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青少年工讀經驗之影響探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青少年工讀經驗之影響探究"

Copied!
11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 諮商心理碩士在職專班

碩士學位論文

指導教授:蔡東鐘 博士

青少年工讀經驗之影響探究

研究生:郭依雯 撰

一○四年八月

(2)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3)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 諮商心理在職專班

碩士學位論文

青少年工讀經驗之影響探究

研 究 生:郭依雯 撰 指導教授:蔡東鐘 博士

一○四年八月

(4)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5)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6)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謝 誌

歷經了三個暑假的進修學習,終於在一刻完成了這本論文,當初踏上台東這 塊土地唸書,就是希望可以完全回歸單純的學生生活,免除工作課業兩頭燒的情 況,三年的時光飛逝,此刻總算從論文海中游上岸了,揮別苦守圖書館研究小間 埋頭奮戰的日子。

這一路走來,首要感謝的是我的指導教授─蔡東鐘教授,謝謝老師的包容和 細心指導,在我書寫論文迷失方向時,給予引導跟鼓勵,尤其體諒我們回到學校 工作崗位上經常忙到忽略論文,老師也從不給我們壓力,盡力督促我們可以在暑 假期間,論文能有所進度,今天能如此順利的完成,真心謝謝老師的幫忙,「東」

大帥哥,我們真的「鐘」身難忘!

其次感謝我的口試委員劉明洲教授和鄭承昌教授,謝謝老師們在口試時給予 的指導跟建議,提醒我注意細節及留意相關問題,給予不少修改的方向,因為您 們的意見,我的論文才能更加完備。

再者,感謝三個暑假陪伴我一起創造美好台東記憶的閃亮諮商 102 的同學 們,大家彼此的鼓勵陪伴、加油打氣,還有經驗的分享提醒,都讓我備感溫暖,

尤其是甜甜圈戰友們,每次一起 meeting,一起經歷一次次的心情轉折,有妳們 的陪伴,一起並肩作戰完成任務,真的很幸福,暑期的研究生活雖然短暫,但是 記憶卻相當深刻!

還有感謝我的同事、好友們給我的加油鼓勵,學生對我的義氣相挺,還督促 我寫論文,最重要的,感謝我的家人,尤其是我的爸媽,謝謝你們作為我最大的 支柱、最堅強的後盾,讓我能勇敢去飛,去完成我的目標!

最後,感謝台東這塊土地給我養分,謝謝三個暑假在此遇到的人事物,這真 的是一個會讓人愛上的好地方。

依雯 謹誌於台東 2015 年 8 月

(7)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青少年工讀經驗影響之探究

作者:郭依雯 國立臺東大學 教育學系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青少年參與工讀的動機、工讀歷程中的適應情形、工讀經 驗對個人的影響以及工讀經驗與學校學習經驗的關係。研究者採質性研究─多 重個案研究法,以八位恆春地區青少年為研究參與者,依據研究目的及文獻探 討,擬定訪談大綱,採半結構式進行深度訪談。

經資料歸納分析,研究結果顯示:

一、青少年工讀動機包含個人、家庭及社會環境因素。

二、青少年在工讀中發展正向工作態度,學習挫折調適與壓力管理。

三、工讀經驗對青少年的影響層面涵蓋人際互動、自我發展和生涯探索。

四、青少年工讀經驗的學習和學校學習經驗有交互影響的關係。

最後,依上述研究結果提出建議,有助於教育工作者、政府民間相關單位 和企業界瞭解青少年工讀動機與歷程,進一步提供教育措施及資源,並供未來 研究作為參考。

關鍵字:工讀經驗、工讀動機、工讀適應、工讀影響

(8)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The research of part-time working experience in adolescents

Yi-Wen Kuo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adolescent’s motivations of being part-time workers, the adjustment process of part-time working, the influences of part-time working,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t-time working experience and the studying experience in school.

The research use multiple-case study method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and invite eight adolescents who working part-time in Hengchun to participate in the study.

According to the study purpose and literature review, the research develop the outline of interview and take depth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Summarized and analyzed by the data , the results show:

First at all, the adolescent’s motivations of being part-time workers includes personal , family and social factors. Second, the adolescent develop positive attitude in part-time working experience ,and learn setback adjustment and stress management.

Third, part-time working experience covers impact on the adolescent including interpersonal interaction, self-development and career exploration. Fourth, the studying between part-time working experience and school experience interworks.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the research make recommendations to help educators, government and the business community to understand the adolescent’s motivations and processes of being part-time workers, and encourage them to provide educational measures and resources. And the study provides as a reference for future research.

(9)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Keyword:part-time working experience, motivations of being part-time workers, the adjustment process of part-time working, the influences of part-time working

(10)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目 次

謝 誌... I 摘 要... II Abstract ... III 目 次... V 表 次... VIII 圖 次... I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 2

第三節 名詞釋義 ... 3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4

壹、 研究範圍 ... 4

貳、 研究限制 ...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青少年工讀動機 ... 7

壹、 工讀動機理論 ... 7

貳、 工讀動機相關研究 ... 11

第二節 工讀適應 ... 12

壹、 工讀態度 ... 12

貳、 壓力調適管理 ... 14

第三節 人際互動 ... 15

壹、 人際吸引 ... 15

貳、 職場人際關係 ... 17

第四節 自我發展與生涯探索 ... 18

壹、 生涯發展理論 ... 18

貳、 生涯探索對青少年自我發展的重要性 ... 21

第五節 工讀經驗的相關研究 ... 22

壹、 工讀適應相關研究 ... 22

貳、 工讀影響相關研究 ... 23

第三章 研究設計... 25

(11)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第二節 研究流程 ... 26

第三節 研究方法 ... 28

第四節 研究對象 ... 30

第五節 研究工具 ... 31

壹、 訪談大綱 ... 31

貳、 訪談筆記本 ... 31

參、 錄音筆及相機 ... 31

肆、 文件資料 ... 32

伍、 觀察記錄 ... 32

第六節 研究倫理 ... 32

壹、 研究對象知後同意 ... 32

貳、 注意使用資料倫理與保密原則 ... 32

第七節 研究信度與效度 ... 33

壹、 紀錄工具的使用 ... 33

貳、 研究參與者訪談檢核函 ... 33

參、 三角檢驗法 ... 33

第八節 資料處理 ... 34

壹、 資料編碼 ... 34

貳、 資料分析 ... 35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 37

第一節 青少年工讀的動機與選擇 ... 37

壹、 工讀的動機 ... 37

貳、 工讀機會與選擇 ... 43

參、 小結 ... 45

第二節 工讀中的工作適應情形 ... 47

壹、 工讀態度與認知 ... 47

貳、 工讀中的壓力與挫折調適 ... 49

參、 工讀驅力與轉換 ... 54

肆、 小結 ... 61

第三節 工讀中的人際互動 ... 62

壹、 工讀中的人際關係 ... 62

貳、 工讀人際經驗帶來的成長與改變 ... 66

參、 工讀人際經驗的負向影響 ... 72

肆、 因工讀而導致其他關係失落 ... 74

伍、 小結 ... 74

第四節 工讀中的自我發展與生涯探索 ... 76

壹、 發展自我效能 ... 76

貳、 展現獨立性與轉化家庭角色 ... 81

(12)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參、 在工讀中學習,提早適應職場生態 ... 82

