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大學生的人際依附風格、愛情信念與關係衝突因應策略之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大學生的人際依附風格、愛情信念與關係衝突因應策略之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15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系研 究所 碩士學位論文. 大學生的人際依附風格、愛情信念 與關係衝突因應策略之研究. 政 治 大. A study of 立 Attachment Style, Love Beliefs,. ‧ 國. 學. and Conflict-Copi ng Strategies in Relationship among college student. ‧.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指導教授:修 慧 蘭 博士 研究生:李 晉 源 撰. 中. 華. 民. 國. 104. 年. 7. 月.

(2) 摘. 要. 本研究目的在瞭解大學生的人際依附風格、愛情信念與關係衝突因應策略彼 此間之關聯性。研究對象為 856 位北部大專院校通識課或相關課程的大學生。本 研究使用「人際依附風格量表」(安全型依附、焦慮型依附、忽略逃避型依附、害 怕逃避型依附)、「愛情信念量表」(發展信念、命運信念)與「關係衝突因應策略 量表」(表明因應、忠誠因應、忽視因應、離開因應)為研究工具,所得資料先以. 政 治 大 表」之信度與效度,再以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皮爾森 立 驗證性因素分析與 Cronbach’s α分析「愛情信念量表」與「關係衝突因應策略量. 積差相關與典型相關進行正式資料分析,主要研究結果如下:. ‧ 國. 學. 一、大學生的人際依附風格以「安全依附」的傾向較高;愛情信念中較傾向有. ‧. 「發展信念」;關係衝突因應策略較傾向採用「表明因應」。. y. Nat. 二、女性在「害怕逃避依附」 、 「發展信念」之得分高於男性;男性在「忠誠因. er. io. sit. 應」 、 「忽視因應」及「離開因應」之得分高於女性。目前有交往對象者在 「安全依附」 、 「發展信念」與「表明因應」的傾向較高;曾經有交往對象. al. n. v i n C h 、「忠誠因應」 者在「安全依附」 、 「命運信念」 、 「忽視因應」與「離開因應」 engchi U 的傾向較高;未曾有交往對象者在「焦慮依附」 、 「忽略逃避依附」 、 「害怕 逃避依附」 、 「命運信念」 、 「忠誠因應」 、 「忽視因應」與「離開因應」的傾 向較高。 三、人際依附風格、愛情信念與關係衝突因應策略三組變項間有三組 典型相 關存在:1.「安全依附」和「發展信念」愈高,則其「表明因應」愈高, 「忽視因應」與「離開因應」愈低;2.「焦慮依附」、「害怕逃避依附」和 「命運信念」愈高,則其「忠誠因應」與「忽視因應」愈高;3.「安全依 附」與「命運信念」愈高,則其「表明因應」與「離開因應」愈高。. i.

(3) 根據以上研究發現,本研究提出進一步的討論,並提供愛情/婚姻教育與諮商實務 工作上之建議及未來之研究方向。. 關鍵詞:愛情關係、人際依附風格、愛情信念、關係衝突因應策略.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i. i n U. v.

(4) A study of Attachment Style, Love Beliefs, and Conflict-Coping Strategies in Relationship among college student.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attachment style,. 政 治 大 located in Northern Taiwan were selected as subjects. The data was collected from the 立. love beliefs, and conflict-coping strategies in relationship. 856 college students who. inventory of attachment style (secure attachment, preoccupied attachment, fearful-. ‧ 國. 學. avoidant attachment, dismissing-avoidant attachment), love beliefs (growth belief,. ‧. destiny belief), and conflict-coping strategies in relationship (voice coping, loyalty coping,. sit. y. Nat. neglect coping, exit coping). The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and Cronbach’s α were. io. er. used to analyze th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for both love beliefs and conflict-cop ing strategies in relationship. The descriptive statistics, 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variance,. al. n. v i n C hcorrelation analysisUwere used to complete and canonical engchi. pearson’s correlation. the full. analysis. The major findings are presented as follow:. 1.. Most of college students (in our sample) are secure attached, growth belief in love, and use voice conflict-coping strategies.. 2.. The dismissing-avoidant attachment, and growth belief of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are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male college students, The loyalty coping, neglect coping, exit coping of male college students are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The college students who currently in a relationship tend to have higher iii.

(5) score in secure attachment, growth belief, and voice coping, The college student who has boy/girl friend before tend to have higher score in secure attachment, destiny belief, loyalty coping, neglect coping, exit coping, The college students who never had boy/girl friends tend to have higher score in preoccupied attachment, fearfulavoidant attachment, dismissing-avoidant attachment, destiny belief, loyalty coping, neglect coping, exit coping. 3.. There were three significant canonical correlation between attachment style, love. 政 治 大 and growth belief were associated with higher voice coping and lower neglect coping 立 beliefs, and conflict-coping strategies in relationship. First, higher secure attachment. and exit coping. Second, higher preoccupied attachment and dismissing-avoida nt. ‧ 國. 學. attachment were associated with higher loyalty coping and neglect coping. Third,. ‧. higher secure attachment and dismissing-avoidant attachment were associated with. er. io. sit. y. Nat. higher voice coping and exit coping.. The implications of this study for love/marriage education and counseling worker,. n. al. i n C h are discussed herein. along with future research suggestions, engchi U. v. Keyword: love relationship, attachment style, love beliefs, and conflict-coping strategies in relationship. iv.

(6) 目 第一章. 次.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待答問題與研究假設 .............................................................................6. 第三節. 名詞釋義 .................................................................................................7. 文獻探討 .........................................................................................................10.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人際依附風格、愛情信念與關係衝突因應策略之關係 ...................42. 研究方法 .........................................................................................................49. ‧. 第三章. 關係衝突因應策略與測量 ...................................................................34. 學. 第四節. 政 治 大 愛情信念與測量 ...................................................................................21 立 人際依附風格與測量 ...........................................................................10. ‧ 國. 第二章. 研究架構 ...............................................................................................49. 第二節. 研究對象 ...............................................................................................51. 第三節. 研究工具 ...............................................................................................54. y. sit. er. io. al. v i n Ch 研究程序 ...............................................................................................69 engchi U n. 第四節. Nat. 第一節. 第五節 資料處理 ...............................................................................................70 第四章. 研究結果 .........................................................................................................72. 第一節. 大學生在人際依附風格、愛情信念與關係衝突因應策略之得分狀 況 ...........................................................................................................72. 第二節. 大學生的背景變項在人際依附風格、愛情信念與關係衝突因應策 略上的差異 ...........................................................................................77. 第三節. 大學生的人際依附風格、愛情信念與關係衝突因應策略間之積差 相關 .......................................................................................................86 v.

(7) 第四節. 大學生的人際依附風格、愛情信念與關係衝突因應策略間之典型 相關 .......................................................................................................90. 第五章. 討論與建議 ................................................................................................... 114. 第一節. 研究結論 ............................................................................................. 114. 第二節. 研究建議與限制 ................................................................................. 116. 參考文獻 .......................................................................................................................121 .......................................................................................................................134. 立. 政 治 大. 學 ‧. ‧ 國 io. sit. y. Nat. n. al. er. 附錄. Ch. engchi. vi. i n U. v.

(8) 表. 次. 表 2-1-1 不同人際依附風格的成人在愛情關係中的特徵.........................................16 表 2-1-2 國內外常用成人依附量表.............................................................................18 表 2-3-1 國內外常用關係衝突因應策略的測量.........................................................37 表 2-3-2 關係衝突因應策略量表各構念的 Cronbach’s α ..........................................39 表 3-2-1 預試樣本基本資料分佈一覽表.....................................................................52. 政 治 大 表 3-2-3 樣本基本資料分佈一覽表.............................................................................54 立 表 3-2-2 正式樣本學校及樣本分配一覽表.................................................................53. ‧ 國. 學. 表 3-3-1 人際依附風格量表各構念之題目分配.........................................................55 表 3-3-2 人際依附風格量表各構念的信度係數.........................................................56. ‧. 表 3-3-3 愛情信念量表預試項目分析結果.................................................................58. sit. y. Nat. 表 3-3-4 愛情信念量表預試量表因素分析摘要表.....................................................59. n. al. er. io. 表 3-3-5 愛情信念各構念的內部一致性信度係數.....................................................61. v. 表 3-3-6 關係衝突因應策略量表預試項目分析結果.................................................64. Ch. engchi. i n U. 表 3-3-7 關係衝突因應策略量表預試量表因素分析摘要表.....................................66 表 3-3-8 關係衝突因應策略各構念的內部一致性信度係數.....................................69 表 4-1-1 人際依附風格各分量表描述性統計分析摘要表.........................................73 表 4-1-2 人際依附風格各層面差異比較摘要表.........................................................73 表 4-1-3 愛情信念各分量表描述性統計分析摘要表.................................................74 表 4-1-4 愛情信念各層面差異比較摘要表.................................................................74 表 4-1-5 關係衝突因應策略各分量表描述性統計分析摘要表.................................75 表 4-1-6 關係衝突因應策略各層面差異比較摘要表.................................................76 表 4-2-1 不同性別大學生在人際依附風格之變異數分析結果.................................78 vii.

