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建議

在文檔中 青少年工讀經驗之影響探究 (頁 111-11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研究建議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第二節 研究建議

壹、 對教育實務工作者的建議

在文憑導向的教育體系下,目前高中職學校教育以「升學」為導向的現象仍 相當普遍,高中職學校雖然有生涯規劃必選修課程,但只有 1-2 學分,而且在訴 求升學的學校環境中,該科目不如考試科目受到重視。高職學校除生涯規劃科之 外,尚有職業類科的實習課程、專門學分或專題課程等,但大多受限於學校場域 或經費問題,能真實進行職場體驗的教育方案或機制不多,尤其建議技職學校行 政處室能合作建置學生職涯探索方案,發展學校或地區產業本位課程,提供在地 學子更多的管道認識職場世界與文化,以利未來在職業生活能更加適應。

另外,在本研究中發現,恆春地區部份青少年學習動機低落,但在工作上卻 能表現良好並維持工作行為,除了薪資報酬的外在增強外,工作行為本身所帶來 的內在增強,也可促發教育人員進行反思,針對學習動機低落的學生,開設情境 式教學,將學習場境類化模擬如工作場境,邀請相關產業的講師或技師協同教 學,並開發相關合作方案,活化教學,以提升學生學習動機,並維持其學習行為。

除此之外,學校輔導人員及教師,對於青少年於學校、家庭和工讀環境中,

因多重角色而引起的壓力情緒,應予以關心紓導,並落實三級輔導,提供發展性、

介入性或處遇性的輔導措施,協助青少年度過人生的狂飆期,發展正向自我,朝 健康成人邁進。

貳、 對政府及民間社福單位的建議

政府及民間社福單位對於家庭經濟不利青少年,可提供經濟輔助措施,如就 學獎助學金或工讀就業相關輔導措施,包含職場認識與倫理、工讀與就業相關法 規須知、職場態度培養與技能指導等,以協助家庭經濟不利青少年在提早進入勞 動市場時,能有社會系統支持,也不致迷失方向,而影響其生涯發展。

而除了家庭經濟不利青少年的輔助,政府應正視青少年職涯探索之需求,提 供更多的管道跟資源,雖然目前青輔會有建置工讀網釋放工讀職缺,也有提供弱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勢家庭青少年的輔助方案,但多仍以都會區青少年為主要對象,較為忽略偏遠地 區或偏鄉青少年的職涯發展。

參、 對企業界的建議

工讀年輕化已是台灣目前的趨勢,企業界除了一般正職員工的訓練及制度建 立,也應提供工讀生相當的管道,協助其在職場上良好適應與學習,目前企業者 與學校合作方案中,在大專院校有企業實習計畫、雙軌制度及產學合作機制等,

而高中職學校有產業實習、建教合作等,這些產學合作的機制提供比較完整的教 育訓練方案,但對於青少年自發性參與的工讀,業者較少給予完善的制度規畫,

如企業者能予以重視,方能培養與挖掘許多優秀的青少年人才,對於青少年生涯 探索與發展也有極大的助益。

肆、 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本研究僅針對恆春地區八位青少年進行訪談,受限於樣本、研究人力、研究 時間及研究面向的有限性,故研究結果也有限制,無法推論於各地區各行業的青 少年工讀經驗。建議未來研究者可先運用量化研究,以橫向調查瞭解在不同產業 的青少年工讀的普遍概況及區域性特色,再輔以更深入的質性研究,如行動研 究、田野調查等,實地進入工讀學生工作場域,並以縱貫性角度長期觀察並蒐集 資料,方能更完整探究青少年工讀歷程與影響,瞭解工讀與個人生涯發展的關聯 性,以提供政府、民間及學校相關單位給予青少年更適切的輔助措施,協助其正 向發展。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參考文獻

伍、 中文部分

王麗容(2000)。少年打工-保護與禁止之間的捏拿.。人本教育札記,133,頁 24-25。

方玉敏(2005)。大學生打工經驗歷程之研究。玄奘大學社會福利學系研究所碩士 論文。

李彥儀(1991)。學生工讀的意義及功能。師友月刊,289,頁 22-23。

李茂興、余伯泉譯(1995)。工作社會心理學。Michael Argyle 原著。台北:巨流 圖書。

李再長、徐強、陳彰儀、胡國強、賴孟寬、張怡筠(1997)。工商心理學。台北:

