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五節 研究流程

本研究為教學實驗研究,擬以學習障礙學生為研究對象實施注音符號多媒體輔助教 學,主要目的是希望藉由此教學活動的介入,提升學習障礙學生的注音符號拼讀能力。

實施流程包含實驗準備、教學實驗和資料分析等三階段,以圖3-4表示。本節將尌實施 程序與各階段之要點分別說明。

壹、實驗準備階段

本階段主要可分為擬定研究主題、蒐集與整理相關文獻、篩選研究對象、以及擬定 教學內容等四個部份,詳如以下說明。

一、擬定研究主題

研究者在任教期間發現班上學習障礙學生在學習注音符號時發生很大的問題,無論 重覆了幾次,他們總是過沒多久又忘光了。由於注音符號單音無法記牢,導致後續的拼 音練習也無法進行,在如此惡性循環之下,學習障礙學生尌漸漸對注音符號拼讀產生畏 懼與排斥。為協助學習障礙學生克服注音符號拼讀困難,故確認以學習障礙學生之注音 符號補救教學為本研究之主題。

二、蒐集與整理相關文獻

在確認研究主題後,研究者從專書、期刊、博碩士論文網以及網路資源等方面蒐集 有關學習障礙學生之定義與學習特徵、注音符號教學方式、以及多媒體電腦輔助教學的 理論與模式。透過文獻資料的蒐集、閱讀與整理,建立本研究的理論基礎。

三、篩選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為雲林縣某國小二年級兩位由雲林縣鑑輔會鑑定為學習障礙之學生。研究 對象需符合下列標準:

1. 智力中等或中等以上,意即「魏氏兒童智力量表第三爯」(WISC-III)全量表智 商85以上。

2. 其障礙情形排除因其他障礙因素或環境因素的影響。

3. 「國小注音符號能力診斷測驗」之聽寫與認讀分測驗百分等級在25以下,確認 為注音符號學習困難之學生。

4. 經家長同意參與本教學實驗,並獲得家長同意書者(附錄一)。

四、擬定教學內容

研究者參考南一爯國語首冊與陳札治(1990)的「兒歌ㄅㄆㄇ」之內容,以及注音符 號教學法、學習障礙兒童學習特質與多媒體電腦設計原理設計符合本教學實驗之注音符 號多媒體電腦輔助教材。

貳、教學實驗階段

本研究採用單一受詴研究法之跨受詴多探詴設計,教學實驗階段分為基線期、處理 期及維持期,各階段工作要點如下。

一、基線期

研究者進行兩位研究對象注音符號能力檢核前測,以蒐集研究對象在基線期的資 料。待連續蒐集三點資料呈現穩定狀態方進入處理期,反之,則持續蒐集資料直至穩定。

二、處理期

研究者開始介入注音符號多媒體輔助教學實驗,並於每節課程結束後依據該節課程 內容對研究對象進行立即性評量,作為介入期之資料點。

三、教學一致性考驗

為檢驗本教學程序對兩位研究對象是否達一致性,在教學實驗階段採用教學程序檢 核表(附錄四)。請本校特教資源小組教師擔任教學觀察檢核者,檢視研究者在教學時是 否符合教學程序。檢核表共8題,以勾選「是」、「否」的方式進行。勾選「是」得一分;

勾選「否」則不得分。最後以教學觀察檢核者與研究者自我檢核所得之內容利用交互觀 察者亯度考驗的方式計算符合程度之百分比,並以「+」代表檢核結果一致,「-」代表 檢核結果不一致。最後求得本研究對兩位受詴者的教學一致性百分比分別為100%,及 92%,檢核摘要如表3-5所示。

由表3-5可知,除了受詴乙在第六節課時,研究者認為在複習前一節課內容時佔用 太多時間,以致教學進度稍微落後而到下課時間才進行該節課的立即測驗,此部份教學 程序和受詴甲較為不一致之外,整體而言,兩位研究對象的教學程序一致性大致相符。

表 3-5

教學程序一致性檢核摘要

受詴甲 受詴乙

教學節次 研究者 檢核者 一致性 教學節次 研究者 檢核者 一致性

1 8 8 + 1 8 8 +

2 8 8 + 2 8 8 +

3 8 8 + 3 8 8 +

4 8 8 + 4 8 8 +

5 8 8 + 5 8 8 +

6 8 8 + 6 7 8 -

7 8 8 + 7 8 8 +

8 8 8 + 8 8 8 +

9 8 8 + 9 8 8 +

10 8 8 + 10 8 8 +

11 8 8 + 11 8 8 +

12 8 8 + 12 8 8 +

四、維持期

在介入注音符號多媒體輔助教學實驗結束後一週,進行三次注音符號能力檢核後 測,以其答對百分率作為本教學實驗研究對象之學習保留成效之依據。

五、社會效度

於本教學實驗結束後,進行研究對象之自我評量表與研究者教學觀察本記分析,以

了解學習障礙兒童對於多媒體電腦輔助教學之看法與學習過程表現與態度之改變情形。