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一節 研究方法設計

第一節 研究方法設計

課程實施研究所關注的焦點是,課程計畫在實際上所發生的情況,以及影響 課程實施的種種因素(施良方,1997)。本研究旨在探究國民中學綜合活動學習 領域課程實施與教學正常化之相關問題,並研擬促進其教學正常化之調整策略。

探討課程實施的方法,不外乎觀察、調查、訪談和內容分析法,然而,透過訪談 法所進行的資料蒐集和內容分析,得以了解受訪者的課程實施性質和型式(黃政 傑,1991),對從事教育活動者的信念、實務、行為等進行分析描述,以瞭解他 們個人或整個團體對某特定事件賦予的意義(王文科,1999)。

壹、 研究取向—質化訪談

本研究旨在探討影響國民中學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課程實施與教學正常化之 相關問題,並研擬促進其教學正常化之調整策略。

一、 質化訪談的意義

質性訪談是一種為特殊目的而進行的談話(Berg, 2007;黃瑞琴,1991)。與 觀察相比,訪談可以瞭解受訪者的所思所想和情緒反應、他們生活中曾經發生的 事情、他們的行為所隱含的意義,透過蒐集研究對象的語言資料,藉以瞭解研究 對象如何解釋他們的世界。觀察往往只能看到或聽到被研究者的外顯行為,很難 準確地探究他們的內心活動;而訪談卻可以進入到受訪者的內心,瞭解他們的心

理活動和思想觀念。與問卷調查相比,訪談具有更大的靈活性,以及對意義進行 解釋的空間。問卷通常使用的是研究者自己的語言,向被研究者詢問研究者自己 認為重要的問題;而訪談可以直接詢問受訪者自己對研究問題的看法,使他們有 機會用自己的語言和概念表達他們的觀點。此外,在研究關係和具體情境許可的 情況下,研究者可以與受訪者探討問卷中無法處理的一些敏感話題(陳向明,

2002;黃瑞琴,1991)。

質化訪談所涉及的問題大致包括經驗和行為、意見和價值、情感、知識、感 覺、背景和人口學等六大類問題(王文科,1999),以上乃是本研究根據研究目 的及研究待答問題,欲探詢的問題類型。本研究透過質化訪談,和課程實施機構,

即教育第一線的教師進行對話,深入了解影響綜合活動教師課程實施與教學正常 化之相關問題,並研擬促進其教學正常化之調整策略。質化訪談,將提供受訪教 師更多表達的機會,研究者將根據訪談大綱進行資料蒐集,針對受訪教師回答不 明可以即時請求詳細說明。

二、 質化訪談類型選取:半結構式訪談

Berg(2007)提出質化訪談的類型,根據訪談問題結構的僵化程度,區分為三 種:結構式訪談、非結構式訪談和半結構式訪談。以下將分述之。

(一) 結構式訪談(Standardized Interviews)

又稱為標準訪談或正式訪談,其和問卷調查相似,訪談的內容結果較其他方 式容易比較,但沒有額外追加的提問(Berg, 2007)。

(二) 非結構式訪談(Unstandardized Interviews)

又稱為非正式或非指導性訪談,其假設為對於研究沒有事先深入的瞭解,因 此無法事先決定訪談問題。非結構式訪談員需受過訓練,才能夠在正確時機根據 研究問題、當下狀況提問。非結構式訪談常使用於田野調查以增加觀察(Berg, 2007)。胡幼慧(2008)指出非結構式訪談往往是以日常生活閒聊式(everyday conversation)或知情人士 、專家訪談取得。

(三) 半結構式訪談(Semi-standardized Interviews)

介於結構式和非結構式訪談間者為半結構式訪談。半結構式訪談有事先根據 研究目標所設計的問題─「訪談大綱」來進行訪談,但同時也容許訪問者擁有自 由去探索超越原先設計的問題,對象可以是「個人」或「團體」。個人訪談即所 謂深入訪談法(depth interview),而團體訪談即為焦點團體法(focus group)。深 入方式是對特定議題深入探問(Berg, 2007;胡幼慧,2008)。

半結構式訪談法在應用上可以區分為數種不同類型,針對本研究目的和待答 問題,採用半標準化訪談類型和聚焦訪談類型,其詳述如下(李政賢、廖志恆、

林靜如,2007)。

1.

半標準化訪談要素

半標準化的訪談要素包含開放式問題(open question)和理論驅動的假設導 向問題(therory-driven, hypotheses-directed questions)。

開放式問題能夠讓受訪者以他手邊既有的知識為基礎去回答。理論驅動的假 設導向問題以與研究主題相關的學術性文獻為導向,或者是以研究者理論的前提 做基礎而設計的。在訪談中,系統地闡述這類型問題的關係有助於促使受訪者的 內隱知識(implicit knowledge)達到更清晰的狀態(李政賢、廖志恆、林靜如,

2007)。

本研究旨在探究國民中學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課程實施與教學正常化之相關 問題,並研擬促進其教學正常化之調整策略。根據課程實施相關理論文獻,進行 開放性問題的深入訪談,透過訪談,促使受訪教師分享教育現場中影響課程實施 與教學正常化之相關問題,並研擬促進其教學正常化之調整策略。

2.

