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一節 研究方法

本節將說明本研究的研究方法,包括研究方法與資料蒐集的方法,以 下將分別敘述之。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之研究方法採取質性研究,研究者本身即是研究工具,在自然

的情境下蒐集資料,並運用歸納的方式將所收集之資料進行分析,研究結 果不以統計數字化約方式來表達,對資料的詮釋以文字作呈現,重視研究 對象個別經驗的特殊性(潘淑滿,2003)。透過此研究方式,研究者得以 深入了解社會情境脈絡中其豐富的意涵。

陳向明(2002)根據多位專家、學者的論點與自己的理解,將質性研 究整理出一些主要特點:

(一)自然主義的探究傳統

在自然情境下進行研究,研究者本身即是研究工具,實地觀察與訪 談,瞭解研究對象的日常生活以及文化環境對其思想與行為的影響。研究 者注重社會現象的整體性與關聯性,並對事情發生進行考察。研究結果通 常以文字方式呈現,輔以圖表、照片和錄影。

40

(二)對意義的「解釋性理解」

研究者從研究對象的角度出發,對其個人經驗和意義建構作「解釋性 理解」或「領會」(verstehen),瞭解研究對象的思想、行為和價值觀念,

並反思自己的「前設」和「傾見」(bias),以及對其行為的解釋是否正確。

(三)研究是一個演化發展的過程

質性研究是一個動態的過程,研究者、研究對象與蒐集和分析資料會 隨者研究過程而不斷改變,研究者能為自己的研究目的採取適合的研究方 法,對研究現象的理解與解釋承載著個人的價值傾向。

(四)使用歸納法

質性資料蒐集與分析同時進行,研究者從第一手資料中建構理論,並 以「深描」(description)方式呈現資料,表現研究對象的行為、價值觀念 和動機。質性研究的結果只適應於特定的情境和條件,無法推論至樣本以 外的範圍。

(五)重視研究關係

質性研究重視研究者與研究對象間的互動,對於倫理道德的議題非常 關注,研究者必須尊重研究對象,事先要徵求研究對象的同意,對其資訊 嚴格保密,並保持良好關係。

根據上述,本研究透過參與者的觀點來瞭解高齡者的學習需求與閱讀

行為,希望藉由少數的個案,對其作完整、深入且豐富的探索,增進對高 齡者學習需求與閱讀行為的瞭解。研究資料來源主要以雲林縣 65 歲高齡 者的訪談內容為主,訪談前必先徵求參與者的同意,並對其說明研究目 的,透過與研究對象的互動過程,對高齡學習需求與閱讀行為做整體性的 理解。訪談中,研究者仔細聆聽研究對象所陳述的內容,在遇到不懂或不 清楚的內容時,會再一次詢問。

41 義的詮釋(潘淑滿,2003)。Mishler 認為訪談是透過特定主題,深入的瞭 解參與者的想法與感觸。Kadushin 則表示訪談是研究者有目的的蒐集資 料,其過程是經過刻意安排(引自孫義雄,2004)。因此,本研究以深度 訪談的方式進行資料的蒐集,研究者根據研究目的,透過訪談與參與者之 間進行互動,對參與者的閱讀行為做深入的瞭解。

深度訪談可依照訪談的內容結構區分為三類:結構式訪談、非結構式 訪談與半結構式訪談(陳向明,2002)。結構式訪談(Structured interview)

是標準化的訪談方式,研究者預先設計好問題及訪談程序,並且可掌握訪 談內容。非結構式訪談(Unstructured interview)為一套沒有既定程序和問 題的訪談方式,研究者可視情況採用其他方法進行訪談。半結構式訪談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介於結構式訪談與非結構式訪談之間,事前先 設計訪談大綱,以半開放方式詢問問題,並可彈性調整訪談的順序。

42

研究者在訪談時作為研究工具,去除既有的價值判斷,用參與者的思維來 探索該行為,以同理心與開放的態度,透過研究者與參與者之間的交流互 動,使參與者以口語、自然的方式,描繪出日常生活的閱讀情形與相關經 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