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

第三節 研究方法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三節 研究方法

本研究擬採文獻分析法以及深度訪談法。

壹、文獻分析法

本研究在探討相關理論及研究目的時,蒐集並參酌與研究主題相關的 書籍、期刊、論文、媒體報導、政府文書或官方報告及相關法案資料、立 法院提案審議的會議記錄等,進行內容分析整理,亦可作為時間序列及歷 史比較的研究基礎。

本研究參考的資料來源如下:

(一) 書籍、期刊文獻、研討會論文、碩博士論文:為了解 2008 年底預算審查爭議所導引出公共電視在董監事選任及財務 監督制度面規範與程序面實際運作之問題,可由學者和研 究者所撰寫有關公共電視獨立性及其外部監督之制度設 計、行政及立法部門對公視的監督權限之討論、國外公共 廣電體制之比較,並探討公共廣電制度設計及監督課責之 相關研究;藉由檢閱分析公視財源模式與外部監督運作方 式,以及董監事選任制度及程序規定及實際運作之相關文 獻,以探討我國公共電視董監事及財務監督機制之問題及 改進建議。

(二) 媒體報導:蒐集從民國九十六年到一百年間,中國時報、

聯合報、自由時報及蘋果日報等帄面媒體及網站對於第四 屆董事會產生過程及運作情形,以及 2008 年公共電視預算 遭凍結的爭議事件發展之相關新聞報導及讀者投書。

(三) 政府文書:自行政院新聞局與公共電視網站蒐集與本研究 相關的官方報告、委託的政策可行性或評估案、官方與民 間版的公視法修正草案、公視內部營運相關資料等;另外 自立法院網站檢索相關的立法院公報及會議記錄,藉以分 析在公視預算審查爭議過程中立法委員、立院黨團、新聞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局官員及公視董事長等之意見。

貳、深度訪談法

一、訪談對象及訪談方法:

訪談對象以此次預算審查爭議所導引出公共電視在財務的外部監督 運作過程及董監事選任過程中之監督主體,包括政治權責單位、公視董監 事會及公民社會監督之內、外部監督實際行動者為主。基此,以立意抽樣

(purposive sampling)的方式選取與研究命題相關的受訪對象:包括與公 視預算審查並通過解凍附帶決議爭議事件、及第四屆董事會選任實際運作 過程問題有關之公共電視董監事或總經理、內部員工代表,與撥付預算、

提名任命董監事與監督公視有關的主管機關之政府官員(新聞局代表 等),以及倡導公視法修訂,同時監督公視及行政、立法機關之媒體改革 團體(媒體改造學社、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等)成員;人數計分別為三名、

一名、一名。

訪談方式以預擬題綱的半結構性方式(semi-structured)進行,以利 於訪談者在訪談過程中掌握問題主軸,亦方便受訪者思考回答,藉此釐清 理論假設中的變項和關係。主要訪談重點為:了解在此次公共電視預算審 查爭議及第四屆董監事選任及增聘過程中,立法、行政部門及公視內部相 關參與者對公共電視董監事選任實際運作及財務外部監督的權限與實務 問題之立場主張。基此,本研究擬針對 2008 年底公視預算遭凍結事件以 及第四屆董事會選任與增聘過程之爭議面向,及既有的外部監督機制與選 任程序實際運作上面臨之問題;對涉及的利害關係人及團體進行深度訪 談,以補充及修正文獻分析的不足與限制。

表 2 受訪名單

編號 受訪者描述 訪談日期與時間

A1 公共電視基金會代表 2009 年 7 月 11 日 1.5 小時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A2 公共電視基金會代表(媒體改

造學社成員) 2010 年 2 月 3 日 50 分鐘 A3 公共電視基金會代表 2009 年 7 月 10 日 1.5 小時

B 行政院新聞局代表 2010 年 1 月 21 日 1.5 小時 C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代表 2010 年 3 月 18 日 1 小時 20 分

二、訪談大綱

訪談大綱則根據相關文獻因應研究問題進行設定:

問題一:我國公共電視之制度設計及監督機制

(一) 國家為確保公視的獨立性與履行公共任務所規劃之組織、財務及 人事等制度該如何妥適地規範?

1. 我國公共電視成立當時之角色與功能為何?對照現況是否有 實現?

2. 在人事及財務保障之制度設計是否有需調整?

(二) 我國公共電視外部監督機制之類型與運作方式

1. 我國公共電視外部監督的主體以行政監督與立法監督為主?

2. 公眾監督為輔,您認為現行法制公視外部監督之範圍、方式 及其程度是否適當?實務運作狀況有何改進之處?

問題二:公共電視之財務保障制度及預算監督機制實際運作過程之問題

(一) 我國公視以政府預算為主要財源之制度設計其原因為何?其利 弊又為何?

(二) 我國立法機關尌政府捐贈公視預算應如何監督及其權限為何?

實務上立法院審查公視預算之作法及影響為何?

1. 2008 年底立法院凍結公視年度 1/2 預算並附帶決議之事件,

立法院國民黨團在通過公視預算之附帶決議內提出「公視年 度計畫頇報請主管機關核可同意始能動支」與「增加董事員 額修法案」之條件,您認為對公視造成什麼影響?

2. 上述影響是否因為我國公視主要財源出自政府編列預算捐助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所衍生出立法院外部監督之適切性問題?當初財務制度設計 之主要原因為何?

3. 立法院對公視預算監督之實務作法是否與當初財務制度保障 之宗旨有所背離?公視以政府預算為主之財源模式是否需透 過修法加以改善?

4. 在保障財務穩定性之考量下,若仍頇依賴政府預算作為公視 財務保障之基礎,如何規範合宜的外部監督機制以為配套?

5. 您認為我國公視目前的財務來源是否充足?需有多少資源才 算充足?若修法擴充公共電視資源規模,該如何結合公視內 部監督課責機制之強化?

問題三:公共電視董監事會選任制度及董事組成員額與程序實際運作之 問題

(一) 我國公視法對公視基金會董監事選任程序之規定(由新聞局提 名並交由立法院按政黨比例組成之審查委員會同意後聘任)是 否能發揮公視董事會之獨立性及專業治理之功能?實際運作過 程產生哪些問題?

1. 第四屆董事會選任及補選過程歷經兩次政治爭議【包括民進 黨時期(2007/11)新聞局第一次提選作業有缺失且不夠公開 透明,以及國民黨執政時補選董事(2008/10)立院審查委員 組成資格及新聞局補選依據等疑慮】,您認為對董事會之獨立 運作及專業治理(經營管理)造成什麼影響?

2. 上述行政、立法部門在公視董監事選任過程執行上出現之哪 些問題?您認為現行公視董監事選任之制度設計及執行程序 該如何透過修法改善?

(二) 立法院修正通過公視法內增加董事員額之規定,執政黨團提案 理由為提高董事會的代表性,然而卻被在野黨及民間團體質疑 其目的為改變董事會結構,增加政府和政黨對公視人事及經營 團隊之控制力。

1. 為何要增加公視董事員額?您認為董事增額對現行公視董監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事選任制度有何正面或負面效益?

2. 第四屆董監事第 2 次增聘過程中,新聞局被批評提審過程過 於粗糙,並遭監察院糾正其主導立法院審查委員推舉作業,

致增聘董事之產生有瑕疵。您認為此公視法人事運作(執行 面)之困境該如何透過修法解決?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