(9) 表 4-2-2 不同感情狀態大學生在人際依附風格之變異數分析結果.........................79 表 4-2-3 不同性別大學生在愛情信念之變異數分析結果.........................................80 表 4-2-4 不同感情狀態大學生在愛情信念之變異數分析結果.................................81 表 4-2-5 不同性別大學生在關係衝突因應策略之變異數分析結果.........................82 表 4-2-6 不同感情狀態大學生在關係衝突因應策略之變異數分析結果.................83 表 4-3-1 人際依附風格、愛情信念與關係衝突因應策略相關總表.........................87 表 4-4-1 大學生人際依附風格各分量表與愛情信念各分量表之典型相關分析摘要. 政 治 大 表 4-4-2 大學生人際依附風格各分量表與關係衝突因應策略各分量表之典型相關 立. .........................................................................................................................91. .........................................................................................................................94. ‧ 國. 學. 表 4-4-3 大學生愛情信念各分量表與關係衝突因應策略各分量表之典型相關分析. ‧. .........................................................................................................................99. sit. y. Nat. 表 4-4-4 大學生人際依附風格各分量表、愛情信念各分量表與關係衝突因應策略. io. n. al. er. 各分量表之典型相關分析摘要表 ...............................................................103. Ch. engchi. viii. i n U. v.

(10) 圖. 次. 圖 2-1-1 Bartholomew 與 Horowitz 的成人依附分類 ..................................................15 圖 2-2-1 命運信念與發展信念架構圖.........................................................................29 圖 2-3-1 關係衝突因應策略的模式.............................................................................39 圖 3-1-1 研究架構圖.....................................................................................................49 圖 3-4-1 研究流程圖.....................................................................................................69. 政 治 大 圖 4-4-2 大學生人際依附風格與愛情信念的關係組型(二) ......................................93 立 圖 4-4-1 大學生人際依附風格與愛情信念的關係組型(一) ......................................92. ‧ 國. 學. 圖 4-4-3 大學生人際依附風格與關係衝突因應策略的關係組型(一) ......................95 圖 4-4-4 大學生人際依附風格與關係衝突因應策略的關係組型(二) ......................96. ‧. 圖 4-4-5 大學生人際依附風格與關係衝突因應策略的關係組型(三) ......................98. sit. y. Nat. 圖 4-4-6 大學生愛情信念關係衝突因應策略的關係組型(一) ................................100. n. al. er. io. 圖 4-4-7 大學生愛情信念關係衝突因應策略的關係組型(二) ................................101. v. 圖 4-4-8 大學生人際依附風格、愛情信念與關係衝突因應策略的關係組型(一) 104. Ch. engchi. i n U. 圖 4-4-9 大學生人際依附風格、愛情信念與關係衝突因應策略的關係組型(二) 105 圖 4-4-10 大學生人際依附風格、愛情信念與關係衝突因應策略的關係組型 (三).................................................................................................................107. ix.

(11)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12)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旨在探討大學生的人際依附風格、愛情信念與關係衝突因應策略。本章 共三節,第一節說明本研究的研究動機與目的;第二節說明本研究的待答問題與研 究假設;第三節為界定本研究使用之名詞。.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在世上,大概沒有其他的事物,可以像愛情般悄悄到來,而在不知不覺間,充. 政 治 大. 滿了一個小小的世界,而這樣的現象每天不斷在我們的周遭發生,本研究者覺得這. 立. 現象非常奇妙又令人著迷。心理學家認為人類有與他人親近的需求與動機,Maslow. ‧ 國. 學. (1954)提出需求層次論(need hierarchy theory),主張愛與歸屬感是人類的基本 心理需求之一,認為個體渴望與他人建立親密的關係。Erikson(1968)的心理社會. ‧. 發展論指出,大學生正處於青少年晚期與成人前期階段,在此階段的重要任務是親. y. Nat. sit. 密關係的發展。親密關係的發展包含與同性及異性之間的情感交流,個體若是能在. n. al. er. io. 友情或愛情當中獲得滿足,就可體會到親密的感覺,反之則易產生疏離感且造成生. i n U. v. 活適應上的負面影響。但在親密關係發展中,發生彼此爭吵、衝突似乎是常見的事. Ch. engchi. 情。根據精神健康基金會 2009 年的調查發現,全台有 220 萬人覺得親密關係有困 擾,其中大學生最受感情所苦(韋麗文,2009);董氏基金會(2005)針對大學生 的調查顯示,大學生最常感到的壓力來源前三名之一即是「與異性交往關係」。以 上資料顯示大學生親密關係的困擾是一個值得關注的議題。 情侶之間的衝突處理的確是一個雙方必須面對的課題,而且衝突所帶來的影 響也並非都是負面的。情侶若是能懂得如何有效處理衝突的話,反而能使雙方更了 解彼此的立場和需要、抒發個人的情緒、並從中得到學習、成長與成熟(徐玉青, 2002);但若不當的處理衝突,就易導致暴力或自我傷害等極端行為的產生,而無. 1.

(13) 論暴力傷害或心理的抑鬱,都足以影響大學生的心理健康,近則影響學習與生活適 應,遠則對未來兩性交往產生負面影響(劉惠琴,1993),因此真正的關鍵其實在 於每個人的衝突反應方式(徐玉青,2002)。因此引發本研究之動機,想要探討、 瞭解大學生在面對愛情衝突時的因應方式此主題。在愛情關係中的衝突因應策略 上,不同研究者所探討的關係衝突因應策略大致可以 Rusbult 與 Zembrodt(1983) 所提出的「主動-被動」及「建設-破壞」兩個向度來區分,共分為「表明(voice) 因應」 、 「忠誠(loyalty)因應」、 「忽視(neglect)因應」與「離開(exit)因應」四. 政 治 大 和承諾感有相關;而「離開因應」與「忽視因應」與低關係滿意度和承諾感有相關 立 種關係衝突因應策略。相關研究發現「表明因應」、「忠誠因應」與高關係滿意度. (吳佩倫,2007;張時雯,2003; Rusbult, Johnson & Morrow, 1986)。. ‧ 國. 學. 而在親密關係的研究中,愈來愈多學者投入於社會認知領域的研究,特別是以. ‧. 關係信念及知識架構為主要焦點的研究(Knee et al., 2001)。關係信念為個人所發. sit. y. Nat. 展出對於伴侶或關係應該要如何、要怎樣的信念(引自:蘇倩瑩,2011)。而 Ellis. io. er. (1994)也認為認知具至高的角色功能,是人類情緒和行為最重要的決定因素,而 , 信念是認知的核心,所以「改變一個人的信念,就能導致情緒和行為的長久改變」. al. n. v i n Ch 許多研究也發現個體的關係信念確實會影響婚姻或愛情中的行為 (如林亞寧,2002; engchi U. Epstein & Eidelson, 1980;Knee et al., 2001)。研究者認為個體在愛情關係中會採取. 何種關係衝突因應策略,是受到其關係信念影響,故進一步引發探討個體的關係信 念與關係衝突因應之關係的動機。 本研究採取的關係信念為 Knee(1998)提出的關係內隱理論,此理論包含兩 種關係信念,一種是相信兩人相遇是命中註定的「命運信念(destiny belief)」,即 對於關係常存有過於理想的期望,並認為關係是命定、無法改變的,而傾向在關係 形成的一開始,就去診斷及評估關係,而在愛情關係中較傾向以逃避來面對感情壓 力,且通常是主動結束關係的人;另一種則是「發展信念(growth belief)」,即透 2.

(14) 過克服障礙及困難,可以發展、培養成功的關係,因此願意花較多時間培養感情, 通常能夠以較實際的觀點看待關係,並傾向解決問題以維持關係,且即使分手,仍 不認為過去的感情是在浪費生命。 關於關係信念與關係衝突因應策略關係的研究中,陳湘林(2012)發現「命運 信念」高時,衝突時較常使用「嘮叨爭吵」及「社會支持」的因應策略;「發展信 念」高時,衝突時較常使用「關懷忍讓」 、 「正面解決」的因應策略,較少使用「社 會支持」的因應策略;另外「命運信念」高時,婚姻滿意度較低;發展信念高時,. 政 治 大 信念」與關係維持的因應策略有正相關,如「主動因應」 、 「計畫」 、 「抑制競爭的活 立. 婚姻滿意度高。Knee(1998)發現「命運信念」與「逃避因應」有正相關;「成長. 動」與「正向解釋」 ,而與「逃避因應」有負相關。整體來說,可發現「命運信念」. ‧ 國. 學. 高者較傾向使用「嘮叨爭吵」 、 「社會支持」與「逃避」等策略;而「發展信念」高. ‧. 者較傾向使用「正向回應」等維持關係的因應策略;而「發展信念」低者較傾向使. y. Nat. 用「爭執」 、 「自我責難」 、 「逃避」 、 「自我興趣」等類似於「命運信念」高者的因應. er. io. sit. 策略;而「培養傾向」者較多「主動」與「整合」的因應策略,較少「拒絕」與「逃 避」。但由於以往研究較少探討大學生在面對愛情衝突時,其愛情信念與關係衝突. n. al. Ch. 因應之關係,因此本研究探討此主題。. engchi. i n U. v. 過往有許多研究探討關係衝突因應策略與人際依附風格的關聯性。依據依附 理論,個體受到威脅或痛苦時,會引發依附系統,促使其親近依附對象,增加安全 感。通常下列三種情境會引發成人依附系統: (1)喚起害怕的情境、 (2)面臨挑戰 的情境、 (3)衝突互動的情境(Kobak & Duemmler, 1994) 。由此觀點來看,成人依 附系統在壓力的情境下,較容易被引發。而愛情關係中的衝突也是一種壓力,因此 以依附理論探究情侶所採取的關係衝突因應策略也是常 被研究的 主 題 。 根 據 Bowlby 的依附理論,個體早年與依附對象重複的互動經驗,會形成其對自己與他 人的內在運作模式,並且會引導個體因應生活壓力、情 緒調適與 未 來 的 適 應. 3.

