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各項認知能力後測表現情形之相關分析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二節 各項認知能力後測表現情形之相關分析

本節旨在探討國小三年級學生進行實驗教學後,在音樂感知能力、聲韻覺 識能力以及中文閱讀能力表現間之相關情形,以Pearson積差相關考驗之亦即 回答本研究之待答問題三,茲將研究結果敘述如下。  

壹、國小三年級學生各項測驗後測表現之相關情形

ㄧ、音樂感知測驗與聲韻覺識測驗表現的相關情形

由表4-3 的相關矩陣可知,音樂感知能力與聲母測驗有達中度相關的顯著 水準,為( r =.590 );音樂感知能力與韻母測驗達低度相關水準( r =.277)。研究 結果顯示,音樂感知能力和聲韻覺識中的聲母覺識能力是有相互影響力的。

二、音樂感知測驗、聲韻覺識測驗表現與中文閱讀能力的相關情形 音樂感知能力與生字認讀能力相關達顯著水準(r = .423);音樂感知能力 與中文閱讀理解能力未達顯著水準(r = .273)。

而聲母測驗與生字認讀能力相關達顯著水準( r = .492),;韻母測驗與生字 認讀能力的相關性亦達顯著水準(r = .409)。聲母測驗與中文閱讀理解能力的 相關性未達顯著水準(r = .282);韻母測驗與中文閱讀理解能力相關性亦未達顯 著水準(r = .273);由上述資料可知,無論是音樂感知能力測驗,還是聲韻覺 識能力的兩項分測驗,與生字認讀能力達顯著的正相關,與中文閱讀理解能力 則未達顯著的正相關。

表 4-3

各測驗後測表現之相關矩陣(n=46)

*p< .05 **p < .01

貳、綜合討論

以下將針對音樂感知能力、聲韻覺識能力及中文閱讀能力之關係進行探討:

ㄧ、音樂感知能力及聲韻覺識能力的關係

本研究發現音樂感知能力與聲韻覺識測驗的聲母測驗達顯著正相關,這與 許多研究結果所談及的兩者有相似的聲音分辨系統與聽覺時序處理歷程有關 係(Cole, 2012;Gromko, 2005;Moritz et al., 2012);然而孩童在區分聲音的 頻率時需要依靠音高感知,而音高感知與音素覺識有顯著的相關性(Lathroum, 2008)。再來,音樂感知能力與聲韻覺識能力包含對於「聲調」的區辨敏感度

(謝雲飛,1993),雖然中文僅有四個抑揚頓挫音,但藉由音樂不同音程的帶 領可以對於這四音的區辨更明顯。所以當音樂活動中包括分辨模仿聲音及節

變項 1 2 3 4 5 6 7

1.年齡 - .032 -.088 -.081 -.077 .011 .203 2.智商 - .311* .004 -.012 -.075 .321*

3.音感 - .590** .277 .423** .273

4.聲母 - .510** .492** .282

5.韻母 - .409** .273

6.生字認讀 - .351*

7.中文閱讀 -

奏、拍打固定節奏及歌唱訓練時,這些技巧對於提昇聽覺聲音的分辨,還有聽 覺時序處理的靈敏度是很有協助性,因此音樂教學對於音樂感知能力跟聲韻覺 識能力是相互影響,而他們兩者間的相關性也是顯著的(Dege & Schwarzer, 2011;Moritz, 2007)。

二、音樂感知能力及聲韻覺識能力與「生字認讀」的關係

本研究結果顯示音樂感知能力與「生字認讀」有正向相關,這驗證幾位國 外研究學者針對拼音文字,指出音樂感知的敏感度跟識字能力有顯著相關相同

(Overy, 2003;Wood et al., 2009)。Overy(2003)和 Darrow 等學者(2009)

的研究顯示音樂感知訓練中的節奏感知訓練可以有效的提昇學生的文字辨認 功能,Colwell(1994)的研究也說明歌唱閱讀教材可以明顯提升學生的文字識 字功能。本篇研究說明音樂感知能力與中文生字認讀能力是具有顯著相關性 的。

