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研究方法及步驟

本研究係根據論文內容的實際需要,秉持著研究民族志的態度及方法,同 時配合以下幾種研究方法進行:

1. 文獻分析法

本論文的文獻資料基本上區分為二大類:正式官方紀錄及非正式個人文件。

本論文文獻資料蒐集以正式官方為主,非正式官方為輔,蒐集資料對象包含了:

(1)各研究學者出版之相關書籍、報告、會議論文、期刊。

(2)關於東排灣群的社會文化、階層制度、親屬制度、繼承制度、祭儀 文化、族群認同、等相關論文及書籍。

(3)台東縣政府縣史、太麻里鄉鄉誌及大王部落口傳歷史、族譜以及當 地文史工作者之採訪資料、舊部落踏勘資料。

(4)藉網際網路搜尋引擎,以東排灣族、巫覡文化、民族宗教、族群邊 界、祭儀文化、占卜、巫術等為關鍵字,所找出之相關學術期刊、論文及博碩士 論文等。

綜合上述,本研究以蒐集歷年來相關文獻,並歸納耙梳整理出前人研究成果,

幫助自己找到研究問題,並探討目前所面臨之困境與問題。再透過前人的研究文 獻,瞭解相關問題的研究發展趨勢。

2. 訪談法

本論文另一個資料蒐集方式是訪談,訪談是研究者尋訪被研究者並且和他進 行交談的一種活動。訪談法的特點是樣本數較少,能提供特殊回答的詳細資訊,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4

獲得受訪者意見、價值、動力、回憶、表情、感覺詳細闡述的資料。方便研究者 與受訪者進行一系列跟研究主題有關的問答。

基於本論文研究的屬性,以焦點訪談(focused interview)及「有引導取性的 訪談」(即半結構式訪談)為主,也就是在訪談進行前先擬定訪談主題,但是仍 需依當時的情境與互動方式進行調整,再視情況與受訪者進行開放對話,以求獲 得更完整、更適切的資料,有助於對問題的分析。筆者也會在自然不受問題的侷 限下自在的談天,或在儀式中間休息的片刻或是於結束後與 vuvu 或是辦事主家聊 天,讓受訪者可以自由發揮心之所想,反而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

3. 參與觀察法(participant observation)

除訪談紀錄外,也進行參與觀察、紀錄,參與各項儀式與活動,進行參與觀 察法時,其他成員未必知道自己成為被觀察、研究的對象,筆者對當地的方言有 所了解,若有必要,則請族人協助翻譯與溝通,結束後將觀察內容做成文字記錄,

一併與訪談記錄所得資訊整合,進行後續的分析與討論。

4. 攝錄影像

收集各種祭儀的攝錄影像,並與被研究者一同觀賞及向被研究者提問,詳細 的記錄、核對影像中的所見所聞,以確保每一項資訊的正確性。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論文研究的步驟圖:

圖緒-2 本論文研究步驟圖(筆者繪)

(二)研究限制

本論文有以下幾點研究限制,說明如下:

1. 時間

筆者在短短的時間(2014.10 ~2016.10)內,收集祭祀經語,時間上略顯匆 促,然而儀式又不能依筆者的喜惡而自訂,只能被動的接受舉辦的儀式項目及時 間。

2. 語言

排灣族語言承載了其精深的文化,語言除分為一般日常生活所使用的白話,

歌謠、祭祀經語或禱詞都是艱澀難理解的文言。筆者雖為排灣族人,能用簡單的 母語交談,聽力的部分約可了解 50%,但對於較為艱澀的語言仍需要向部落的老 人家詢問其涵義,故在採集的過程中,筆者幾乎是聽不懂祭祀經文的意思,筆者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6

語言程度障礙的問題,將影響本研究進行的內容深度,此為本研究限制之二。

3. 口音的問題

採集祭祀經文語料時,會因唸祭祀經語的發音人,時有祭祀經語的段落會有 增減的部份,導致收集的語料時前後會不一致的情形發生。且禱詞由口傳的方式 記錄,會因傳承者的發音差異,而會使記音的紀錄及內容意義翻譯產生錯誤,此 為本研究限制之四。

這篇論文的研究,雖然潛藏著這麼多的研究限制,筆者仍努力去克服解決以上 這些問題,在時間匆促的情況下以焦點訪談(focused interview)的方式盡己所能 的將祭祀經語做一完整的分析;在語言上遇到的問題只能於事後以逐字的方式記錄,

並尋求其意涵,有助於筆者了解研究主體的真正意義;至於口音的問題,筆者請擅 長經語的族人,為筆者正音校字,並詢問被訪問者艱澀語言的涵義。希望能完整的 將這些一手訪談資料正確無誤的呈現。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