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文正文包括七個部分,從個人同一性問題在 John Locke 著作中首次被提 出開始,以時間為主要順序,分析哲學史上不同陣營對於個人同一性問題的解決,

分別指出其中存在漏洞,而後筆者選擇站邊心理連續性理論,並試圖完善心理連 續性理論,找到符合直覺和現實要求的個人同一性條件,推進個人同一性理論的 發展。

正文第一部分整理了Locke 的個人同一性記憶理論,分析 Locke 將個人同一 性理論納入哲學討論視野的歷史背景及其關注的具體問題。Locke 對人的理性定 義以及將人的概念應用於法庭的嘗試都具有重要的意義,也為之後的討論開闢嶄 新視野。儘管如此,Locke 的理論還是具有很大的邏輯漏洞,不僅違背個人同一 性的可傳遞原則,還會陷入循環論證的劫難,引發之後哲學家對其的質疑和發展。

第二部分討論了物理連續性理論家Bernard Williams 的觀點。他從反對 Locke 的記憶理論入手,提出重複質疑和著名的兩個謎題思想實驗,為個人同一性理論 制定兩個原則,之後提出個人同一性的身體理論,認為人就是其身體。Williams

2 相關論證不是本文重點,因此略過不談。

的觀點是很長一段時間中的主流,但隨著科技的發展,整個身體被證明對於同一 性來是非必要的,因此物理連續性理論從 Williams 的身體理論發展到第三部分 討論的大腦理論,即個人同一性的關鍵在於大腦中實現意識的部分。大腦理論同 時得到物理連續性理論家和心理連續性理論家的支持,哲學家們普遍同意,人之 所以具有意識是因為擁有了大腦。當意識提取成為可能,大腦理論乃至於物理連 續性理論面臨新的質疑,許多哲學家重新選擇心理連續性理論,將Locke 的理論 進行完善。正文第四部分討論的 Robert Nozick 的最接近的延續者原則,以及 Sydney Shoemaker 的準記憶理論和分支條款都是為了解決 Locke 記憶理論的遺 留問題而生,但之後又產生了許多漏洞和缺陷,使個人同一性問題的解決變得更 加困難和遙不可及。

第五部分討論的Derek Parfit 理論面對難解的個人同一性問題,釜底抽薪似 地提出,個人同一性是個空洞問題,有時並不具有唯一確定的答案,因此並不真 正重要。而後,通過對分支案例和裂變案例的分析,Parfit 認為,我們對自身同 一性的關注是處於衍生意義上的,我們真正關注的是關係R,也就是擁有正確原 因的心理的聯繫性和/或者連續性,並且正確原因可以是任何關係。關係 R 才是 在生存中具有非派生重要性的,只要在未來有一個與我處於關係R 中的人存在,

我就應該將即將發生的事情視為與普通的生存一樣好。

Parfit 的觀點雖然解決了許多以往個人同一性理論面臨的問題,但其代價是 使個人同一性問題本身成為無意義。筆者認為這一代價顯然是太大的,並且個人 同一性並非如Parfit 所言沒有意義。正文第六部分筆者從對 Parfit 理論的質疑入 手,提出了自己的觀點。首先,筆者引用了 Mark Johnston 等人對 Parfit 理論的 縮減,儘管筆者認為這個縮減或許無法完全成立,但Parfit 對於關係 R 重要性的 聲稱需要被放棄。其次,Parfit 並沒有對「重要的」的定義進行解釋,其理論依 靠的相等的裂變也是不可能的。基於此,筆者認為個人同一性並非空洞問題,並 且毫無疑問是重要的。之後,筆者試圖回應許多哲學家對思想實驗研究方法的質 疑,指出在個人同一性問題中思想實驗研究方法的合理性和正當性。筆者認為,

人作為一種特殊的存在,同時擁有物理屬性和心理屬性,其中心理要素是定義人 的重要方面,但需要依託物理要素表現出來,因此個人同一性的關鍵在於心理連 續性。另外,面對分支質疑,筆者認為心理連續性需要具有第三人稱可追溯的歷 史,這不僅符合直覺,也可以滿足個人同一性的社會屬性需求。

之後,筆者運用這一對心理連續性的補丁,分析了哲學史上各大思想實驗。

首先,筆者試圖對過多思考者問題作出回應,各個理論都面臨不同版本的過多思 考者問題。筆者認為人本質上是Locke 意義上的人,而有機體是不具有意識的,

因此不存在過多思考者問題。之後,筆者分析了謝利·卡根和范·因瓦根的手錶與 積木案例,強調個人同一性中重要的正是具有第三人稱可追溯歷史的心理連續性。

最後,筆者分析了 Williams 的重疊案例、意識交換案例、傳送和複製品案例、

Roland Breeur 和 Arnold Burms 的遺物案例以及人格分裂案例,試圖提出符合直 覺的解答。僅管本文的觀點不足以作為完美的個人同一性理論,但筆者想要強調 個人同一性的現實意義,以及第三人稱和可追溯歷史的重要性,完善心理連續性 理論。

第二部分 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