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根據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研究流程如下圖 3-2:

圖 3-2 研究流程圖

確定研究題目與目的

文獻收集與探討

編製開放性試題、施測及訪談

分析學生在文字符號的概念與運算的錯誤類型及其成因

編製「文字符號的概念與運算」正式試題

試測「文字符號的概念與運算」預試題本

編製「文字符號的概念與運算」正式試題的複本試題

試測「文字符號的概念與運算」正式試題的複本試題

設計補救教學教材及課程活動

以「文字符號的概念與運算」前測試題 來篩選出需要參加補救教學的研究對象

實施補救教學活動

實施「文字符號的概念與運算」後測試題

實施「文字符號的概念與運算」延後測試題

補救教學活動成效之評估

第 一 階 段

第 二 階 段

86

本研究的實施步驟與過程之細節說明如下:

一、第一階段:

(一)準備階段

1.閱讀相關文獻,並收集有關文字符號的概念與運算、雙層式評量、補救教 學、有意義的學習之相關資料。

2.確定論文題目,並與指導教授討論論文方向及研究問題,確定本研究之基 本架構。

3.收集相關資料,並與研究者同校之專家教師討論本校學生在文字符號的概 念與運算的學習,可能會出現的錯誤類型。

4.參考相關文獻資料,並參酌專家教師之建議,著手設計研究工具「文字符 號的概念與運算」的開放性試題。

5.挑選適當的研究對象,進行「文字符號的概念與運算」的開放性試題的施 測。

(二)錯誤類型調查階段

1.研究者於 103 年 3 月 28 日對研究者所任教學校之國中八年級學生共 60 人 做第一次開放性試題施測,根據測驗結果刪修部分試題成為第二次開放性 試題。103 年 4 月 24 日對研究者所任教學校之國中七年級學生共 60 人做 第二次開放性試題施測,根據測驗結果刪修部分試題成為第三次開放性試 題。103 年 5 月 29 日給當時施測「第二次開放性試題」的國中七年級學生 共 60 人做第三次開放性試題施測,並將其作答歸納整理。

2.整理學生在三次開放性試題「文字符號的概念與運算測驗試題(一)~(三)」 中每一題的答題情形,統計各題的答對人數、空白未作答人數及答對率。

針對學生的所寫的理由作分類並統計其結果,再根據學生所寫的理由及與 學生訪談的結果,將學生所犯的錯誤歸納出錯誤類型,並分析其錯誤類型 形成的原因。

87

(三)「文字符號的概念與運算正式試題」編製階段

1.研究者將學生在三次開放性試題「文字符號的概念與運算測驗試題(一)

~(三)」之答題理由,編製成為「文字符號的概念與運算正式試題」中第 二層的理由選項,並將答對率達 80%以上(包含 80%)的題目剔除。此試 題做為前測與延後測使用。

2.研究者於 103 年 6 月 18 日針對 58 名國中八年級學生進行「文字符號的概 念與運算」預試題本的試測,來檢視學生是否能清楚了解試題和理由選項 的語意。試測訪談後,針對那些學生不清楚語意的題目或理由選項,研究 者再與專家教師和指導教授進行討論及修正成為「文字符號的概念與運算」

的前測試題(附錄五)。

3.研究者在和專家教師及指導教授的討論修訂後,將前測試題更換數字、符 號或選項順序,使之成為「文字符號的概念與運算測驗後測試題」(附錄 六)。此即為前測的複本試題。

4.研究者再找研究者所任教學校的國中八年級學生共 255 名,於 103 年 8 月 11 日受試,並統計「文字符號的概念與運算」前測與後測兩份試題的一致 性與相關程度,確立本評量之可行性。

二、第二階段

(一)補救教學活動準備階段

1.設計教材與規劃補救教學活動:在瞭解學生在文字符號的概念與運算常出 現哪些主要的錯誤類型及其成因後,根據那些主要的錯誤類型及其成因,

設計文字符號的概念與運算的補救教學活動,希望藉由補救教學可以改正 學生的迷思概念。

2.實施「文字符號的概念與運算」前測試題:根據「文字符號的概念與運算」

開放性試題調查的錯誤類型及原因,再根據這些錯誤類型及原因編寫出「文 字符號的概念與運算」的前測試題,並於 102 年 11 月 10 日對國中八年級

88

學生 59 人進行施測。

3.篩選補救教學對象:統計且分析實施「文字符號的概念與運算」前測試題 的結果,從 59 人中選出後百分之三十的同學,有 16 人進行補教教學活動。

(二)補救教學活動實施階段

整個補救教學活動內容有四個單元,實施補救教學的時間為 103 年 12 月 15 日至 12 月 18 日共 4 日,每日中午午休時間 40 分鐘(12:30 至 13:10)。 補救教學活動期間都利用數位錄影機紀錄補救教學活動的實際情形。

(三)補救教學活動之成效評估階段

1.實施後測:補救教學活動結束後,於 103 年 12 月 19 日(補救教學活動結 束的隔天)實施「文字符號的概念與運算」的後測。

2.補教教學成效評估:藉由前測、後測兩次測驗的各題答題正確率、答題正 確率人數分佈情形及錯誤類型人數之變化,來評估補救教學活動是否具有 成效。

3.實施延後測:補救教學活動結束後一個月,於 104 年 1 月 19 日實施「文字 符號的概念與運算」的延後測。

4.評估補救教學之保留情形:藉由後測、延後測兩次測驗的各題答題正確率、

答題正確率人數分佈情形及錯誤類型人數之變化,評估學生經過補救教學 後的保留情形。

5.測驗結果的分析:整理出參與補救教學學生在「文字符號的概念與運算」

前測、後測、延後測的各題、個人答題正確率以及所犯的錯誤類型,然後 依所要研究的問題作資料分析。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