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五節 資料處理

依據本研究目的和待答問題,進行研究資料蒐集,資料蒐集內容待進一步的 處理與分析。其分析流程如下所述。

壹、 逐字稿謄寫

根據上述,本研究採質性半結構式訪談,依據訪談大綱進行資料蒐集與分 析。訪談內容由電腦文書處理輔助謄寫為逐字稿,供研究分析之用。每訪談一位 教師,立即做逐字稿謄寫。並於逐字稿謄寫完成後,寄發「研究資料檢核函」給 受訪者本身,確認受訪談訪談內容是否有文意不清或表達不明之處,進行修正,

以便爾後的內容分析。

貳、 內容分析

依據研究待答問題,本研究所蒐集之資料採詮釋性取向進行內容分析,並透 過編碼(coding),將所蒐集到的資料打散、加以賦予概念(conceptualized),再 以新的方式將資料重新放在一起的過程,其分析程序由「開放編碼」(open coding)、「主軸編碼」(axial coding)及「選擇編碼」(selective coding)所組成(胡 幼慧、姚美華,1996)。茲說明如下。

一、 詮釋性取向

質化資料三個主要內容分析取向包含詮釋性取向、社會人類學取向、協同社 會研究取向(Berg, 2007)。本研究透過深入訪談獲得國民中學課程實施與教學正 常化之象徵性研究資料,故採詮釋取向分析,依本研究第二章歸納之綜合活動學 習領域課程實施理論,揭露課程實施與教學正常化之意義模式。

二、 開放編碼(open coding)

質化研究中編碼的目的不是要計算資料出現的次數,而是要「打破」資料,

重新將資料分類,以便不同類別中不同資料間進行比較,從而協助發展理論的概 念(Maxwell, 2005)。

逐字稿謄寫後,配合研究目的,在編碼安排上將研究對象(受訪教師)和學 校進行場所編碼。編碼「A」代表童軍教師,編碼「B」代表輔導教師,編碼「C」

代表家政教師,編碼「1」為分科教學學校,編碼「2」為合科教學學校,交叉編 碼後之編碼內容如表 3-5-1 所示。

表 3-5-1 受訪學校和受訪教師編碼 國民中學綜合活動課

程實施策略(學校)

受訪教師專長 編碼

分科教學

童軍 A1

輔導 B1

家政 C1

合科教學

童軍 A2

輔導 B2

家政 C2

逐字稿文本之引用註明方式採「受訪訪編碼-受訪日期-逐字稿謄錄頁碼」表 示,如「A1-20120926-p1」表示引用自童軍分科教學受訪者逐字稿謄錄第一頁。

三、 主軸編碼(axial coding)

內容分析的七大範疇包含文字、主題、性格、段落、項目、概念、語意等(Berg, 2007)。開放性編碼著重於資料本身的分析,主軸編碼是幫助研究者在概念或是 主題之間找到共通或相異之處,讓研究者更深層次的檢視概念與概念之間的關聯 性(潘淑滿,2003)。開放性編碼後,研究者將相同資料加以分類、比較、歸納,

並將屬性相似的編碼歸為一類,發展出核心概念範疇,並將這些相同的概念命

名,形成分析的主題,這些主題與研究問題皆有關聯。

四、 選擇性編碼(selective coding)

選擇性編碼,指選擇一核心類屬(core category)有系統地說明及檢驗主要 類屬和其他類屬的關係,及填滿未來需要補充或發展的類屬之過程(胡幼慧、姚 美華,1996)。本研究依據待答問題,有系統的檢驗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課程實施 影響因素與教學正常化之關係,並補充其課程實施因素之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