肆、 就業信心與方向尋找 ... 84

伍、 小結 ... 85

第五節 工讀經驗與學校學習的交互影響 ... 86

壹、 學校學習對工讀經驗的影響 ... 86

貳、 工讀經驗對學校學習的影響 ... 88

參、 工讀經驗與學校學習經驗的關係 ... 89

肆、 小結 ... 9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93

第一節 研究結論 ... 93

壹、 青少年工讀動機 ... 93

貳、 青少年工讀機會與選擇 ... 93

參、 青少年工讀經驗中的適應情形 ... 94

肆、 青少年在工讀經驗中的人際成長與影響 ... 95

伍、 青少年工讀經驗對自我發展與生涯探索的影響 ... 96

陸、 青少年工讀經驗與學校學習經驗之關係 ... 96

第二節 研究建議 ... 97

壹、 對教育實務工作者的建議 ... 97

貳、 對政府及民間社福單位的建議 ... 97

參、 對企業界的建議 ... 98

肆、 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 98

參考文獻... 99

壹、 中文部分 ... 99

貳、外文部分 ... 101

附錄... 103

附錄 1 訪談知後同意書 ... 103

附錄 2 訪談大綱 ... 104

附錄 3 觀察記錄表 ... 105

(13)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表 次

表 1GINZBERG等人生涯發展階段論 ... 19

表 2SUPER生涯發展階段 ... 19

表 3 訪談對象表 ... 30

表 4 資料編碼代號表 ... 35

(14)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圖 次

圖 1 研究架構 ... 25 圖 2 研究流程圖 ... 27 圖 3 三角檢證架構圖 ... 34

(15)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第一章 緒論

本章說明研究背景、動機,研究目的,重要名詞解釋,研究的範圍與限 制。本章共分成五節,第一節研究背景與動機,第二節研究目的,第三節名詞 解釋,第四節研究範圍與限制,各節詳述如下。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由於社會環境的變遷及服務產業的發展,青少年打工風氣日盛,根據 104 人力銀行統計,已有超過 1 萬名高中職學生在 104 人力銀行開啟履歷找打工,目 前全體兼職工作機會超過 3 萬個,其中 7 成開放給高中職學生。平均每 3 位兼職 求職者有 1 位是高中職學生,兼職打工「年輕化」( Yahoo 新聞,2011)。這個調 查顯示目前青少年參與工讀已經是非常普遍的現象,也反映了現今青少年自食 其力,賺取自己花費,並在過程中提早體驗職場生活。

研究者於恆春地區學校從事輔導工作,恆春墾丁地區近年來觀光業發展蓬 勃,每年湧進大量遊客,為消化遊客需求,恆春墾丁地區飯店民宿倍增,餐 廳、水上活動、賽車場、露營烤肉、漆彈場、飛球場及飆沙越野車等休閒產業 亦陸續開設以滿足遊客,因此恆春墾丁地區觀光業有大量的人力需求,釋出許 多工作機會,除一般民眾全職的工作機會外,提供給青少年的工讀職缺也非常 多。因上述現象,恆春墾丁青少年工讀的比例相當高,工讀經驗豐富,且多以 服務業為主要工讀類型。

而研究者多年於學校觀察,發現在地緣產業背景的影響下,多數青少年對 於工讀帶有一份憧憬,或受環境氛圍及同儕影響,而開啟工讀生涯。另外,該 地區經濟弱勢、單親或功能不健全的家庭也非常多,因此研究者也見青少年為 了負擔個人學費和生活費、以及協助分擔家計,而提早進入勞動市場。

工讀之意涵,乃希望透過工作經驗來接觸社會,藉以多方了解各行各業之 性質內容及甘苦談,且透過實境體驗與操作,充實技能學習,培養正確的職業

(16)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道德觀念,另外在工作中學習與人接觸,促進人際互動技巧等。進步主義教育 學家杜威曾提出「做中學」之概念,工讀即為實現做中學之理念,乃透過職場實 務體驗,提升相關技能及累積經驗。另就人文主義所注重的價值澄清,工讀亦 提供一適當管道協助青少年進行生涯價值澄清,以作為將來職業選擇之參考(李 彥儀,1991)。

恆春地區青少年除就學外,工讀為生活重要事件,占據了絕大多時間,工 讀對其而言,不單單只是為了收入,在工讀中遇見的人事物及體驗學習,對這 些青少年而言,無論在個人認知、感受及技能方面,必然都產生一些影響。因 此研究者欲探究,青少年在工讀歷程當中,對其自我與生涯的影響,並瞭解工讀 的適應情形,以利在學校輔導實務工作中提供相關措施,以提升青少年面對工讀 的準備度、適應能力及正向發展。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根據上述的背景動機,本研究欲探究青少年參與工讀經驗的動機與適應歷 程,以及工讀經驗對青少年所帶來的相關影響,研究者設定研究目的如下:

一、 瞭解青少年參與工讀的動機。

青少年踏入職場一定有他的動力來源,研究者欲探究青少年第一次參與工讀 的原因及背後驅力,以及當時如何獲得工讀機會,還有選擇該工讀的主要理由為 何。

二、 瞭解青少年工讀歷程中的適應概況。

青少年開始工讀以後,面對新的環境,必然有一些適應過程,因此研究者想 要瞭解的問題是青少年在這些歷程當中的適應狀況為何,其中包括工作態度的培 養、工作遭遇的挫折經驗、壓力調適管理,以及工讀中有哪些正向或負向的驅力

(17)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三、 探究青少年在工讀經驗中人際互動的成長與影響。

服務產業的性質,不必然一定要接觸人、與人互動,因此研究者欲探究青少 年在職場上所建立的人際關係,以及職場人際互動經驗是否也讓青少年獲得一些 成長改變或影響。

四、 探究工讀經驗對青少年自我發展與生涯探索的影響。

青少年期是人一生最變動的時期,職場的經驗為青少年帶來的新的體驗,研 究者欲探討的問題是,這些經驗是否對青少年個人的自我發展帶來影響,以及是 否讓青少年在生涯探索中帶來一些啟示或建構出未來發展方向。