(15) (Mikulincer, 1990;Ognibene & Collins, 1998)。「安全型依附」相信自己是有能力 的,且相信他人會提供協助,因此擁有有效因應生活壓力的內在與外在資源;相反 地, 「不安全型依附」對自己與他人持負向的看法,因此阻礙個人發展內在與外在 資源,較難有效因應生活壓力(引自:林佳玲,2000)。 國內有關的研究如:吳孟珍(2007)發現「焦慮型依附」 、 「忽略逃避型依附」 、 「害怕逃避型依附」 「害怕逃避型依附」與「忽視因應」、「離開因應」有正相關; 與「表明因應」有負相關; 「安全型依附」與「表明因應」、「忠誠因應」有正相關. 政 治 大 「安全型依附」高於「害怕逃避型依附」 ;「情緒壓抑」上, 「忽略逃避型依附」與 立 而與「忽視因應」 、 「離開因應」有負相關。江彥陵(2007)發現在「問題焦點上」 ,. 「害怕逃避型依附」高於「安全型依附」與「焦慮型依附」 ;在「尋求支持」上「焦. ‧ 國. 學. 慮型依附」高於「忽略逃避型依附」 ;在「正向評估」上「安全型依附」與「焦慮. ‧. 型依附」高於「忽略逃避型依附」 。整體來說「安全型依附」者會因為正面的面對. y. Nat. 並詮釋衝突的影響,也會有較多的滿意且自主的關係適應傾向,而「焦慮型依附」. er. io. sit. 者會比其他依附類型者常使用「尋求支持」的關係衝突因應策略,也自覺關係還算 滿意。而在國外研究中,Levy & Davis(1988)發現「安全型依附」較常採用「妥. al. n. v i n Ch 協」與「整合」策略; 「焦慮型依附」較常採取「掌控」策略;而「逃避型依附」 engchi U 較常採用「逃避」策略。Pistole(1989)發現「安全型依附」較常採用「妥協」與. 「整合」策略;而「焦慮型依附」較常採用「和解」策略。整體來說「安全型依附」 的個體較偏向採取正向的問題解決方式,如「問題解決」 、 「妥協」 、 「整合」 、 「表明」 、 「忠誠」與「正向思考」等;而「不安全型依附」的個體容易採取不適當的關係衝 突因應策略如「忽視」與「離開」,其中「焦慮型依附」易採取「掌控」、「強迫」 與「口語攻擊」等;「害怕逃避型依附」與「忽略逃避型依附」都會採取「情緒壓 抑」與「自我責備」 ; 「忽略逃避型依附」較易採取「否認」 、 「漠視」與「不直接表 達」等衝突因應策略。. 4.

(16) 除去人際依附風格與關係衝突因應之關連外,國內外較少研究直接探討人際 依附風格與關係信念的關係。關於人際依附風格與婚姻態度的研究中,研究結果一 致發現「安全型依附」對於「愛情態度」與「婚姻態度」各層面,包含「婚姻的評 價」 、 「整體婚姻態度」 、 「結婚意向」等都較其他依附風格者正向,且對於伴侶的行 為較傾向做善意歸因;而「逃避型依附」則與「婚姻態度」有顯著的負相關,在「婚 姻態度」各層面,包含「婚姻的評價」 、 「婚姻的嚮往」 、 「整體婚姻態度」都較其他 依附風格者低;而「焦慮型依附」各方面大致是介於「安全型依附」與「逃避型依. 政 治 大. 附」間。整體來說,可發現人際依附風格對於「婚姻態度」與人際互動中的歸因有 明顯的關聯性。. 立. 總結以上相關研究可發現人際依附風格、關係信念與關係衝突因應策略彼此. ‧ 國. 學. 互相有關係,但未有研究同時探討此三者。根據依附理論,內在運作模式所影響的. ‧. 範圍包括:認知、情緒及行為;而其中認知的核心信念又對於行為有重要的影響力,. y. Nat. 故本研究同時檢驗此三者間的關係。而有關於”關係信念”一詞,由於本研究是針. er. io. sit. 對大學生探討其對愛情的信念,因此研究者採用「愛情信念」來表示此概念,更清 楚、具體呈現本研究所要測量的概念,也比較符合一般大眾之語言,但在引用已有. al. n. v i n Ch 文獻時仍採用其原有名詞,可能是關係信念、親密關係信念等。 engchi U. 而由於過去研究中發現性別與感情狀態會影響人際依附風格,且不同性別者. 慣用之關係衝突因應策略不同,但較少研究探討感情狀態,例如目前是否有交往對 象與愛情信念的關係,且本研究對象是大學生,正處於尋求親密關係階段,故本研 究將這些背景變項納入,以了解不同性別與感情狀態的大學生在人際依附風格、愛 情信念與關係衝突因應策略的得分是否有差異存在。 基於以上之研究動機,本研究之研究目的為: (一) 探討不同背景變項(性別、感情狀態)的大學生在人際依附風格、愛情信 念與關係衝突因應策略的差異. 5.

(17) (二) 探討大學生的人際依附風格、愛情信念與關係衝突因應策略之關係. 第二節. 待答問題與研究假設. 一、 待答問題 基於上述研究動機與目的,本研究探索的問題如下: (一) 不同背景變項(性別、感情狀態)的大學生在人際依附風格、愛情信念與 關係衝突因應策略的得分是否有差異存在?. 政 治 大. (二) 大學生的人際依附風格、愛情信念與關係衝突因應策略兩兩之 間的關聯. 立. 性為何?. ‧ 國. 學. (三) 大學生的人際依附風格、愛情信念與關係衝突因應策略這三組 變項之間 的典型關係為何?. ‧ er. io. sit. y. Nat. 二、 研究假設. 基於本研究之研究問題與研究設計,本研究的假設如下:. al. n. v i n Ch 假設一:不同背景變項(性別、感情狀態)的大學生在人際依附風格、愛情信 engchi U 念與關係衝突因應策略的得分有差異存在。. 假設二:大學生的人際依附風格與愛情信念有關係存在 2-1:安全型依附得分越高,則發展信念的得分越高,命運信念的得分越 低 2-2:焦慮型依附、忽略逃避型依附與害怕逃避型依附得分越高,則命運 信念的得分越高,發展信念的得分越低 假設三:大學生的人際依附風格與關係衝突因應策略有關係存在 3-1:安全型依附得分越高,則表明因應、忠誠因應的得分越高,且在忽 6.

(18) 視因應、離開因應的得分越低 3-2:焦慮型依附、忽略逃避型依附與害怕逃避型依附得分越高,則忽視 因應、離開因應的得分越高,且在表明因應、忠誠因應的得分越低 假設四:大學生的愛情信念與關係衝突因應策略有關係存在 4-1:命運信念的得分越高或發展信念的得分越低,則忽視因應、離開因 應的得分越高,在表明因應、忠誠因應的得分越低 4-2:發展信念的得分越高或命運信念的得分越低,則表明因應、忠誠因. 政 治 大 假設五:大學生的人際依附風格、愛情信念與關係衝突因應策略有典型關係存 立 應的得分越高,在忽視因應、離開因應的得分越低. 5-1:人際依附風格與愛情信念有典型關係存在. 學. ‧ 國. 在. ‧. 5-2:人際依附風格與關係衝突因應策略有典型關係存在. sit. y. Nat. 5-3:愛情信念與關係衝突因應策略有典型關係存在. io. er. 5-4:人際依附風格、愛情信念與關係衝突因應策略有典型關係存在. n. al. i n C 第三節 h e n g名詞釋義 chi U. v. 本節將針對本研究探討之特定名詞,做逐一定義與解釋。. 一、人際依附風格 本研究的人際依附風格是以王慶福(1995)所發展的「人際依附風格量表」上 的得分作為操作型定義,該量表修訂自 Bartholomew 與 Horowitz(1991) ,它包含 四種人際依附風格,在各分量表之分數愈高,代表該人際依附風格傾向愈強,且認 為每個人都具有此 4 種風格傾向,只是在各風格傾向的程度有差別。這四種人際. 7.