文獻中顯示聲韻覺識與中文識字的關聯呈現兩派說法,部分學者認為有相 關,部分則認為沒有。本研究發現聲韻覺識與中文「生字認讀」能力達顯著相 關性,這與先前文獻認為聲韻覺識與中文識字有明顯相關的研究相符(吳靜 芬,2011;黃秀霜,1997;陳雅玲,2010;曾世杰,1996;廖晨惠、吳靜芬, 2011;

蔡佩孜,201;Ho & Bryant, 1997;Maclean, Bryant & Bradley, 1987)。饒立祥

(2011)指出國小四年級生的聲韻覺識與中文識字有顯著相關;黃秀霜(1997)

的研究結果也顯示聲韻覺識對於一年級學生的識字能力有顯著相關性。雖本研 究對象為三年級學生,但根據 Ziegler和Goswami(2005)的心理語言文理理論 分析說明,由於中文字形與字音對應關係並非一致,所以中文初學者必須依賴 聲韻覺識技巧來幫助記憶中文字形與字音的關係。曾世杰(2006)亦指出聲韻

覺識能力是閱讀文章過程中的重要因素之一,閱讀者需運用「聲韻轉錄」技巧 來解碼,用以記憶閱讀的內容並加以統整文句及關係性,因此不分年齡層,聲 韻覺識與識字能力即都有明顯相關。

總結上述所言,本研究結果發現音樂感知能力和聲韻覺識能力,以及兩者 和學生中文識字認讀能力是會相互影響的,和拼音文字的許多研究結果一致

(David et al., 2007;Lathroum, 2008)。

三、音樂感知能力及聲韻覺識能力與「中文閱讀理解」的關係

本研究的研究結果顯示音樂感知能力和「中文閱讀理解」能力未達顯著相 關,這與Lewis(2002)及Campabello等學者(2002)的研究發現不同,他們認 為長時間聆聽古典音樂後,其音樂感知能力與閱讀理解有顯著相關性。

而聲韻覺識能力和「中文閱讀理解」能力也未達顯著相關,這吳靜芬(2011)

的研究結果衝突,他們發現聲韻覺識與中文閱讀理解有正相關,但本研究的結 果指出聲韻覺識與中文閱讀理解能力沒有相關性。

從本研究的執行層面上而言,教學活動設計多以音樂融入文章唸讀、生字 認讀的方式呈現,對於中文字中字音及字形教學的成效是立即且直接的,因此 實驗教學後的音樂感知能能力、聲韻覺識能力與生字認讀能力有顯著相關性是 可以預見的。然而閱讀理解是項複雜的心理歷程,除了包含解碼外,還有文意 理解、推論理解、理解監控(Gagne, 1985)等內涵,僅靠音樂融入文章唸讀、

生字認讀的方式提升閱讀理解能力,成效可能相當有限。再者,實驗教學時間 僅只十二堂課,在有限的時間下,對於學生閱讀理解策略的練習亦顯不足,種 種原因皆可能造成音樂感知能力、聲韻覺識與中文閱讀理解能力未達顯著相 關。

三、「生字認讀」與「中文閱讀理解」的關係

生字認讀能力與中文閱讀理解能力達到顯著正相關,這跟學者們所指出的 識字與閱讀理解有正相關相符合(李蘇怡,2012;柯華崴,1991)。柯華崴 (1991)

指出在識字與理解的歷程皆須先將辨識文字本身,所以如對於單字沒有概念 時,即無法流暢閱讀,更無法理解文章內容,識字與理解兩者是習習相關。

在這節中發現音樂感知能力與聲韻覺識能力有顯著正相關;音樂感知能 力、聲韻覺識能力與生字認讀能力有顯著正相關,但這兩項認知能力對於此研 究的中文閱讀理解測驗並未達顯著相關;而生字認讀能力與中文閱讀理解能力 有顯著正相關。

第三節 國小三年級學生音樂感知能力及聲韻覺識能力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