五、 瞭解青少年在學校學習與工讀經驗的交互影響。

所謂工讀,即是半工半讀,同時兼具兩個身份與角色,一個是工作者、一個 是學生,當兩者同時存在時,這些經驗是否相互作用,對青少年的影響又是什麼,

這是研究者欲探究的問題。

第三節 名詞釋義

本研究旨在探討青少年參與工讀的動機、工讀歷程中的適應情形、工讀經驗 對個人的影響以及工讀經驗與學校學習經驗的關係。重要名詞定義分別界定如 下:

一、 工讀經驗

本研究定義之工讀經驗係指青少年於在學課餘時間、假日或寒暑假期間,

在校內或校外進行有給制的工作所累積之實務經驗,且該工作依勞基法規定,

以個人的勞務獲得薪資給付(宋廣英,2008)。

(18)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二、 工讀動機

動機,是指引起個體活動,維持已引起的活動,並導使該一活動朝向某一 目標的內在歷程(張春興,1991),本研究所探討的工讀動機係指引起個人想要 參與工讀、投入工讀的原因。

三、 工讀適應

Lofquist&Dawis(1984)認為工作適應是指在工作期間,個人對目前工作的外 在滿意度與內在滿足度;黃昭侃(2004)認為工作適應是指從事工作的個人,在生 理、心理、人際、社會、工作環境、工作內容等層面,都能達到和諧狀態。因 此本研究定義工讀適應為個人在工讀過程中,對工讀的滿意度與滿足感,在個人 身心、人際與環境以及工作因應達成和諧狀態。

四、 工讀影響

本研究工讀影響係指在工讀之後,受工作內容、人際互動或外在環境所引起 個人認知、情緒或技能各方面的改變程度與內容。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壹、 研究範圍

一、 研究地區方面

因屏東縣恆春墾丁地處觀光區,該地區青少年工讀機會多,加上研究者於 該區學校服務,故本研究係以屏東縣恆春鎮為研究地區。

二、 研究對象方面

為便利資料蒐集及訪談進行,故本研究擇定八名恆春地區青少年,年齡介

(19)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貳、 研究限制

一、 研究範圍限制

本研究係以質性研究方式進行,採少數樣本進行深入訪談,主要為針對這 些樣本所表現之現象進行深入觀察與歸納分析,因此在研究結果上非能如量話 資料建立一普遍原則,於研究推論上有所限制。

二、 研究對象限制

本研究受訪者四位為男性,四位為女性,雖在性別取樣上無差異,但實因 考量受訪者之背景與工讀性質內容之不同,無法同一推論。另訪談過程中,受 訪者與研究者之關係、訪談情境及受訪者表達方式與能力,皆是決定受訪者表 達坦露之程度,此非能標準化獲得答案,亦為研究限制之一。

三、 研究方法限制

本研究以訪談為主要資料蒐集來源,並以觀察記錄、書面文件為輔佐資 料,然而在資料解讀上,難免會出現與受訪者原意有所出入,研究者盡量進行 受訪者之檢核確認,並以三角檢驗方式,確保研究之效度。

(20)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21)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青少年工讀動機

壹、 工讀動機理論

工讀動機,意即指一個投入工讀的驅力,此驅力可能來自內在因子,也可能 來自外在因子,可能受個人內在因素的影響,也可能受外在所處環境影響,例如 個人的家庭系統、學校同儕團體,甚至整個社會的變遷與發展。以下就相關理論,

來探討工讀的動機。

一、 需求層次理論

根據 Maslow 的理論,動機的來源是因為需求的未滿足,這些需求可能來自 生理方面,或稱之為一種驅力。Maslow 將個人的需求由低層次排列至高層次,

越低層的需求越需要先獲得滿足,再往下一高層需求繼續追求滿足(引自陳彰 儀,1995),他將個人需求化分為七個層次,由低而高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 需求、社會歸屬需求、尊重需求、知的需求、美的需求,最後是自我實現的需求,

其中生理到尊重等低層次需求又稱「基本需求」,而知的需求到自我實現則稱之 為「成長需求」。以下分述之:

(一) 生理需求:

生理需求是人類最基本的需求,是與生俱來的需求,例如食物、水、空氣、

睡眠等,這些通常都是人們為了求生存的必要條件,當這個需求被滿足後,就往 下一個階層尋求滿足。例如:一個家境不好、經常有一餐沒有一餐的學生,可能 會為了求肚子溫飽,而去工讀賺錢來養活自己。

(22)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二) 安全需求:

安全需求係指個人追求安定、免於恐懼危險及威脅的需求,包含身體、財產 跟工作的保障,例如:父母親失業,整個家中經濟狀況陷入不穩定,為求安定感,

青少年可能會投入工讀職場,賺取家用協助平衡家中經濟狀況。

(三) 社會歸屬需求

人生活在群體之中,對於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有一份渴望與期盼,希望跟別 人在一起、希望被愛被關心,也希望付出自己的關懷,這包括親情、友情與愛情,

尋求一份在群體中的情感歸屬。例如:在家庭中被忽略、未獲關心的青少年,可 能將生活的重心放在同儕身上,透過交朋友,感受自己被需要,感受自己是隸屬 於某一個群體之中。

(四) 自尊需求

自尊需求包括權力、成就感以及社會地位的追求,一個人希望自己是有效能 的,並且透過他人的尊重肯定,鞏固自己的自我概念與信心,例如:一個工讀生 會希望透過良好的工作表現,讓他人認同他的能力,如果顧客給出稱讚或自己銷 售業績不錯,他就會覺得很有成就感。

(五) 知的需求

知的需求意指個人對自己所不理解的世界,透過各種方式去認識瞭解,個人 的心中存在對世界人事物的好奇心,希望去挖掘浩瀚的知識,例如:一個對汽修 有偏好的青少年,為了想要多累積自己的知識及技能,可能選擇就讀汽修科系或 直接到汽修廠打工當學徒。

(六) 美的需求

張春興(1994)指出美的需求即為對美好事物的欣賞,並希望周遭的有秩序、

有結構、順自然、循真理等心理需求,例如一個喜歡追求美感的學生,可能會選 擇在一個舒適有秩序的環境中打工,屏除那些較為混亂複雜的工作環境。

(23)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七) 自我實現需求

這是 Maslow 所認為人類最高的需求層次,意指一個人能充分發揮自我潛 能,實現自我的理想,例如一個想要從事飯店管理的學生,透過各種方式學習專 業知識,並累積實務經驗,歷經多年努力後,成功進入心目中的飯店企業成為經 理人,一展能力,因而感到喜悅滿足。