(19) 依附風格的特性如下: (一) 安全型依附(secure attachment):對自我的意象是具有價值的,且值得被 愛的,對他人的意象則認為是可以信賴與願意給予回應。因此,在親密關 係中既樂於付出,也能保持自主。 (二) 焦慮型依附(preoccupied attachment) :對自我意像是沒有價值,認為自己 不值得被關愛,且過度同理他人的好,容易在投入親密關係時扮演依賴者 的角色。. 政 治 大 為負向的。認為自己是沒有價值,且不值得被愛的;對於他人則是不可信 立. (三) 害怕逃避型依附(fearful-avoidant attachment):在自我與他人的意象中皆. 賴的。雖然渴望親密關係的發生,但又在關係中表現出害怕,逃避與人互. ‧ 國. 學. 動的情形。. ‧. (四) 忽略逃避型依附(dismissing-avoidant attachment):對自我的意象是良好. y. Nat. 的、有價值的。對他人的的意象是不可信賴、不好的。在親密關係中較少. er. io. sit. 表達自我的情緒感受,同時,恐懼與他人建立親密關係,會選擇逃避親密 關係或限制親密關係的發生,呈現在關係中的是低依賴高逃避現象。. n. al. 二、愛情信念. Ch. engchi. i n U. v. 本研究所稱的「愛情信念」為以改編林亞寧(2003)編製的婚姻信念量表為測 量工具所測量之結果,該量表修訂自 Knee(1998)所發展的關係內隱理論(implic it theories of relationships)量表,它包含兩種愛情信念,在各分量表之分數愈高,代 表該愛情信念傾向愈強。這兩種愛情信念的特性如下: (一) 發展信念(growth belief) :指個人相信愛情關係的成功靠經營與發展,在 關係初期時會專注在培養關係,而且在遇到問題時傾向解決問 題以維繫 關係。 8.

(20) (二) 命運信念(destiny belief) :是個人相信兩人相遇是命中註定的,認為愛情 關係成功主要由對方是否為合適的對象決定,因此在關係初期 會評估對 方是否適合自己。. 三、關係衝突因應策略 關係衝突因應策略是指在愛情關係中的情侶,面對彼此之間的衝突時所會採 取的各種因應策略。本研究的關係衝突因應策略乃採用 Rusbult 與 Zembrodt 以「建. 政 治 大 之分數愈高,代表愈具有該因應策略的傾向。這四種關係衝突因應策略的特性如下: 立 設-破壞」及「主動-被動」兩向度來區分四種衝突因應型態的模式,在各分量表. ‧ 國. 學. (一) 表明因應(voice coping):意指主動且具建設性地嘗試改善關係。 (二) 忠誠因應(loyalty coping):意指被動但卻樂觀地等待情況變好。. ‧. (三) 忽視因應(neglect coping):意指被動地讓關係惡化。. n. al. y. er. io. sit. Nat. (四) 離開因應(exit coping):意指主動的毀壞關係。. Ch. engchi. 9. i n U. v.

(2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文獻探討共分為四節。第一節為人際依附風格與測量;第二節為愛情信念 與測量;第三節為關係衝突因應策略與測量;第四節為人際依附風格、愛情信念與 關係衝突因應策略之關係。. 第一節 人際依附風格與測量 一、依附理論 (一) 依附的定義與起源. 立. 政 治 大. 依附(attachment)是我們生命中與特定人物之間,最強烈也最充滿情感的牽. ‧ 國. 學. 繫關係,我們和其互動時感到非常愉快,同時在受到壓力時,也因為其接近而得到. ‧. 撫慰。. y. Nat. John Bowlby(1969)首先將依附的動物行為論(ethological theory of attachment). er. io. sit. 應用於嬰兒與照顧者之間的連結關係,此觀點認為嬰兒與照顧者之間的情感連結 為能夠促進生存的演化反應。而依附理論也保留了精神分析的概念,認為與照顧者. al. n. v i n Ch 依附的品質高度涉及兒童的安全感和建立關係的能力。同時,Bowlby 受到 Konrad engchi U. Lorenz 銘印研究的啟發,認為人類嬰兒就跟其他動物的幼兒一樣,天生就擁有特 定行為,可以讓父母在身邊保護嬰兒不陷入危險,同時支持他探索並熟悉所在的環 境(Waters & Cummings, 2000) 。與父母親接觸也確保寶寶得到餵食,但是 Bowlby 指出哺餵並非依附的基礎。依附聯結有強大的生物學根基,最好透過物種生存的演 化脈絡去解釋依附,其中保證安全的能力最重要(引自:李美芳、黃立欣,2008) 。 (二) 內在運作模式及其形成 內在運作模式是個體在嬰兒時期的依附關係中形成,是依附行為系統中的要 素。在成長與互動中,表現於外的依附行為系統,會逐漸對外在環境、依附對象及. 10.

(22) 自我形成內在心理表徵(mental representation)(Collins & Read, 1994)。 根據 Bowlby 的說法,嬰兒與父母親的關係從天生的訊號開始,藉由此訊號將 成人喚到寶寶身邊。經過時間的累積,雙方發展出真正的情感連結,這份情感需要 新的情緒與認知能力支援,以及溫暖、敏感照顧的歷史。隨著年齡增長,兒童對於 照顧者接近的依賴減少,然而他們對於信任感的依賴較多,信賴照顧者在他們有需 要的時候,可以協助並給他們反應。從依附發展的經驗當中,兒童會建立起持久的 情感連結,他們在父母不在身邊時,會以此連結作為安全基地。這樣的形象可以作. 政 治 大 時提供支持,並且和依附對象進行自我互動(引自:李美芳、黃立欣,2008)。因 立. 為內在運作模式(internal working model)或是依附對象的期望,可以在感到壓力. 此,內在運作模式所影響的範圍包括:認知、情緒及行為,當個體面對與依附相關. ‧ 國. 學. 的事件時,認知結構便會依據過去的經驗以選擇性的注意,記憶的編碼、歸因、解. sit. y. Nat. 此過程最後會決定個體的行為與選擇(黃碧慧,2002)。. ‧. 釋與推論四種途徑的訊息處理過程自動運作,且認知與行為反應將兩者互為作用,. io. er. Bowlby(1973)認為內在運作模式包含自我及他人,關於自我的運作模式被認 為是由個體與親密他人互動產生(Cooley, 1902; Markus & Cross, 1990; Mead, 1934) ,. al. n. v i n C(responsiveness) 而由早期評估依附對象的回應性 U h e n g c h i來得到關於自我是否是可被接受. 的信念。若是依附對象是可及的(available)、有回應的(responsive)和可靠的 (reliable),孩子較有可能發展出被接納和有價值的自我表徵;若是依附對象是不 一致的、不回應的,則孩子較有可能視他們自己為不被 接納的或 沒 有 價 值 的 (Cassidy, 2000)。對他人的內在運作模式則包括預期誰可能會成為依附對象、這 些依附對象的易接近性、當需要時他們會如何回應(Main et al., 1985)(引自 Pietromonaco & Barrett, 2000)。 內在運作模式變成性格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並且可以當作未來親密關係的 指南(Bretherton & Munholland, 1999)。隨著年齡增長,兒童會隨著認知、情緒與 11.

(23) 社會能力的增長,以及與父母的進一步互動,與成人、手足和朋友建立其他的親密 連結關係等,不斷「更新」或修正及擴張內在運作模式(引自:李美芳、黃立欣, 2008) 。內在運作模式作為一個概念性的比喻有幾個優點。首先,形容詞的“運作” 使人們注意表徵的動態面向,個體可藉由運作心智模型,來產生對現在的解釋與評 估未來行動的不同方向。第二,“模式”隱喻構造,因此日後可發展更為複雜的運 作模式來取代較早與較簡單的版本(Bowlby, 1980)。 (三) 依附與日後行為表現. 政 治 大 都需要與人建立依附關係。同時,幼兒時期與主要照顧者間所建立的內在運作模 立 依附是人類的特性,依附需求不單會在個體的嬰幼兒時期出現,且人的一生. 式,是具有穩定性的,一旦內化,會隨著個人的成熟,而與人發展出不同的人際關. ‧ 國. 學. 係與互動方式(Bowlby, 1973) 。包括個體如何看待關係中的自己、如何看待和自己. ‧. 有親密連結的他人,以及個體在關係中的預期與期待、目標與策略、感知與行為,. sit. y. Nat. 皆因著內在運作模式的內化和持續,而保留了若干早期依附關係的影子(Mikulinc er,. io. er. Shaver, Bar-On & Ein-Dor, 2010) 。Waters、Treboux、Merrick 與 Albersheim(1995) 曾追蹤 50 位受試者試圖探討童年依附與成人依附的相關性,研究發現於追蹤期間,. al. n. v i n Ch 受試者若沒有發生重大負向生活事件,其童年依附與成人依附關係的類型有 70% engchi U. 的穩定度,若有發生重大生活負向經驗(如:失去父母或離婚)的受試者其亦有 50% 的穩定度。由此可知,早年個體與主要照顧者間之依附關係型態對於日後的人格發 展、人際關係適應有一定程度的相關性與預測力。 Egeland 與 Farber(1984)指出在生命早期,如果照顧的品質改變,依附模式 是相當開放、有彈性及可改變的。經過兒童期、青春期相同的照顧方式,內在運作 模式將變成固著的人格特質,內在模式一旦形成,將傾向於在潛意識自主運作,被 帶入新的人際關係並持續的塑造其社會經驗。Hazan(1992)認為兒童時期手足及 其他家庭成員常常也是提供成長、安全及舒適的重要來源,同儕團體也逐漸增加滿. 12.

