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研究以「教育實務工作者即研究者」的觀點(蔡清田,2002),

來解決教學實務上所遭遇的問題,並從過程中不斷反省、修正來探究學 生的學習成效。以下說明本研究的方法及流程。

一、研究方法

行動研究是指一種探究自己學習歷程的研究方式,也兼具了行動和 反思的學習歷程,它是透過觀察自己的實務工作來檢驗這些實務工作是 否如自己所願的發生或進展(朱仲謀譯,2006)。

行動研究是以「行動」來「研究」,為實務工作者針對實際工作情 境或實務問題,採取具體行動並且進行研究,從行動中尋找問題,發現 問題,更從行動中解決問題,以謀求進步。其中心主軸是行動,起點是 行動,終點亦是行動,而研究使行動更合理、更有效。行動研究是解決 實務遭遇問題的一種研究歷程,旨在解決教育場域欲解決的問題或改善 教學的品質。在教學過程中,研究者發現學生不易抓取和歸納課文重點 的問題,是否因其理解能力不足而限制學習成效,因此以閱讀理解策略 的教學,透過行動研究來探討學生學習的成效,並以在教學現場實施所 設計的教學計畫所遇到的實際問題進行有系統的分析與探討。

本研究所採用的閱讀理解策略教學行動研究,係指研究者所設計之 閱讀理解策略的課程教學方案對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影響。透過覺察教 學的現況、面臨的困境為何?了解問題產生的可能原因後,擬定有效的 閱讀理解教學方案並實施,且在實施這些方案前、方案中、方案後不斷 的省思與回饋,並做為下一階段行動的依據及參考,以解決研究者在實 際教學時所遭遇的問題,並促進專業發展與成長。

本研究將根據研究動機和目的,透過行動研究來規劃課程設計與研 究進程,在實施歷程中探究以閱讀理解策略進行教學,以提升對六年級 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成效。透過觀察、教師教學省思、評估學生表現及 練習作品分析、參酌教學現況及問卷調查等方式來記錄並蒐集相關研究 資料,據此對實施成效做適時修正,以期對閱讀教學實務上的改進。

二、研究流程

本研究依據林生傳(2003)所提出「界定問題→擬定研究計畫→探 討相關文獻→重新界定問題→選定研究方法與程序→進行研究→整理研 究結果」為主要架構,研究者將其修改歸納成計畫、行動、觀察、反省 及完成研究報告等五個研究循環歷程。根據這五個研究循環歷程,第一 步的計畫過程便是研究者覺察到學生不易抓取和歸納課文重點的學習問 題,先分析瞭解閱讀教學的現況、學生學習環境與條件為何?再確認教 學上所要解決之問題。接著透過文獻的蒐集、閱覽與分析探究,與教授 討論後,澄清問題所在並確認問題。第二步的行動過程則是規劃與實施 閱讀理解策略教學活動,第三步的觀察過程是將研究中所獲取的各項資 料分門別類蒐集與進一步分析,第四步為不斷反省與修正行動方案,最 後再整理成研究報告。

茲將本研究的流程圖繪如圖3-1,其中計畫、行動、觀察、反省是一 個不斷檢討、修正與再行動的循環歷程。

3-1 研究流程圖

撰寫研究報告  4 3

2 1

三、研究進度

本研究於2011年7月界定研究問題並擬定研究計畫,確定研究主題 後,8月研閱相關文獻,並根據文獻資料整理結果與指導教授進行討論,

修訂研究目的、問題、架構和選定研究方法與程序,且規劃適合的閱讀 策略教學行動方案,9月開始實施閱讀策略教學的行動研究,9月至12月 安排每週兩節,共計14週的教學課程,以及3週的時間來評估策略教學成 效、調整教學流程及內容。自2011年7月到2012年9月,展開為期15個月 的行動研究計畫。研究者參考教育部發行閱讀理解策略教學手冊(柯華 葳等,2010),及相關文獻來規劃並實施本行動方案,於教學活動的過 程中不斷的檢討,修正與反思,直到問題解決為止,並逐步彙整研究資 料及撰寫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