二、 增強理論

增強理論是行為主義學派的理論觀點,是一種行為的操作制約,增強理論的 三個變項主要為「刺激」、「反應」與「增強物」,當刺激出現,引發個人的行為 反應,如果在行為之後,加入有效的增強物,個人的行為將被強化,並繼續維持。

增強理論運用在工作中,「刺激」即為引起行為反應的任何變項或狀況,例如主 管的稱讚;「反應」則係指工作表現或績效,例如生產力、出缺席等,而「增強 物」即指任何有助於反應出現的人事物,只要有助於刺激與反應聯結,就可稱為 增強物(陳彰儀,1995)。以下為四種增強聯結的方式:

(一) 定時增強

係指每隔一段固定的時間,就給予增強物,例如:領月薪的工讀生,固定在 每個月的 10 號領到薪資,這份薪資成為有效維繫他下個月繼續工讀的動力,這 就稱為定時增強。

(二) 定比增強

係指在固定反應次數後給予增強物,例如:一個在海灘招攬水上活動客人的 工讀生,與老闆協議,每招攬到 1 個客人租洋傘或泳具,就可以獲得 100 塊,按 件計酬,因此為求更好業績,會更努力去招攬客人。

(三) 不定時增強

係指不固定時間給予增強物,例如:一個協助擺攤的工讀生,老闆給薪的時 間不定,有時候給日薪,有時候給週薪。

(24)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四) 不定比增強

係指不固定的反應次數後給予增強物,例如負責門市銷售的工讀生,有時候 銷售成績不錯,老闆就發給獎金,鼓勵他的表現。

三、 自我效能論

自我效能理論主要由社會學習理論創始人 Bandura 在 1982 年提出,用來解 釋在特殊情境之下動機產生的原因。自我效能意指當個人在追求目標工作時,

其動機的強弱取決於他對自己效能的評估(張春興,1991)。依據 Bandura 的解 釋,正確的自我效能建立在正確的自我評估,而正確的自我評估則來自以下四 方面的學習:

(一) 直接經驗

個人透過直接進到工作場域中,透過在工作中多次成功失敗的經歷,獲得 知己知彼的直接經驗,也就是在工作中認知自己能力與工作世界的內涵。

(二) 間接經驗

個人透過他人,以替代學習或觀察學習的方式進行推論,進而獲得間接的 經驗,例如一個經常陪朋友去上班的學生,常常看朋友工作的情形,因此他對 於這份工作的內容也間接瞭解認識,過程中也會去推估自己的可行性。

(三) 書本知識

個人從有關某工作的專書或手冊、說明書當中,去瞭解專門的知識,例如 一個高職學校的學生,透過書本上的知識,而理解到工作的內涵,並學習相關 專業技能的知識。

(四) 體能訓練

經適當的體能訓練,可對自己身體狀況能否適應工作,達成瞭解,例如一 個想要從事水上活動教練的人,他必須要會游泳,而且體能狀況也要維持在一

(25)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貳、 工讀動機相關研究

青少年工讀經驗為其生涯歷程之一環,其動機涵蓋許多面向,包括個人發 展、家庭背景與社會脈絡之面向。個人發展的觀點來看,生涯發展理論學家 Ginzberg 強調個人生涯是一發展性、階段性的歷程,主要分為興趣、能力、價 值與轉換的四個階段,基於不同的理由使青少年選擇工讀,在能力階段時,期 望透過工讀習得職業能力及評估自我能力,而在價值階段則希望透過工讀,對 職業型態有清楚的認知。而從青少年發展理論觀點來看,青少年對於工讀認為 有助於對未來的展望、自我接納、人際關係、角色探索與分化、工作職業選擇 及價值觀的形塑與學習,因此踏入工讀行列。王麗容(2000)指出青少年工讀有 非結構性的個人因素,自主的意識認同高,工讀是呈現青少年獨立自主的一部 份,自己生涯探索較殷切,希望藉由工讀機會會自己未來的職涯發展較有概念 與認識。

以家庭背景要素來看,Kablaoui 與 Pautler(1991)研究指出工讀學生,其家庭 社經地位較低,或家庭經濟狀況不佳,其工讀動機主要是維持個人生活所需,

以及減輕家庭經濟壓力等經濟為主的因素。行政院主計處於 2009 年的青少年狀 況調查報告中顯示青少年工讀原因,以賺取個人生活所需、貼補家用兩種經濟 因素為主。多數青少年工讀經驗與家庭經濟狀況習習相關,根據薛文婷(2007) 針對職業類科學生之工讀經驗進行研究,研究指出學生打工的原因與動機有 三:想協助改善家庭經濟、想工讀賺錢供自己的花用、想體驗不同生活。陳盈 方、翁維希、蔡嘉雯與林采蓉(2005)針對中央研究院於 90 年間台灣地區高中及 五專二年級打工問卷統計資料,其分析指出家庭收入越低的學生其工讀比例越 高,而且越需要以工讀所得幫助家庭經濟。

近年來臺灣家庭結構隨著社會的急遽變遷有大幅度的轉變,離婚率提升所 產生的單親家庭、經濟結構衝擊產生的失業家庭、功能不完全的家庭等,為家 庭經濟帶來了不利的因子。落入貧窮的單親家庭而言,在家庭的經濟條件轉惡 之情況下,他們在社會資源的分配與機會獲取上,勢必會比一般的單親家庭更 為弱勢(薛承泰,1995),而以生長在此單親既貧窮家庭的子女而言,其生存與 發展所需的資源與機會勢必也會受到某種程度的影響與剝奪。管貴貞(1992)特 別提到單親青少年可能會因家中經濟壓力,而須承擔較多的職責功能,從幫忙

(26)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家事、照顧弟妹、甚至外出打工,協助負擔家計,因此青少年不只是要分擔家 務,還有可能提早成為家庭經濟提供者的角色。

蔡錦德(2002)研究指出低收入戶高中生希望較早進入職場,亦會因家境貧 窮放棄升學,在面臨升學與就業抉擇較會顧慮到家庭經濟負擔問題;較會考量 職業的穩定與保障性;其職業生涯的願望就會受到家庭因素的影響;薪資的運 用上較會考慮到家人經濟生活的需求。

以社會環境的面向來看,周佳君(2000)指出學生工讀及工讀普及原因有下 列幾項:一、工商產業為了開發低成本的勞動力,政府因應企業界的壓力鼓勵 部份工時或兼職工讀,鼓勵學生投入就業的市場;二、現今高度商品化的社會 環境,充斥大量的刺激消費訊息,許多慾望需靠金錢來滿足,例如青少年想穿 帶品牌,擁有高價值的物品;三、青少年的獨立自主,Z 世代的青少年追求經 濟獨立與生活獨立,願意付出自己的勞力賺取生活。王麗容(2000)指出青少年 工讀也有結構性社會原因,社會價值功利化及速成化,加速青少年對物慾滿足 及追求的動力;社會接納及認同青少年工讀,讓青少年容易自處於當前上班環 境。