(24) 足依附需求的重要性,家庭以外的環境一樣能提供自我概念及人際親密關係的學 習,依附的心理表徵也因此變得相當複雜。. 二、人際依附風格與愛情關係 (一) Hazan 與 Shaver 的成人愛情依附理論 Hazen 與 Shaver(1987)根據 Bowlby 的理論以及 Ainsworth 的依附風格分類 建立成人的愛情依附理論,將成人的愛情關係視為一種依附歷程,如同嬰兒期與雙. 政 治 大. 親形成的情感連結。以依附理論解釋成人的愛情關係,便可解釋不同社會經驗產生 不同的愛情關係型態。. 立. ‧ 國. 學. 該研究以單一描述句的方式描述三種依附風格者的人際互動特徵,要求研究 參與者選擇一個與自我特徵最為相近的句子,結果發現研究參與者的三種依附類. ‧. 型的比例為:「安全型依附」佔 56%,「逃避型依附」佔 25%,「焦慮型依附」佔. sit. y. Nat. 19%,此結果與 Campos et al.(1983)對嬰幼兒依附風格分布的研究結果大致相同,. al. n. 於成人愛情依附的分類如下:. er. io. 而該結果也和研究參與者自身的親子依附類型有很高的相關。Hazan 與 Shaver 對. 1.. Ch. engchi. 安全型依附(secure):. i n U. v. 覺得和他人親近是件容易的事情,且能自在地依賴他人或被他人依賴。 且不會太常擔心被他人所拋棄或他人太親近。 2.. 逃避型依附(avoidant): 和他人親近會感到不自在與不舒服,難以完全信任他人,也難以允許 自己依賴他們。當別人太接近時會覺得焦慮,當伴侶要求更親密時會 因此感到不自在與閃躲。. 3.. 焦慮型依附(anxious/ambivalent): 覺得他人並非真的想要與自己親近,經常擔心伴侶不是真的愛自己或 13.

(25) 跟自己在一起。想要與另一人完全結合,但擔心如此會將他人嚇跑。 (二) Bartholomew 與 Horowitz 的成人依附分類 Bartholomew 與 Horowitz(1991)根據 Bowlby 理論中內在運作模式分為自我 及他人,而這兩者分別有正向與負向,將成人依附分成四種模式,如圖 2-1-1 所示。 認為自我及他人皆為正向者為「安全型依附」 (secure)、認為自我為負向而他人為 正向者為「焦慮型依附」 (preoccupied) 、認為自我及他人皆為負向者為「害怕逃避 型依附」 (fearful-avoidant)、認為自我為正向而他人為負向者為「忽略逃避型依. 政 治 大 與害怕逃避型依附(fearful-avoidant)基本上與前述 Hazan 與 Shaver 所提出之安全 立. 附」(dismissing-avoidant) 。其中安全型依附(secure) 、焦慮型依附(preoccup ied). 型依附(secure)、焦慮型依附(ambivalent)、逃避型依附(avoidant)相同;而忽. ‧ 國. 學. 略逃避型依附(dismissing-avoidant)則與 Main et al.(1985)所提出的分離/忽略型. ‧. (detached/dismissing)相同。. y. Nat. 該研究以自陳法、半結構晤談以及同儕評定法結合,研究顯示自我及他人的內. er. io. 安全型依附(secure):. al. v i n Ch 對自我的意象是具有價值的,且值得被愛的,對他人的意象則認為是 engchi U n. 1.. sit. 在運作模式相互獨立,而可將人際依附風格分成以下四種模式:. 可以信賴與願意給予回應。因此,在親密關係中際樂於付出,也能保 持自主。 2.. 焦慮型依附(preoccupied): 對自我意像是沒有價值,認為自己不值得被關愛,且過度同理他人的 好,容易在投入親密關係時扮演依賴者的角色。. 3.. 害怕逃避型依附(fearful-avoidant): 在自我與他人的意象中皆為負向的。認為自己是沒有價值,且不值得 被愛的;對於他人則是不可信賴的。雖然渴望親密關係的發生,但又. 14.

(26) 在關係中表現出害怕,逃避與人互動的情形。 4.. 忽略逃避型依附(dismissing-avoidant): 對自我的意象是良好的、有價值的。對他人的的意象是不可信賴、不 好的。在親密關係中較少表達自我的情緒感受,同時,恐懼與他人建 立親密關係,會選擇逃避親密關係或限制親密關係的發生,呈現在關 係中的是低依賴高逃避現象。. 自我模式(焦慮). 正向(低焦慮). 負向(高焦慮). 安 全 型 ( secure). 焦 慮 矛 盾 型 ( preoccupied). 親密與自主皆十分自在. 對關係付出全部心力. 立. 正向. 政 治 大. (逃避). 負向. 忽 略 逃 避 型 ( dismissing-avoidant). 害 怕 逃 避 型 ( fearful-avoidant). (高逃避). 放棄親密關係. 對親密關係感到害怕. ‧ 國. (低逃避). 學. 他人模式. ‧. 圖 2-1-1 Bartholomew 與 Horowitz 的成人依附分類(Bartholomew & Horowitz,. er. io. sit. y. Nat. 1991). (三) 依附風格與愛情關係之研究. al. n. v i n Ch Hazan 與 Shaver(1987)首先將依附理論與成人的愛情關係作連結,同時也針 engchi U. 對不同人際依附風格的成人愛情關係做了進一步的瞭解。在此之後,引發了相當多 的學者參與人際依附風格與愛情關係的研究。隨著人際依附風格的不同,個人在知 覺、期待、和親密關係的功能上亦有所差異。因此,將不同人際依附風格的成人在 。從表中可知, 愛情關係中的特徵做一整理,如下表 2-1-1(引自:楊適冰,2009) 不同人際依附風格的成人在對自己與他人的看法、與人親近的感受、愛情關係特色、 對愛情關係的看法、在愛情關係中的感受與面對困擾的態度都有所不同。. 15.

(27) 表 2-1-1 不同人際依附風格的成人在愛情關係中的特徵(引自:楊適冰,2009) 安全型. 焦慮型. 害怕逃避型. 忽略逃避型. 愛情. 與伴侶關係良好、彼此. 情 緒 常處於高低起伏. 無 法 完全信任或依賴. 傾 向 一個人自由的生. 關係. 信任與支持,對親密關. 的不穩定狀態,愛情的. 伴侶,雖然內心需要親. 活。若對方為焦慮依附. 特色. 係有較多承諾, 滿意. 種 種 思緒常縈繞在心. 密關係,但卻又害怕親. 者,則容易因為對彼此. 度也較高. 中,在付出後希望對方. 近自己的伴侶,藉著逃. 需 求 相抵觸而使得無. 也給予同等的回報,具. 避 和 別人親近以保護. 法適應彼此。親密感較. 有強烈嫉妒的情緒,常. 自己免受他人的拒絕. 低,且多矛盾衝突. 表現負面情緒 對自. 對 自 己有較正向的觀. 對 自 己有較多負面想. 己的. 點,覺得自己是有價值. 法,對自己不具信心, 認為自己沒有價值,不. 點,認為自己是有價值. 看法. 的、可愛的,且容易被. 常會自我懷疑,覺得自. 值得被愛. 且可愛的. 人瞭解與接納. 己容易被誤解與貶低. 對 他 人的觀點較為負. 對 別 人抱持負向的觀. 立. 擁有負面的自我意象, 對 自 己抱持著正向觀. 政 治 大. 人的. 認 為 他人友善且值得. 人性複雜且難以瞭解, 面 , 認為他人不可信. 看法. 信任,多以正向詞語描. 描 述 自己的伴侶是較. 賴,通常以較苛求、批. 述伴侶,能夠以接納和. 令 人 感到煩惱與苛求. 評 與 漠不關心等詞語. 支持的態度包容伴侶. 的. 來形容其伴侶. 對愛. 認 為 愛情關係具長久. 在 愛 情關係中有較多. 懷 疑 愛情關係長久存. 情關. 性,對其愛情關係有較. 的矛盾、衝突,雖然經. 在的可能性. 係的. 多的滿足、親密、信任. 常陷入愛情關係,卻又. 看法. 與承諾. 覺得真愛難尋. 在愛. 在 愛 情關係中可以感. 在 愛 情關係中有較少. 情關. 覺到自己的重要,同時. 的滿足,較多的矛盾、 在 關 係中感受到較少. 係中. 並體驗到快樂、愉悅及. 衝突與不安。若伴侶不. 的感. 友善的正面情緒. 如所預期那般親密,便. Ch. 正 愛 自己或並非真的 想跟自己在一起。經常 無 法 體驗到其渴望的 溫暖及安全的愛情. 16. i n U. v. 對愛情的滿意度較低, 在 愛 情關係中的親密. engchi. 會 擔 心伴侶並不是真. sit. y. n. er. io. al. 點. ‧. Nat. 受. ‧ 國. 對他人擁有正向觀點, 對他人較不信任,堅信. 學. 對他. 的親密、承諾與滿足感. 感較低.