聚焦訪談要素

聚 焦 訪 談 在 設 計 訪 談 大 綱 與 實 施 訪 談 的 階 段 , 必 須 符 合 非 導 引 性

(non-direction)、明確性(specificity)、廣度(range)、受訪者所表現的深度及 個人背景脈絡(the depth and personal context)等四個判準(李政賢、廖志恆、

林靜如,2007)。

(1) 非導引式

非導引式的半結構式問題主要又可分為兩大類:第一類問題,是有清楚界定 的具體議題,至於受訪者反應的內容則保持開放性;另一類問題,則是限定受訪 者反應的範圍,而在具體議題上則具有開放性。在訪談開始之初,通常先以無結 構式問題作為起頭,僅在後來的訪談過程中,才逐漸引入結構式較強的問題,以 預防訪談者將自己的參照架構強加於受訪者的觀點之上。同時,訪談者必須能夠 彈性運用訪談前所擬的訪談進度表,並進可能地自我控制,以免過早做出評價。。

(2) 明確性

明確性判準,意味著訪談應該指出某一件事件的影響或其意義之明確要素,

以免使訪談流於一般性的泛泛之論。為達此目的,最適宜的問題形式是那些可以 盡可能地降低對受訪者表達有所妨礙的形式。為了提升訪談中明確性的要求,應 該鼓勵受訪者進行回顧式的內省(retrospective inspection)。在引發受訪者進行回 顧式的內省時,訪談者可以透過相關資料的使用與相對應於該等相關資料的問題 的提出,以促使受訪者去回憶某個明確的情境。

(3) 廣度

廣度判準之目的,是為了要確保受訪者能夠在訪談的過程中提及所有與研究 問題有關的面向或主題。而關於廣度判准可以從兩個角度來探討,一方面,從受 訪者的角度而言,在訪談過程之中,必須給受訪者有機會引入自己的新主題;而 另一方面,藉由訪談者引入新的主題,或轉變受訪者所談論之主題,以漸進的方 式去涵納主題的廣度(在訪談大綱的範圍內)。訪談者應該要將受訪者引返到那 些已經提過,卻還描述得不夠深入的主題上去,尤其是針對那些訪談者感受到受 訪者為了逃避而將對話帶開的主題,更是必須在廣度上進行探究。

(4) 受訪者所表現的深度及個人背景脈絡

受訪者所表現的深度及個人脈絡的判準,意味著應該確保受訪者訪談中情感 性回應的深度,對訪談者而言,具體任務就是要持續不斷地診斷著當下的訪談深 度水準。

本研究旨在探究國民中學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課程實施與教學正常化之相關 問題,並研擬促進其教學正常化之調整策略。因此,在進行半結構式訪談時,對 於訪談大綱聚焦於本研究目的和待答問題,清楚界定受訪議題,提供受訪教師開 放性的回應機會,受訪者擁有充足的時間思考並表達個人的經驗,保持開放的態 度讓受訪者除了根據訪談大綱回應外,亦可針對特定議題做更深入的補充說明,

提高本研究的廣度。

半結構式訪談法的目標之一,乃是在於以一種應答形式揭露現存知識,從而 可以讓研究者透過該等應答內容來展開詮釋分析(李政賢、廖志恆、林靜如,

2007)。本研究旨在探究國民中學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課程實施與教學正常化之相 關問題,並研擬促進其教學正常化之調整策略,透過聚焦於此特定議題,從受訪 教師獲得具有深度的資料,故根據本研究問題與所期望獲得的答案類型,採用半 結構式訪談法,除可避免非結構式沒有組織的問答,同時,又可以補充原先設計 題目的不足。半結構式訪談保有聚焦於研究目的和待答問題的特性,卻也能夠讓 受訪者有充足的時間和機會回應,補足教育部進行藝能科教學視導不足之處,同 時,亦可對於國民中學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課程實施與教學正常化之相關問題,有 更深入的了解。

貳、 研究架構

針對本研究目的,進行文獻蒐集與探討,再行對國民中學綜合活動學習領域 教師進行深入訪談,歸納影響國民中學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課程實施與教學正常化 之相關問題,並研擬其調整策略。依據本研究結果,分別對主管教育行政機關、

師資培育機構、學校行政單位、學校領域教師以及後續相關研究提出具體建議,

作為繼續推動九年一貫課程和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之參考。

依據本研究目的和文獻探討,發展出本研究架構,如圖 3-1-1。

圖 3-1-1 研究架構圖

參、 研究步驟

本研究旨在探究國民中學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課程實施與教學正常化之相關 問題,並研擬促進其教學正常化之調整策略。依據研究動機,確立研究目的和研 究問題,進行文獻蒐集和探討,呼應研究目的和研究問題及文獻探討內容,擬定

本研究旨在探究國民中學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課程實施與教學正常化之相關 問題,並研擬促進其教學正常化之調整策略。依據研究動機,確立研究目的和研 究問題,進行文獻蒐集和探討,呼應研究目的和研究問題及文獻探討內容,擬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