國立空中大學。

李筱白(2012)。臺北地區技專校院學生工讀職場經驗與生涯自我效能之研究。國 立臺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宋廣英(2008)。大專生工讀參與動機及工作表現對就業力影響之研究-以暑期社區 產業工讀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慧瑛(2007)。工讀生工作環境、工作滿意度與服務品質之相關研究—以大台北 地區國際觀光旅館宴會廳與一般宴會廳為例。輔仁大學餐旅管理學系研究所 碩士論文。

吳蕙君(2009)。工讀參與對學生自覺評估影響之研究-以台北市高中職為例。中 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孟純(2011)。大學生打工參與、物質傾向與生涯適應力之相關研究。國立嘉義 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佳君(2000)。學生工讀-打工分析。人本教育札記,13,頁 22-23。

林幸台、田秀蘭、張小鳳、張德聰(2003)。生涯輔導。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奇摩新聞(2011)。兼職打工年輕化 高中職生占 1/3。 http://goo.gl/p4Elv5 陳彰儀(1995)。組織心理學。台北:心理出版社。

陳盈方、翁維希、蔡嘉雯、林采蓉(2005)。高中職五專學生的打工。台灣教育長 期追蹤資料庫電子報,32。上網日期:2009/5/16。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陳昌文、趙文彥、吳軍飛、李桂東、吳宇(2003)。管理心理學。台北:新文京開 發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陳建成(2010)。青少年打工對其偏差行為影響之研究。國立臺北大學社會學系研 究所碩士論文。

陳弘祐(2013)。工讀實習對明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學生自我效能影響之探 討。明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馨嬅(2000)。單親家庭青少年子女打工經驗之研究。私立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 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昭侃(2004)。特教學校高職部智能障礙學生職業適應預測因素之研究。國立嘉 義大學教育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德祥(2006)。青少年心理學。台北:心理出版社。

黃盟琇(2007)。高中生工讀歷程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市:東華書局。

張春興(1991)。現代心理學。台北市:東華書局。

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台北市:東華書局。

張琳惟(2011)。青年就業力對職涯發展影響之研究—以青年暑期社區工讀計畫為 例。樹德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睿哲(2007)。打工行為對於大學入學及就業之影響-以北台灣高中職學生為 例。臺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管貴貞(1992)。單親青少年的壓力因應策略及其社會適應之研究。私立東海大學 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明秋(1995)。教師生涯發展態度分析之研究。台南師院學報,28,頁 115-151。

蔡錦德(2002)。不同家庭經濟狀況高中生職業可能自我之差異比較研究。國立高 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毓玲(2012)。高屏區高職餐飲管理科學生生涯輔導知覺、職業自我概念與就業 力之研究。屏東科技大學技職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出版社。

盧品樺(2008)。大學生工讀對學習表現影響之研究。華梵大學/工業工程與經營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研究所碩士論文。

導航基金會(2003)。青少年打工調查報告書。台北:巨流圖書。

薛承泰(1995)。變遷中的台灣家庭結構─從人口與婚姻談起。社會建設,89,頁 81-94。

薛文婷(2007)。一腳踏入社會:工讀經驗對日校高商生學習生涯的影響---以宜蘭 高商為例。佛光大學社會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貳、外文部分

Breckler, S.J. (1984). Empirical validation of affect, behavior, and cognition as

distinct component of attitud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47, 1191-1205

Brooke, P. P., Russell, D. W., & Price, J. L. (1988). Discriminate validation of measures of job satisfaction, job involvement, and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73, 139-145.

Ginzberg, E., Ginsburg, S. W., Axelrad, S., & Herma, J. (1951). Occupational choice:An approach to a general theory. 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Kablaoui, B. N., & Pautler, A. J. (1991). The effects of part-time work experience on high school students. Journal of Career Development, 17, 195-211.

Lofquist, L. H.,& Dawis, R. V.(1984).A psychological theory of work adjustment.

Minneapolis: Univ Minnesota.

McDaniels,C.(1978).The practice of career guidance and counseling.INFORM,7(1),1-2,7-8.

Super, D. E. (1976).Career education and the meaning of work. Monographs on Career Education. Washington DC: The Office of Career Education, U.S. Office of Education.

Super, D. E. (1990). A life-span, life-space approach to career development.In D.

Brown, L. Brooks, & Assoc.(Eds.),Career choice and development:Applying contemporary theories to practice, 2, 197-261.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在文檔中 青少年工讀經驗之影響探究 (頁 11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