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建議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頁 116-12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5.2 研究建議

我國的信合社制度是在日據時期從日本由德國引進,到目前為止,

德國、荷蘭、日本不但仍然將信用合作制度,納入金融制度中明確加以 定位。同時,為了因應金融自由化、全球化以及社會經濟金融環境的鉅 大變化,各國一面維護信用合作體制,延續互助助人的合作精神,一面 放寬信合社現制,透過信合社中央銀行進行事業金控化經營,強化競爭 力,成效斐然。反觀國內,則與德國、荷蘭、日本尚有差距,為期改善,

就國內信合社制度所面臨的相關問題再加以列述,並試提改善建議以供 參酌。

(一)信合社社務相關問題與建議 1.禁止信合社新設

政府在 1991 年大量開放新銀行設立,並鼓勵信合社改制銀 行,或銀行購併信合社,又不准信合社設立,政府是否在政策上任 由信合社自然消滅?宜開放新設或是更加的明確其市場定位。

2.現制盈餘公積的使用

信合社因社員可以自由入出社,增資無門,宜適度修法准以特 別盈餘公積作為長期資本支出,避免不當的資金運用。

(二)信合社業務相關問題與建議 1.擴大信合社業務區域

信合社法第 7 條已明文規定解除信合社的業務區域限制,目前 國內信合社和日本信用金庫相當,當局宜酌情放寬擴大信合社業務 區域條件,以便服務國民和企業。

2.信合社分支機構設置宜放寬

信合社設立分支機構不但遠較銀行嚴格(銀行每年可增設 5 家 分行,信合社則為 2 家),信合社設立分社還有總家數限制,銀行 則無限制。事實上信合社有大有小,銀行亦然,卻有差別待遇,實 不合理,宜酌情放寬。

3.增加信合社的業務項目

以德國信合社及日本信合社為例,可經營的業務幾與銀行相 同,否則面對金控化的銀行集團多樣化的金融服務,信合社如何因 應?

為協助企業,信合社應可辦理外匯、信託業務以及適度放寬投 資有價證卷業務,增加收益。面對大小型銀行、金控的劇烈競爭,

大幅放寬信合社業務項目實刻不容緩。

4.重新考量信合社與銀行的稅賦問題

目前銀行的營業稅由 5%降為 2%,尚可能調降為零,相形之 下,信合社原有社員可免營業稅,非社員仍需繳納營業稅。此舉不 但縮小信合社與銀行的稅賦差距,而上述業務區域、業務項目、增 設分行均遠優於信合社的情況下,立足點不平等益愈凸顯。當局宜 免除或調降此部份營業稅,以利信合社加速打消呆帳,改善財務結 構與品質。

5.強化信合社及信合社自有資本

為加強信聯社與信合社間的互動關係,宜參酌日本立法確立

「優先出資制度」,除信聯社外,亦可以優先股金強化信合社自有 資本,健全營運體質。

信合社近年來無論家數、存放款市場占有率、經營獲利率逐漸 萎縮衰退,面對整體經濟情勢不佳,以及我國加入 WTO 後金融市 場競爭環境之嚴竣,以及間接金融比重持續下降,未來金融業務競 爭勢必更加激烈。信合社改制與合併結果,雖未具積極正效,但也 因其受整體經濟環境不佳及救濟性合併因素影響頗大,不能據此否 定改制與合併之正面意義。不論未來信合社是否要維持現狀或是為 改制做準備。強化經營體質仍是每個企業必須最優先處理的課題。

為因應整體金融情勢之變遷以及金融版圖之調整,信合社之改 制合併,一直係金融主管機關積極推動的方向,新竹一信主席認為 堅持合作體制或與其他信合社策略聯盟,改制或合併並非有很高的 意願。因此如何促使信合社負責人體察整體金融環境之變遷,增強 改制、合併之誘因,是主管機關所應做好行政指導之角色。對於現 存信合社,其所建議放寬業務項目及區域範圍等規定,允於公平競 爭立場,視其相關條件檢討修正,此外,以往主管機關為便以於處 理問題信合社,固可免於引起骨牌效應,維持金融體系之穩定,並 可有效保障存款人權益;但同時也可能使原本健全的金融機構受到 牽累,衍生成為一個更大型之問題金融機構。國際化衝擊影響的不 止信合社,中小企銀的問題金融機構更是趨於嚴重,無論如何因應 未來之衝擊,而近二年來信合社逾放比率降低,政府應指導鼓勵基 層金融機構發展,信合社強化體質仍是首要當務。