(28) 表 2-1-1 不同人際依附風格的成人在愛情關係中的特徵(續) 安全型. 焦慮型. 害怕逃避型. 與人. 容易與他人親近,可以. 強烈地想要親近他人, 和 他 人親近時會感到. 親近. 很自在地去依賴他人, 卻 又 擔心他人不肯付. 不舒服,不容易完全信. 護自己免於失望,而維. 的感. 也 可 以很自在地讓他. 任他人。當別人太親近. 持 一 種獨立自足與不. 受. 人依賴自己,不會擔心. 時 會 出現不自在且矛. 易受傷的狀態。. 自己被遺棄,也不會因. 盾的情緒. 出真正的愛情. 忽略逃避型 逃 避 和別人親近以保. 他 人 太親近自己而感 到不安 面對. 有能力去面對痛苦,願. 容易過度的注意困擾,. 困擾. 意 承 認情緒困擾並且. 並 傾 向於放大困擾的. 的態. 尋求支持,以有建設性. 程度. 度. 的方式調適負面情緒. 學. ‧ 國. 立. 政 治 大. 三、成人人際依附風格的測量. ‧. 關於依附的測量,不同學者所採取的測量觀點有所不同,有的學者認為依附可. Nat. sit. y. 劃分為類別,有的是以連續向度來看,同一個體可以在各種不同依附向度有各別的. n. al. er. io. 分數,認為依附只有量的不同,不做質的截然劃分。Bartholomew 與 Horowitz(1991). i n U. v. 在將受試者分為四種依附類型的研究發現,受試者常會符合三個以上的類型,而產 生分類上的困難。. Ch. engchi. 另外 Bartholomew 與 Shaver(1998),也將成人依附測量分為晤談法與量表法 兩大取向。晤談法如 George、Kaplan 與 Main(1985)成人依附晤談法及 Bartholo mew 與 Horowitz(1991)依附晤談法,此方法的晤談焦點為親子關係,所反映的是潛意 識層面內在運作模式;而量表法如 Collins 與 Read(1990)成人 依 附 量 表 、 Bartholomew 與 Horowitz(1991)關係量表、Fenney、Noller 與 Hanrahan(1994) 依附風格量表等,此方法的焦點為同儕或愛情關係,所反映的是意識層面的內在運 作模式。茲將國內外常用成人依附量表整理如表 2-1-2。. 17.

(29) 表 2-1-2 國內外常用成人依附量表 量表名稱. 編訂者. 理論基礎. 量表內容. 資料性質. 成 人 依附量表. Collins. 與. 以 Hazan 和 Shaver 的 成. 總共 18 題,依附向度. 向 度 ;類. ( AAS , The. Read(1990). 人依附測量為基礎,並考慮. 為依賴、焦慮和親近。 別. 三 種 依附風格的其他特徵. 量 表 因素表現出與幼. Attachment. 運 用 目 標調整系統與安全. 兒依附相同的功能。. Scale). 堡壘概念。. Revised. 關 係 (. Adult. 量 表. RSQ. ,. Bartholomew. 受 試 者 以一般人際關係模. 30 題 李 克 特 七 點 量. 向 度 ;類. 與. 式,自評四種依附分類。可. 表,測量安全、懼怕逃. 別. 用 來 評 估對自己與他人的. 避、漠然逃避、焦慮矛. 看法. 盾四種依附風格。. Horowit z. (1991). Relationship Scales Questionnaire). 立. 政 治 大. 依 附風格量表. Fenney、Noller. 以 Hazan 和 Shaver 的 成. 總共 40 題,李克特六. 向 度 ;類. (. 與. 人依附測量為基礎,期望發. 點量表. 別. ,. Hanrahan. 學. Brennan. 、. 根 據 常 用的成人依附量表. 36 題,可分為逃避與. 向 度 ;類. 量. Clark. 與. 編製,經主軸分析找出逃避. 焦慮兩個依附向度,以. 別. (. 簡 式. ECR. ,. Relationships) 人 際 依附風格 量表. 及 經 群聚分析可分為 安全、害怕逃避、放棄. al. iv 依附風格 n U. 逃 避 與焦慮依附四種. n. in/close. Shaver( 1998) 與焦慮兩個依附向度. io. Experience. Nat. 表. 與風格。. sit. Questionnaire). 具,並釐清成人依附的向度. er. Styles. 展 適 合 一般成人的測量工. y. (1994). Attachment. ‧. 親 密 關係體驗. ‧ 國. ASQ. Ch. 王慶福(1995) 根 據. e nBartholomew gchi. &. 共 24 題,李克特五點. 向 度 ;類. Horowitz(1991)測量一 般. 量表。分為焦慮依附、 別. 人際關係依附模式,分為四. 逃避依附、排除依附、. 種人際依附風格。. 安 全 依附四個分量表 進行測量。. 依附關係量表. 黃筱甄(2007) 以 IPPA 之理論基礎。包括. 信任與溝通分數越高, 向度. 父親依附、母親依附以及同. 疏 離 分數越低代表越. 儕依附三個分量表,各有信. 安全的依附關係型態。. 任、溝通、疏離因素。. 小結:研究者認為人際依附風格為個體在過去的人際互動經驗,包含成人、手. 18.

(30) 足和朋友,特別是父母親等建立親密連結的重要他人中,所形成對於自己與他人的 看法,而對於愛情關係各方面有所影響。而目前研究大多支持人際依附風格可分為 四個類型,考量到以兩向度的中位數去區分出四個類型,會與大多研究在各人際依 附風格的比例差異甚大,如 Bartholomew 與 Horowitz (1991)的研究中「安全型 依附」佔 47%,「焦慮型依附」佔 14%,「忽略逃避型依附」佔 18%,「害怕逃避型 依附」佔 21%,王慶福(1995)的研究中,以得分最高的分量尺為其依附風格類型, 排除填答有遺漏值或有兩個分量尺得分最高者後, 「安全型依附」佔 23%, 「焦慮型. 政 治 大 則因為量表的填答有遺漏,或因為兩個分量表得分相同 而未歸類 。 另 外 , 且 立. 依附」佔 31%, 「忽略逃避型依附」佔 25%, 「害怕逃避型依附」佔 5%,另外的 16%. Bartholomew 與 Horowitz(1991)在將受試者分為四種依附類型的研究發現,受試. ‧ 國. 學. 者常會符合三個以上的類型,而產生分類上的困難。故本研究捨棄將個體分類為不. ‧. 同人際依附風格的方式進行分析,而依個體在四個人際依附風格向度分數來分析. y. Nat. 與其他變項的相關,並採用王慶福的人際依附風格量表。該量表是將此四類依附風. er. io. sit. 格視為四個因素(分量表),每位受試者在該量表上均會得到四個分數,一方面可 依不同人際依附向度分數來分析與其他變項的相關,加上此量表為國內修訂的量. al. n. v i n Ch 表,與本研究樣本較為接近,故本研究採用此量表作為測量成人人際依附風格的研 engchi U 究工具。. 四、人際依附風格的相關研究 (一) 性別 有部分學者在愛情關係與依附類型間的研究發現不同性別在人際依附風格上 是有差異存在的,如 Kobak 與 Sceery(1988)使用成人依附晤談,發現男女大學 生在人際依附風格類型上 有差 異, 女性 較偏 向焦 慮型 依附 ; Bartholo me w 與 Horowitz (1991)發現男性較多忽略逃避型依附,女性較多焦慮型依附;在蘇逸 19.

(31) 珊(2002)的研究中也發現,在忽略逃避型依附的部份,男性的比例多於女性。但 也有許多研究發現不同性別在依附類型上並無顯著差異(王慶福,2000;郭淑君, 2008;張麗玲,2007;鄭羽芯,2006;羅立人,1999;Shaver & Berman, 1992)。 在預期關係穩定度時,性別會與依附風格有交互作用的關係。依據傳統的性別 角色理論,女性傾向作為維持長期關係的角色,但逃避型女性較難以投入關係,且 缺乏維持關係的技巧,故關係穩定度低於其他依附風格者,雖然焦慮型女性者的關 係滿意度與承諾皆較低,但會盡最大的努力去維持關係(Collins & Read, 1990;. 政 治 大 可能是因為以上因素使得不同性別在各種依附風格的比例不同。 立. Simpson, 1990) ;而男性被強調要發展獨立的自我認同與自由(Hatfield, 1983) ,而. (二) 性別與感情狀態. ‧ 國. 學. 黃碧慧(2002)於大學生依附風格、愛情關係中之壓力事件困擾與因應策略之. ‧. 關係研究中,其研究樣本包含有戀愛對象、曾有戀愛對象與未有戀愛經驗者。在目. y. Nat. 前有戀愛經驗中,安全型依附男性(46.2%)與焦慮型依附女性(39.9%)所佔比例. er. io. sit. 最高;但是在有分手經驗中之男女大學生,皆以安全型依附最多,且男大學生之忽 略逃避型依附多於女大學生;在未曾有戀愛經驗的受試者中,安全型依附女性. al. n. v i n Ch (35.6%)高於男性(18.8%) 。Shi (1999)的研究也發現,關係狀態與人際依附風 engchi U. 格間會交互影響,已婚或是目前正處於戀愛中的受試者,以安全型依附所佔的比例 較高。 小結:基於前述文獻探討,本研究認為,不論從生物學角度或角色理論,人際 依附風格可能與性別有關,如男性較傾向為忽略逃避型依附,女性較偏向為焦慮型 依附;人際依附風格也可能會受到目前感情狀態影響,所以導致不同研究結果有所 差異;且由於本研究對象是大學生,其正處於尋求親密關係階段,因此本研究將這 些背景變項納入,以探討性別、感情狀態與人際依附風格的關係。. 20.

