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四節 研究教材與教學設計

第四節 研究教材與教學設計 壹、音樂閱讀教學設計

一、教學理念

本研究旨在探討音樂閱讀教學對於國小三年級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聲韻 覺識能力和中文閱讀能力的影響,因此在設計上稟持 Vygotsky 的理論,他強 調孩童學習必須透過社會性的互動與同儕合作的交流,較能激發出更多學習潛 能與發展能力(蘇姿云,2004)。教學設計的原則參考 Thares(2010)的音樂 閱讀教學設計,從文獻中的研究了解實驗課程必須結合音樂、肢體律動、樂器 敲打、歌唱及團體遊戲等活動,讓學生的學習成效提升至最高。就此,研究者 歸納出三點設計原則:1)為了引發學生學習動機,使用「舞蹈與流行歌曲」模 式來增加生動趣味性,以「童謠歌唱文章」方式來介紹全新的閱讀教材,玆以 提升學生對於閱讀的學習動機、興趣與配合度。2)為了給予全體學生充分參與 的機會,透過肢體舞動、「Rap 節奏與習讀」之節奏拍打、歌唱及遊戲的配合 例如「音樂律動與生字遊戲」,增加互相學習的機會。3)教學多元化及有變化 性,掌握學習熱絡氣氛,使用音樂活動貫穿閱讀課程。讓每位在場學生都能發 揮學習時最佳的專注能力與配合度。

二、教學教材:

本研究以自編方式編擬閱讀材料,參考五、六年級國語文課本康軒及南一 版本,從中挑選五十個生字,以短文的方式編寫成文章,當作課堂中進行教學 的閱讀教材。其文章內容多由學生熟悉的卡通人物劇情及地理人文呈現,共編 製四篇短文,其中有三篇當作課堂中的教學短文,一篇為課堂中聲韻覺識練習 短文,每篇短文皆標有注音符號輔助閱讀。閱讀教材參見附錄 1。

(ㄧ)晨間閱讀教材

閱讀書本為「第一個發現」套書,由理科出版社出版,是絕版的手工書。

研究者選擇此套書,是因探討議題皆與生活有關係,像是:身體、農場、地球 等,簡單易懂有圖與文搭配閱讀。經與三位三年級班導師討論後,皆評定為合 適學齡的閱讀材料。

音樂選擇是「巴哈大提琴無伴奏」(Cello Suite No. 1 in G major, BWV-1007)

的第一樂章前奏曲(prelude),因為這個曲子旋律易懂優美及曲式較純樸,沒 有太過複雜的音程呈現或是過於豐富的和聲。作背景音樂聆聽是可讓研究對象 專注於閱讀品而不會失焦的把重心放在聆聽。

(二)自編閱讀文章材料

第一篇文章「美麗的澎湖灣」有 12 個目標生字,分別為澎、煦、笠、瞰、

澄、蘊、邃、媲、虔、懵、翱、甦。其音樂活動為「Rap 節奏與習讀」,重點 放在節奏的模仿與拍奏,由於文獻中有學者提及,節奏元素可以提昇生字認讀 能力(David et al., 2007;Moritz et al., 2012),故此篇的目標生字將以節奏為 設計主軸,來探究是否與學者們的研究結果相同。

第二篇文章「偵探大阿拉蕊」有 8 個目標生字,分別為:狡、駭、闖、徹、

鞏、鑿、蒐、曦。其音樂活動為「童謠歌唱文章」,教材的編製重點放在生字

認讀而非學習歌曲,故採用學生熟悉的童謠曲式,讓學生專注於短文上。研究 者推薦三首童謠並與三位三年級班導師討論後,最後選擇「捕魚歌」為此篇文 章的唱誦曲。歌詞編排方式皆對照原版「捕魚歌」方式,四句短文跟隨三句副 詞,重複性高且簡單易懂的結構。如表 3-3 所示。

第三篇文章「閃電十一人」有 8 個目標生字,分別為:笠、傍、埂、掀、

瞻、雹、擲、濁。其音樂活動為「童謠歌唱文章」,教材的編製重點同第二篇 文章,是在教導生字認讀而非學習歌曲,故選用節奏性強學生也熟悉的童歌「無 敵鐵金剛」。此首歌曲結合節奏與熟悉旋律,實施方式參見表 3-5。

