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文所討論的論題為「溥心畬儒學與書畫關係」,由上述研究目的所欲解決 的論題,以及如何解決問題的方法外,在研究的程序步驟上,筆者將其列為四大 步驟,下繫細節,以期能夠有條不紊並按部就班完成。步驟如下:

一、研究其儒學內容

溥心畬的儒學著作頗豐,雖然有些已經出版,便於研究者稽考,然而多有文 稿散佚在各處,因此必須先從事文獻的蒐羅輯佚,並且加以校對,以期內容精確 無誤。其次為細讀其文本,使用訓詁學來解讀文本之中的精蘊,並剖析期學思脈 絡,考辨其源流,最後將結果置諸於學術史中,為其定位,以補前修未密的懸缺 之處。

二、探討由儒學到文學之間關係

溥心畬精於儒學,而且再進行詩文創作時,乃至於傳授弟子如何讀書作文,

也受到其儒學理念影響,因而研究者可就其詩文作品中,與儒家經典及其儒學著 作之間的關連,進行考察。

三、研究探討如何由儒學影響其書畫藝術

古人論藝範圍涵括甚廣,而文學與藝術咸在其列,並屢言諸藝彼此相通,因 而溥心畬所崇奉的儒家經典,自然不僅是於文學相關,也能與書畫藝術相通,故 能在考察其儒學內容與特色的基礎上,深入探討辨析其儒學,如何具體的影響書 畫藝術。

四、探討書畫藝術之間的關連與對儒學的反饋

<論語.述而>:「子曰: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可見儒學志 道據德,進而依仁遊藝的進路,然而此說未必只是單向的進行,故而從事書畫藝 術的精研創作,對於儒學也能有反饋的作用,也值得在釐清儒學如何影響書畫藝 術之後,加以討論書畫藝術對儒學的反饋。

第二章 第二章

第二章第二章 溥心畬之儒學析論溥心畬之儒學析論溥心畬之儒學析論溥心畬之儒學析論

一節一節一節一節 溥心畬之儒學淵源與師友交遊狀況溥心畬之儒學淵源與師友交遊狀況溥心畬之儒學淵源與師友交遊狀況溥心畬之儒學淵源與師友交遊狀況 溥心畬曾在其<自述>中提到:

《書•說命》曰:「學於古訓乃有獲」,又曰:「惟學訓治務時敏」,孔子曰:

「敏而好學」,凡學問之道以及文藝,必有師承,有師承則有法度,然後 始能發揮己意,孔子曰:「從心所欲不踰矩」,加以敏學,方可成業,必求 嚴謹,為治學之本。61

故而欲探就溥心畬的儒學淵源,仍不免須要從其師承源流,並及師友之間的 交流活動加以探討觀察。根據<溥心畬年譜簡編>中所見的溥心畬讀書受學的狀 況,明顯可見的師承,宛平名士陳應榮62

一八九九年(己亥) 四歲

本年,讀《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等書發蒙。

一九零一年(辛丑) 六歲

本年隨宛平名士陳應榮(字貴甫)讀四書五經,習論詩文 一九零四年(甲辰) 九歲

本年開始學作律詩,五七言古詩,文章則由短文至七百字以上之策論 皆以經史為題。師又命圈點句讀《史記》、《漢書》、《呂氏春秋》、《朱子 語錄》以及諸子等書。俱見<自述>。

一九零五年(乙己) 十歲

本年,始學騎馬、習滿文、英文、數學等。見<自述>。

本年曾隨父母去西山戒臺寺居住。

從年譜中的記載看來,溥心畬跟隨陳應榮學習之前,四歲開始便已經啟蒙,粗識 文字,六歲跟隨陳應榮讀四書五經之外,還兼習寫詩作文,然則合理推測應大多 在誦習記憶經典,到九歲開始學習律詩、古詩,文章也從初學短文開始進階成策 論,並且以經史為題,但溥心畬出身宗室,雖不需應科舉考取功名,然而從以經 史為題大抵仍可推測與明清科考四書文、策論形式類似,故而欲說陳應榮予以溥

61 見溥氏弟子陳雋甫所錄<溥心畬先生自述>,毛小慶點校:《溥儒集》,(杭州,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

2015 年,頁 885。

62 筆者按溥心畬受學於陳應榮的時間確切應從可推算六歲至十歲之間,一九零九年(癸卯) 八歲 其父 載瀅有《贈陳貴甫先生》詩云:「有客有客,靜寄東軒(額曰香雪塢溥,溥儒讀書處)。撫髫而成(儒而時 年八歲),於茲託根,進修德業,時賴德人。式禮遵誥,存為世珍,親受音旨,令德永聞」閱<溥心畬年溥 簡編>。同上註,頁 921-922。

心畬的影響,蓋當時仍然年幼童稚,仍以穩固根基為主,難以在觀念上或學問有 系統化的見解授受。值得注意的是此時陳應榮以命其圈點圈點句讀《史記》、《漢 書》、《呂氏春秋》、《朱子語錄》以及諸子等書,當中除了諸子書外,以《朱子語 錄》最為重要,可證明其學行以程朱為宗的自述確實有根底淵源,而陳應榮所授 的四書五經經說,到作文方式仍類科考來看,應該也以程朱一脈的經說為主。

溥心畬十歲開始按照祖訓學習騎射滿文,並且接觸英文、數學等新學科,然 至十四歲前,未見其年譜自述中談及讀書過程, 僅於一九零七年時參加正風文 社,該文社多為當時宗室子弟們組織而成,以作詩文相會,並且評定等第,當時 作<燭之武退秦師論>、<題隨園子不語>63,然而如<燭之武退秦師論>雖屬以《左 傳》史事為題,但應屬少作,故而溥心畬諸多文集中亦不見收錄,今只存<題隨 園子不語>。

