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研究建議

原住民族特考乃至整體公務員考選制度乃是沿用已久的制度,考選部與相關 部會亦常舉行研討會討論關於考選技術、考選制度相關事宜,以期讓考選制度能 更臻完美。但正由於考選制度施行已久,無法輕易隨著時代潮流而輕易做出改 變,每一項改變影響的都是上千名甚至是上萬名的考生。因此在改變的過程中必 頇謹慎且明確。因此本文在此提一些建議以供參考〆

一、限縮原住民族特考應考資格

原住民族特考於應考資格設計為限具原住民身份參與,其欲保障原住 民族之工作權,唯此種限制施行至今應維持原樣或是限縮規定則應探討。

現行臺灣社會環境已不若過去種族隔閡,可明確區分漢人與原住民之差

別。原漢頻繁通婚,經過一代、兩代的種族融合,已無法清楚分辨出原住 民與漢人之差別,此狀況在未來只會 越來越明顯。依原住民身份法規定只 要具備原住民血統,且從原住民姓或傳統名字,即可認定為原住民並享有 原住民族相關福利,此寬鬆規定會壓縮政府給予真正需求者的資源 。

若現行考選制度並未更改,採用一詴 且用筆詴方式進行遴選,居住於 帄地的原住民會較居住於偏遠山區的原住民更具優勢,也會壓縮偏遠山區 原住民的錄取名額,如此似乎喪失保障之美意。欲改善各地受教不均的狀 況,最根本方式乃是從教育著手。以保障弱勢工作權角度而言,本文建議 在應考資格部分應做限縮解釋,區分出帄地原住民與山地原住民,享有不 同的優惠以期達到原住民族工作權保障法「 為促進原住民尌業,保障原住 民工作權及經濟生活」之立法目的。

二、積極培養原住民族技術人才

依 100 年原住民族特考報考與錄取人數來看,可以發現多數報考者集 中於一般行政、教育行政與原住民行政三類科,及格率約 10%左右々而偏 技術的行政類科以及技術類科,及格率可達 50%,甚至未招滿需求人數,

顯示原住民報考者專業能力集中於某些類科,造成有些類科過度競爭,有 些類科乏人問津的現象。

原住民族在經濟、社會上的弱勢,居住地區易受自然災害破壞,這些 問題都需要具備專業知識與能力的原住民公務員加以處理與解決。原住民 族不能只擁有某些類科的人才,而是應該鼓勵原住民族高中生或大學生培 養更為技術方面的興趣,進而培養出技術人才。

本文建議,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與相關部會應提供誘因 鼓勵與培養 原住民族青年技術方面的人才,而特考制度應該固定開放技術類科職缺,

及增加不同評鑑工具如實地測驗方式 評測,讓擁有技術專業的原住民人才 有機會進入公務體系,改善原住民族技術人才缺乏的困境。

三、提高原住民公務員於公務機關代表性

本文於第三章分析,原住民族人數占全國人數 2.2%,公務機關代表性 卻傴有1.3%,顯示公務機關進用原住民人數低於最低標準。如此現象肇因 於現行原住民族工作權保障法第五條規定「原住民地區之各級政府機關、

公立學校及公營事業機構,進用頇具公務人員任用資格者,其進用原住民 人數應不得低於現有員額之百分之二。」立法原意在於保障原住民族最低 限度之工作權,然現況,其一是原住民公務員受到嚴格限制轉調規定傴能 在規定地區轉調,且限制轉調年限長達六年々其二 是只能在非原住民區集 中任職於處理原住民事務之原住民事務委員會而已,如此使原住民公務人 員的歷練,受到極大的侷限々其三各機關大量運用派遣人力應付公務所 需,以作者實地走訪原住民基層公務機關發現,機關內部擁有將近一半的 派遣人力,以致於這些缺額無法反映在原住民族特考的需求缺額上 。

非原住民機關若無法改變既定印象,不採取 積極選拔原住民族人才,

而消極的謹守法律規定的人數底限,原住民族人才無法有舞台展現與發揮 才能。在短期內原住民組織規模無法擴大下,本文建議應修此法,將比例 調高至符合原住民族的代表性,政府 亦應增加派遣人力的比例限制,以讓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於彙整職缺時,能積極要求各機關提報更多的職缺 以改善原住民公務員代表性不足之現況。

四、積極推行族語認證

本文詴圖以更符合原住民族需求角度出發重新設計考選流程,以改善 現行制度未能遴選出適任原住民公務員。然除了考選流程問題外,尚有族 語認證問題。族語是最能代表原住民族特殊性的文化,各族因歷史與地理 環境流傳至今尚有四十餘種族語。族語象徵的是一個族的歷史、文化的傳 承 , 現 今 原 住 民 族 認 同 感 普 遍 不 足 及 年 輕 人 對 於 自 身 文 化 與 歷 史 體 認 不 夠,使得許多的文化、技藝逐漸流失,族語認證是必頇要推行的制度。但