綜觀上述,青少年工讀動機主要可分為內在動機及外在動機,內在動機為 滿足個人的成長及生涯需求,而外在動機乃青少年期望透過工讀,而對家庭有 所貢獻回饋或受家庭經濟壓力所致,還有受到勞動市場鼓勵與社會主流價值之 驅使。

第二節 工讀適應

壹、 工讀態度

工讀態度係指個人在面對工作時所引發的感覺,態度有正向與負向,正向 的態度能夠促發好的工作表現,負向的態度則可能遭育工作挫折,或帶來負向

(27)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如一個具有服務精神的工讀生,在認知上他會知道以客為尊,在情感上會以真 誠微笑面對顧客,而在行為上,則盡力為客人服務,滿足客人的需要。

一般而言,態度的形成,還受到家庭、同儕團體、社會及經驗等因素的影 響,在青少年工讀當中,亦會受到組織內部因素的影響,一般常存在三種工作 態度:工作滿意度、工作涉入與組織承諾(Brooke, Russell, and Price,1988),分 述如下:

一、 工作滿意度

指個人對所處的組織,包括工作上遇到的主管跟同事、公司的福利和制 度,以及工作環境優劣的感受與判斷。過去研究顯示具挑戰性工作、公平獎 賞、安全舒適和友善溫暖的工作環境,是增加工作滿意度的重要因素(李再長、

徐強、陳彰儀、胡國強、賴孟寬、張怡筠,1997),一般來說,工作滿意度高的 員工選擇繼續留在工作中的意願較高,比較不會離職跟曠職。

二、 工作涉入

所謂涉入,系指個人投入工作的程度,當一個人越認同自己的工作,就會 更積極參與,並維持好的工作表現,來證明自己的效能,肯定自己的價值(李再 長、徐強、陳彰儀、胡國強、賴孟寬、張怡筠,1997)。例如一個有教育使命感 的教師,對於所從事的教育工作懷有熱忱,因此在教學或輔導學生上都積極投 入,表現教育愛,並以身為教師為一生志業。

三、 組織承諾

組織承諾為工作者對於個人所處的組織所表現的忠誠度與認同感,具有組織 承諾的工作者,會認同組織跟組織目標,希望能繼續留在組織中工作,而且會更 積極地工作,以維護身為組織成員的使命。

上述三個工作態度面向,是維繫一個工作者留在工作中的重要因素,也是 評估一個工作者能否有良好工作表現的指標,在青少年的工讀歷程當中,是否 也能逐步建立養成正向的工作態度,是本研究後續欲進行瞭解的問題之一。

(28)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貳、 壓力調適管理

人的生活壓力來源三大方面,第一是「生活的改變」,當個人日常生活秩序 發生重要改變時即產生壓力,且給人帶來緊張與痛苦的負向情緒,例如:家庭突 遭重大變故。第二是「生活瑣事」,意指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且無從逃避的瑣事,

雖然不足立即造成危機,但長久累積則有害身心,其中包括:家用支出、工作職 業、身心健康、時間分配、生活環境與生活保障等。第三則為「心理因素」,包 含挫折與衝突。由上述可知,工作職業為個人壓力因子之一,且個人面對工作挫 折與衝突,易會產生心理負擔,以下就工作中的壓力管理進行探討。

一、 工作壓力來源

進入工作領域,面對人際互動及事務處理,一般面臨的工作壓力來源可分為 有工作地位、工作過度負荷、缺乏控制感、重複性的工作、工作中的危險、物理 環境的壓力、肩負責任、角色衝突以及精神耗盡(李茂興、余伯泉譯,1995)。

在「工作地位」方面,個人的工作滿足來自高薪資與高地位,工作地位越低 者,越不易滿足工作現況,也越易形成壓力;在「工作過度負荷」方面,超時超 量的工作,會增加工作者的心理負擔,或面對困難的工作任務時,也會增加工作 壓力,尤其在步調緊湊的工作環境中,員工的工作壓力越大。在「缺乏控制感」

方面,即個人對於工作缺乏自主性,當工作環境越不彈性,雇主或主管權威領導 時,工作壓力因而產生;而在「重複性工作」方面,低技術性員工為了適應枯燥、

無挑戰性的工作,只好降低期望與需求,減少人際互動關係,對於自身未能發揮 技能,情緒有所焦慮消沉。

另外,在「工作危險」方面,個人面對具危險性的工作環境會產生心理焦慮 與壓力;在「物理環境的壓力」方面,環境設施的不善,讓個人處在不良的環境 中,也會帶來不安,並影響個人身心健康。在「肩負責任」方面,個人感受被賦 予責任,害怕無法有效因應,因而產生壓力;在「角色衝突」方面,當工作與其 他生活角色互相衝突,或工作者面對職場的角色模糊,也會造成個人心理焦慮。

最後,「精神耗盡」方面,主要是針對特殊行業所造成的情緒枯竭,工作者發現 自我對他人或事務已然麻痺,此種現象帶來心理壓力。

(29)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二、 工作壓力管理

壓力管理,一般可分為「個人導向」和「組織導向」(李再長、徐強、陳彰 儀、胡國強、賴孟寬、張怡筠,1997)。以個人導向來管理壓力的方法有增強能 力、行為自我控制、正向思考、運動、社會支持網絡、技術或生活型態改變。日 常生活與工作,經常面臨困難與挑戰,塑造成功經驗、培養個人的問題解決能力,

能有效抑制壓力;而因工作相關刺激而引發壓力反應的個人,可以透過控制自我 行為,截斷連結反應,減少壓力產生;另外,個人認知調整,多以正向思維因應 工作問題,也能有效降低壓力形成;而多多進行戶外運動、發展有效的人際支持,

例如家人朋友等,對個人壓力都能達到紓解效果。還有,調整生活步調,並加強 個人時間管理能力,排定事情輕重緩急的處理順序,能有效減少壓力的累積。

以組織導向進行壓力管理,有以下幾個方法:釐清組織角色、實施參與管理、

合理組織政策、安全舒適的工作條件和良好的溝通等。前述提到,角色衝突是工 作壓力源之一,如組織能協助個人釐清工作角色,則有助於壓力形成,例如:工 讀業者,能明確定義工讀生職責辦法與工作內容;第二,增加員工的控制感,讓 個人參與工作管理,知道公司方向,也能減輕員工壓力;第三,提供完整合理的 政策,例如薪資福利和升遷制度等,避免個人因不合理的工作對待而生壓力;第 四,安全舒適的工作條件,讓個人免於危險與不善環境因子,可有效提升其工作 效能,也能減低其心理負擔,最後工作人際的良好溝通,無論是主從關係、同事 關係或與顧客關係,若能維持友善互動,將有助於個人免於壓力。

