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討論與建議

第二節 研究建議與限制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6

展信念」愈高;「焦慮依附」與「害怕逃避依附」愈高,則其「命運 信念」愈高。

2. 人際依附風格與關係衝突因應策略之典型相關:「安全依附」愈高,

「害怕逃避依附」愈低,則其「表明因應」愈高,「忽視因應」與「離 開因應」愈低;「焦慮依附」與「害怕逃避依附」愈高,則其「忠誠 因應」與「忽視因應」愈高;「安全依附」與「害怕逃避依附」愈高,

則其「忽視因應」與「離開因應」愈高。

3. 愛情信念關係衝突因應策略之典型相關:「發展信念」愈高,則其「表 明因應」愈高,「忽視因應」與「離開因應」愈低;「命運信念」愈高,

則其「忽視因應」愈高,「忠誠因應」與「離開因應」愈低。

4. 人際依附風格、愛情信念與關係衝突因應策略之典型相關:「安全依 附」和「發展信念」愈高,則其「表明因應」愈高,「忽視因應」與

「離開因應」愈低;「焦慮依附」、「害怕逃避依附」和「命 運信念」

愈高,則其「忠誠因應」與「忽視因應」愈高;「安全依附」與「命 運信念」愈高,則其「表明因應」與「離開因應」愈高。

第二節 研究建議與限制

根據本研究之發現及所歸納的結論,提出下列的建議,以供愛情/婚姻教育與 諮商工作者與未來研究參考。

一、 對愛情/婚姻教育與諮商工作者的建議

(一) 重視發展信念與關係衝突因應策略的性別差異

本研究指出女性在「發展信念」高於男性,且在「忠誠因應」、「忽視因應」及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7

「離開因應」皆為男性高於女性,即女性較傾向認為關係即使有障礙及困難,也可 以透過自己的努力去改變,且較不傾向採取對關係具有破壞性之衝突因應策略。基 於以上發現,及已許多理論提出女性的自我認同是發展於關係的脈絡中,因此本研 究認為上述性別上的差異,可能是女性對於愛情/關係的需求,會讓女性在愛情關 係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也較願意努力維繫關係;但另一方面,本研究也推論如果 女性進入一段不良的關係中,如對方有家暴或不忠等傾向,也許也較容易委屈自己 留在關係中,值得多留意。

(二) 命運信念應有對個體具適應性之內涵

本研究指出個體持有「命運信念」程度越高時,則衝突時較少採用主動且具建 設性之「表明因應」,而較傾向採用「忠誠因應」、「忽視因應」、「離開因應」這些 偏向被動或對關係具有破壞性的因應策略。先前許多研究也指出命運信念與關係 滿意度具有負相關。持有此信念者對於關係常存有過於理想的期望,並認為關係是 命定、無法改變的,而傾向在關係形成的一開始,就去診斷及評估關係,就以上看 來似乎對於發展與維繫愛情關係不利。

但另一方面,從本研究命運信念的題平均得分 3.23,接近 6 點量表的平均數 3.5 來看,表示一般大學生對愛情都具有某種程度之命運信念。研究者認為要在茫 茫人海中選擇適合的伴侶,需考慮到個性是否能契合與外在條件等許多因素,的確 有其困難性,且古今中外都有許多情殺外遇等感情事件層出不窮,慎選伴侶的確也 是保有自我與生存的重要手段。故教育工作者、或未來研究可以思考命運信念同時 具有破壞關係與適應性之內涵,即雖然一方面命運信念可能阻礙關係之發展與維 繫;另一方面若對於目前尋找不到理想伴侶而以命運信念歸因之,則可能有助於保 有自我與生存。因此本研究認為此信念對個案是否具有適應性,需視個案之狀態與 需求而定,如果個案想要發展並維繫關係時採命運信念,則可能會阻礙個案發展關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8

係;但如果個案面臨不理想之對象與追求者,且能以命運信念歸因而離開此人,可 能有助於早日遠離對個人不利的關係品質,並可能免於日後更嚴重後果,此部分可 以在實務上或未來研究上進一步確認。

(三) 重視發展信念對愛情關係的影響力

本研究指出個體持有「發展信念」程度越高時,則衝突時較常採用具建設性之

「表明因應」與「忠誠因應」,而較少採用破壞性之「忽視因應」與「離開因應」。 即對於維繫關係具有正面之效果。據此,愛情/婚姻教育與諮商工作者可再針對愛 情信念之內涵多加思考,並運用於相關工作中。如對於想要維繫關係的個體或伴侶,

可以提供在關係中合理的信念或態度,如成功的愛情,需要透過雙方的努力去解決 彼此不適合之處、好的愛情關係會隨著時間逐漸發展等,或是分享維繫關係的成功 經驗、教導處理衝突的態度跟技巧,如使用我訊息溝通、探索自己的地雷以免日後 被觸發等方法。

