,並部分引進與台灣文化或多或少相關的 國際陶瓷文化,以豐富視野;常設性競賽,包括台灣金質獎、新品品鑑展、全國 生肖陶藝競賽、台灣國際陶藝雙年展等,主要是鼓勵現代陶藝的創作與交流(見

附錄三);申請展與合作展:針對藝術家、陶藝團體或策展分成三類接受申請展

生、民眾創作。

2008 鶯歌燒認證與評鑒展

(每年1 檔)

提升鶯歌產業品質與創意。突顯鶯歌特色 建立聯合行銷品牌策略。

2014 市民陶藝申請展

(每年約8 檔)

專屬新北市民陶藝展示平臺,增進興新北 市陶藝交流,並介紹新北市的陶瓷達人。

資料來源:陳春蘭(2016)。新北市立鶯歌陶瓷博物館經營策略研究。頁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