一九零九年後,此時溥心畬已經不從陳應榮讀書問學,轉而跟隨歐陽鏡溪、

龍學泰深造學問:

一九零九年(己酉) 十四歲 本年,父載瀅卒。

本年,由母項太夫人言請歐陽鏡溪、龍學泰二師督課 一九一零年(庚戌) 十五歲

本年,入讀北京滿清貴冑法政學堂 一九一二年(壬子) 十七歲

仲春,歐陽鏡溪、龍學泰南歸,由母項太夫人親受讀書寫字。

本年,隨滿清貴冑法政學堂併入北京法政大學學習。見《學歷自述》

歐陽鏡溪官內閣中書,其學為何,稽考文獻未可知。然而對於同樣任職內閣 的龍學泰,溥心畬後來曾為其私諡並寫作<皇清誥授通議大夫內閣侍讀龍端惠公 墓誌銘>中提及64

光緒壬午,與兄學頤同領鄉薦,時人比於眉山兄弟。戊戌成進士,授內閣 中書,署理侍讀。時南海康有為治公羊學,上書請行新政,踔厲風發,爭 相標舉,以公同年舉人,名重京師,請同議新政。公懼其銳進將敗,且不 欲以康氏進,乃上疏,論列吏治、整軍、教學、實業,條陳興除,凡九萬 餘言。奉旨留中。及康氏出亡,謄章名捕,而公卒免於禍。...與京師 賢士大夫講論性理、闡發經義。...辛亥九月,武昌兵變。十一月,遜 位詔下,公乃南歸。

對照《自述》所述,在戊戌變法(1898 年)後的己酉年(1909 年)溥心畬開始

63 閱<溥心畬年溥簡編>。收錄在毛小慶點校:《溥儒集》,(杭州,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5 年,頁 923

64 毛小慶點校:《溥儒集》,(杭州,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5 年,頁 587。

從學龍氏,時年十四歲,對於當時的政治局勢,不無感知,從學的三年期間,正 是宣統即位到辛亥遜國退位,之後溥心畬也隨其母親遷出恭王府、移居清河二旗 村65,之後開始接受母教。於此墓誌銘中,溥心畬能說明原委並暢敘其事,可窺 見龍學泰對於當時康有為的激進變法革新,龍氏保守的觀察康有為的舉動,並評 估動機與實效後,敏銳的認清銳進激變可能帶來的災禍。然而龍學泰雖然也非閉 目塞聽的堅持守舊,反對趨向革新,只是不與康有為同流,而另行上疏。但戊戌 之後龍學泰也只能遠離政治風暴,講論性理、經義。龍氏除講論學問之外,其對 於時政世務的看法,對溥心畬應不無影響。又龍氏於治學之餘,曾經著書立說,

墓誌銘中提及之書便有《治通》、《禮通》、《醫學通典》、《歷代輿地沿革表》、《友 琴山房文集》行世66。龍氏的著述不僅只是前文提及的性理、經義,連同醫學、

地理亦有造詣,足見龍氏治學博洽,於溥心畬日後筆記中所記各類學問亦足見其 淵源。

歐陽鏡溪、龍學泰南歸後,由母項太夫人親教讀書,此事於《慈訓纂證》序 中可見其原委67

金陵之亂也,儒避地東海,客有問儒者曰:「昔舊都將亂也,子先南遊金 陵,方聖人將以祿位,又去之。及吳越再亂,乘孤舟浮滄海勞形居貧,而 子誦讀若平日,殆若能知幾遠厲,夫何修而至於此哉?」儒應之曰:「嗚呼!

此 先母之教也,儒生十四而孤,辛亥武昌之變,朝廷方召袁世凱決大計,

袁氏疾諸王之異己者,臨之以兵,夜圍戟門,護衛故吏恐不利於儒子者,

奉太夫人攜儒兄弟避難清河故吏家。及遜位詔下,太夫人泣謂儒曰:「汝 祖恭王以周公之親輔翊中興,澤及於民,子孫必昌,汝其畜德修業,無墮 厥緒。」 親授儒《周易》、《春秋傳》。盡出簪珮置書籍撫儒而命之曰:「汝 弟更幼, 惟望汝,汝學不成,吾將何望?不如死!」

儒悚懼泣涕受命,遂勵志於學。鄰家婦女見太夫人仁厚祥惠,動必以 禮,於是母教其子,婦孝其姑。皆曰:「太夫人召我矣。」移其風俗,號為 義鄉。其後讀書先人墓側,歲饑,太夫人曰:「秋坡村近墓。汝宜周之。

無受其謝。」蘆溝之變,一村皆盜,盡發西郊之冢,惟先墓免於難。嗚呼!

儒生於亂世,幸全大節,非儒之才遂能及此,太夫人之教也。乃追述遺訓,

表揚母德,證以女宗往行,以傳於世。欲以昔日之化清河者化天下焉。

《慈訓纂證》,男溥儒敬述

序中所說的金陵之亂,據年譜推斷應為一九四七年68,當時剛結束對日抗戰,

而有南遊之行,是年冬天旋及而來的是國共戰爭的局面,當時在杭州一帶的溥心

65 閱<溥心畬年溥簡編>。收錄在毛小慶點校:《溥儒集》,(杭州,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5 年,頁 923。

66 毛小慶點校:《溥儒集》,(杭州,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5 年,頁 588。

66 毛小慶點校:《溥儒集》,(杭州,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5 年,頁 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