第三節 人際互動

壹、 人際吸引

所謂人際關係,是指人與人交感互動時,所存在的一種心理性連結,而工作 中的人際關係,係指在工作場境中,與他人互動而產生的心理連結,而建立人際 關係的第一步,就是「人際吸引」。在職場當中,青少年與同事、雇主或顧客之 間能否產生心理好感,慢慢接近以建立感情關係,有賴以下三個要件(張春興,

1991):

(30)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一、 接近且相納

人與人之間活動空間內彼此接近,有助於人際關係的建立,例如工作夥伴在 朝夕相處之下,而漸漸熟識建立起友誼,此種現象稱之為「接近性」。不過,人 與人之間彼此接近不一定彼此吸引,也可能因為接近而彼此生厭,如果在接近的 條件下想要進一步與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則另一個很重要的要素為「接納」, 接納對方的觀念想法、情緒感受、行為表現,欣賞其待人處事,並透過溝通往來,

相知相惜。在職場上,與同事雇主,甚至客人之間的關係初始,便是接近認識,

合則聚,不合則散。

二、 相似或相補

兩人之間因為找到共通的相似性,而進一步感受親近,此稱「相似」,而兩 人之間因為有所差異,而吸引彼此靠近認識,此稱「相異」。人與人的之間的相 似處很多,例如年齡、學歷、興趣、嗜好、性格,甚至宗教信仰與政治傾向,都 可能彼此相似,具相似性有聚集作用,會有共通的話題、表現類似的行為或參與 同樣類型的活動,且在溝通中,因為相似性而容易發展共識。而相補性的人際吸 引,通常來自一種補償作用,在個人興趣、專業或特殊才能各方面,大多數人都 會有自己所欠缺的由別人來補足的心理現象。

相似性舉例來說,在職場上當兩個同事年紀差不多,或有共通的休閒興趣 時,會比較靠近;而相補性,比方有一個同事在專業上表現突出且相當謙虛,其 他同事就會想要親近,希望可以向他學習。

三、 性格與能力

性格與能力不僅是應徵工作或從事職業的成功要素,在人際關係上,性格與 能力,也是引人注意欣賞的重要條件。具吸引性的性格特質可能為親和、謙卑、

誠懇、幽默…等;而能力是人的優越條件,能力越高,成就越大,評價自然就越 好。在職場上,一個具有正向性格,外加專業能力的人,無疑可以讓很多人喜歡 他,想要與他建立友誼。

(31)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貳、 職場人際關係

根據卡倫‧荷妮對人際關係的三種劃分類型,可以具體分析為親近、對抗和 分離的人際傾向,這些傾向在向上、向下及平行工作人際關係具有重要作用(引 自陳昌文等人,2003)。

一、 向上型人際關係

在工作中,部屬或員工對領導者或雇主的人際傾向,第一種為向上親近關 係,部屬對領導者有主動親近和順從傾向,而領導者的個人魅力、工作能力和關 心員工的行為是形成該種關係傾向的重要因子,向上親近的關係展現也有助強化 工作團體的凝聚力。第二種為向上對抗關係,部屬員工對於領導者不滿,甚至仇 視,領導者不良的領導行為以及部屬缺乏社會成熟度是主要此種關係形成的原 因,此種關係容易產生衝突,並惡化團隊氣氛,影響工作士氣。第三種則為向上 分離關係,指部屬對領導者不滿,而領導者無力回應,因而採取疏離或冷漠策略,

此種關係容易造成部屬對工作滿意度降低,因而轉換工作。

二、 向下型人際關係

在工作中,領導者或雇主對部屬或員工的人際傾向,第一種為向下親近關 係,領導者對部屬員工表達關心、照顧需要,並參與部屬員工活動,維持友善互 動,領導者特質主動隨和,有助於提高部屬的工作滿意度,但領導者也可能因此 影響工作,表現出較無主見的現象。第二種向下對抗關係,領導者對部屬員工缺 乏信任感,極度展現領導權力和監督措施,支配或控制部屬,員工因而產生壓力,

團隊關係極度緊張。而第三種向下分離關係,領導者無能或懦弱,逃避不願承擔 責任,放任員工,造成工作無秩序,影響組織運作。

三、 平行型人際關係

平行人際關係,指員工之間的人際傾向。第一種為平行親近關係,員工相 互吸引,相處融洽,在工作上也能互助合作,但過度親近也可能有不良的影 響。第二種為平行對抗關係,員工之間個性不合,或因工作利益衝突而造成不 滿或敵視,此種關係對於工作威脅大,對組織具破壞作用,也易形成工作壓

(32)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力。第三種為平行分離關係,個人展現獨立性,雖然沒有衝突但各自做自己的 事,此種關係對於事務工作無太大影響,但對需要溝通合作的工作則會產生問 題。

第四節 自我發展與生涯探索

壹、 生涯發展理論

發展取向的生涯理論,主要是依據個人在發展歷程當中,隨著年齡增長,每 個階段所產生的發展特徵及發展任務來描述個人生涯發展的情形,以下分述三個 生涯發展相關理論。

一、 Ginzberg、Ginsberg、Axlrad 及 Herma 的生涯發展理論

Ginzberg(1951)曾以小學六年級至研究所之間年齡的學生進行實徵研究,根 據研究結果,其將個人的生涯發展階段分為幻想期、試驗期與實現期。在「幻想 期」中,兒童透過遊戲呈現個人的興趣,他們對於工作世界的認知,主要來自於 幻想,例如我們常聽到,有小學的孩童說他要長大要開飛機,當一名機長,可是 他們並不瞭解一份工作需要什麼專業的態度技能,也不瞭解在實現工作目標時會 遭遇挫折與困難,這個階段就是以單純的想像,快樂就好。而在「試驗期」中,

青少年開始更擴展地接觸世界,也開始意識到自己以後要像成人一樣有一個工 作,承擔身為一個成人的責任,並且透過各種活動,逐步去瞭解發現自己的興趣、

能力,還有價值觀。而到了第三個階段「實現期」,青少年開始就自己興趣、能 力與價值觀統整自己的經驗,進一步去尋找發展方向與生涯目標。各階段發展特 性如下表所示:

(33)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表 1

Ginzberg 等人生涯發展階段論

階段 年齡 發展特性

幻想期 兒童期:約 6-11 歲 純粹快樂與幻想,不會考量現實的能力與 阻礙,從遊戲中逐漸發展工作的觀念。

試驗期

( 興 趣 → 能 力 → 價值→統整)

青少年前期:約 11-17 歲 認知未來工作的需求,也逐漸瞭解認識個 人的興趣、能力與價值觀。

實現期 青少年後期:18 歲之後 統整個人的能力興趣,發展價值觀,並探 索工作世界,鎖定目標方向。

資料來源:引自林幸台、田秀蘭、張小鳳、張德聰(2003),研究者修改整理

二、 Super 的生涯發展階段論

Super(1953,1990)的生涯發展理論指出,個人的發展由三個向度交織而成,

第一個向度是「時間」,即一個人一生中可依年齡及時間軸畫分為成長期、探索 期、建立期、維持期和衰退期,而每一個人的劃分界線會隨其生活背景與接觸的 經驗而有所差異;第二個向度是「廣度」,意即一個人在其生命歷程中所扮演的 各種角色,包括兒童(子女)、學生、工作者、休閒者、公民與家庭照護者(父母) 等,在同一時間軸上,每個人可能同時兼具不同的角色。第三個向度是「深度」,

指個人投入角色的程度,個人可能受到內外在因素而產生投入程度的差異。

依據上述 Super 的生涯發展觀點,陳述各時期階段的發展特性如下表:

表 2

Super 生涯發展階段

發展階段 年齡區段 發展特性

成長期 (growth)

0-14 歲 兒童期

1. 透過與重要他人,如父母、師長或同儕的 互動進而發展自我概念。

2. 需要與幻想是此時期最主要的特質。

3. 隨年齡增長,開始社會參與,累積各種經 驗並不斷調適修正,也開始意識興趣與能 力的重要性。

探索期 (exploration)

15-24 歲

青少年與成年初期

1. 考量自身需要和興趣能力,開始拓展學習 經驗,發展職業偏好。

2. 進入就業市場或專業訓練,並考量現實條 件,漸漸鎖定特定的職業選擇。

(34)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3. 職業初定,並開始試驗長期職業生活的可 能性,逐步回饋調整修正,並培養相關工 作技能,確定職業方向。

建立期

(establishment)

25-44 歲 成年期

1. 設立固定的就業領域,並維持穩定性。

2. 工作項目或職位可能有所變動,但職業不 會改變。

維持期 (maintenance)

45-64 歲 中年期

1. 維持及繼續工作成就,轉為保守態度。

2. 尋求家庭工作平衡和諧。

衰退期 (deline)

65 歲之後 老年期

1. 身心狀況衰退,退休停止工作。

2. 發展新的重心或角色度過餘生。

資料來源:引自林幸台、田秀蘭、張小鳳、張德聰(2003),研究者修改整理

三、 Tiedeman & O’Hara 的生涯發展觀點

Tiedeman & O’Hara 的觀點強調自我的發展,但也同時顧慮到個人所處的環 境所帶來的影響,其生涯發展模式包括兩個階段:預期階段和實踐調適階段,其 中兩個階段中又包括七個次階段:探索、具體化、選擇、澄清、入門、重整及統 整(引自林幸台、田秀蘭、張小鳳、張德聰,2003)。

在探索的階段,個人逐步瞭解自己的興趣所在,慢慢聚焦自己職業的方向;

而進入具體化階段時,目標會更明確,並縮小個人職業選擇的範圍;選擇階段,

個人開始做成決定;接著澄清階段,個人就自己的價值觀進行反思,因而更確認 自己的決定,並開始擬定實施計畫;到了入門階段,即個人踏入當初決定的職業 領域中開始摸索;重整階段則是個人在職場當中針對經驗與環境所需,不斷調整 修正,以達設定的目標;到了最後一個階段則開始進行統整,期盼能在工作中有 所貢獻,提升自我效能,鞏固地位。

根據上述三個理論觀點,我們可以清楚地瞭解到青少年階段是個人逐步開 展生活經驗的時期,在這個階段中,有一個很重要的任務,稱之為「生涯探 索」,從兒童期的想像世界,一步一步透過社會互動,發展自我概念,並慢慢認 識自己的興趣、能力和價值觀,接著建構對工作世界的認知,進到青少年期,

開始統整自己的經驗,並進入職場體驗試探,習得職業的態度技能,評估自己

(35)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探索的經驗,在這過程中,青少年體驗工作者的角色,學習工作技能,也探索 自己未來的方向與目標。

貳、 生涯探索對青少年自我發展的重要性

McDaiels(1978)指出生涯不僅是一個人的工作或職業,它是一種生活型態,

包括個人一生所參與的一連串工作及休閒活動。Super(1976)則表示生涯是一個 動態且連續的過程,而每個人在不同人生階段會有不同的生涯任務,並呈現不 同的生涯角色。因此,隨著一個人慢慢成長,也逐漸開展其生涯的旅程,在發 展歷程當中,個人與環境交互作用,個人的生涯發展離不開社會,尤其在成人之 後,個人投入職業世界,接觸更多的人事物,進一步慢慢建立與實踐自己的生涯 信念。

而青少年期是人一生中被界定為改變與轉折的時期(黃德祥,2005),是一個 從兒童轉變為成人的過渡轉折,從生理、心理,乃至社會互動的發展,都在這個 時期快速成長。根據 Erikson 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青少年階段的心理危機為個 人自我統合危機,在此階段,是青少年發展正向自我概念及自我認同感的重要時 期,青少年透過社會互動經驗,與他人連結,並在學習經驗中一步步建構自我進 行統合,因此這個階段青少年所接觸到的人事物,對青少年而言都是非常關鍵的 (引自張春興,2002)。因此,青少年透過工讀參與,在工作經驗中探索,有助於 個人完成自我統合,漸漸認識自己的興趣、能力和價值觀,並發展個人生涯信念。

(36)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第五節 工讀經驗的相關研究

為呼應研究目的,瞭解青少年工讀歷程的適應情形以及工讀之後對個人產生 的影響,以下分為「工讀適應」與「工讀影響」兩部份進行相關文獻探討:

壹、 工讀適應相關研究

工讀歷程適應相關文獻方面,方玉敏(2005)針對大學生的研究中發現,大 學生在工讀中也會面臨工作壓力、自我挑戰、人際關係等等的問題,不過在整 個打工經驗歷程中,大致上都能夠適應良好,遇到問題及挫折也能面對它、挑 戰它。而黃盟琇(2006)發現維繫高中生持續工讀的原因,主要為職場人際的良 好互動以及工讀後的自我成長,且家庭支持系統也有幫助高中生適應工讀生 活。高中生在面對工讀的適應歷程上,初期為「面對與學習」、中期為「覺察與 調整」、後期則為「持續工讀與未來願景」。