(四) 重視依附風格、愛情信念與衝突因應策略彼此之關係

本研究指出依附風格、愛情信念與衝突因應策略彼此之間具有關聯性,而依據 依附理論,早期之經驗會影響個體日後之信念與行為。故要改變彼此有衝突、或有 問題之愛情關係,除去透過建議或教導建設性之因應方式外,也可能是需要透過澄 清個體之信念與形成這些信念之早期依附經驗,並提供修正性情緒經驗以改變有 問題之親密關係互動模式,如採用人際歷程的諮商取向等。

二、 本研究之限制與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一) 擴充研究樣本

本研究採取方便取樣的方式,選取北部大專院校通識課或相關課程的大學生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9

為研究對象。由於對象以侷限在北部大專院校,因此研究結果之發現無法擴大推論 至其他地區,以及其他年齡層之個體。另外本研究樣本之男女與交往時間等的分布 比率較為不均,可能會影響研究結果,未來研究可以考慮擴充研究樣本之地區分布,

並嘗試針對男女與交往時間等背景變項比率作平衡。

(二) 研究工具的限制

1. 再改進關係衝突因應策略量表

本研究採用 Rusbult 與 Zembrodt 以「建設-破壞」及「主動-被動」兩向度來 區分四種衝突因應型態的模式,並參考國內外有關於關係衝突因應量表,選取較能 反映該分量表之內涵的題目,替代原先可能較難以反映該分量表內涵的題目,或修 改文字敘述以容易理解,希望能編製出一份信度更佳之量表。本研究以 856 名正 式樣本進行信度考驗,表明反應分量表(8 題)的內部一致性係數(Cronbach’s α)

為.92,而忠誠反應分量表(6 題)則為.73,而忽視反應分量表(5 題)則為.70,

而離開反應分量表(6 題)則為.86。其中忠誠反應與忽視反應分量表一致性係數未 達.80,似乎尚有改善之空間,未來研究可以再針對該分量表進行修訂,以達理想 之信度。

2. 增加考驗量表模式的適配性的指標

本研究分別改編與自編愛情信念量表與關係衝突因應策略量表,由於編製量 表非本研究之目的之一,所以在以驗證性因素分析檢驗量表模式的適配性時僅採 用 RMSRA 值、CFI 值與 SRMR 值,且兩個量表模式在尚可接受的範圍內。未來 研究若目的中若包含量表的編製,在效度考驗上可以參考其它統計指標,作為量表 模式接受度之參考。

(三) 加入關係滿意度之評估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20

本研究之變項為人際依附風格、愛情信念與關係衝突因應策略,因為過往有許 多研究分別探討人際依附風格、愛情信念與關係衝突因應策略這三個變項與關係 滿意度之關聯性,故本研究就不再加入關係滿意度,但如此就無同時了解多的變項 間之相關型態,未來研究可以在探討此部分。

(四) 大學生的人際依附風格、關係衝突因應策略的趨勢變化與比較

本研究在分析受試者在各量表的現況時,有對本研究結果與其他文獻比對異 同,如本項研究發現與王慶福(1995)、吳孟珍(2007)的結果類似,在「安全依 附」、「焦慮依附」、「忽略逃避依附」三者分數皆相近且整體的傾向較高,但也有不 一致的部分。由於相關文獻過多,且與過去相關文獻做比對或是了解大學生在本研 究的 3 個變項之變化趨勢並非本研究之目的,故本研究並未針對相同或不同的原 因做詳細探討,未來若有研究者對此有興趣可以再進一步了解。

(五) 人際依附風格、愛情信念與關係衝突因應策略的其他模式

本研究以皮爾森積差相關與典型相關探討人際依附風格、愛情信念與關係衝 突因應策略此三組變項彼此間之關聯性,整體來說可以發現彼此有顯著的關聯性。

而根據依附理論,內在運作模式所影響的範圍包括:認知、情緒及行為;而其中認 知的核心信念又對於行為有重要的影響力,即人際依附風格會影響個體之信念,在 本研究中即為愛情信念,而信念又影響個體之行為,在本研究中即為關係衝突因應 策略。故研究者推測愛情信念可能在人際依附風格與關係衝突因應策略間的關係 具有中介效果,未來若有研究者對此有興趣可以再進一步了解。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21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王如芬(2005)。大學生知覺之父母婚姻關係、親子關係與其愛情關係中衝突因 應方式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中師範學院,台中市。

王恭志(1997)。國民小學教師美育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 竹師範學院,新竹市。

王慶福(1995)。大學生愛情關係徑路模式之分析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王慶福(2000)。當男孩愛上女孩:人際依附風格類型搭配、愛情關係與關係適 應之研究。中華輔導學報,8,177-201。

古芸妮(2005)。未婚男女婚姻信念、婚姻態度與婚姻承諾之相關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台北市。

江彥陵(2006)。大學生親密關係中依附類型、衝突因應與關係適應之相關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