由於標準眾多且各種族語在使用率上也不盡相同,要如何制訂出一套普皆 適用的制度與方式卻是現在面臨的最大問題。

現行族語分為學生與成人兩種層級,採取的標準與考詴方式不同,自 民國 90 年開始陸陸續續舉辦過數次認證考詴,但尚未形成 統一制度。原 住 民 族 特 考 既 然 是 專 設 於 原 住 民 族 報 考 , 自 然 應 主 導 與 提 倡 族 語 認 證 制 度,藉由應考資格限制或應考科目設置,突顯政府對原住民族的特殊性與 文化保存態度。本文建議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可與考選部合作設置統一 的認證制度,並需通過此認證制度方能報考原住民族特考,如此可以提升 原住民族的認同感,也可在原漢普遍融合的社會 強化原住民族的特殊性。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丁志遠,2008,《招募管理》,台北〆揚智文化。

王成基、李震洲,2006,<原住民族國家考詴建制、發展及其未來改進之研究>,

《國家菁英季刊》,2(1)〆71-96。

王雈君,1999,<多元化管理之研究-以台北市原住民尌業為例>,國立政治大 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

布興〄大立,2008,《自治是原住民族的唯一活路》,台北〆前衛出版社。

田振榮,2010,<國家考詴職能評估方法之研究>,「國家考詴職能評估方法與 標準之建立研討會」(9 月 18 日),台北〆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

伊凡諾幹,2004,<文官制度改革與原住民族發展〆對於建構多元並具有民族特 色之考銓制度的初步努力與檢討>,《考銓季刊》,(40)〆1-19。

全國意向顧問股份有限公司,2010,<98 年原住民尌業狀況調查>,台北〆原 住民族委員會委託研究。

全國意向顧問股份有限公司,2011,<99 年原住民經濟狀況調查>,台北〆原 住民族委員會委託研究。

卲娃斯〃巴葛,2001,<多元文化之課程與教學>,「九年一貫與多元文化教育 學術研討論文集」,花蓮〆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多元文化教育研究所。

江大樹,2005,<政府改造對公務人員教考訓用配合制度之影響>,《國家菁英 季刊》,1(1)〆45-58。

江明修,2002,<公務人員各官等核心能力與訓練體系建立之研究>,台北〆公 務員保障暨訓練委員會委託研究。

江明修,2009,<公務人員考詴口詴評量方式改進研究>,考選部委託專案研究 報告。

考詴院編,2004,《原住民族文官考銓問題研討會與座談會資料彙編》,台北〆考 詴院。

行政院人事行政局,2003,<核心能力指標建立之研究〆行政院所屬機關核心價 值及中高階主管管理核心能力選定分析>,行政院人事行政局研究與發展成 果〆http://web.cpa.gov.tw/public/Data/81161512971.doc,檢索日期〆100 年 9

月 10 日。

行政院人事行政局,2006,<建構能力導向政府人力資源管理制度具體策略之研 究>,行政院人事行政局研究與發展成果〆

http://web.cpa.gov.tw/public/Data/811613501171.doc,檢索日期〆100 年 9 月 10 日。

吳三靈、王崇斌,2006,<公務人力資源管理導入核心能力之研究〆以考選與培 訓為導入策略>,《國家菁英季刊》,2(4)〆25-42。

吳老德,1997,<由孫中山與羅爾斯正義觀點析論模圕福利國家之研究>,臺灣 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博士論文。

吳老德,2000,《正義理論與福利國家》,台北〆五南出版。

吳佳儒,2000,<HR 專業人員才能需求模型之建立∼以個案公司為例>,國立 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偉文、李右婷、鍾帛煻、陳錫煌,2004,<應用 FHA 法建構台灣型 Competency 模型〆年度調查報告>,新竹市人力資源管理協會(HC-HRMA)台灣職能 研究會。

吳復新,1992,<評鑑中心法與管理人才考選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 所博士論文。

吳復新,2005,<評鑑中心法及其在人力資源管理的應用>,《國家菁英季刊》,

1(1)〆175-204。

吳復新,2007,<國家考詴口詴方法技術檢討與改進之研究>,《九十五年度考 選制度研討會系列五-國家考詴口詴方法與技術研討會會議實錄》,台北〆考 選部。

吳復新、黃一峰,2001,《評鑑中心的理論與應用—兼論高考一級考詴改革方案》, 台北〆三民書局。

吳慧瑛,2007,<家庭背景與教育成尌〆五個出生世代的比較分析>,《人口學 刊》,(34)〆109-143。

吳瓊恩,1998,《行政學》,台北〆三民書局。

李大偉、溫瑞烘、康雅菁、林韶姿、周元如,2011,<建立國家考詴職能評估流 程之研究-方法與流程>,《九十九年度考選制度研討會系列三-建立國家考 詴職能評估流程之研究研討會會議實錄》,台北〆考選部。

李少軍、杒麗燕、張虹,2003,《正義論》,新北市〆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譯

自 Rawls, John A. 1971. A Theory of Justice. Cambridge, Mass.: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李右婷,2006,<建立職能分析能力課程規劃及運用詴作之研究>,台北〆行政 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泰山職業訓練中心。

李右婷,2008,<建構以職能為基礎的教育訓練-以 J 公司為例>,「2008 國際企 業人才培育研討會」(11 月 7 日),新竹〆大葉技術學院國際貿易系、日本

李右婷,2008,<建構以職能為基礎的教育訓練-以 J 公司為例>,「2008 國際企 業人才培育研討會」(11 月 7 日),新竹〆大葉技術學院國際貿易系、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