(32) 第二節 愛情信念與測量 一、信念 (一) 信念的定義及影響 信念是一種個人特質、經驗、能力、成長背景及所處環境交互作用下,對於某 種命題、陳述或事實產生一種完全接受或認定的心理作用(曾清一,1999)。如同 隱藏在海平面底下大部分的的冰山,穩固地支撐海平面上的小部分冰山一般,對於 人們的行為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力,換言之,信念不僅指引人們不斷進行決定,也主 導人們的思維(王恭志,1997)。. 立. 政 治 大. Albert Ellis 所發展理情行為治療(REBT,Rational-Emotive behavior therapy). ‧ 國. 學. 理論的中心概念即是信念(belief)及信念體系(belief system) 。該理論的基本假設 認為人類生而兼有理性、直線思考和非理性(irrational) 、扭曲化的潛能。同時把人. ‧. 類容易犯錯視為理所當然,試圖幫助當事人接受自己是個會不斷犯錯的人,並幫助. y. Nat. sit. 其學習更平和地與自己相處。REBT 使用許多認知的、情緒的和行為的方法來協助. n. al. er. io. 當事人改變非理性的信念,其論點中的人格 ABC 理論在理情行為治療中佔重要地. i n U. v. 位,A 是指一個促發事件(activating event),B 是指信念體系(belief system),C. Ch. engchi. 是指個人的情緒或行為反應(emotional consequence),然而 C 卻非直接由 A 所引 發的,而是透過個人對 A 所獨有的信念 B 所造成(Corey, 2001)。 認知是人類情緒和行為最重要的決定因素。Ellis 認為認知、情緒和行為三者 不可分離,且為互動關係,彼此影響。認知具至高的角色功能,是人類情緒和行為 最重要的決定因素,而信念是認知的核心,所以「改變一個人的信念,就能導致情 緒和行為的長久改變」 (Ellis, 1994)。 Bernard 與 Joyce(1984)也提到當個人持有更抽象的信念,會形成一種預設的 架構(assumptive framework) ,個人根據此預設架構而對其所觀察到的發生在他身. 21.

(33) 上或周遭的事件加以評估(evaluate) 、評價(appraise)及形成結論,亦即價值觀的 闡述;此種信念是一種相當持久的認知結構,會影響人們對現實的解釋並主導其行 為。 (二) 理性與非理性信念 信念可依其是否反映了一種相對的、有所限制的概念或是絶對的、無可避免的 概念而區別為理性信念(rational beliefs)和非理性信念(irrational beliefs) (Ber nard & Joyce, 1984)。Walen、DiGuiseppe 與 Wessler(1980)提出理性信念的特性如下. 政 治 大 理性信念是真實的,可經由證據支持,且內部與現實一致。 立. (引自 Bernard & Joyce, 1984):. 2.. 理性信念是非絕對性的,相反的,它是相對的,且受限於某些條件之. 學. ‧ 國. 1.. 下。. 理性信念會導致適宜的情緒(moderate emotion) ,不會令人感到不愉. ‧. 3.. sit. y. Nat. 快。但 Bernard 與 Joyce(1984)認為理性信念亦可能引起極端但為. io. 理性信念協助個人達成目標,減少個人對自己內在及外在 環境的衝. al. n. 4.. er. 適切(appropriate)的情緒,例如極端的悲哀或後悔。. Ch. 突,提高生活滿意度。. engchi. i n U. v. 而非理性信念乃指個人思考活動的各種特質和層面,此思考活動導因(cause) 或造成(create)情緒上或行為上功能不良的結果(Bernard & Joyce, 1984) ,這種信 念總是充滿了應該、必須、命令和需要。Ellis(1980)認為這樣的信念是一種自我 滿足的思考(musturbatory thinking),假如個人不管在任何情境下都要持有這種僵 化的信念,則易於產生困擾(Bernard & Joyce, 1984)。有時非理性信念是一種功能 不彰的思考過程,於此認知運作過程中所造成的困擾會導致不合邏輯及扭曲的想 法。. 22.

(34) 二、關係信念(relationship beliefs)的概念 在親密關係的研究中,愈來愈多學者投入於社會認知領域的研究,特別是以關 係信念及知識架構為主要焦點的研究(Knee et al., 2001)。關係信念即為個人所發 展出對於伴侶或關係應該要如何、要怎樣的信念(引自:蘇倩瑩,2011)。Fletcher 與 Kininmonth(1992)認為關係信念是對關係所有層面的知識結構、基模或判斷。 關係信念受到媒體、大眾文化、個人經驗、觀察父母關係交織而成,就如同其它知 識建構,不斷藉著編碼、儲存與提取的過程,影響關係中的個人行為表現。. 政 治 大 關係,因此常稱為”親密關係信念”、”愛情關係信念”或”愛情信念”,皆是指個體對 立. 在不同文獻中,”關係信念”均是指個體對親密關係的看法,不是指一般的人際. ‧ 國. 學. 於交往中的愛情或婚姻關係的信念。由於本研究是針對大學生探討其對愛情的信 念,因此研究者採用「愛情信念」來表示此概念,更清楚、具體呈現本研究所要測. ‧. 量的概念,也比較符合一般大眾之語言,但在引用已有文獻時仍採用其原有名詞,. sit. y. Nat. 可能是關係信念、親密關係信念等,但在非直接引用文獻部分,如本研究的章節、. n. al. er. io. 量表名稱等,盡量使用”愛情信念”一詞。. v. 關係信念的研究,始於從事婚姻治療的相關研究者,如 Epstein 與 Eide lso n. Ch. engchi. i n U. (1980),故多聚焦於研究婚姻關係,因此以下關係信念的文獻也包含了婚姻關係 的關係信念研究,其內涵如下: (一) 失功能信念 關係信念(relationship beliefs)的研究,始於從事婚姻治療的相關研究者,對 於非理性(irrational)、失功能(dysfunctional)關係信念加以探討,並認為失功能 信念對雙人關係的影響是:降低人際間的滿意度,限制個人對於他人相待的正向期 望,並阻礙了伴侶間相互改變的運作。起初,相關研究多關注於個人對自身所具有 的失功能信念,當個人對自己存有非理性的信念(例如:過度需要他人認同、高自 我期望、指責傾向、逃避問題等),則會產生婚姻調適的困難,而無法繼續維持婚 23.

(35) 姻(Epstein & Eidelson, 1980)。 當「個人對自身的失功能信念,使個人在人際關係的維持產生困難」此一研究 結果,相繼得到證實之後,學者進而開始關注個人對於關係的認知、看法,亦即關 係信念在婚姻關係中扮演的角色,並發現個人所具有的關係信念,較其對自身的信 念,更能預測其婚姻調適(DeBord & Romans, 1996)。 Eidelson 與 Epstein(1982)的關係信念量表(Relationship Belief Inventory, RBI)乃測量個人對於親密關係所可能持有的失功能信念(dysfunctional beliefs),. 政 治 大. 包含其內涵及行為表現,這些信念對於婚姻的調適都有負面的影響。這些失功能信 念可分為以下五種:. 爭執是具破壞性的(Disagreement is destructive):. 學. ‧ 國. 1.. 立. 個人認為雙方在價值觀、態度、目標或偏好上有所爭執會威脅到安全. io. y. sit. 預期心意相通(Mind reading is expected):. er. 2.. Nat. 性。. ‧. 的、愛的關係。會避免直接溝通的方式面對衝突,以降低爭執的可能. 個人認為若伴侶真誠地關心並了解自己,就應該不需要刻意的溝通,. al. n. v i n Ch 即能夠感受到自己的需要及偏好。不努力於清楚的溝通,不主動說明 engchi U 自己的需要,而當伴侶沒有感應到他的期望時會感到不滿意。 3.. 伴侶無法改變(Partners cannot change): 認為親密伴侶是無法改變的,而且伴侶也不具有改變關係品質的能力。 對於問題的改善並不存希望,對於關係有較低的承諾且較不積極於解 決衝突。. 4.. 性關係完美主義(Sexual perfectionism) :期望伴侶是完美的性伴侶, 並相信擁有完美的性關係才算是良好的親密關係。有此想法容易造成 關係的緊張而減低了性關係所帶來的愉悅。. 24.