第四篇文章「王老先生有塊地」沒有目標生字,單純訓練學生聽覺對於聲 母與韻母的辨識。選擇熟悉歌曲的原因在於學生將注意力放在專心聽字詞上而 非學習歌曲的歌唱曲調。音樂活動選擇與教材對照如表 3-4 所示。

表 3-3

第二篇文章音樂教材與教學教材對照

捕魚歌 偵探大阿拉蕊

白浪滔滔我不怕 掌穩舵兒往前划 捕條大魚笑哈哈

白浪滔滔我不怕

掌穩舵兒往前划 捕條大魚笑哈哈

狡猾的偷兒們 就像一群駭客們 一起闖進大店裡 徹底偷走珠寶~

嗨呦一呦一呦 哼嗨呦 x3 鞏固的大牆兒

被鑿出一個大洞兒 阿拉蕊蒐集了指紋 準備在晨曦前大反擊 嗨呦一呦一呦 哼嗨呦 x3

表 3-4

三、教學設計:

研究者以原班座位分佈狀況將研究對象 22 人分為四組,有兩組各五人,

另兩組各六人。課程活動進行前會給予每組學生閱讀教材:(一)為晨間閱讀材 料「第一個發現」,每組一本輪流閱讀須互相討論內容,每週更換一次;(二) 為閱讀教學本,一人一本自行保管上課使用;(三)習寫本,供練習書寫使用。

每週的音樂閱讀活動中,研究者會先朗唱閱讀短文,每組同學需專注觀看文章 並把自己不會的生字用筆圈出來。評量模式則是歸類於音樂活動中,使用競賽 方式:使用彩色粉筆書寫注音於黑板的生字旁。獎勵的方式則是在競賽中得分 的組別可得顏色貼紙一張,各組集滿十張貼紙可與研究者兌換獎勵品(飲料或 是甜食)。教學完畢進行後測。

四、教學內容:

本研究教學實驗為期六週,每週兩堂課。教學內容以週為單位。教學教材 為研究者自編的四篇文章:三篇文章為教學短文;一篇文章為聲韻覺識練習短 文。前三週,每週教導一篇教學短文,並搭配一篇聲韻覺識練習短文及其他音 樂性遊戲的活一動;後三週,每週複習教學短文及聲韻覺識練習短文,並補充 音樂遊戲來增加學生對於國字的記憶能力。教學流程為跳舞與流行歌曲→習寫 遊戲→文章介紹→習寫遊戲或音樂與生字遊戲→聲韻覺識活動→討論、複習與 書寫。見圖 3-5 音樂閱讀教學設計。

自編音樂閱讀活動:包括主動性音樂活動,意指研究對象主動參與配合;

以及被動性音樂活動,意指研究對象靜態聆聽接受。設計活動包括:「音樂聆 聽與閱讀」、「童謠歌唱文章」、「Rap 節奏與習讀」、「音樂律動與生字遊戲」、「聲 韻覺識練習」、「跳舞與流行歌曲」。活動設計、進行方式及預期目標如表 3-5 所示。課程教案參見附錄 2。