參考文獻

1. 李儀坤、黃建森(2004),「合作金融制度之研究」,信用合作,第 81 期。

2. 李沃牆、何雯鈴(2002),「應用實質選擇於金融機構的合併評估—台灣地 區的實證研究」,台灣銀行季利,第 56 卷,第一期。

3. 李依婷(2000),「台灣金融機構合併之績效研究」,台灣大學三民所碩士論 文。

4. 柯嘉文(2003),「信合社改制或合併為商業銀行之經營危機與提升競爭研 究—以三信商銀為例」,中華大學碩士論文。

5. 林金博(2005),「現階段信合社經營績效之分析」,逢甲大學經營管理系研 究所碩士論文。

6. 呂淑美(2001),「金融機構合併之個案研究—以台銀、土銀及中信局三家 行局合併為例」,交通大學管理學院碩士論文。

7. 沈俊誠(2004),「整合金融機構風險評估及信用評等模式之研究」,交通大 學工業工程與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8. 阮美珠(2002),「台灣基層金融銀行機構合併效益分析之研究」,高雄第一 科大財務管理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9. 吳森有(1992),信合社改制區域銀行之可行性分析,信用合作季刊,第 33 期。

10. 吳森有(1998),「信合社改制為商業銀行之經營與發展」,今日合庫出版。

11. 徐錫漳(1993),金融機構合併之理論與實證—以美國為例,產業經濟,第 147 期。

12. 陳木川(2001),「台灣地區信合社合併與改制問題之研究」,銘傳大學金融 管理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13. 陳萬淇(1985),「個案研究法」,萬泰書局。

14. 陳戰勝(2000),「金融機構危機之預防處理」,信用合作,第 63 期。

15. 陸子青(2003),「台灣信合社之改造研究」,中山大學財務管理系研究所碩 士論文。

16. 章燕美(2005),「台灣信合社之定位與發展策略」,銘傳大學經濟學系研究 所碩士論文。

17. 翁通謨(1992),「台灣地區信合社改制商業銀行之研究」,中山大學企業管 理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18. 單約文(1995),「信合社未來發展方向之研究」,中山大學財務管理系研究 所碩士論文。

19. 郭照榮(2000),「金融機構合併之考慮因素及其對象之選擇」,金融財務,

第 5 期。

20. 程世娟(1999),「台灣商業銀行購併信合社之個案分析」,交通大學經營管 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1. 黃泉興、胡振銘、方嘉謙(2003),「信合社應現階段經營困境之探討」,信 用合作,第 76 期。

22. 黃得豐(2000),「銀行與信合社合併問題之探討」,金融財務,第 5 期。

23. 曹昌平(2000),「從電子商務策略聯盟觀點看信合社之經營策略—以高雄 三信為例」,台灣大學財金所 EMBA 碩士論文。

24. 黃百全(2003),「金融重建基金與基層金融機構改革之探討」,合作經濟第 77 輯,中國合作學社出版。

25. 黃建森(1995),「現階段信合社面對的基本問題」,信用合作季刊第 43 期,中華民國信合社聯合社。

26. 黃建森、胡均立(1996),「金融自由化下之信合社發展策略」,信合社季利,

第 49 期。

27. 黃全興(1997),「信用合作社論文選」,中興大學電機工程學系碩士論文。

28. 梁連文、黃泉興、張順教(2001),「信合社未來經營方向之探討」,台灣金 融研訓院。

29. 張森宇(2006),「近十年台灣信合社經營概況」,信用合作,第 87 期。

30. 張家琛(1992),「金融自由化對金融市場之影響與信合社因應之道」,合 作經濟,第 33 期。

31. 蓋允超(2006),「信合社改制商銀經營管理問題之研究」,東海大學企業管 理碩士論文。

32. 劉景中(1999),「國內商業銀行併購信用合作社關鍵成功因素分析」,台灣 科技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33. 蘇登雄(2001),「台灣地區金融機構合併綜效之研究」,高雄第一科技大學 財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34. 鐘民原(2003),「台灣信合社轉型策略績效之研究」,高雄第一科大財務管 理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35. 中華民國信用合作社信聯社(2005)。 36. 新竹一信 94 年年報,新竹一信出版。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頁 116-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