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五節 資料整理與分析

質性研究中,於資料蒐集後,研究者必須將資料進行整理與分析。「整 理與分析」是指依據研究目的對研究過程中獲得的原始資料進行系統化、

條理化,然後逐步將資料濃縮、集中,並對資料進行意義的詮釋,而整理 和分析也是一個同步進行的工作,在每一次訪談結束後,對資料進行即時 的整理和分析,不僅可以對已經獲得的資料作系統的整理,還可以為下一 次的訪談提供一個明確的方向(陳向明,2002)。本節主要目的在說明研 究資料的處理,先探討資料整理與檢核,再說明內容的分析與編碼,以下 就這二部份分別敘述之。

一、資料的整理與檢核

資料整理的目的為組織和保管資料,以供日後進行分析時能有效的運 作,本節主要說明資料的處理與分析,茲將過程說明如下:

(一) 錄音帶整理

每次訪談結束後,立即將錄音檔逐字逐句地整理成逐字稿,包括非語 言行為(如語氣、肢體行為、臉部表情等),並整理觀察筆記,對遺漏和 必要的細節加以補充,同時參照觀察筆記中參與者之表現,以補足相關訊 息。

(二)資料的檢核

資料的檢核時,研究者避免涉入個人主觀偏見,以同理心去感受、瞭 解參與者所陳述的故事樣貌。為求得到資料的一致性,研究者不時地翻閱 這些文件,檢視新概念的產生、修正或新增問題的方向,並對照內容有無 前後矛盾之處,做為分析、歸納、解釋與撰寫研究報告的重要依據。如發

49

現參與者前後陳述內容不一致或不清楚時,再次聯繫參與者再針對遺漏的 問題或不瞭解的部分做進一步的訪談。之後再將訪談內容轉譯成逐字稿,

並交由參與者檢核,確定文字記錄是否詳實。

二、內容的分析與編碼

在內容的分析與編碼方面,本研究依下列步驟進行:

(一)反覆閱讀資料內容並加以檢視

研究者配合觀察筆記,反覆仔細閱讀這些文件,掌握文章的前後脈 絡,尋找與研究目的相關的行為和模式,以及它們彼此間的關係,並刪除 不相關的資料。

(二)編碼分類找出相關主題

將逐字稿的內容逐字逐句地打散,然後將相關的資料組合,賦予概念 性的命名,萃取出相關意義的同時,檢視是否反映了原始資料的真實面 貌,以求貼近參與者的真實形態。

資料編碼是一種以系統化的方式整理、詮釋、分析以及整合資料的一 種過程,編碼過程依據相關主題、分類來分析和組合資料(詹涵雯,2008)。 本研究訪談資料分類如下:

表 3-2 本研究訪談資料分類

主題 分類 元素

高齡閱讀行為 日常生活閱讀行為 閱讀的目的、閱讀的種 類、讀物的類別、讀物 的來源、閱讀的地點、

閱 讀 頻 率 、 閱 讀 的 時 間、閱讀書本的數量

50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