表 3-5

各項音樂閱讀活動設計與設計目的

音樂閱讀活動名稱 進行方式 預期建構能力

音樂聆聽與閱讀 1. 晨間閱讀十分鐘僅 在每日早自習時 間,由班級導師播放 巴哈大提琴無伴奏 專輯。

2. 學生安靜閱讀「第一 個發現」套書,或是 自己準備的閱讀材 料。

3. 於每堂課一開始,每 組同學指派一位同 學分享小書內容。

4. 口頭回答研究者詢 問的內容問題。

1. 藉由聆聽古典樂曲,

穩定情緒。

2. 增加學習力及學習專 心度,並進而增加文 章閱讀理解能力。

跳舞與流行樂曲 1. 包含「動與靜音樂律 動」和「騎馬舞」兩 項活動

2. 「動與靜音樂律動」

活動是當研究對象聆 聽流行歌曲時必須一 直舞動,但音樂暫停 時必須安靜蹲下。

3. 「騎馬舞」活動是研 3. 究對象一邊聆聽音 4. 樂播放的騎馬舞歌 5. 曲,一邊模仿研究者 6. 示範的舞步並加以 7. 練習,由慢到快至可

以跟隨音樂。

1. 增加活動趣味性 2. 訓練對於音樂的敏感 度

Rap 節奏與習讀 1. 模仿研究者拍打節 奏,時快時慢但皆為 有規律的節奏。

2. 研究者以木魚、鈴 鐺、鼓等樂器伴奏,

學生一邊口說:「動次 動次…」,一邊搭配節 奏拍打,目的在熟悉 RAP的形式,

3. 研究者介紹文章時先 以節奏拍打,搭配正 常速度朗誦;學生專 心閱讀跟唱並把目標 生字圈出。

4. 待學生熟悉後,以 Rap 方式採重音形式 的朗唱,並搭配節奏 拍打,並把目標生字 以重音重拍方式拍 奏。

5. 詢問各組表演意願,

若有演出即可獲得貼 紙。

6. 能熟悉且流暢背誦短 文後進行猜字遊戲。

研究者在黑板書寫目 標國字,也就是學生 需學習的目標生字,

從十秒倒數至一的時 間限制內,寫出正確 的國字。

7. 在指定時間內答對那 組有貼紙,不對那組 則針對此字用彩色筆

1. 節奏訓練,增加對於 音節分割的敏感度。

2. 增加節奏性朗誦文章 的趣味性。

3. 增加配合度及專心 力。

書寫在習寫本五次。

上,(每個目標國字被 放大並印在 A4 紙,

紙張上下左右對折切 割成對等四大方 塊)。

3. 再次聆聽歌曲時,每 組必須分工將分散的 國字零件找出然後拼 裝起來,並將意思用 律動方式表現。例 如:聆聽到歌詞的「翱 翔」,學生組裝好翱翔 兩字,再用肢體把翱 翔表演出來。

仔細使用眼睛搜尋。

聲韻覺識練習 1. 學生先聆聽研究者示 範歌曲「王老先生有 塊地」,然後以手拍方 式跟著一起打 4/4 拍 節奏。

2. 學生跟唱。

3. 熟悉後玩歌唱聲韻猜 謎遊戲。研究者提出 6 個試題,3 個試題針 對聲母練習,3 個試 題針對韻母練習,研 究者唱出四字一組,

請學生分辨不同的 音。採舉手回答的競 賽方式。

1. 學習區辨不同聲母、

韻母聲音。

2. 利用歌唱策略提升聲 韻覺識敏感度。

貳、傳統閱讀教學設計:

傳統閱讀組的閱讀教材與音樂閱讀組相同,課程也是同音樂閱讀組,先前 測再玆以分組、分發閱讀教材、進行教學與評量、討論,最後後測。

ㄧ、教學設計:

本研究教學實驗為期六週,每週兩堂課。教學教材為研究者自編的四篇文 章:三篇文章為教學短文;一篇文章為聲韻覺識練習短文。前三週,每週教導 一篇教學短文,並搭配一篇聲韻覺識練習;後三週,每週複習教學短文及聲韻 覺識練習短文。研究者的教學活動以故事性說教與討論為主,先介紹短文及其 相關的資料,然後請各組同學圈出生字,接著指導生字造詞或是推想相關的事 物;針對短文內容採「重複朗誦閱讀」、「預習將要學習文章」、「複習已學習過

本研究教學實驗為期六週,每週兩堂課。教學教材為研究者自編的四篇文 章:三篇文章為教學短文;一篇文章為聲韻覺識練習短文。前三週,每週教導 一篇教學短文,並搭配一篇聲韻覺識練習;後三週,每週複習教學短文及聲韻 覺識練習短文。研究者的教學活動以故事性說教與討論為主,先介紹短文及其 相關的資料,然後請各組同學圈出生字,接著指導生字造詞或是推想相關的事 物;針對短文內容採「重複朗誦閱讀」、「預習將要學習文章」、「複習已學習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