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二節 研究步驟

本研究主要經歷文獻資料的蒐集、確立研究主題、決定研究方法、研究計 畫的擬定、進行前導性訪談、正式進入訪談、資料整理分析、撰寫研究報告等 階段,以下分別描述本研究的步驟:

一、蒐集相關文獻資料,擬定研究方向

研究者進入研究所後,便對人權相關議題特別感到興趣,加上本身修讀師 資培育課程的經驗,以及實習過程中的體會,令研究者開始思考現行「公民與 社會」科教師是否有能力對於學生進行人權教育,以養成未來公民所應具備的 人權價值及思辨能力?故研究者開始大量蒐集與人權教育的相關文獻,試圖去 釐清自己所欲研究之方向。

二、確定研究主題與研究目的

透過文獻資料的閱讀與整理,初步發現:近年來因受西方影響,台灣對人 權教育之重視,有逐年上升之趨勢。九年一貫課程實施之後,人權教育更被視 為重大議題之一,更顯示議題的重要性。「公民與社會」科為高中階段傳授人 權理念之重要科目,但由於升學主義、現行課程規劃的影響,在實際的教育環 境中,能確實執行人權理念的「公民與社會」教師其實並不多,故引起研究者 關切現行「公民與社會」科中的人權教育實施狀況。此外,截至目前為止,很 少發現有關高中「公民與社會」科教師人權教育教學理念與實踐的相關探討,

因而,逐漸形成本論文的研究主題。

三、決定研究方法

由於研究者本身個性喜好與人互動,加上本研究旨在從高中「公民與社 會」科教師的觀點,瞭解校園人權教育的實踐情形與困境,故希望藉由深入訪 談法,訪談現職高中「公民與社會」科教師,具體了解個別教師在人權相關課

45

程之教學情形、其所面臨到的挑戰,以及本身對於人權議題之看法。

四、擬定完善研究計畫

研究者根據研究主題,與指導教授進行討論,擴大蒐集更多相關文獻,不 僅閱覽研究類的期刊、論文,亦針對非研究類的官方與民間的文件、出版刊物 進行了解、分析。將上述資料進行統整後,撰寫研究計畫,研擬方針,作為此 後研究進行之具體依據。

五、進行前導性訪談

本研究以質性深入訪談為主,訪談的好壞將決定研究成果,故在正式訪談 之前,研究者會先進行前導性訪談。前導性訪談的目的,在測試研究方法執行 的可行性,修正、確認預定之訪談大綱。除此之外,亦可有效增進研究者對於 之後正式訪談的掌握,使正式研究能更順利進行。

研究者將先透過個人的關係,尋找符合本研究的參與者,先以電話或直接 面談,邀請研究對象,並確定其參與研究的意願,告知訪談時會錄音等具體實 施狀況,徵得其同意後,進行訪談。訪談之後,亦將請研究對象針對訪談內容 與技巧給予建議,並分享受訪過程中的感受。此外,在前導性訪談過程中,研 究者會將研究相關的想法與感受記錄下來,作為正式研究之參考。

六、正式進行訪談

正式訪談採取半結構式深度訪談方法,依照修正過後的訪談大綱,導引正 式訪談的進行。同時徵求研究對象同意,全程錄音紀錄,訪談時間約以 2 小時 為原則。

在正式訪談前,會將訪談大綱提供給研究對象,做為雙方談話的引導。而 在訪談過程中,擬採取較具彈性的方式,訪談問題的形式,或是討論的方式,

均會視具體情況進行修正,期許能讓研究對象在無拘束的環境下,表達內心的 想法與感受,進而透過訪談,瞭解研究對象教授人權相關課程的經驗,說明其

46

所面臨之挑戰,並請教歷來的學習經驗,對其在第一線教學現場實施相關教學 的幫助程度,以及其想法與體會。

訪談結束後,研究者會將錄音檔的訪談內容轉化為文本資料,包括研究對 象的重要口語資料與非語言訊息及附帶語言的溝通,逐字謄寫,並將整理完畢 的逐字稿,送交研究對象檢閱,進行檢核回饋。若研究對象想要進一步補充或 有其他心得,則會再進一步以電話、臉書或 e-mail 方式聯繫與討論。

七、資料整理分析

在資料整理分析部份,研究者將於各次訪談結束後,將已轉換成文本資料 的逐字稿,進行編碼與跨個案分析。在反覆閱讀個別研究對象的訪談內容後,

參考「公民與社會」歷來的課程綱要、教材,進行整合與分析之工作。

八、撰寫研究報告

其後,研究者依照訪談逐字稿與資料分析,綜合所統整的文獻加以驗證,

歸納研究之發現,作成研究結論與建議,並開始進行論文的撰寫。

上述研究步驟的流程如下圖 3-2-1 所示:

47

圖 3-2-1 本研究的研究流程圖 閱讀

文獻 增進 研究 者的 理論 基礎

蒐集資料,確定以人權教育相關主題為研究方向

擬定論文計畫

針對研究主題設計訪談大綱

訪談資料整理、閱讀、分析與詮釋 論文計畫審查

完成研究論文

進行前導性訪談、修正確認訪談大綱

正式性訪談

整理研究結論與建議 訪談資料檢核回饋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