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三節 研究架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

體視為一個無差異化的整體(entirety),一味著重在「是否」二者間有顯著關聯,

卻忽略二者間「如何」透過不同的使用型態產生關聯性(Tang&Lee, 2013)。

此外,針對討論網絡及其異質性對個人政治態度與行為的影響,目前多半只 停留在實體社會中所構築的人際網絡,極少囊括線上的政治討論網絡,更遑論加 入社群媒體使用後網絡化的線上環境所促成的討論情境,因此本研究試圖從社群 媒體的政治性使用為出發點,探究是否社群媒體對促進線上及線下政治討論、政 治 參 與 有 一 順 序 性 的 關 聯 性 。 亦 即 , 本 研 究 認 為 社 群 媒 體 最 主 要 的 機 緣

(affordance)之一便是促成弱連結(weak ties)的形成,而弱連結又能帶來有別 於密友、近親構成的強連結所能提供的新觀念、新思想,因此提高進行異質性討 論的機會,可能由此再對政治參與產生間接的影響,因此,本研究的研究目的,

即希望在探討 Facebook 政治使用對於在 Facebook 平台中的政治參與及線下政治 參與是否帶來影響之外,再試圖深究「討論網絡異質性」在其中扮演中介或調節 變項的可能性,以進一步了解社群媒體對於政治參與產生影響的內在機制。

第三節 研究架構

綜上所述,本研究擬檢視 Facebook 的使用就公民政治參與所扮演的角色,

亦即驗證 Facebook 使用與政治參與的關聯性,而為達成上述目標,本研究分析 從線上問卷調查所獲得的台灣 18 歲以上成人有關 Facebook 使用、討論網絡異質 性、Facebook 網絡結構異質性、Facebook 網絡結構多元性與政治參與的資料,

並將其他與政治參與相關的因素納入控制變項中進行分析與討論。

根據上述,本研究包含 Facebook 政治使用、討論網絡異質性與政治參與等 主要變項之間關連性的完整研究架構繪製如下圖(圖 1)所示。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

圖 1:Facebook 政治使用、網絡異質性與 Facebook/線下政治參與關係示意圖。

此外,本研究也好奇,Facebook 的主要使用族群為青年世代,尤其是 18 歲 以上、35 歲以下的年輕人,年紀剛好處於千禧世代,或稱 Y 世代、網絡世代(net generation)中的族群,這個族群從小就生活在在充斥電腦、網際網路的環境之 中,其網路使用習慣及對科技的態度,相對於較年長的族群可能存在差異,二者 因此可被劃分為「數位原住民」(digital natives)以及「數位移民」(digital immigrants),前者指現年 35 歲以下、原生於數位科技環伺之環境中的年輕族群,

後者指 35 歲以上、進用傳播科技較慢的較年長族群。本研究盼透過實證研究,

試圖勾勒兩個族群可能存在的差異性,因此除了將受試者進行整體樣本的分析,

以回答本研究的問題之外,進一步將樣本以 35 歲做出區隔,以透過統計分析各 別描繪出二者的具體形態,並比較出二者間的差異。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