另外,吳慧瑛(2007)針對國際觀光旅館宴會廳及一般宴會廳之工讀生進行 研究發現,「工作環境」包括工作場所設備、人際關係、教育訓練制度與薪酬制 度對工讀生的「工作滿意度」和「服務品質」存在顯著正相關,係指工讀生的適 應情形與工作表現深受人事環境影響。

而亦有相關研究指出,高中職學生工讀最常遇到的負面經驗為工作傷害、

工時問題、薪資問題以及職場人際問題(吳蕙君,2009)。賴聖燕(2010)研究則指 出無論正面或負面經驗對高職學生工讀轉換都有顯著相關。

綜合上述文獻,可發現青少年工讀適應良好與否受個人內在與外在環境因 子交互影響,在個人方面,主要為個人的對工作環境的調適能力,而在環境方 面,友善的工作環境有助於青少年適應,而負向環境與經驗則對青少年造成壓 力與挫折。

(37)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貳、 工讀影響相關研究

青少年工讀經驗對個人影響相關研究,研究者進行文獻整理,發現有以下面 向之影響:

第一個面向為人際的影響,黃馨嬅(2000)以單親家庭青少年為研究對象發 現,打工經驗使得青少年有不同機會學習人際相處,例如與同事及雇主間互動 關係的調整、與家人相處的模式等,亦打開她們原本內心的封閉與在人際相處 上的焦慮。而相關研究也顯示高中職生在打工之後,待人處事的態度較為成熟 進步(薛文婷,2006)、應對能力也有提升(黃盟琇,2006)。

第二個面向為自我發展的影響,薛文婷(2006)發現工讀經驗提供了高中職 學生社會化的管道並且有幫助其個人價值觀的澄清與建立,也讓高中職學生獲 得成就感,進而肯定自我。其他研究亦指出,工讀之後,高中生做事更具責任 感、且更有勇氣與自信心、並透過經濟獨立提升個人自尊,並於工讀中肯定自 我價值、找到成就感,且工作能力受肯定(黃盟琇,2006)。另外,一份針對科 技大學大學生的研究,也發現歷經工讀實習後,在個人專業能力、責任態度、

人際應對與未來發展規劃的自我效能有具體影響。而蔡毓玲(2012)針對高屏區 高職餐飲管理科學生研究發現,不同的工讀經驗對青少年習得職業自我概念也 有所差異。

第三個面向為生涯發展的影響,相關研究指出高中畢業生只要有過打工經 驗,便會顯著地提高其轉換跑道去就讀科大或技術學院的機率,且影響其是否 於畢業後立即就業,而高職畢業生曾有過打工行為及打工年資越久者,畢業後 立即就業的機率也會增加,顯示打工行為對青少年未來升學或就業存在部份影 響(楊睿哲,2007)。

而吳孟純(2011)針對大學生打工參與的研究也發現,大學生打工與生涯適 應力呈現顯著正相關,且打工對生涯適應力有顯著預測力,顯示打工經驗對於 個人生涯發展有所幫助。而針對參加暑期社區產業工讀的相關研究也指出,參 加暑期社區產業工讀工讀計畫的大專生,能體認優質的工讀體驗能協助個人從 工作中學習成長、培養敬業樂業及團隊合作精神,對未來提升就業力是大有幫 助的(宋廣英,2008);張琳惟(2011)研究也顯示參與暑期社區工讀計畫的學生,

工讀經驗提升其就業力,對未來職涯發展有正向影響。

(38)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另外,李筱白(2012)的研究發現,青少年在工讀經驗中,生涯影響以「獲取 經驗」為最高、「學習技能」次之,而「自我成長」最低,而在工讀職場中,此 三個要件較高者,其自我生涯效能也越高。

第四個面向為學習行為與表現的影響,吳蕙君(2009)的研究發現,高中職 參與工讀的學生,在自覺評估影響上表示工讀經驗對學校表現的影響特別顯 著。參閱其他相關研究發現工讀經驗對於個人在學習上多為負向影響,楊睿哲 (2007)針對高職畢業生進行研究發現,打工年資愈長的高職畢業生,其越容易 延遲學業的完成。另外一份針對大學生學習效能的研究也指出工讀為影響學習 效能的因素之一,過度參與工讀的學生,雖然會花較多時間在複習課業且正常 地出席在課堂,但是學習效能的負面問題,仍然更加嚴重 (盧品樺,2008)。

最後一個面向的影響則為個人行為的影響,在個人行為成長方面,薛文婷 (2006)發現高中職學生工讀經驗有助於青少年在金錢、時間管理學習自主,而 黃盟琇(2006)的研究也發現高中生在工讀之後較會調配個人時間,顯示工讀後 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但在負向影響方面,就有調查研究指出有打工者經驗且 就讀專科及高職的男生青少年有明顯偏高的偏差行為發生率(陳建成,2010),

顯示在工讀中仍隱藏不善因子,促發青少年偏差行為的產生。

綜觀上述面向之影響,發現工讀經驗對青少年整體發展有利有弊,於人際互 動、自我發展、生涯探索及個人管理能力大多為利,有明顯的正向影響;但在學 習及行為方面,仍帶來負向的影響。

(39)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第三章 研究設計

本章共分六節說明本研究採質性研究的實施歷程與方法,分別為研究架 構、研究流程、研究方法、研究對象、研究工具、研究倫理、研究信度和效度 及資料處理。

第一節 研究架構

圖 1 研究架構 工作適應

青少年工讀動機

工讀的影響 青少年工讀經驗

工讀態度

工讀壓力與調適 工讀推拉力及轉換

人際互動 自我發展 生涯探索 學校學習經驗

交互 影響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his research is based on the consumer decision- making theory, to study what may affect people to join the army force and the intention to enlist oneself in military force.. We

The objectiv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conduct the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dies on how to use th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method to process the response of a single

The purposes of this research are to find the factors of affecting organizational climate and work stress, to study whether the gender, age, identity, and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study the cross-strait visitor’s tourist experience.With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motives stated as above, the objectives of this research

In this Research,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nd Case Study Method are used, from which thre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work progress were obtained: “Encountering of

According to this research, we discuss that built the absorbing barriers to improve and prevent the traffic noise for individual acceptances and suggestions of the residents in

The participants of this case study are two eighth graders in junior high school. The math game is designed to assist in teaching volume four, chap- ter one of grade eight

This research takes the voluntary soldiers in each air base for example to know how the working attitude affects the performance in their work.. Furthermore, this 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