(36) 5.. 兩性存在差異(The sexes are different): 相信男性及女性在個性及關係需求上有很大的差異。在遭遇人際衝突 時會歸因於性別因素而指責對方,且對於關係問題的解決並不會抱太 高期望。. 另有學者 Romans 與 DeBord(1995)參考 Ellis 與 Grieger 兩位學者及整合個 人在婚姻治療上的經驗,以因素分析的方式提出九種非理性的關係信念: 1.. 雙方應該完全的開放且誠實. 2.. 雙方應該了解對方的想法. 雙方應該滿足對方所有的需求. 學. 6.. 我們之間所有的事應該都是完美的. 7.. 良好的關係應該是容易維持的. 8.. 一個人如果沒有浪漫關係就不完整. 9.. 浪漫的理想主義. y. ‧. 雙方應該願意為對方改變. Nat. 5.. er. io. sit. 4.. ‧ 國. 3.. 政 治 大 兩人應該一起做所有的事 立. al. n. v i n Ch Romans 與 DeBord 也進一步分析這些非理性信念的內涵,認為此九種非理性 engchi U. 信念,與 Eidelson 及 Epstein 所提出的五種失功能信念,在概念上有重疊的部分, 如「爭執是具破壞性的」此一失功能信念,與「我們之間所有的事應該都是完美的」 及「良好的關係應該是容易維持的」這兩種非理性信念的內涵即是相似的。 愈來愈多的研究,關注於完美主義與關係互動問題的關係,並發現個人對於人 際的完美主義,會影響其家庭及婚姻調適。例如認定他人應該是完美的人,在與他 人互動的過程中,對於他人在溝通、信任、支持、處理與尊重等方面的行為表現有 高度的期望,這些極端而不實際的關係信念,在關係出現問題時,會產生衝突與失 功能的反應,而對婚姻調適有負面的影響(Flett, Hewitt, Shapiro, & Rayman, 2001) 。 25.

(37) 相關研究發現這些信念的共同特徵包含極端化、僵化且有強制性、扭曲事實與誇大 負向結果預期等(Epstein, 1982) 。從這些研究中發現,失功能信念會降低人際間的 滿意度並限制了個人對於他人相處的正向期望,阻礙了伴侶間相互改變的運作。 從認知行為諮商的理論可發現,人們在婚姻關係中擁有的非理性信念與婚姻 失功能信念相似。這些信念大多是主觀的、絕對的、不可驗證的,而且會持續引起 不良情緒的想法(陳志賢,1998)。持有失功能信念者,對於負面事件的處理,也 傾向採取消極、逃避的方式來因應(林亞寧,2003),結果引起婚姻功能失調,妨. 政 治 大 總結以上文獻可發現,當個體具有越高的關係失功能信念或是非理性信念,則 立. 害夫妻共同改善婚姻關係所做的努力(陳志賢,1998)。. 較難以接受在與伴侶的互動過程中,發生衝突或未達個人期望的情況,且多以消極、. ‧ 國. 學. 逃避的方式來處理負面事件,進而阻礙彼此關係的發展與維持。. ‧. (二) 成功關係信念. sit. y. Nat. 成功關係信念與前述失功能或非理性的觀點切入所探討的信念內涵不同,. io. er. Fletcher 與 Kininmonth (1992)的親密關係信念量表 (Close Relationship Beliefs Scale, CRBS)試圖從關係建立的光明面,探討何種關係信念有助於親密關係。該研究以. al. n. v i n Ch 問卷調查法,在問卷中先以關係良好的案例故事作為引導(例如:以交往兩年的伴 engchi U. 侶或已婚十年且有兩個孩子的夫妻為故事主角) ,詢問研究參與者認為故事主角成 功的關係中,所應具備的重要因素,以及這些因素如何造就成功的關係,以了解一 般人對於成功關係所具有的看法。之後將這些因素進行編碼及分類,提出共十八種 成功關係因素,之後再進行因素分析,將之歸納為四種主要概念: 1.. 親密(Intimacy) :所指的是對於人際的態度或互動的看法,包括信任、 尊重、溝通、妥善處理、支持、接納、愛、友誼及妥協。. 2.. 外在因素(External Factors) :所指的是對於關係的外在影響,包括個 人安全感、重要他人、經濟、共通性及孩子。. 26.

(38) 3.. 熱情(Passion):包括性及關係活力。. 4.. 個人特質(Individuality):包括獨立及公平。. Fletcher、Simpson、Thomas 與 Giles 於 1999 年對理想的親密關係(Ideals in intimate relationship)進行後續研究,以社會認知的觀點將伴侶理想與關係理想視 為一種在親密關係發展之前就具有的知識結構,這些知識結構包含了個體對於關 係的標準與預期,且個體的決定及判斷,會受這些標準與預期與目前親密關係的符 合程度影響,例如是否讓關係更深入、同居、結婚或是另尋新伴侶。即這些關係理. 政 治 大 大學生為樣本,分析出五個親密關係的理想因素: 立. 想會影響關係中個人的認知與行動,以及對關係進行評估與控制的功能。該研究以. 活力-吸引力(vitality-attractiveness). 3.. 地位-資源(status-resources). 4.. 親密-忠誠(intimacy-royalty). 5.. 熱情(passion). ‧ 國. 2.. ‧. 溫暖-值得信任(warmth-trustworthness). 學. 1.. er. io. sit. y. Nat. 前三項因素針對伴侶的理想特質而言,後兩項因素則是針對關係理想的想像。. al. n. v i n Ch 此研究發現當個體對於自己親密關係現狀與前述五個親密關係理想因素有較大差 engchi U 異時,會出現負向情緒及逃避、改變理想或是改變現狀等行動;反之關係較穩定及 正向。 (三) 關係內隱理論(implicit theories of relationships) 「內隱理論(implicit theory)」指個體有一套對自己與他人既有的觀點,這些 內隱觀點不易被個人所覺察,但會影響個人的行為(張鳳燕、楊妙芬、邱珍琬、蔡. 素紋譯,2002)。該理論認為人們在面對周遭事物時,對於這些事物可改變程度的 信念,即可能持有的信念介於歸因為固定不變,與可改變之間的程度。Knee(1998) 將此概念應用到關係的認知,提出關係內隱理論,包含評估關係是否適合的程度,. 27.

(39) 與關係是否可成長的程度。 Knee(1998)提出的關係內隱理論來自以下兩個觀點: 1.. 成就與社會評價(achievement and social judgment) : 由成就與社會評價文獻中內隱理論的理論架構,過去研究 發現個人 相信智能是註定的,則會較容易放棄去完成成就作業;相似地,對於 相信關係是註定的人而言,如果在關係的早期即已感到關 係無法成 功,則容易放棄維持關係;而發展信念者較不會那麼看重一開始彼此. 政 治 大 浪漫關係信念(romantic relationship beliefs): 立. 適不適合,而是強調多方面的互動、瞭解與親近。 2.. 浪漫關係信念可大致歸納為五個主要特徵,包括「愛可以克服一切」 、. ‧ 國. 學. 「每個人都只有一個真愛」 、 「所愛的人能夠達到個人最高期望」 、 「一. ‧. 見鍾情是可信的」與「在選擇伴侶時,應該憑著感性而不是理性」。. y. Nat. 而命運信念認為人們相聚是註定的,此概念與浪漫主義中 的第二及. er. io. sit. 第四個特徵相似,強調一開始的適合性,並會促使個人尋求一個完美 的伴侶,或是會很快地拋棄低於完美的候補者;而發展信念則認為成. al. n. v i n Ch 功的關係能夠藉由克服阻礙來發展與更親近。 engchi U. Knee(1998)將關係內隱理論運用於親密關係的研究中,提出兩種關係信念, 一種是相信兩人相遇是命中註定的「命運信念(destiny belief)」,對於關係常存有 過於理想的期望,並認為關係是命定、無法改變的,而傾向在關係形成的一開始, 就去診斷及評估關係,而在愛情關係中較傾向以逃避來面對感情壓力,且通常是主 動結束關係的人;另一種則是「發展信念(growth belief)」 ,透過克服障礙及困難, 可以發展、培養成功的關係,因此願意花較多時間培養感情,發展信念通常能夠以 較實際的觀點看待關係,並傾向解決問題以維持關係,而且即使分手,仍不認為過 去的感情是在浪費生命。. 28.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Normalization by the number of reads in the sample, or by calculating a Z score, should be performed on the reported read counts before comparisons among samples. For genes with

而諾貝爾之所以會成立諾貝爾 獎,其實與他的發明和理念有很 大的關係。諾貝爾一生致力於炸 藥的研究,也因此積累了不計其數

配合小學數學科課程的推行,與參與的學校 協作研究及發展 推動 STEM

(B) The girl who having a book in her hand is my sister.. (C) The girl with a book in her hand is

Rebecca Oxford (1990) 將語言學習策略分為兩大類:直接性 學習策略 (directed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及間接性學 習策略 (in-directed

關注事項 1 11 1: : :因應初中學生的學習能力差異擴大 : 因應初中學生的學習能力差異擴大 因應初中學生的學習能力差異擴大 因應初中學生的學習能力差異擴大, , , ,加強 加強

電子學習 教學 教學 教學 教學 聲情教學 聲情教學 聲情教學 聲情教學.. 策略 策略

配合小學數學科課程的推行,與參與的學校 協作研究及發展 推動 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