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步驟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設計

一、研究架構

本 研 究 目 的 主 要 探 討 運 用 圖 像 化 教 學 於 國 小 六 年 級 學 童 文 言 文 學 習 上 的成效。基於此,研究中以教學策略為自變項;教師特質、教學時間、教學 內容、前測成績為控制變項,探討依變項語文科學習成就測驗成績、學習延 宕測驗成績,同時並分析語文科學習滿意度問卷結果。本研究架構如圖 3-1 所示:

自變項 教 學 策 略

一、圖像化教學〈實驗組〉

二、傳統講述教學〈控制組〉

依變項 學 習 成 效 一、學習成就測驗成績 二、學習延宕測驗成績

學 習 滿 意 度

控制變項 實 驗 控 制 一、教師特質 二、教學時間 三、教學內容 統 計 控 制 四、前測成績

圖 3-1 研究架構圖

圖3-1說明如下:

(一)本研究中,選取兩個六年級班級學童為樣本,一班為圖像化教學組〈實 驗組〉;另一班級為傳統講述教學組〈控制組〉。兩個班級分別實施不同的實 驗處理,為期五節課。

(二)本研究自變項是教學策略;依變項是語文科學習成就測驗、以及學習 延宕測驗成績;控制變項為教師特質、教學時間、教學內容、前測成績。實 驗組和控制組都是由研究者負責教學活動,兩組實驗時數及課程內容相同,

並針對前測成績分析學習者同質性,同時做為資料處理之共變數。在排除控 制變項的影響之後,探討運用圖像化教學在國小六年級學童文言文學習上的 成效。

二、研究設計

本 研 究 欲 探 討 運 用 圖 像 化 教 學 在 國 小 六 年 級 學 童 語 文 領 域 文 言 文 學 習 的成效。研究過程中,擬採準實驗研究設計之「不相等控制組設計」來進行 教學實驗,同時並分析教材單元學習後之成就測驗,以了解學習者學習的成 效。另外,為了解學童對於圖像化教學的觀感及教學流程之看法及反應,本 研 究 以 研 究 者 自 行 設 計 之 「 語 文 科 學 習 滿 意 度 問 卷 」 對 實 驗 組 學 童 進 行 調 查,藉問卷調查之結果分析此次教學之滿意程度與意見。教學實驗結束後四 週,再對兩組學童進行學習延宕測驗,以檢視學習成效之保留。基於此,本 研究之實驗設計模式如下表3-1:

表 3-1 本研究實驗設計模式

組別 前測 實驗處理 後測 延宕測驗

實驗組(圖像化教學組) O1 X O3 O5 控制組(傳統講述教學組) O2 O4 O6 說明:

O1、O2: 表示教學實驗前對兩組學生實施前測所得之分數。前測分數的取 得,以兩班學生上學期國語科月考總平均成績來計算。

O3、O4: 表示教學實驗後對兩組學生進行後測語文科學習成就測驗所得之 分數。

O5、O6:表示教學實驗四週後對兩組學生進行學習延宕測驗所得之分數。

X:表示研究者對實驗組所採行之圖像化教學步驟。

三、研究變項

依本研究之架構與設計,茲將研究變項說明如下:

(一)自變項

本研究中,選取兩個六年級班級學童為樣本,一班為圖像化教學組〈實 驗 組 〉; 另 一 班 級 為 傳 統 講 述 教 學 組 〈 控 制 組 〉。 實 驗 組 共 進 行 五 節 課 , 計 200 分鐘的教學實驗;控制組則依此進行一般傳統講述方式之教學。教學活 動中,實驗組呈現圖像化教材,用以引起學習動機、說明課文內容以及解釋 課內生字詞語。控制組則由教師講解教材內容,並要求學生閱讀課文,以找 出重要概念、畫取重點。

(二)控制變項

本研究之教學實驗,皆由研究者擔任,排除兩班因教師特質不同所形成 之干擾。而教學時間兩班皆控制在五節課,同時施以「南一版六上─鷸蚌相 爭」一文進行教學。為避免兩組學習者先備知識差異過大,影響學習成效之 評估,前測成績取得後,針對前測成績分析學習者同質性,並以前測成績做 為資料分析處理之共變數。

(三)依變項

兩組學生於教學後分別接受由研究者自編之「語文科學習成就測驗」,

以此次測驗成績比較學習立即成效。同時教學實驗結束後四週,再對兩組學 生進行「學習延宕測驗」,以延宕測驗成績檢視學習成效之保留。

四、研究假設

本研究依研究問題,提出以下虛無假設:

(一)接受「圖像化教學」的學習者和接受「傳統講述教學」的學習者,在 語文科學習成就測驗的得分上並無顯著差異。

(二)接受「圖像化教學」的學習者和接受「傳統講述教學」的學習者,在 學習延宕測驗的得分上並無顯著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